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浙江高考语文作文
过一个平衡的生活湖南卷2015年:《好看的青春》安徽卷?是2013吧:经验与勇气福建卷,亲:萧伯纳名言为题写一篇作文四川卷。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重要的事广东卷:以“莫言”为材料自拟标题全国卷:中学时代学生有三怕湖北卷:富翁捐款浙江卷:爱迪生如何看手机上海卷:根据顾城的诗写作文辽宁卷:沙子与珍珠江西卷:爱心传递北京卷:看图作文二选一陕西卷
B. 2015高考语文作文是什么题目
1、2015年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已经结束了,由于使用的试卷不同,各省的语文作文回题目各异答,但基本上都是材料作文。作文的满分一般为60分。各省的作文题目考生可以到各大门户网站查询。
2、考生要针对作文题目里面给出的材料 ,分析一下材料里面隐藏的丰富内涵,从材料中比较筛选出自己所需的材料,从材料中读出不同的感受,提炼出独特的意义,并在作文时从自己的角度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使其文章的思想内涵得以提升,达到了较好的论证效果。
3、高考作文给出的材料如果对于考生来讲不是很熟悉,考生写起来就会觉得很难,所以高考作文的难度对于不同考生来讲是有不同理解的。只要考生能够按照作文要求去写,具体写什么内容都是没有限制的。如果没有按照要求格式或体裁去写,可能会扣掉1-5分的分数。
C. 2015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015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要求学生以丝瓜和肉豆为材料写一篇作文。
原题如下: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问题特征鲜明。
题目解析:
这则材料可以多角度立意,从父亲的角度看,第一,父亲认为丝瓜藤肉豆须无需分清,得到果实就可以,可以写注重结果;第二,丝瓜藤肉豆须无需分开,它们自会各自结各自的果,可以写尊重自然规律;从小孩的角度思考,孩子想分开两种植物,认清它们,说明孩子有一种探索精神,可以写鼓励探索精神,鼓励创新精神;从丝瓜藤和肉豆须的角度看,可以联系人生,人生也如丝瓜藤和肉豆须一样,时不时与人纠缠不清,只要记住自己的出发点,不忘自己的目标,过程中的不愉快不必在意,由此可以写一写认准目标,懂得放下必能成功。
D. 2010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01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简析
作者:hyllm 加入日期:10-06-08
作者EMAIL:[email protected]
201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简析(原创)
1、2010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回放: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以“角色转化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2、作文材料分析:
这个作文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角色转换之间,都会有自己的认识和感悟,所以很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和高考作文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的倡导是吻合的,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省,从而调动起他们的情感思维,写出有生活气息的、鲜活的文章,从而体现出学生个体的写作能力,不失为一道好题。在行文中,学生能否抓住“转换”这个侧重点,是立意是否准确的关键。
该作文材料第一段解释“反哺”。第二段第一句阐释“文化反哺”;第二句提示“正统传承方式”是“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点拨考生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层思考;第三句为考生提示写作思维拓展的方向(写作切入点):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而且明确告知考生,年轻人的反哺能力“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愚以为,2010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有如下特色:
(1)角度多元
文题可从多个角度切入。材料已点示:考生可从“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多角度切入写作点;也可从施教者或受教者两个角度分别切入;也可从施教者和受教者互相转化的辩证角度切入。而考生思考的层面、语文的素养、识见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考场作文等级,这使得2010年的浙江作文题更具区分度,更符合高考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2)思维理性
命题《角色转化之间》隐含着一对关系:施教者与受教者。由传统的“父辈”对“子辈”的施教,到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对长辈的文化反哺能力,需要考生在立意方面作出理性的辩证思维,对“传统文化”和“文化反哺”都要有自己的正确认识,这样方能立意准确。
(3)文题中性
命题《角色转化之间》,既可以写成记叙文,记叙两代人之间对文化的认识差异和互相影响,也可以写成散文,抒发自己对文化反哺现象及本质的情感;更可以写成议论文,直接阐述自己对文化反哺中角色转换的看法。任何一种文体都可以切合这个命题,因而文题是中性的。
(4)关注现实
2010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继承了2009年的“绿叶对根的情意”这个材料的命意,仍旧着眼于现实文化的困境:商品大潮汹涌而来,网络文化四处泛滥,外来冲击无孔不入,在这物质享受高于一切的现实社会,在这娱乐至上娱乐至死的年代,在“科学知识”的传承、“价值观念”的分歧、“生活方式”的改变、“审美情趣”的更新上,我们很多人不知觉地失去了许多可贵的东西,作文将人们的视角带入了当下,关注了现代社会文化,更关注了我们的精神。如果说,2009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比较感性和抒情,那么,2010年的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则更重理性和思辨。从这一点来说,作文难度有所提高。
(5)指向深刻
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生存之根,而文化需要传承和创新,既不能囿于传统画地为牢,也不能否定抛弃传统而另起炉灶。文题引导考生反思文化,以期让中华文化焕发生机,形成强烈的感染力,产生巨大的文化辐射力,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真正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3、写作要点:
(1)全面理解材料,命题作文不能另起话题。如单写“反哺”或仅写物质生活上子女对父母长辈的反哺就是片面理解材料,审题不准确。
(2)可以以叙述为主,讲讲自己对家长的引导,比如看超女和快乐男声,看非诚勿扰,没有青年人引导,家长几乎不可能看此类节目并产生兴趣。 至于这个“反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各站在自己的立场阐述就好。
(3)激活大脑库存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关注现实的认识观,引导心灵的真善美和思维的开阔和多样。扣住“文化反哺”,将个体心理上升为一种群体情感倾向,一种公众认同的正确观点,则有望写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佳作美文。
E. 2015高考语文作文谁最有风采满分作文
最珍贵的风采
笃学敏思的大李,锐意创新,阐释了生命科学的谜团;爱岗敬业的老王,苦心练技,用勤奋完成了焊接大师的蜕变。他们,都谱写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凯歌,然而,跋山涉水的小刘,用心灵捕捉世间奇山丽水,用镜头抓拍天空七色彩虹,他给这个行色匆匆忽视美丽的枯涩的时代,注入了一泓清泉,彰显了时代最美的风采。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人们的双眼专注于科技的创新和技艺的精湛,却少有人如同小刘那样珍视生命中的美丽。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科技的创造力,笃实的思考力,和技师的巧夺天工。但是,大多时候,我们因为对物质太过执拗而迷失了脚步,我们睁着双眼,却看不见大自然的美景。正如蒋勋先生在《生活十讲》中写下:“物质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抗衡的力量。”我们不能任由物质的铁蹄践踏昔日的精神家园,不可任由功利的追求侵占心中对美的向往。如此,我以为,值此超物质的快进时代,像小刘一样肯在云白山青间捕捉最美的风景,才是时代最耀眼的风采。
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是拥有几米笔下那一个充满爱的心,所以我们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动人的风景。然而,科技的日新月异,技术的日益精湛,还有多少人存留着如同朱光潜先生所言的“接近文化和欣赏美是人之为人的天性”?难怪阿尔卑斯山脚下矗立的牌子赫然写着“慢慢走,欣赏啊”来呼吁人们驻足身边的美丽?难怪鲍尔吉·原野在《月光手帕》中期望人们拥有空灵的目光,才不会被世俗磨砺,才不会失去美的愉悦?要知道,如今翠翠守护着的湘西已经不在了,月牙泉的波光粼粼再难寻觅,所幸,我们还有小刘那份对自然之美的皈依和珍惜。所以,彰显时代风采,他,当之无愧。
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因为缺少,所以珍贵。的确,“矢志创新”造就了神舟飞天和蛟龙入海;“技艺精湛”造就了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可是,小刘这看似与时代“背道而驰”的举动却挺起了国人精神的脊梁,铸就了文化的辉煌。祖国的大好河山在闪光灯下熠熠生辉,最美的乡愁于镜头中绽放光彩,软实力的增强,也同样会反作用于科技的飞黄腾达,个人的价值也会因为凝结了对自然深沉的爱而在时代中大放异彩。高考满分作文
龙应台有言:“人本是社会上散落一地的珍珠,而文化和语言就如同黏合剂,将人与人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小刘这份对美的笃定和追寻,是这快节奏时代中的了然欢喜,风采奕奕。
品味这大千世界,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精致的心,一双发现美丽的眼,在时代中用双手撷英而行,便是最美的最珍贵的风采。
F. 2015高考语文作文素材陈丹青
囊,搅动了药品的江湖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随即,媒体曝出浙江、江西、河北等地部分企业用工业明胶制成药用胶囊,修正、金马等知名药企纷纷跌进舆论漩涡。令人遗憾的是,事发之后,相关地方主管部门却没有任何担责的声音。有媒体整理药品广告资料发现,近年来,竟然有孙红雷、张丰毅、陈建斌等近10位明星为修正做产品广告。
近年来,食品安全俨然成为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话题,从苏丹红到瘦肉精,再到“毒豆芽”、“地沟油”,再到“毒胶囊”……食品安全事件一件件接踵而来,百姓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震惊演变为如今的习以为常。
[上榜最理由]拷问良心,承担责任。作为知名企业,承担着社会的责任,必须坚守社会的良知;明星代言,要注意自身形象,要经受得住利益诱惑。
热用速递
水之清澈(四川卷)
有一位终日绷着脸、闷闷不乐的年轻人向一位哲学家寻求快乐之道,这位哲学家把这位年轻人带到一座已经很久没有人住的、布满灰尘的小屋里面。屋里的一切东西都布满了灰尘。唯独一个放在桌子上面的杯子里的水仍然是清澈、一尘不染的。虽然杯子底下沉淀了许多灰尘。哲学家说:“人就要活得像水一样,当你能容纳尘灰,又使它沉淀后保持自己原有的清澈时,你就会变得快乐。”
是的,水正是因为清澈才有了最丰盈的生命。而人的生命,也像滴纯净的水,需要精心的呵护,让它保持一种清澈晶莹,才能绽放无限精彩。那些平凡的志愿者,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的生命,比水还纯净;他们的内心,比水更丰盈。站在他们对面的,是那些身份地位高得多的董事长、总经理,他们掌握着食品、医药等与生命息息相关的企业,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有将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用工业明胶制成毒胶囊,生产可以致癌的金针菇,这就是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他们的生命也像水,但已经没有了清澈的影子。
点评故事引入,哲理丰富。文章以一则哲理故事引出写作的中心,巧妙地将人生与水联系起来,通过志愿者与制造毒胶囊、金针菇等产品的董事长、总经理这两组素材,形成鲜明对比,揭示生命内涵。
治标不如治本(安徽卷)
治标,只会让问题更糟,采取一个表面上能解决问题的措施会使人们淡忘它的潜在危险。就像那架梯子,它随时可能砸中靠近它的人。如果采取客户建议的措施,不用时横放,有谁会受到伤害呢?想想当下社会,自“三聚氰胺”问题爆发以来,食品安全问题还少吗?“瘦肉精”、“违规添加剂”、“毒胶囊”等屡见不鲜,这难道不值得人们深思?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药品这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我们都无法保证它们是安全的,又何谈建设和谐幸福的中国?解决这一问题,仅靠媒体曝光、人们的谴责显然是不够的。政府部门必须重拳出击,加强查处力度,对违规商贩必须依法惩处,这样才能把食品安全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点评联想运用,切中核心。文段提出中心论点,紧扣材料,然后以食品安全为例,贴近社会热点,充分表现了写作中心。
G. 2010浙江高考语文满分作文5篇
2009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
绿叶•情意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
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工作服,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每日伺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 “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 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
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满分
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
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单是从一副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每一个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蕴藏万物的能量。 ”
“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
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索求,古人将他们的智慧,放开于我们面前,任由我们一窥其所有,将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脱胎于最本源的精神。 ”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 ”
我思索着,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只有获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幻化为一体。和而不同,就意味着存在不同,不,必须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刚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空间内,看不到一切,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 ”
“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唯一,便是那个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农、八大山人、张旭,狂放与收敛并存,刚健与阴柔并存,看似如此个性鲜明,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个脚印,一脉相承。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着这些匠心独具的存在。 ”
“和而不同,我从没如此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所藏有的智慧。 ”我感慨道。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华智慧从来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它早已渗入每一个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
我沉浸于那黑与白的交替之中。当回过神时,转头再寻,老人已不见踪影。
[点评]今年高考作文看似一篇传统的材料作文,但是在文体要求上只有四个字:“诗歌除外。 ”所以,也不排除议论文之外的其他文体,例如此文这样的想象作文,就是成功的一例。除此以外,本文优点相当明显。首先,题目不同凡响:“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其次,“我”与“老人”的对话形式很好地对应了当今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对话。再者,将郑板桥的书法艺术提升到 “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的高度。读罢此文,不得不佩服作者在紧张的考试状态下,依然保有松弛的心态与驰骋的想像力。
满分作文选登
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如果你随便找一个中学生,问他什么是对数,什么是洛仑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式结构,他一定可以把这些东西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惊叹当今青少年个个都是科学家的料。但是,你找个尖子生,问他在野外被蛇咬了怎么办,他也许会搔搔脑袋瓜,苦想各类化学反应式,然后淡茫地对你说声“不知道”。那么,“青菜多少钱一斤?”“不知道!”“被子怎么叠”“不知道!”“为什么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似乎对常识的教育力度不够。学校的课程包罗万象,可以独缺“常识”。学生们便因此被搁在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着高端学问。当今中国要强国,靠的是飞机、大炮、火箭这些高科技,似乎就应该给学生“喂饱”科技知识。“常识那些小事儿,何足挂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此言谬矣,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常识是一门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无一不需要常识的引导。我们现在洗衣煮饭等家务活可以由父母包办,各种事宜可以由父母操劳,俨然一个个不问政事的小皇帝。但父母不能照料我们一辈子,长大后还是要靠自理。倘若不懂常识,将来岂不是要处处碰壁?难道还事事都找个电话问父母?而连自己都照料不好,生活一塌糊涂,又怎有心思搞学问?
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科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广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与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的常识中发明出锯子。离开常识而空谈高科技,就像盖楼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观之,在素质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识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应做到常识与科技知识两手抓。但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在平凡的常识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又或者让他们大胆质疑常识,不要囿于常识。当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正是在对常识的质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历史也证明了他的这一大胆质疑是正确的。
常识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对于人的意义堪比干粮。别拿常识不当干粮,用它来“填饱”学生的脑袋,用它来支起科学大厦的腰腹吧!
【点评】
点评人:邓玉环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题目化用俗语,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吸引人。把“常识”比作“干粮”——基本的生存物质,强调了“常识”的基本要义,题目与正文内容相得益彰。
全文围绕“常识”作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强调了普及生活常识的必要性。文章内容充实,开头针对教育界重“高端学问”的传授,忽略普及生活常识的现象,呼吁社会不要轻视常识。然后从常识对日常生活的引导,常识是科技的基础,以及需要质疑常识三方面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尾扣题,结构严谨。本文最突出的是语言表达具有形象性,生动自然,有个人见解,感情真挚。
但本文的书写不够工整,对常识的表述还不够精确,个别语句有瑕疵。
满分作文选登3
如此常识
一大早,厂长刚来到办公室,小李便窜了进来,手里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铁观音,谄媚地递给厂长,神秘兮兮地小声说道:“厂长啊,跟您商量个事儿,带我的那个师傅,能不能换成徐科长?”厂长大惑不解:“怎么?张师傅对你太严厉?”“没有的事,张师傅经验老到,技术纯熟,这样好的师傅应该留给小王。”“行,没问题。”
原来,小王和小李是新来的学徒,厂里分配了两个师傅,各自带领他们。原先厂里安排小李的是最优秀的张师傅,不知为什么,他竟要求更换。培训很快开始了。张师傅不愧是老手,他待小王严厉苛刻,做不好要求重做,哪怕只是一个小齿轮不光滑也要求重头再来;犯了错误严厉惩罚,不让吃饭是常有的事;除此之外,还要求小王看一堆理论书籍,理解吃透要点。小王每天累得满身大汗,一沾枕头便睡。相反,小李倒清闲自在,每天跟着徐科长进进出出,应酬交际,技术没学着多少,油水倒是捞了很多。小王看在眼里,纳闷不已。
一天,小王终于有机会找到小李,劈头便问:“你我都是学徒,为什么你学得那么轻松?”小李嘿嘿一笑,凑近他耳朵小声说:“兄弟,这你就不懂了。现在这个社会上,看重的是关系,不是技术。徐科长有亲戚是高官,我这几天跟着他见识了不少大人物,他还说等他做了厂长,就提拔我做副厂长,有人脉,有好的人际关系才是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小李拍了拍小王的肩膀,晃悠悠地走了。
小王回去跟张师傅一说,张师傅怒不可 :“常识?狗屁常识!现在社会就是人人讲关系,人人攀关系,才滋生了一大堆不学无术的蛀虫,才导致真正的人才被埋没!不要听他胡说,国家需要的是技术,是人才,有过硬的技术才有前途,这才是常识。好好学吧。”小王点点头,继续每天起早贪黑的苦学生活。
一年后,培训结束,适逢国家需要高技术人才之际,优秀的张师傅做了厂长,在厂里掀起“学扎实技术,为国家效力”的热潮,小王以优异的理论成绩和过硬的技术操作顺利毕业,升任高级技师,月薪过万。至于徐科长,由于亲戚受贿被捕,自己也因为没有实际才干而下岗了。小李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只得重新从学徒做起。
厂里又分配了一个师傅给小李,培训开始当天,小李惊讶地看见迎面走来的竟是小王。莫非?“没错,我就是你的师傅,”小王凑近他耳边小声说:“还要告诉你,有真才实学才有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小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看着小李愣住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点评】
点评人:周小蓬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如此常识》是今年广东高考作文中少有的一篇记叙文佳作。文章通过两位刚进厂的年青人拜师学艺不同态度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把拉关系、托人情视为谋求个人发展“常识”的人,揭示了按照这种“常识”行事的所谓聪明人,终究没有前途的道理。考题要求考生谈与常识有关的经历和看法,本文这样写就切合题意,主题鲜明,且立意深刻,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
这篇文章的形式和写作技巧也值得称道,首先是标题写得很有水平,用了一个“如此”就点明了全文批判讽刺的态度。其次,文章构思巧妙,以小见大;结构紧凑、严谨,前后呼应;作者对故事的起因、发生、发展、结局叙述清楚、精要,故事的结局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第三,文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也颇生动、准确、传神
H. 2014浙江卷高考语文作文怎么写立意是什么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卷,最大的亮点:重视考核考生欣赏语言的能力和思辨性的合理回归。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卷继续采用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来开考。所选用的是一段既有哲理性又有诗化性的散文材料作为背景材料。对这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我们可以分三步来走。
第一个步骤是“品语义”。“门”,词典解释为“建筑物的出入口或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路”词典解释为“往来通行的地方”。很常见,同学们多懂。
第二个步骤是抓意象。该散文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审题时,我们可抓住意象去联想、体会,捕捉它们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这一步,我们要弄清“门”和“路”的意象,孰轻孰重,有什么联系或象征意义,从“门”的原始意义看,“门”作为家的一个成员,具有阻挡外来伤害,保护门内的人的安全的重要作用,然后可采用相似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求,如“入门”、“门第”、“门望”、“豪门”等;从“路”可以引申到“公路、水路、陆路、路途、路程”;可以联想到思想或行动的方向,如“途径、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数等。
第三个步骤是析主旨。这一步,要找出并理解它们的关键语句,把握关键信息,以便准确把握主旨。“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第一句中““门与路永远相连”是开宗明义,点明两者不可分割;然后分说思辨关系,“终点”与“起点”、“挡住你的脚步”与“走向世界”是对立的统一。“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第二句是具体列举,以”大学的门“和”大学的路”为例,采用了以大缩小或以小见大的方法来论证,很有哲理性。这里的难点是“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这个比喻句增添了审题难度,如果把“门”解读“理想、目标、希望、事业”等,你要入门,除了一路上要克服种种困难险阻,勇往直前,还必须要有“通行证”才行。我们可以顺材料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审题立意方向(仅供参考)
1. 把“门”理解为“成功与辉煌”,“路”理解为“人生之路”,“通行证”理解为“学习、探索、创造”。写在人生之路上行走,既要敢于奋斗拼搏,不能害怕失败,又要开拓创新,才能“入门”。如“佩戴通行证,拥抱辉煌”。
2. 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在求学之路上行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一步一个脚印,满怀信心迈向终点。如“终点在于起点;起点之后在于坚持”。
3.行走在事业之路上,有的脚印“很浅”,有的“很深”,无论浅和深,只要走,便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但是并不是所有走路的人能找到回家的路,获得打开大门的喜悦,因此要正视没有入门所带来的难堪、伤心,有勇气再找入门之路。如“无怨无悔,曾经徘徊在大门口”。
I. 2015高考全国卷2语文作文题目有几种写法
1,2015年高考新课标二卷作文题目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位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今年的语文作文的三个材料一个是锐意创新,一个是爱岗敬业,踏实肯干,最后一个是为了梦想努力和把美丽都带给别人。这三个命题的角度和前些年相比都比较务实了一些。往年的题目大多数都是根据材料多角度分析,提炼中心等等方法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考生的。今年的题目简洁明了,并且与社会现实结合的更加紧密。
2、文体方面来说,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但是写议论文还是具有一定优势,并且比较容易上手写作。但是写出精彩高分的作文需要精巧的构思,对于熟悉的作文立意角度考 生要写出新意还需要 一些新鲜生动,富有文化底蕴的素材。
3、创新,务实,奉献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主题和核心价值观,我们当今社会目前也正最缺少这三个核心的价值取向,今年的作文题更加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国家的发展更加契合,体现出了今年作文题目务实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