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
⑴ 初二上学期数学所有知识点归纳
中出现次数最多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 。
2.勾股定理的证明:用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进行证明(两种方法)。
3.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 , 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满足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1.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
(1)概念:如果 ,那么 是 的平方根,记作: ;其中 叫做 的算术平方根。
(2)性质:①当 ≥0时, ≥0;当 <0时, 无意义;② = ;③ 。
2.立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
(1)概念:若 ,那么 是 的立方根,记作: ;
(2)性质:① ;② ;③ =
3.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
(1)概念: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
(2)分类:按定义分为有理数可分为整数的分数;按性质分为正数、负数和零。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数可分为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称为分数。
4.与实数有关的概念: 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与有理数范围内的意义完全一致;在实数范围内,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同样成立。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数轴正好可以被实数填满。
5.算术平方根的运算律: ( ≥0, ≥0); ( ≥0, >0)。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大小和形状,改变了图形的位置;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2.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点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旋转不改变图形大小和形状,改变了图形的位置;经过旋转,图形点的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和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联机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作平移图与旋转图。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的探索
1.多边形的分类:
2.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判别:
(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面积计算,即S 菱形=L1*L2/2)。
(3)矩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 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4)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5)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对角互补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6)三角形中位线:连接三角形相连两边重点的线段。性质: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3.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 。
4.中心对称图形: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 ,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第五章 位置的确定
1.直角坐标系及坐标的相关知识。
2.点的坐标间的关系:如果点A、B横坐标相同,则 ∥ 轴;如果点A、B纵坐标相同,则 ∥ 轴。
3.将图形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倍,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关于 轴对称;将图形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倍,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关于 轴对称;将图形的横、纵坐标都变为原来的 倍,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第六章 一次函数
1.一次函数定义:若两个变数 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 为常数, )的形式,则称 是 的一次函数。当 时称 是 的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2.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列表取点、描点、联机,标出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3.正比例函数图像性质:经过 ; >0时,经过一、三象限; <0时,经过二、四象限。
4.一次函数图像性质:
(1)当 >0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图像呈上升趋势;当 <0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小,图像呈下降趋势。
(2)直线 与轴的交点为 ,与 轴的交点为 。
(3)在一次函数 中: >0, >0时函数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 >0, <0时函数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 <0, >0时函数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 <0, <0时函数图像经过二、三、四象限。
(4)在两个一次函数中,当它们的 值相等时,其图像平行;当它们的 值不等时,其图像相交;当它们的 值乘积为 时,其图像垂直。
4.已经任意两点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根据图像求一次函数表达式。
5.运用一次函数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2.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消元的基本方法是: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③图像法。
3.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
4.解应用题时,按设、列、解、答 四步进行。
5.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看成一次函数,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看成求两个一次函数图像的交点。
第八章 数据的代表
1.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当实际问题中,各项的权不相等时,计算平均数时就要采用加权平均数,当各项的权相等时,计算平均数就要采用算术平均数。
2.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指的是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众数指的是一组数据的那个数据。
⑵ 谁有八年级上数学的复习提纲
http://wenku..com/view/aca44f563c1ec5da50e270ab.html
网络里就有的 挺好的
⑶ 八年级数学复习提纲
第十一章 一次函数
我们称数值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
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我们称它们为常量(constant)。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说x是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y是x的函数(function)。
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linear function)。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第十二章 数据的描述
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frequency),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常见的统计图:条形图(bar graph)(复合条形图)、扇形图(pie chart)、折线图、直方图(histogram)。
条形图:描述各组数据的个数。
复合条形图:不仅可以看出数据的情况,而且还可以对它们进行比较。
扇形图:描述各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折线图:描述数据的变化趋势。
直方图: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在频数分布(frequency distribution)表中:我们把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称为组距。
求出各个小组两个端点的平均数,这些平均数称为组中值。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congruent figures)。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congruent triangles)。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第十四章 轴对称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perpendicular bisector)。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附:顶角+2底角=180°)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五章 整式
式子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monomial)。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coefficient)。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degree)。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polynomial)。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term),其中,不含字母的叫做常数项(constant term)。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integral expression)。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即把它们的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而字母部分不变,叫做合并同类项。
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x+p)(x+q)=x^2+(p+q)x+pq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a-b)^2=a^2-2ab+b^2
(a+b+c)^2=a^2+2a(b+c)+(b+c)^2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⑷ 急求八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复习提纲
一、实数
1、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
⑴概念:如果x2=a,那么x是a的平方根,记作:± ;其中 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⑵性质:①当a≥0时, ≥0;当a<0时, 无意义;②( )2 =a;③ =|a|。
2、立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
⑴概念:若x3=a,那么x是a的立方根,记作: ;
⑵性质:① =a;②( )3 =a;③ =-
3、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
⑴概念: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
⑵分类:
4、与实数有关的概念:
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与有理数范围内的意义完全一致;在实数范围内,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同样成立。
5、算术平方根的运算律:
⑴ ⑵
二、简单的平移与旋转
三、四边形:
1、 多边形的分类
2、 本章重要知识点:
{}
四、位置的确定:
五、一次函数:
六、二元一次方程组:
1、 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消元的基本方法是: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此外还可用图象法;
2、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相等关系;
3、 解应用题时,按设、列、解、答四步进行;
4、 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看成一次函数,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看成求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
七、数据的代表:
1、 平均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⑴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 叫做这n个数据的算术平均数,记作 。
⑵如果在n个数中,x1出现了f1次,x2出现了f2次,…,xk出现了fk次,那么: 叫做x1,x2,…,xk的加权平均数;
2、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当实际问题中,各项的权不相等时,计算平均数时就要采用加权平均数,当各项的权相等时,计算平均数就要采用算术平均数。
3、中位数和众数
⑴中位数指的是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⑵众数指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⑸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
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
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
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
1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
2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
2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
2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
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
2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2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2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
2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
2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3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
3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
3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
3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
3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
3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
3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
3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3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
3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
4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
4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
4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
4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
4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
4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
4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4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4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4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5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
5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
5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5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
5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
5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
5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
5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
5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
5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
6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
6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
6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
6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
6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
6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
6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
6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
6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
6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
7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
三边 ¬
7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
的一半 ¬
7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
一半 L=(a+b)÷2 S=L×h ¬
7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
如果ad=bc,那么a:b=c:d ¬
7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
7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
(a+c+…+m)/(b+d+…+n)=a/b ¬
7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
线段成比例 ¬
7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
7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
7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
8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
8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
8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
8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
8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
8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
8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
8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
8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
8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
9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 ¬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
9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
9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
9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
9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
9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
径的圆 ¬
9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 ¬
平分线 ¬
9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
9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 ¬
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
9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
10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
10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
10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
10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
10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
10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
10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
10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
10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
对的弦是直径 ¬
10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11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
的内对角 ¬
11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
11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11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
11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
11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
11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
11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
11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
11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
12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 ¬
相等 ¬
12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 ¬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
12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 ¬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
12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
12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
12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
12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
127定理 把圆分成n(n≥3): ¬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
12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
12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
13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
13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
13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
13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
13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
13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
13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⑹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复习提纲,重点。重要公式
人 教 版 八 年 级 下 册 数 学 复 习 提纲班级: 姓名: 第十六章 分式一、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叫做分式。二、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三、分式计算: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置后,与被除式相乘。分式乘方: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四、整数指数幂:(1) (2)较小数的科学记数法;五、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这个解是增根,原方程无解)。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一、形如y= (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 三、性质: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一、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 二、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三、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四、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第十九章 四边形一、平行四边形:1、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2、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定义) 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二、矩形: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2、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3、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定义)(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三、菱形:1、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判定:(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定义)(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4、S菱形=底×高 S菱形= ab(a、b为两条对角线) 四、正方形: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或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2、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3、判定:(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五、梯形:1、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2、等腰梯形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判定: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梯形的中位线分别平行于上、下两底,且等于上、下两底和的一半。六、重心:1、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2、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疑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七、数学活动(教材115页): 1、折纸多60°、30°、15°的角证明方法(重点30°角)2、宽和长的比是 (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一、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教材125页。)二、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三、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四、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range)。五、方差:1、计算公式: ( 表示 的平均数)2、性质: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六、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1.收集数据 2.整理数据 3.描述数据 4.分析数据 5.撰写调查报告
⑺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
(由直角三角形得到边的关系)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满足条件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6,8,10);(5,12,13);(8,15,17);(7,24,25);(20,21,29);(9,40,41);……(这些勾股数组的倍数仍是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a才有算术平方根。
※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平移的基本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这个定点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旋转角。
旋转的性质: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大小和形状相同;
旋转前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度彼此相等。
(例:如图所示,点D、E、F分别为点A、B、C的对应点,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第四章 四平边形性质探索
※平行四边的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常用的判定: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多边形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
※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开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被对称中心平分。
第五章 位置的确定
※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叫x轴或横轴;铅垂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两数轴的交点O称为原点。
※点的坐标:在平面内一点P,过P向x轴、y轴分别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P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则有序实数对(a、b)叫做P点的坐标。
※在直角坐标系中如何根据点的坐标,找出这个点(如图4所示),方法是由P(a、b),在x轴上找到坐标为a的点A,过A作x轴的垂线,再在y轴上找到坐标为b的点B,过B作y轴的垂线,两垂线的交点即为所找的P点。
※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坐标系的要求是尽量使计算方便,一般地没有明确的方法,但有以下几条常用的方法:①以某已知点为原点,使它坐标为(0,0);②以图形中某线段所在直线为x轴(或y轴);③以已知线段中点为原点;④以两直线交点为原点;⑤利用图形的轴对称性以对称轴为y轴等。
※图形“纵横向伸缩”的变化规律:
A、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纵坐标不变,而横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n倍时,所得的图形比原来的图形在横向:①当n>1时,伸长为原来的n倍;②当0<n<1时,压缩为原来的n倍。
B、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横坐标不变,而纵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n倍时,所得的图形比原来的图形在纵向:①当n>1时, 伸长为原来的n倍;②当0<n<1时,压缩为原来的n倍。
※图形“纵横向位置”的变化规律:
A、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纵坐标不变,而横坐标分别加上a,所得的图形形状、大小不变,而位置向右(a>0)或向左(a<0)平移了|a|个单位。
B、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横坐标不变,而纵坐标分别加上b,所得的图形形状、大小不变,而位置向上(b>0)或向下(b<0)平移了|b|个单位。
※图形“倒转与对称”的变化规律:
A、将图形上各个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乘以-1,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关于x轴对称。
B、将图形上各个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乘以-1,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关于y轴对称。
※图形“扩大与缩小”的变化规律:
将图形上各个点的纵、横坐标分别变原来的n倍(n>0),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不变;①当n>1时,对应线段大小扩大到原来的n倍;②当0<n<1时,对应线段大小缩小到原来的n倍。
第六章 一次函数
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在一次函数y=kx+b中: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①代入消元法; ②加减消元法(无论是代入消元法还是加减消元法,其目的都是将“二元一次方程”变为“一元一次方程”,所谓之“消元”)
※在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①设未知数(在设未知数时,大多数情况只要设问题为x或y;但也有时也须根据已知条件及等量关系等诸多方面考虑);②寻找等量关系(一般地,题目中会含有一表述等量关系的句子,只须找到此句话即可根据其列出方程)。
※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第八章 数据的代表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 的权分加为 ,则称 为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如:对某同学的数学、语文、科学三科的考查,成绩分别为72,50,88,而三项成绩的“权”分别为4、3、1,则加权平均数为: )
※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次数的考察,中位数首先要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而且要注意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间的那个数据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居于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才是中位数,特别要注意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是唯一的,但众数则不一定是唯一的。
⑻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复习提纲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复习提纲一、实数1、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⑴概念:如果x2=a,那么x是a的平方根,记作:± ;其中 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⑵性质:①当a≥0时, ≥0;当a<0时, 无意义;②( )2=a;③ =|a|。2、立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⑴概念:若x3=a,那么x是a的立方根,记作: ;⑵性质:① =a;②( )3=a;③ =- 3、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⑴概念: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⑵分类: 4、与实数有关的概念: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与有理数范围内的意义完全一致;在实数范围内,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同样成立。5、算术平方根的运算律:⑴ ⑵二、简单的平移与旋转 三、四边形:1、多边形的分类菱形矩形特殊正方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特殊梯形特殊等腰梯形边数多于4的多边形特殊正多边形平行四边形特殊
2、本章重要知识点: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别方法 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判别方法中心对称图形图形的旋转、平移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别方法特殊的四边形 一般多边形的内角和(n-2)·180°,外角和为360°平面图形的密铺一般的多边形
{} 四、位置的确定:位置的确定①利用方向角和距离②利用列和行直角坐标系有序数对——点的坐标——横坐标、纵坐标变化的鱼——坐标表示平移或对称
一次函数的定义——理解一次的含义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y=kx+b——因为表达式中有两个待定系数k、b,所以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两个独立条件一次函数的图象1、图象的画法2、图象的性质3、运用图象解决实际问题五、一次函数: 六、二元一次方程组:1、 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消元的基本方法是: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此外还可用图象法;2、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相等关系;3、解应用题时,按设、列、解、答四步进行;4、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看成一次函数,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看成求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七、数据的代表:1、平均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⑴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 叫做这n个数据的算术平均数,记作 。⑵如果在n个数中,x1出现了f1次,x2出现了f2次,…,xk出现了fk次,那么: 叫做x1,x2,…,xk的加权平均数;2、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当实际问题中,各项的权不相等时,计算平均数时就要采用加权平均数,当各项的权相等时,计算平均数就要采用算术平均数。3、中位数和众数⑴中位数指的是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⑵众数指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具体: http://sx.zxxxk.cn/ShowSoftDown.asp?SoftID=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