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试卷
① 九年级数学中考试卷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压轴题
1.(2008年四川省宜宾市)
已知: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1,0)、B(0,3)两点,其顶点为D.
(1) 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若该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E. 求四边形ABDE的面积;
(3) △AOB与△BDE是否相似?如果相似,请予以证明;如果不相似,请说明理由.
(注: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坐标为 )
.
2. (08浙江衢州)已知直角梯形纸片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O(0,0),A(10,0),B(8, ),C(0, ),点T在线段OA上(不与线段端点重合),将纸片折叠,使点A落在射线AB上(记为点A′),折痕经过点T,折痕TP与射线AB交于点P,设点T的横坐标为t,折叠后纸片重叠部分(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1)求∠OAB的度数,并求当点A′在线段AB上时,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2)当纸片重叠部分的图形是四边形时,求t的取值范围;
(3)S存在最大值吗?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并求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08浙江温州)如图,在 中, , , , 分别是边 的中点,点 从点 出发沿 方向运动,过点 作 于 ,过点 作 交 于
,当点 与点 重合时,点 停止运动.设 , .
(1)求点 到 的距离 的长;
(2)求 关于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点 ,使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08山东省日照市)在△ABC中,∠A=90°,AB=4,AC=3,M是AB上的动点(不与A,B重合),过M点作MN∥BC交AC于点N.以MN为直径作⊙O,并在⊙O内作内接矩形AMPN.令AM=x.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MNP的面积S;
(2)当x为何值时,⊙O与直线BC相切?
(3)在动点M的运动过程中,记△MNP与梯形BCNM重合的面积为y,试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并求x为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5、(2007浙江金华)如图1,已知双曲线y= (k>0)与直线y=k′x交于A,B两点,点A在第一象限.试解答下列问题:(1)若点A的坐标为(4,2).则点B的坐标为 ;若点A的横坐标为m,则点B的坐标可表示为 ;
(2)如图2,过原点O作另一条直线l,交双曲线y= (k>0)于P,Q两点,点P在第一象限.①说明四边形APBQ一定是平行四边形;②设点A.P的横坐标分别为m,n,四边形APBQ可能是矩形吗?可能是正方形吗?若可能,直接写出mn应满足的条件;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6. (2008浙江金华)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己知ΔAOB是等边三角形,点A的坐标是(0,4),点B在第一象限,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连结AP,并把ΔAOP绕着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边AO与AB重合.得到ΔABD.(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当点P运动到点( ,0)时,求此时DP的长及点D的坐标;(3)是否存在点P,使ΔOPD的面积等于 ,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 初三数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抛物线 的对称轴是( )
A、 B、 C、 D、
2、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是( )
A、 B、 C、 D、
3、二次函数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 B、 ,
C、 , D、 ,
4、如图,在 中,点 在 上, ,垂足为点 ,若 , ,则 的值是( )
A、 B、 C、 D、
5、给出下列命题:
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A、4 B、3 C、2 D、1
6、给出下列函数:① ;② ;③ ;④ 。其中, 随 的增大而减小的函数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7、已知一次函数 与 ,它们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 )
8、如图, 是不等边三角形, ,以点 、 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三角形与 全等,这样的三角形可以作出( )
A、2个 B、4个 C、6个 D、8个
9、二次函数 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下列四个结论:① ;② ;③ ;④ 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如图,在梯形 中, ‖ , , , , ,则此梯形的面积是( )
A、24 B、20 C、16 D、12
11、如图,线段 、 相交于点 ,欲使四边形 成为等腰梯形,应满足的条件是( )
A、 , B、 , ,
C、 , D、 ,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2、如图,点 是正 和正 的中心,且 ‖ ,则 =_______。
13、某次数学测验满分为100(单位:分),某班的平均成绩为75,方差为10。若把每位同学的成绩按满分120进行换算,则换算后的平均成绩与方差分别是_________。
14、李好在六月月连续几天同一时刻观察电表显示的度数,记录如下:
日期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8号 … 30号
电表显示(度) 120 123 127 132 138 141 145 148 …
估计李好家六月份总月电量是___________。
15、将正方形 的一个顶点与正方形 的对角线交叉重合,如图⑴位置,则阴影部分面积是正方形 面积的 ,将正方形 与 按图⑵放置,则阴影部分面积是正方形 面积的____________。
16、抛物线 的顶点关于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
17、在 中, , 是斜边 上的中线,将 沿直线 折叠,点 落在点 处,如果 恰好与 垂直,那么 等于________度。
18、已知 是 的角平分线,点 、 分别是边 、 的中点,连结 、 ,在不再连结其他线段的前提下,要使四边形 成为菱形,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
19、下列四个图形中,图①是长方形,图②、③、④是正方形。把图①、②、③三个图形拼在一起(不重合),其面积是 ,则 _________,图④的面积 _________,则 ________ (填“>”“=”或“<”)。
20、已知方程 ( , , 是常数),请你通过变形把它写成你所熟悉的一个函数表达式的形式,则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_,是_____________函数。
2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中,点 、 在对角线 上,且 。请你以点 为一个端点,和图中已标明字母的某一点连成一条新线段,猜想并证明它和图中已有的某一条线段相等(只需证明一组线段相等即可)。
⑴连结:___________;
⑵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证明: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22~26题每题6分,27题7分,共37分)
22、如图,矩形 中,点 是 与 的交点,过点 的直线与 、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 、 。
⑴求证: ;
⑵当 与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 是菱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23、如图, 是 的弦, 切 于点 , , 交 于点 ,点 为弧 的中点,连结 ,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
⑴找出图中存在的全等三角形,并给出证明;
⑵图中存在你所学过的特殊四边形吗?如果存在,请你找出来并给出证明。
24、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 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 在对角线 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 ,另一边与射线 相交于点 。
探究:设 、 两点间的距离为 。
⑴当点 在 上时,线段 与线段 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的结论(如图⑴)。
⑵当点 在边 上时,设四边形 的面积为 ,求 与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如图⑵)。
⑶当点 在线段 上滑动时, 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 的位置,并求出相应的 的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如图⑶)。(图⑷、图⑸、图⑹的的形状、大小相同,图⑷供操作、实验用,图⑸和图⑹备用)
25、如图,已知四边形 中,点 、 、 、 分别是 、 、 、 的中点,并且点 、 、 、 有在同一条直线上。
求证: 和 互相平分。
26、已知:抛物线 与 轴的一个交点为 。
⑴求抛物线与 轴的另一个交点 的坐标。
⑵点 是抛物线与 轴的交点,点 是抛物线上的一点,且以 为一底的梯形 的面积为9,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⑶点 是第二象限内到 轴、 轴的距离的比为5:2的点,如果点 在⑵中的抛物线上,且它与点 在此抛物线对称轴的同侧,问: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 ,使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单位长度:1cm), 、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 ,点 从点 开始以2cm/s的速度沿折线 运动,同时点 从点 开始以1cm/s的速度沿折线 运动。
⑴在运动开始后的每一时刻一定存在以点 、 、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点 、 、 为顶点的三角形吗?如果存在,那么以点 、 、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点 、 、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吗?以点 、 、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点 、 、 为顶点的三角形会同时成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吗?请分别说明理由。
⑵试判断 时,以点 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与以点 为圆心、 半径的圆的位置关系;除此之外 与 还有其他位置关系吗?如果有,请求出 的取值范围。
⑶请你选定某一时刻,求出经过三点 、 、 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参考答案与提示
1、A 2、D 3、A 4、D 5、B 6、D 7、C 8、B 9、D 10、A 11、D 12、60° 13、90 14、4 120度 15、
16、 17、30 18、 , , 等 19、 = 20、 二次 21、⑴ ⑵ ⑶ 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 ‖ 。 ,在 和 中, , 。
22、⑴ 在矩形 中有 ‖ , , 。又 , 。
⑵当 与 垂直时,四边形 是菱形。 , ,又 ,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又 , 四边形 是菱形。
23、⑴ 。证明: , 。 为 的切线, 。 。又 , 。又 ,即 。 。在 和 中, , , , 。
⑵存在,它们分别为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 。证明: , , ‖ , ‖ 。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又 与 相交, 四边形 为梯形。
24、⑴ ,证明:过点 作 ‖ ,分别交 于点 ,交 于点 ,则四边形 和四边形 都是矩形, 和 都是等腰三角形(如图⑴)。 , , 。而 , 。又 , , 。
⑵由⑴知 ,得 。 ,
, , , ,
,
,即 。
⑶ 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①当点 与点 重合,点 与点 重合,这时 , 是等腰三角形,此时 ;②当点 在边 的延长线上,且 时, 是等腰三角形(如图3),此时, , , , ,当 时,得 。
25、连结 、 、 、 。点 、 、 、 分别是 、 、 、 的中点。在 中, ;在 中, , 。 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与 互相平分。
26、⑴依题意,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 抛物线与 轴的一个交点为 ,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抛物线与 轴的另一个交点 的坐标为 。
⑵ 抛物线 与 轴的一个交点为 , 。 , , , 点 的坐标为 。又梯形 中, ‖ ,且点 在抛物线 上, 点 的坐标为 。 梯形 的面积为9,又 , , , , , 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或 。
⑶设点 的坐标为 ,依题意, , ,且 , 。
①设点 在抛物线 上,则 。解方程组 得 , , 点 与点 在对称轴 的同侧, 点 的坐标为 。设在抛物线的对称轴 上存在一点 ,使 的周长最小。 长为定值, 要使 的周长最小,只需 最小。 点 关于对称轴 的对称点是 , 由几何知识可知,点 是直线 与对称轴 的交点。设过点 、 的直线的解析式为 ,则 ,解得 , 直线 的解析式为 ,把 代入上式,得 , 点 的坐标为 。
②设点 在抛物线 上,则 。解方程组 消去 ,得 , , 此方程无实数根。综上所述,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存在点 ,使 的周长最小。
27、⑴①不一定。例如:当 时,点 、 、 与点 、 、 都不能构成三角形。②当 时,即当点 、 在 轴的正半轴上时, 。这是因为: , , 。③会成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这是因为:当 时, ,即当 时,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同理可得,当 时,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⑵①当 时, , ,同理可得 , , 此时 与 内切。②有。当外高时, ;当外切时, ;当相交时, ;当内含时, 。
⑶当 时, ,此时点 的坐标为 ,设经过点 、 、 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则 解得 故所求解析式为 。
③ 初三数学试卷解题
(1),
①若抄p(1,5),则d1=5,d2=1,
∴d1/d2=5>d2/d1=1/5,
∴点p关于∠MAN的偏率为5。
②若点p(a,b)(a>0,b>0)的偏率为1,
则d1/d2=1或d2/d1=1,
∴d1=d2,
∴a/b=1,
∴a=b。
(2),
A(4,0),B(2,2√3),∴KAB=一√3/2,∴LAB:y=一√3/2(X一4),LOA:√3x一y=0,
设C(m,一√3/2(m一4)),m>0,
∴d1=l一√3/2(m一4)|,
d2=|√3m十√3/2m一2√3l/2,
当d1/d2=2,则35m²一40m十48=0,∵△=40²一4x35X48<0,∴无解,
当d2/d1=2,则5m²十8m一48=0,
∴m=12/5或m=一4(舍),
∴C(12/5,4√3/5)。
(3),
结合图形得,t>1,
当d1/d2=t/4>√3时,t>4√3,
当d2/d1=4/t>√3时,1<t<4√3/3,
综上可得:1<t<4√3/3或t>4√3。
④ 初中数学试卷我能考到120~140以内,我好粗心
考前多听听音乐呀 玩啊 什么的,总之分散自己关于考试的注意力 可能主要原因是你太紧张考试成绩拉 我原来也是 只要你目空一切 相信我能行 你就不会紧张拉,你的能力中上经该可以,一定会超常发挥一、复习方式 分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为基础知识的单元、章节复习。通过第一轮的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我们从双基入手,紧扣中考知识点来组织单元过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实行严格的单元过关,对C层和B层的部分学生实行勤查、多问、多反复的方式巩固基础知识,在知识灵活化的基础上,还注重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轮复习打破章节界限实行大单元、小综合、专题式复习。第二轮复习绝不是第一轮复习的压缩,而是一个知识点综合、巩固、完善、提高的过程。复习的主要任务及目标是:完成各部分知识的条理、归纳、糅合,使各部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力求实现基础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网络化,网络知识题型化,题型设计生活化。在这一轮复习中,要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学生的综合训练为主体,减少重复,突出重点。在数学的应用方面,注意数学知识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穿插专题复习(如图表信息专题、经济决策专题、开放性问题、方案设计型问题、探索性问题等),向学生渗透题型生活化的意识,以此提高学生对阅读理解题的理解能力。 第三轮复习是知识、能力深化巩固的阶段,复习资料的组织以中考题及模拟题为主,回扣教材,查缺补漏,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要教给学生一些必备的应试技巧和方法,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信从容地面对中考。由于考前的学习较为紧张,往往有部分学生易焦虑、浮躁,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在此阶段还应注意对学生的心态及时作出调整,使他们能以最佳的心态参加中考。 中考数学复习黄金方案 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初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在短短的时间内, 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每位初三学生所关心的。为此,我谈 一些自己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 、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初中数学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两方面。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知识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 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 中的例题式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复习时应以课 本为主。 例如辽宁省2004年中考第17题:AB是圆O的弦,P是圆O的弦AB上的 一点,AB 10cm,AP 4cm,OP 5cm,则圆O的半径为() cm。 本题是初三几何课本的原题。这样的题还很多,它告诉我们学好 课本的重要性。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使之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尤其课后的读一读,想一想,有些中考题 就在此基础上延伸、拓展。一味地搞题海战术,整天埋头做大量练习 题,其效果并不佳,所以在做题中应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做 到举一反三。 2、夯实基础,学会思考。中考有近70分为基础题,若把中档题和 较难题中的基础分计入,占的比值会更大。所以在应用基础知识时应 做到熟练、正确、迅速。上课不能只听老师讲,要敢于质疑,积极思 考方法和策略,应通过老师的教,自己“悟”出来,自己“学”出来, 尤其在解决新情景问题的过程中,应感悟出如何正确思考。 3、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学习。基础知识既是初中所涉及 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掌握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做到理 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知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中考涉及的动点 问题,既是方程、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结合,同时也常涉及到几何中 的相似三角形、比例推导等等。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重视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 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等操作性较强的方法。 二、综合运用知识,提高自身各种能力 初中数学基本能力有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以及体 现数学与生产、生活相关学科相联系的能力等等。 1、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要求同学们必须做到能把 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触类旁通。目前阶 段应根据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复习,查漏补缺做好知识归纳、解题 方法的归纳。 纵观中考中对能力的考查,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一是考查运算 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纯数学问题的能力;二是 强调阅读能力、创新探索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平时做题时应做到: 1)深刻理解知识本质,平时加强自己审题能力的锻炼,才能做到变更 命题的表达形式后不慌不忙,得心应手。2)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与变 通思维方式。注重自己思维的广阔性,对于同一题目,寻找不同的方 法,做到一题多解,这样才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思路,优化解 题方法。3)变换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大小后能找到图形之间的联 系,知道哪些量没变、哪些量已改变。例如:折叠问题中折叠前后图 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多年来,初中数学的“方 程”、“函数”、“直线型”一直是中考重点内容。“方程思想”、 “函数思想”贯穿于试卷始终。另外,“开放题”、“探索题”、 “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也是近几年中 考的热点题型,这些中考题大部分来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 同,但题型新颖,背景复杂,文字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应重视这方 面的学习和训练,以便熟悉、适应这类题型。如何做好中考数学复习 首先,作为考生必须了解中考方面的有关政策,避免复习走弯路、走错路。考生要认真研读《中考考试说明》,领会、看清考试范围,重点研究样题的参考答案中的评分标准,对于每一个给分点要牢记于心,避免解题中出现“跳步”现象。 第二,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中考毕竟不是高考,它的主要职能是了解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历程,评价学生的基本数学水平,其次才是作为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纵观近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其试卷的难度分布大多控制在4:5:1或5:4:1(容易题:中等题:难题)。所以,考生大可不必因为不会解部分数学题而怀疑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水平,甚至可以这样说,只要在这学期的复习阶段奋发努力,中考也不会走大样。 第三,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一般来说,中考复习可安排三轮复习。第一轮,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按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可以把二十一章内容归纳成八个单元:①数与式{实数,整式,分式,二次根式}②方程(组)与不等式(组){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简单二元二次方程(组)}③函数与统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统计}④三角形⑤四边形⑥相似形⑦解直角三角形⑧圆。中考试题中属于学生平时学习常见的“双基”类型题约占60%还多,要在这部分试题上保证得分,就必须结合教材,系统复习,对必须掌握的内容要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在此我建议各位考生首先一定要配合你的老师进行复习,切忌走马观花,好高骛远,不要另行一套;其次,复习应配备适量的练习,习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档为主,另外,对于你觉得较难的题,或者易错的题,应养成做标记的好习惯,以便在第二阶段进行再回头复习。注意:套题训练不易过早,参考资料应以单元为主,本阶段复习宜细不宜粗。 第二轮,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近年来各地中考涌现出了大量的形式活跃、趣味有益、启迪智慧的好题目,各位考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热点题型认真复习,专项突破。热点题型一般有:阅读理解型、开放探究型、实际应用型、几何代数综合型、研究性学习型等。注意:你应该有一本各省市中考试题汇编资料,要知道外地考题中出现的精彩题型,往往就是本地命题的借鉴。 第三轮,锁定目标,备战中考,进行模拟训练。经过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复习,学习的基础知识已基本过关,大约到五月中、下旬就应该是第三轮的模拟训练,其目的就是查漏补缺和调整考试心理,便于以最佳状态进入考场,建议考生在做好学校正常的模拟训练之余,最好使用各地中考试卷,设定标准时间,进行自我模拟测验。注意:自己评分应按评分标准进行,且不可只看答案,不看给分点。 初中数学总复习大致经过三轮,在第一轮复习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复习无计划,效率低,体现在重点不准,详略不当,难度偏低,对大纲和教材的上下限把握不准。 2.复习不扎实,漏洞多,体现在1)高档题,难度太大,扔掉了大块的基础知识。2)复习速度过快,对学生心中无数,做了夹生饭,返工来不及,不返工漏洞百出。3)要求过松,对学生有要求无落实,大量的复习资料,只布置不批改;无作业。 3.解题不少,能力不高,表现在:1)以题论题,不是以题论法,满足于解题后对一下答案,忽视解题规律的总结。2)题目无序,没有循序渐进。3)题目重复过多,造成时间精力浪费。 在第二轮复习中,应防止出现如下问题: 1.防止把第一轮复习机械重复 2.防止单纯就题论题,应以题论法 3.防止过多搞难题 在第三轮复习中,应防止出现下列问题: 1.过多做练习,以练代讲 2.以复习资料代替教练,不备课,课堂组织松散 3.只注重知识辅导,不进行心理训练。 建议: 让学生向错误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搞点讲评,自己动手建立错题档案。对于有价值的题目,让学生总结题目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题目考查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本题有哪几种解题方法,最佳解法是什么?当自己出错时,是知识上的错误还是方法上的错误,是解题过程的失误还是心理上的缺陷导致的失误。切实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问题。 1.上物理课时一定要认真听,否则课后花两倍的力也没那么好的效果啊. 2.多做习题,不懂的一定要立刻问啊.如果问不了的就专门用一个本子写下页数啊.接触的题型多了,考试只是一碟小菜啊. 3.没时间复习的时候就把错题看一编,不懂的一定要弄懂啊. 4.如果本班的老师解释题目不是很好的话就趁老师不在时问隔壁班更好的老师啊. 5.考试时一定要保持好平静的心态,掌握好时间啊.
⑤ 初三上数学试卷买什么好
历年的走向成功和灿烂在六月喽~
不过现在才刚开始复习吧?
你应该跟着老师的步子,;老师讲什么内容你就强化什么内容。
有兴趣的话可以适当地开始锻炼压轴题了。
这样中考的时候才能有高分。
我也是上海浦东的考生。当年中考数学满分。
关于数学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问我。
⑥ 初三数学试题及答案
1)因为D是AB中点,且FD⊥AB,所以AF=FB
2)连接FD,CF,因为F为三等分点,所以∠ADF=60°,即三角形CDF为等边,而C是AD中点,所以AC=CF=DF,即DF⊥AF
3)过点F作FM⊥CE,即FM=√3/2,所以BF=√7
设FH=x,所以BH.BF=BE.BC,即(√7-x)√7=3,x=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