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A. 我需要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数学公式:小学数学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Ѕ=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积=底面积×高
B.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等式种包含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6.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7.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8.某个数和某个数的同一个倍数叫公倍数,最小的公倍数叫最小公倍数。
9.某个数和某个数的同一个因数叫公因数,最大的公因数叫最大公因数。
其它书上都有。
本学期学的最多的是分数,期末考试肯定考的比较多的是分数,还有,注意下,可能会考到立方米的什么,我告诉你,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米,1立方米=100’0000立方米。
全是书上的概念
C.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题
1、中位数的概念:
2、众数的概念:
3、一组数据1,4,2,9,8,3,5,4,5,4的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分别是 、 、 。
4、已知一组数据2,3,4,5,5,6,6,7,8,其中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大小关系是
5、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6、小东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0%,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5%,两天正好看了10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7、因为 ,所以 吨可以写成75%吨。 ( )
8、计算:
18×(3 – ) × + × ÷ ×
×3+ ×3 45×(2– ) ×75×20%
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9、校有男生250,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学校共有多少学生人?
10、小军读一本书,每天读全书的 ,3天读了42页,这本书共多少页?
11、把一个棱长是40厘米的正方形铁块锻造成一个长是50厘米,宽是40厘米的长方形铁块。这个长方形铁块的厚多少厘米?
12、一个边长为18厘米的正方形铁盒装满了水,将它倒入一个长9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体水槽里,若铁皮厚度不计,求水深。
13、下面是一个长16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铁皮,你能把它剪成五块焊成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容器吗?①不许浪费材料,试一试?画出剪的图②算一算,这个容器的容积是多少?
16厘米
8厘米
14、将一个正方体的铁块烧熔后锻造成长方体,正方体和长方体相比较,体积 ,表面积 。
15、
0.5立方米= 立方分米
0.5立方米= 立方厘米
2.6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70立方米20立方分米= 立方米
12立方分米= 升
4.8升= 立方厘米
5080毫升= 升=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6、有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里面的长是20厘米,宽是16厘米,高是10厘米,平放时里面装了7厘米深的水。如果把这个容器竖起来,水的高度是多少?
17、解方程:
X = X+ X =12 X – X =
30%X = 63 X÷ =
X – X = 4 X – 1 =
18、涂一涂,算一算, × 是多少?
19、长方体的表面积: 字母表示:
长方体的体积: 字母表示:
正方体的表面积: 字母表示:
正方体的体积: 字母表示:
D.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复习资料
填空:
1、 从1——10这10个自然数中,奇数有( ),偶数有( ),质数有( ),合数有( )。
2、 从0、1、2、4中选出三个数字能被2、3、5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 ),最大三位数是( )。
3、 把5/4、0.5、8/7、0.04、20/1几个数从小到大排列( )
4、 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 ),每段是5米的( )
5、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他们的乘积,这两个数的关系是( )
6、 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的和( )
7、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它的体积是( )
应用题:
1、 四年级学生看电影,每5人一组,6人一组,8人一组都差一人,这个班的人数在130人以内,四年级有多少人看电影?
2、 有一个长方体木箱,长4分米,宽和高都是3分米,这个木箱的容积是多少升?做这个木箱需要多少木板?
3、 一根木料第一次用去4/5,第二次用去1/10,第三次用去1/20,一共用去了多少?
4、 面粉加工厂用70千克小麦加工了33千克的面粉,平均每千克小麦可以加工多少面粉?
5、 一间长8米,宽6米。高3米的教室,要对它的四周墙壁和屋顶粉刷油漆,门窗面积为12.3平方米,如果一平方米需要3.46千克油漆,那么粉刷这间教室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解方程
X+(5+2.9)=70。9 X+3X+5X+11+89=X+99
X+62+55=45+11 X+99.9+999=1099
计算
(99+11)+89= 99+0.01+9= 11+66.362+9=
判断题
1.4*6=24,4是倍数,24是因数 ( 五年级期末分类复习
单位换算
一、方法:大单位到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到大单位,除以进率。
换算单位主要注意;(1)想清楚进率(2)判断清楚是“大到小”,还是“小到大”。
记忆进率的巧办法:首先记住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就是长度单位间进率的平方。如果你忘记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可以用这种方法找到正确的进率。
二、具体方法介绍:
(1) 37厘米=( )米 小到大,除以进率 37÷100=0.37
(2) 0.035千克=( )克 大到小,乘进率 0.035×1000=35
(3) 求6千克50克=( )千克时,可以这样想:把千克数( 6 )写在整数部分,把( 50 )克改写成( 50÷1000=0.05 )千克,合起来就是( 6.05 )千克。
(4)求2.15小时=( )小时( )分,可以这样想:整数部分的2就表示( 2 )小时,把0.15时改写成( 0.15×60=9 )分
三、练习:(每道题要在题后列出算式)
3千克150克=( )千克
10千米700米=( )千米
13元4角8分=( )元
6米5厘米=( )米=( )厘米
3吨700千克=( )千克
65米7厘米=( )米
8平方米65平方分米=( )平方米
2.06千克=( )克
210分=( )小时( )分
35.9公顷=( )公顷( )平方米
4平方千米=( )公顷
1800公顷=( )平方千米
9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E.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
一、简便计算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a-(b-c)=a-b+c
例:
二、计算部分
1、 注意计算结果约分,尤其是分子和分母是3的倍数的分数。2、快速找到几个分数的公分母。例:
三、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a±c=b±c a÷c=b÷c a×c=b×c c≠0
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
h
b
a a
长方体的棱长和=4a+4b+4h=4(a+b+h) 正方体的棱长和=12a (带长度单位)
长方体的表面积= 2(ab+bh+ah) 正方体的表面积= (带面积单位)
长方体的体积= abh 正方体的体积= (带体积单位)五、知识点
1、几个最小: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最小因数是1;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身,没有最大倍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等于它的最小倍数。
3、图形的变换有:平移、对称、旋转、放大与缩小。
4、旋转的三要素:方向、角度、中心点(定点)。
5、长方形的对称轴有2条,正方形的对称轴有4条,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只有1条对称轴,扇形只有1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只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只有1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6、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长方体每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有4条长,4条宽,4条高。正方体也叫立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且面积都相等。
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容积:容器、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容积单位有:l ml
体积与容积间的单位换算:
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里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里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里的除号,分数的大小(分数的值)相当于除法里的商。区别: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它的关系用字母表示为:
9、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0、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11、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12、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13、异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14、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
15、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没有别的约数的数。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约数的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6、2的倍数的特点:个位上是0、2、4、6、8的数。5的倍数的特点:个位上是0或5的数。3的倍数的特点: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的数。
17、互质数: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如:2和5,9和8,7和15,4和9。
六、解决问题
1、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的?
方法:用一个量除以另一个量。注意: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例:把5克糖放入20克水中,糖的重量占水的几分之几?糖的重量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解答思路:第一问题是求糖的重量是水的几分之几应该用糖的重量去除以水的重量。而第二问题是求重量是糖水的重量的几分之几应该用糖的重量去除以糖水的重量。根据分析列式为:
2、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例1:水果店里原有水果 吨,卖出 吨后又运进 吨。水果店现在有水果多少吨?
解答思路:由于每个分数都带上了单位,所以每个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应该用我们以前学的整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进行解答。
例2:五四班有45人,有 的同学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有 的同学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其余的参加了音、体、美兴趣小组。参加音、体、美兴趣小组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解答思路:本题的每个分数没有带单位,它表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本题应把全班45人看作单位“1”进行思考。
3、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应用
方法:根据题意学会画图进行分析思考,抓住重点词句,利用好其计算公式。
例1:给一个无盖长方体水缸抹水泥,从里面量得长8分米,宽4分米,深6分米;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
解答思路:这是关于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应用,从无盖和抹水泥的面积中可以看出。在计算时,由于无盖只算五个面。
8×4+8×6×2+4×6×2=176(平方分米)
4、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
例1:五一班有48人,五二班有56人。如果把这两个班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每组最多几人?一共可分几个小组?
解答思路:根据题意,要想两个班分成的人数相等,说明这个人数既是48的因数,也是56的因数,由于是求每组人数最多几人,所以是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48的因数有:1,2,3,4,6,8,12,16,24,48.
56的因数有:1,2,4,7,8,14,28,56。
48和56的最大公因数是8。所以每组人数最多是8人。
48÷8+56÷8=13(组)
例2:一个班有40多人,如果4个人一组或6个人一组都能刚好分完,这个班有多少人?
解答思路:根据题意,4人一组或多或6人一组都能刚好分完,所这个班的人数既是4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所以是4和6的公倍数,并且是在40多的一个公倍数。
4的倍数:4,8,12,16,20,24,28,32,36,40,44,48。
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4 和6的公倍数有:12,24,36,48。
所以这个班有48人。
5、找次品
有一批零件共15个,其中有一个比其它零件轻一些,你能用天平找出这个次品来吗?至少要几次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
解答:15个零件(5,5,5)先天平各放5个,如果不平衡,将其中轻的5个零件再分成(2,2,1),又将天平各放2个,如果不平衡,最后将轻的2个零件再分面(1,1)。这样至少三次就可以找出这个较轻的零件了。
每个大格是30度,每个小格是6度。
九、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方法:列举法 短除法 集合法 口算法
18和12(6)[24] 30和60(30)[60] 7和5(1)[35] 8、6和12(2)[24]
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则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则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十、通分与约分
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用字母表示:
例1:将下面的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例2:将下面的各组分数进行通分
十一、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先将小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再约分。
例
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一般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例
常用的分数与小数间的互化。
十二、分解质因数
方法:将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28、30、24、32、77、100
28=2×2×7
十三、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F.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下期数学期末综合卷
姓名 班级 座号 成绩
一、我会填 (24分)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2.5700立方分米 = ( ) 立方米 9.12升 = ( ) 毫升
3.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个面,( )条棱, ( )个顶点.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旗杆高15( ) 教室面积80( )
油箱容积16( ) 一瓶墨水60( )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它的体积是( )。
将棱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体按左图方式摆放在地上
6、 露在外面的面积是( ),这个图的体积是( )
7. 10、15、18、25、32、25、48、25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
8.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5千米,这辆汽车 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应列式( )
9. 吨的 是( )吨 ; 小时的 是( )小时。
10.五(2)班有50人,今天有2人请假,该班今天的出勤率是( )
11.当水成冰时,它的体积增加了 ,现有水1.1米3,结成冰的体积是( )
12、用棱2厘米的正方体切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切成( )块。
二、我会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错误的打“×” )(10分)
1. 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2的倒数是2,零的倒数是零。 ( )
2. 做101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是100 % ( )
3. 一盒糖,小明取走了 ,小红取走余下的 ,两人取走的糖一样多。( )
4、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它的体积是相等的。 ( )
5.学校植树节期间栽的树的成活率为99%,只有2棵树没有成活,植树节期间栽的树共有200棵。 ( )
三、我会选(选一个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3吨的 与1吨的 比较 ( )
A 3吨的 重 B 1吨的 重 C 同样重
2.把10克盐溶解在40克水中,盐的重量是水重量的 ( )
A 25% B 20% C 80%
3.一件商品打八折后按50元售出,原价是 ( )
A 40元 B 62.5元 C 60元
4.把 米长的铁丝剪成相等的3段,每段是全长的( )
A 米 B C 415
5、长方体(不含正方体)的6个面中,最多有( )个正方形。
A.2 B.4 C.6
四、我会算 ( 8分+18分+9分)
1、口算我能行
×4 = 6 - = ÷ = + × =
× = ÷ = × = 10 - × =
2. 脱式计算我能行
+ × - +( - )× ( - )×( + )
( × )×24 45× - ×45 27× +27÷5
3、我会解方程。
45 χ = 1825 4χ+ χ= 9 χ- =
五、求下面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单位:分米) (8分)
六、回答问题: (5分)(单位:分米)
如图:
1、小红要包装上面的礼品,怎样包装最省纸?为什么?
。
七、我会解决问题 (28分)
1.同乐学校五年级有故事书20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 ,文艺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 ,文艺书有多少本?
2.五(2)班的学生用一条长4米的绳子捆扎收聚的废品,用去了它的 , 还剩下多少米?
3.小红看一本书,每天看15页,4天后还剩全书的60%没看,这本书有多少页?
4、如图是一个长方体的空心管,掏空部分的长方体的长为10厘米,宽为7厘米。求这根空心管的体积是多少?如果每立分米重7.8千克,这根管子重多少千克?(单位:厘米)
5、下图是一个成年人每天体内水的获得情况统计图. 看图回答问题:
(1)一个成年人每天靠体内氧化释放的水占百分之几?
(2)如果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水2.5千克,那么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在喝水多少千克?
6.用纸皮做一个长1.2米、宽20分米、高60厘米无盖的长方体箱子用来堆放同学们收聚的矿泉水空瓶。
(1)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纸皮?
(2)如果把这个箱子最多能装下的东西倒入另一只长2.5米,宽0.8米的长方体箱子中,这个箱子的高最小是多少厘米?
望您采纳
G.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人教版数学复习资料五年级下册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8的约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约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 、8、10、12、14、16、18 ……
3的倍数有3、6、9、12、15、18 …… 其中6、12、18……是2、3的公倍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小数
1 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2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 0.25 、 0.368 都是纯小数。
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例如: 3.25 、 5.26 都是带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例如: 41.7 、 25.3 、 0.23 都是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例如: 4.33 …… 3.1415926 ……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例如:∏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
例如: 3.555 …… 0.0333 …… 12.109109 ……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例如: 3.99 ……的循环节是“ 9 ” , 0.5454 ……的循环节是“ 54 ” 。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
例如: 3.111 …… 0.5656 ……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3.1222 …… 0.03333 ……
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如果循环
节只有
一个数字,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例如: 3.777 …… 简写作 0.5302302 …… 简写作
。
(三)分数
1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 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3 约分和通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四)百分数
1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
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
二
方法
(一)数的读法和写法
1.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 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4. 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5. 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6. 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7. 百分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8. 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二)数的改写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1. 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
以亿做单位
的数 12.543 亿。
2. 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3. 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 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省略 345900 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5 万。省略 4725097420 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47 亿。
4. 大小比较
1. 比较整数大小: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2.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3. 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数,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数的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先通分,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三)数的互化
1. 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 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 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数的整除
1. 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先用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去除,一直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2.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的最大公约数
。
3. 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或其中的部分数)的公约数去除,一直除到互质(或两两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 成为互质关系的两个数: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
(五)
约分和通分
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三
性质和规律
(一)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
(二)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
3. 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2. 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 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四
运算的意义
(一)整数四则运算
1整数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 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 =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 整数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二)小数四则运算
1. 小数加法: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小数减法: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 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 乘方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例如 3 × 3 =32
(三)分数四则运算
1. 分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分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四)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
5.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五)运算法则
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9.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10.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11.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12.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六)
运算顺序
1. 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2. 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3.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4.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 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6. 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五
应用
(一)整数和小数的应用
1 简单应用题
(1)
简单应用题: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2)
解题步骤:
a 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读题时,不丢字不添字边读边思考,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理解题意。
b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中心工作。从题目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着手,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进行解答并标明正确的单位名称。
C检验: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d答案:根据计算的结果,先口答,逐步过渡到笔答。
( 3 ) 解答加法应用题:
a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4 ) 解答减法应用题:
a求剩余的应用题:从已知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
-b求两个数相差的多少的应用题:已知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乙数比甲数少多少。
c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5 ) 解答乘法应用题:
a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已知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求总数。
b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是多少,另一个数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是多少。
( 6) 解答除法应用题:
a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把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求每一份是多少。
b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每份是多少,求可以分成几份。
C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倍的应用题:已知甲数乙数各是多少,求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
d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7)常见的数量关系:
- 总价= 单价×数量
- 路程= 速度×时间
-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效
-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9)
还原问题:已知某未知数,经过一定的四则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求这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我们叫做还原问题。
- 解题关键:要弄清每一步变化与未知数的关系。
- 解题规律:从最后结果
出发,采用与原题中相反的运算(逆运算)方法,逐步推导出原数。
- 根据原题的运算顺序列出数量关系,然后采用逆运算的方法计算推导出原数。
- 解答还原问题时注意观察运算的顺序。若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时别忘记写括号。
例
某小学三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 168 人,如果四班调 3 人到三班,三班调 6 人到二班,二班调 6 人到一班,一班调 2 人到四班,则四个班的人数相等,四个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当四个班人数相等时,应为 168 ÷ 4 ,以四班为例,它调给三班 3 人,又从一班调入 2 人,所以四班原有的人数减去 3 再加上 2 等于平均数。四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2+3=43 (人)
一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6+2=38 (人);二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6+6=42 (人)
三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3+6=45 (人)。
(10)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 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 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
- 棵树=段数+1 棵树=总路程÷株距+1
- 株距=总路程÷(棵树-1)
总路程=株距×(棵树-1)
- 沿周长植树
- 棵树=总路程÷株距
- 株距=总路程÷棵树
- 总路程=株距×棵树
例
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 301 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 50 米
。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201 根。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
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 50 ×( 301-1 )÷( 201-1 ) =75 (米)
(11 )盈亏问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的特点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一次不足(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数量,求物品适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做盈亏问题。
- 解题关键:盈亏问题的解法要点是先求两次分配中分配者没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再求两次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称总差额),用前一个差去除后一个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数,进而再求得物品数。
- 解题规律:总差额÷每人差额=人数
- 总差额的求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不足,总差额=多余+ 不足
- 第一次正好,第二次多余或不足
,总差额=多余或不足
-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也多余,总差额=大多余-小多余
- 第一次不足,第二次也不足,
总差额= 大不足-小不足
第二章 度量衡
一 长度
(一) 什么是长度
长度是一维空间的度量。
(二) 长度常用单位
*公里(km) * 米(m) * 分米(dm) * 厘米(cm) * 毫米(mm) * 微米(um)
(三) 单位之间的换算
* 1毫米 =1000微米 * 1厘米 =10 毫米 * 1分米 =10 厘米 * 1米 =1000 毫米 * 1千米 =1000 米
二 面积
(一)什么是面积
面积,就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对立体物体的表面的多少的测量一般称表面积。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
* 平方毫米 *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 平方米 * 平方千米
(三)面积单位的换算
* 1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 *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1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 1公倾 =10000 平方米 * 1平方公里 =100 公顷
三 体积和容积
(一)什么是体积、容积
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二)常用单位
1 体积单位
* 立方米 * 立方分米 * 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 升 * 毫升
(三)单位换算
1 体积单位
*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米 ;* 1毫升=1立方厘米
H.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复习重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与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
复习重点:
1、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以及整数、小数的互化。
3、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把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
5、体积和表面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和计算。
6、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0
复习难点:
1、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0。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实际运用。
3、生活中的某些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及计算。
4、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尤其是减法的性质的运用)
5、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6、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I.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重要复习资料
九、解决问题的策略
1.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题。
十、圆
1.圆的特征,圆心、半径、直径;
2.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3.会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4.圆周率的含义;圆周长、面积计算。 ?
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 一、数与运算 《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结果能化成整数的要化成整数。 注:0乘以任何数还得0。
3、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计算结果要求是最简分数。
注:理解打折的含义。例如:九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九。 六五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六十五。
5、知道一个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样的应用题,可以用乘法解答。 《分数除法》
1、倒数: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
3、1的倒数仍是1;0没有倒数。(理由:0没有倒数,是因为在分数中,0不能做分母)。 4、一个数(A)除以另一个数(B)(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数(B)的倒数。 5、分数除以整数表示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6、比较商与被除数的大小。 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
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分数的混合运算》
1、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再算括号外;没括号,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乘有除,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除法先转换成乘法再约分,最后结果是最简分数)
2、整数运算定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3、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4、会利用线段图来分析应用题题中的数量关系、 《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作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百分率。
2、百分数的读法、写法。
3、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4、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写成百分数;也可以把分子分母同时乘一个数将其化成一百分之几的数,再写成百分数。
5、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的方法。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百分数化成小数时,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7、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后面不加单位;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可加单位。 读法不同:百分数只读作百分之几,不读作一百分之几。 写法不同
二、空间与图形
1、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点: 3、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4、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 宽 高)?4或者是长?4 宽?4 高?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5、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 长?高?2 宽?高?2=(长?宽 长?高 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6、计算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时:
首先数出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再求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一个面的面积。
《长方体(二)》
1、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容积:容器所能容纳入体的体积叫做物体的容积。 2、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毫升。 补充特殊的知识点:冰箱的容积用“升”作单位;我们饮用的自来水用“立方米”作单位。 3、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4、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和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物体的体积=升高的水的体积=容器的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 (参看课本55页第二题) 5、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6、其他单位之间的进率
1米=100厘米 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长度单位: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面积单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体积单位: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容积单位: 1升=1000毫升 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三、统计
1、扇形统计图:以一个圆作为整体,把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表现在这个圆中。 2、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条形统计图便于看出数据的多少;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折线统计图能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或变化情况)。
3、中位数和众数
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4、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是奇数个数据,中间的数就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是偶数个数据,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
四、重点题目
J.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
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总复习题(1)
一、填空。
1、在12÷6=2中,( )是( )的因数,( )是( )的倍数。
2、30的因数有( );36的因数有( )。
3、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最大的因数是(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的。
4、 5的倍数有( );55以内7的倍数有( )。
5、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的。
6、在7、14、21、42这四个数中,( )是42的因数,又是7的倍数,还是2和3的倍数。
7、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18,这个数是( );( )的最小倍数是1。
8、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最小的偶数是( ),最小的奇数是( )。
9、个位上是( )或( )的数都是5的倍数。
10一个数( )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
12、在□里填上一个数字,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各有几种填法?
□7 4□2 □44 65□ 12□1
13、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 ),或(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的本身还的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 )。(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4、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10,积是21,这两个质数分别是( )、( )。
15、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20,积是91,这两个质数分别是( )、( )。
16、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和是( )。
17、长方体和正方体都的( )面,( )个顶点,( )条棱。长方体每个面都是( )形,特殊情况有两个面是( )形,长方体最多有( )个面是长方形,长方形的12条棱可以分成( )组,相对的棱的( )相等。
18、( )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19、在右图中,和A平行的棱的( )条,
和A相交并垂直的棱有( )条,
和B平行的棱的( )条。
20、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 ),箱子、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的( )。
21、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 )。一个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 )。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10( ),VCD机的体积约是22( );集装箱的体积是40( ) 一瓶矿泉水是550( )
一瓶墨水约50( ) 一桶拉色油约5( )
“神五”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为6( )
22、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 )cm;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 )dm,即( )cm;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 )m,即( )dm。
2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
长方体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是( );正方体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是( );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是( )。
24、a3读作( ),表示( )。3a表示( )。
25、一个长方体的长是7cm,宽是4cm,高是3cm,它的体积是( )。
26、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dm,这块石料的体积是( )。
27、相邻的两个( )单位间的进率是10,相邻的两个( )单位间的进率是100,相邻的两个( )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28、一桶大矿泉水18L,一瓶小矿泉水1500ml。一桶大矿泉水相当于( )瓶这样的小矿泉水。
29、一种微波炉,产品说明书上标明:炉腔内部尺寸400×225×300(单位:mm)。这个微波炉的容积是( )。
30、( )等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 )来表示。
31、一堆糖有12块,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即( )块糖;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即( )块糖。
3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 )。
如: 表示( )。
33、 读作( ),它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34、 读作( ),它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
35、一个人,头部的高度约占身高的 。意思说: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份,头部占( )份。
36、长江干流约占 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意思说: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份,受污染的头水体占( )份。
37、死海表层的水中含盐量达到 。意思说: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份,水中含盐量占( )份。
38、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 )个。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 )块。
39、小明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鹅的只数是鸭的 ,列式是( )。
40、一个3m2 的花坛,种4种花,每种花平均占地( )平方米,5种花平均占地( )平方米。(用分数表示)
41、动物园里有大象9头, 4只。金丝猴的数量是大象的 。
42、小明用15分钟走发1千米,平均每分钟走 千米。
43、( )叫真分数,真分数( )。
44、( )叫假分数。假分数( )或( )。
45、把下列的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 = = = = =
46、有三杯水,平均每人分 杯,也就是( )杯。2人分,平均每人分 杯。
47、熊冬眼约5个月,睡鼠冬眠约7个月。睡鼠的冬眠时间是熊的 ,熊的冬眠时间是睡鼠的 。
20、百货商店今天卖出16台电视机,8台洗衣机。卖出的洗衣机是电视机的 ,卖出的电视机是的洗衣机的( )倍。
48、分母是7的所有真分数的和是( );分子是7的所有假分数有( )个,分别是( );
49、分数的( )和( )同时( )或者( )相同的数[( )除外],分数的( )不变,这叫做( )。
50、 = = = = = =( )[小数]
= = = = =( )[小数]
51、18的因数有( ),27的因数有( );( )是18和27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是( )。
52、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 )数就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如16和32的最大公因数是( )。
53、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 )数就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12和36的最小公倍数是( )。
54、 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55、按要求写出两个数,使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1)两个数都是质数:( )和( )。
(2)两个数都是合数:( )和( )。
(3)一个质数一个合数:( )和( )。
(4)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和( )。
56、一个班有男生45人,女生36人。男女生分别排队,要使每排的人数相同,每排最多有( )人。这时男生有( )排,女生有( )排。
57、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 )。
58、按要求写出两个数,使它们成为互质数。
(1)两个都是合数:( )和( ),
(2)一个质数一个合数:( )和( )
9、填上适当的数量。
1L=( )dm3 1ml=( )cm3 4L=( )ml
2400cm3=( )dm3 3.5dm3=( )cm3 700dm3=( )m3
1.02m2=( )dm2 960dm3=( )m3 23dm3=( )cm3
36000cm3=( )dm3 8.63m2=( )dm2 6270cm2=( )dm2
7.94m3=( )dm3 2090cm3=( )dm3 1L=( )ml
4800ml=( )L 2.4L=( )ml 500ml=( )L
3.26L=( )ml 450ml=( )L
8.04=( )L=( )ml 2750cm3=( )ml=( )L
7.5L=( )dm3=( )cm3 785ml=( )cm3=( )dm3
9cm= dm 79dm= m 30dm= m 56 cm2= dm2
133 dm3= m3 53ml= L
80、在“——”上填上适当的分数。
25cm= m 36dm2= m2 600g= kg
750ml= L 0.28dm= dm 258cm3= dm3
二、判断题。下列的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1、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因数。( )
2、57是3的倍数。()12的倍数只有24、36、48。( )
3、1是1、2、3……的因数。( )
4、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
5、个位上是1、3、5、7、9的数都是奇数。( )
6、在全部自然数里,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7、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8、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9、在1、2、3、4、5、6……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
10、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
11、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形是特殊的正方形。( )
12、两个体积一样大的盒子,它们的容积一样大。( )
13、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得:a÷b= 。)( )
14、把3米铁丝分成7段,每段占这根铁丝的 。( )
15、昨天妈妈买了1个西瓜,我一口气吃了 个。( )
16、爷爷把菜地的 种了西红柿, 种了茄子, 种了辣椒。( )
17、这块 我吃了 ,表哥吃了 。( )
18、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没有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
19、如果两个互质,它们没有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
20、1是任何自然数(0除外)的公因数。( )
21、互质的两个数必须都是质数。( )
22、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
23、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
24、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大。( )
25、分数都比整数小。( )
26、假分数的分子都比分母大。( )
27、如果b是a的2倍(a≠0),那么a、b的最大公因数是a,最小公倍数是b。( )
28、分子和他母的公因数只有1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
29、两个不同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 )
30、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
31、两个数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 )
三、计算下面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