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数学家
❶ 数学影响生活的实际案例,最好是那种西方多少多少年前,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之后哪位数学家解决了的,
我们到底要培养孩子什么?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核心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想让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关键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欲望。因此,数学学习要回归于儿童的生活,要在学习中时时关注儿童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经历了什么?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创造性地挖掘课程资源,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将数学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存在,抽象出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例如,我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课始导入中,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老师非常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
生:(非常高兴地齐答):愿意。
师:是朋友就应该相互了解,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可以吗?
生:(兴奋地齐答):可以。
师:我在家里,我的女儿特别喜欢穿我的鞋子和衣服,你们在家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生:是的。
师:穿上你爸爸的衣服有什么感觉?
生a:很大。
生b:非常肥大。
生c:像裙子一样。
......
师:你爸爸穿你的衣服吗?(学生感到很好笑。)
师:你们笑什么?
生1:我的衣服太小,爸爸穿不上。
生2:爸爸会把我的衣服撑破的。
......
师:你的衣服,你爸爸为什么穿不上?像这样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每个同学都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相信通过学习,你们会更深入地知道爸爸为什么不穿你的衣服。
“穿不穿爸爸的衣服?”这一学生都体验过的,颇具人情味的问题让儿童深切感受到数学实际就在我们身边,“一不小心”就会用到它。
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儿童数学经验的积累。例如,在质量单位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我们先让学生购买不同质量的物品,再用手掂这些物品,多次感受后尝试估计一些物品的质量。学生对"质量"的概念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之后,很容易地解决"千克"有多重的问题。再如,二年级的学生认识了简单几何图形后,我们让学生采用归类整理的方法,尽可能多地从生活实例中找出图形,注上名称,然后测量出这些图形每条边的长度,算出每个图形所有边长的和,使学生初步建立"周边长"的概念,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作有力铺垫。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结合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意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数学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仅生动、深刻,而且进行了人文教育。学习了长度单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长度单位;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方的和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圆形物体的圆心。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知道每天吃多少米、用多少水、耗多少电都要进行计算。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平均数”一课时,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计算每个小组的平均身高,此时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求出结果后,让学生进一步比较:“哪一组的同学最高?哪一组的同学最矮?” “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身高情况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研究。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这种活动与学生自身生活相结合,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再如,春游之前,让学生解决问题:学校组织五年级师生去恩龙山庄春游,教师30人,学生300人。门票价格:成人每位30元,学生每位10元;团体票50人(含50人)以上每人12元。按照这种价格,我们怎样购票最省钱?请大家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学生设计完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将不同方案公布于众,进行比较选优;最后选出一种都认为最好、最省钱的方案。这种数学能力考查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科学理财的意识,又拓宽了知识面。
3、加强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理论与实际往往有很大差距,要想使所学的知识能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
案例1:教了“比和比例”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篮球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篮球架的高度。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
生a:爬上去量!
生b:爬上去也够不着顶端啊。好危险的!
生c:……
正当同学们议论纷纷的时候,我适时取来了一根长1.5米的竹竿,笔直插在球场边。这时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
我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1.5倍,你能想出测篮球架高度的办法吗?
生d:球架高也是它的影长的1.5倍。
生e补充:必须要在同一时间内。
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篮球架影子的长,算出了篮球架的高。回到教室后,我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篮球架高的公式吗?”学生小组合作,议论纷纷,不一会就得出:竿长:竿影长=篮球架高:篮球架影长 或 竿长: 篮球架高=竿影长:篮球架影长……
此时,学生意犹未尽,完全沉醉于探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案例2:教学比例尺知识时,教师首先从生活入手进行导课激趣:"老师暑假要去北京旅游,你能帮助我测算一下宁国到北京的路程吗?"学生兴趣盎然,各自在备好的"中国地图"上认真地测算。为测两地的图上距离,有的同学用直线折测的方法沿公路线重叠或沿铁路线重叠,再将重叠过的线拉直,求出了图上距离;有的用直尺直接量两地的直线距离。如何用图上距离求实际路程呢?同学们边看图例,边讨论,边试做。有的用线段比例尺上每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乘图上距离,有的用图上距离乘分数比例尺的分母,也有的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讨论交流时,许多同学对直尺直接测量两地直线距离的方法提出疑问。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确定旅游路线应该按图上两地铁路或公路的长度作为图上距离,然后求出两地的实际路程。用线段比例尺可以这样求:每厘米所表示的千米数×图上距离=实际路程;用分数比例尺可以这样求:图上距离÷比例尺=两地路程。之后,老师让同学们设计一种最佳进京旅游方案。同学们乐此不疲,整个学习过程一直处于轻松愉悦、兴致盎然的气氛中。使学生既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又发现了新知识,更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要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赞同12| 评论
❷ 公元1000左右的西方数学家
埃瓦里斯·迦罗瓦 (Galois)(1811-1832)
1832年5月30日晨,在巴黎的葛拉塞尔湖附近躺着一个昏迷的年轻人,过路的农民从枪伤判断他是决斗后受了重伤,就把这个不知名的青年抬到医院。第二天早晨十点钟,他就离开了人世。数学史上最年轻、最有创造性的头脑停止了思考。人们说,他的死使数学发展推迟了好几十年。这个青年就是死时不满21岁的伽罗华。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1828年,17岁的伽罗华开始研究方程论,创造了“置换群”的概念和方法,解决了几百年来使人头痛的方程来解决问题。伽罗华最重要的成就,是提出了“群”的概念,用群论改变了整个数学的面貌。1829年5月,伽罗华把他的成果写成论文,递交法国科学院,但伴随着这篇杰作而来的是一连串的打击和不幸。先是父亲因不堪忍受教士诽谤而自杀,接着因他的答辩既简捷又深奥令考官们不满而未能进入著名的巴黎综合技术学校。至于他的论文,先是被认为新概念太多又过于简略而要求重写;第二份推导详尽的稿子又因审稿人病逝而下落不明;1831年1月提交的第三份论文又因评阅人不能全部看懂而被否定。
青年伽罗华一方面追求数学的真知,另一方面又献身于追求社会正义的事业。在1831年法国的“七月革命”中,作为高等师范学校新生,伽罗华率领群众走上街头,抗议国王的专制统治,不幸被捕。在狱中,他染上了霍乱。即使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伽罗华仍然继续搞他的数学研究,并且写成了论文,准备出狱后发表。出狱不久,因为卷入一场无聊的“爱情”纠葛而决斗身亡。
伽罗华去世后16年,他留存下来的60页手稿才得以发表,科学界才传遍了他的名字。
几何之父——欧几里德
我们现在学习的几何学,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公无前330—前275)创立的。他在公元前300年编写的《几何原本》,2000多年来都被看作学习几何的标准课本,所以称欧几里德为几何之父。
欧几里德生于雅典,接受了希腊古典数学及各种科学文化,30岁就成了有名的学者。应当时埃及国王的邀请,他客居亚历山大城,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研究。
古希腊的数学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曾经出过一些几何学著作,但都是讨论某一方面的问题,内容不够系统。欧几里德汇集了前人的成果,采用前所未有的独特编写方式,先提出定义、公理、公设,然后由简到繁地证明了一系列定理,讨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还讨论了整数、分数、比例等等,终于完成了《几何原本》这部巨著。
《原本》问世后,它的手抄本流传了1800多年。1482年印刷发行以后,重版了大约一千版次,还被译为世界各主要语种。13世纪时曾传入中国,不久就失传了,1607年重新翻译了前六卷,1857年又翻译了后九卷。
欧几里德善于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他在人的身影与高正好相等的时刻,测量了金字塔影的长度,解决了当时无人能解的金字塔高度的大难题。他说:“此时塔影的长度就是金字塔的高度。”
欧几里德是位温良敦厚的教育家。欧几里得也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他反对在做学问时投机取巧和追求名利,反对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作风。尽管欧几里德简化了他的几何学,国王(托勒密王)还是不理解,希望找一条学习几何的捷径。欧几里德说:“在几何学里,大家只能走一条路,没有专为国王铺设的大道。”这句话成为千古传诵的学习箴言。一次,他的一个学生问他,学会几何学有什么好处?他幽默地对仆人说:“给他三个钱币,因为他想从学习中获取实利。”
在逆境中成长的女数学家诺德
1933年1月,希特勒一上台,就发布第一号法令,把犹太人比作“恶魔”,叫嚣着要粉碎“恶魔的权利”.不久,哥廷根大学接到命令,要学校辞退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纯犹太血统的人.在被驱赶的学者中,有一名妇女叫爱米·诺德(A.E.Noether 1882—1935),她是这所大学的教授,时年5l岁.她主持的讲座被迫停止,就连微薄的薪金也被取消.这位学术上很有造诣的女性,面对困境,却心地坦然,因为她一生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
诺德生长在犹太籍数学教授的家庭里,从小就喜欢数学.1903年,21岁的诺德考进哥廷根大学,在那里,她听了克莱因、希尔伯特、闽可夫斯基等人的课,与数学解下了不解之缘.她学生时代就发表了几篇高质量的论文,25岁便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女数学博士.
诺德在微分不等式、环和理想子群等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她连讲师都评不上,在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强烈支持下,诺德才由希尔伯特的“私人讲师”成为哥廷根大学第一名女讲师.接下来,由于她科研成果显著,又是在希尔伯特的推荐下,取得了“编外副教授”的资格,虽然她比起很多“教授”更有实力.
诺德热爱数学教育事业,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她终生未婚,却有许许多多“孩子”.她与学生交往密切,和蔼可亲,人们亲切地把她周围的学生称为“诺德的孩子们”.我国代数学家曾炯之就是诺德“孩子”们中的一个.
在希特勒的淫威下,诺德被迫离开哥廷根大学,去了美国工作.在美国,她同样受到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同样有她的“孩子们”.1934年9月,美国设立了以诺德命名的博士后奖学金.不幸的是,诺德在美国工作不到两年,便死于外科手术,终年53岁.她的逝世,令很多数学同僚无限悲痛.爱因斯坦在《纽约时报》发表悼文说:“根据现在的权威数学家们的判断,诺德女士是自妇女受高等教育以来最重要的富于创造性数学天才.”
拉格朗日
拉格朗日(Joseph-Louis Lagrange 1735~1813)
法国力学家、数学家。1736年1月25日生于意大利都灵,1813年4月10日卒于巴黎。
拉格朗日20岁以前在都灵炮兵学校教数学课。1756年被选为柏林科学院外籍院士。1766年去柏林科学院接替L.欧拉,担任物理数学部主任,直到1787年离开柏林到巴黎定居为止。1789年法国革命后,他从事度量衡米制改革,担任法国经度局委员,并讲授课程。1795年巴黎综合工科学校成立,他和该校创立者G.蒙日(1746~1818)一起担任主要的数学教员。他被拿破仑任命为参议员,封为伯爵。死后葬于巴黎先贤祠。
拉格朗日是分析力学的奠基人。他在所著《分析力学》(1788)中,吸收并发展了欧拉、达朗贝尔等人的研究成果,应用数学分析解决质点和质点系(包括刚体、流体)的力学问题。
拉格朗日继欧拉之后研究过理想流体运动方程,并最先提出速度势和流函数的概念,成为流体无旋运动理论的基础。他在《分析力学》中从动力学普遍方程导出的流体运动方程,着眼于流体质点,描述每个流体质点自始至终的运动过程,这种方法现在称为拉格朗日方法,以区别着眼于空间点的欧拉方法,但实际上这种方法欧拉也应用过。1764~1778年,他因研究月球平动等天体力学问题曾五次获法国科学院奖。在数学方面,拉格朗日是变分方法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代数方程的研究为伽罗瓦群论的建立起了先导作用。
拉普拉斯
(Pierre Simon Laplace,法国数学家、天文家,1749—1826)
拉普拉斯(1749~1827年),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力学家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是天体力学的主要奠基人,是天体演化学的创立者之一,是分析概率论的创始人,是应用数学的先躯。他发表的天文学、数学和物理学的论文有270多篇,专著合计有4006多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专著有《天体力学》、《宇宙体系论》和《概率分析理论》。1796年,他发表《宇宙体系论》。在该书附录里,他独立提出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学说;被后人称之为“康德一拉普拉斯”星云学说。1799年出版了巨著《天体力学》的头两卷,主要论述行星运动、行星形状和潮汐。1802年出版第三卷,论摄动理论。 l805年出版第四卷,论木星四颗卫星的运动及三体问题的特殊解。1825年出版第五卷,补充前几卷的内容。由于这部巨著的出版,拉普拉斯被誉为法国的牛顿。据说,当拿破仑看到这部书时,问拉普拉斯,为何在他的书中一句也不提上帝。拉普拉斯明确地回答:“陛下,我不需要那个假设”。
拉普拉斯幼年时就显露出数学才能,1767年他到巴黎,终于都以自己对力学原理的论述受到J.LeR.达朗倍尔的称赞,并被介绍到巴黎军事学校任数学教授,1785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就在这一年,已经担任两年军事考试委员的拉普拉斯主持了一次从16名考生中挑选出1人来的考试,这次被选中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拿破伦·波拿巴,他在1816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17年任该院院长。 拉普拉斯的研究的领域很广,涉及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等方面的许多课题,单就数学学科,他就在行列式论、位势理伦、概率论等多个领域作出过重要贡献。 拉普拉斯的研究成果大都包括在他的三部总结性名著中:“宇宙体系论”(1796)、“天体力学”(1799—1825,这是部5卷16册的巨著,实际上是牛顿、克莱罗、欧拉、拉格朗日及其本人关于天文学研究工作的总结和统一),“概率的分析理论”(1812)。 由于拉普拉斯在科学上的重要成就,他有“法国的牛顿”之称。
❸ 近代西方数学家
S.Lie 李 创造了著名的Lie群,是近代数学物理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Sturm 斯图谟那个Liouvel-Sturm定理的人,项武义先生很推崇他;Neumann 诺伊曼造了第一台电脑,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数学物理的全才;Caratheodory 卡拉西奥多礼外测度的创立者;曾经是贵族,艾萨克·牛顿爵士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Maxwell 麦克斯韦电磁学中的Maxwell方程组;Riesz 黎茨泛函里的Riesz表示定理,当年匈牙利数学竞赛第一;Noether 诺特(最最伟大的女数学家,抽象代数之母); Pythagoras 毕达哥拉斯(就是勾股定理在西方的发现者);E.Laudau 朗道(巨富的数学家,解析数论超牛);Rouche 儒契(在复变中有Rouche定理Rouche函数)Lebesgue 勒贝格(实分析的开山之人,他的名字经常用来修饰测度这个名词)。
❹ 清代著名数学家李善兰在编译西方科技名著方面作出了哪些突出的贡献
清代著名数学来家李善兰在编源译西方科技名著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与当时英人在上海经营的“墨海书馆”合作,译出了古希腊数学名著《几何原本》的后九卷、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的著作《谈天》十八卷,以及《代数学》、《重学》、《植物学》等数学、力学、植物学著作。
❺ 清代初期数学家对西方数学做的会通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徐光启在翻译了《几何原本》之后,又介绍了西方三角学的著作《大测》和《测量全义》等。
1646年,波兰传教士穆尼阁来华,跟随他学习西方科学的有数学家方中通等人。穆尼阁去世后,方中通等人据其所学,编成《历学会通》,想把中法西法融会贯通起来。
《历学会通》中的数学内容主要有《比例对数表》、《比例四线新表》和《三角算法》。
前两书是介绍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和布里格斯发明增修的对数。后一书除《崇祯历书》介绍过的球面三角外,尚有半角公式、半弧公式、德氏比例式、纳氏比例式等。
方中通个人所著的《数度衍》对对数理论进行解释。对数的传入对数学的发展十分重要,它在历法计算中立即就得到了应用。
清初学者研究中西数学有心得而著书传世的很多,影响较大的有梅文鼎《梅氏丛书辑要》和年希尧《视学》等。
梅文鼎是集中西数学之大成者。他对传统数学中的线性方程组解法、勾股形解法和高次幂求正根方法等方面进行整理和研究,使濒于枯萎的明代数学出现了生机。年希尧的《视学》是我国第一部介绍西方透视学的著作。
清代康熙皇帝十分重视西方科学,他除了亲自学习天文数学外,还培养了一些人才和翻译了一些著作。
1712年,多学科科学家明安图、天文历算家陈厚耀等按照康熙皇帝的旨意编纂天文算法书,完成了《律历渊源》100卷,以康熙“御定”的名义于1723年出版。
其中的《数理精蕴》分上下两编。上编包括《几何原本》、《算法原本》,均译自法国作品著作;下编包括算术、代数、平面几何平面三角、立体几何等初等数学,附有素数表、对数表和三角函数表。
由于《数理精蕴》是一部比较全面的初等数学网络全书,并有康熙“御定”的名义,因此对当时数学研究有一定影响。
综上述可以看到,清代初期数学家对西方数学做了大量的会通工作,并取得许多独创性的成果。
❻ 什么家族为西方科学界培养了许多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伽利略·伽利雷 (1564~1642)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他是为维护真理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战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1564年2月15日生于比萨,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伽利略家族姓伽利雷(Galilei),他的全名是Galileo Galilei,但现已通行称呼他的名Galileo,而不称呼他的姓。因为翻译问题,所以姓众说纷纭,以伽利略·伽里雷为准。 \r\n\r\n亚里士(斯)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r\n\r\n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r\n\r\n亚里斯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r\n\r\n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网络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❼ 在西方,法国哪一位数学家首先使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
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
❽ 古代西方最伟大的三位数学家是谁
以下都是世界上比较有名的数学家,你脚着哪三位的名最耳熟,那就是最著名的了:
江泽涵、欧拉、数学之父─ 泰勒斯(Thales) 、 嘉当 、毕达哥拉斯 、 应用数学大师──欧拉 、欧氏几何的创始人──欧几里得 、划时代的科学巨人─牛顿、业余数学家之王──费尔马 、孙子巧解“鸡兔同笼”、吴文俊 、钱学森、 华罗庚 、青年数学家伽罗瓦、南北朝时代的伟大数学家祖冲之算、 程大位及其所著《算法统宗》、我国最早的女数学家班昭 、 李冶、 徐光启、朱世杰 、 陈建功、 杨乐、杨辉、熊庆来、王元、苏步青、僧一行、程大位、陈省身、 陈景润、数学神童维纳、学成绩不佳的数学大师─埃尔米特 (Hermite)、希尔伯特、数学家:R.E.博切尔兹、 S.P.诺维科夫、博学而另类的代数几何学家 A.格罗腾迪克、 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女数学家--希帕蒂娅、芒德勃罗、罗巴切夫斯基、约翰·纳什、卡当、保罗·厄多斯 (Paul Erdos)、埃瓦里斯·迦罗瓦、桑雅·卡巴列夫斯基、一位仁道主义的数学家─阿涅泽、学成绩不佳的数学大师─埃尔米特、数学奇才、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数学之父─塞乐斯 (Thales)、高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沈括、中国数学界的伯乐──熊庆来、业余数学家之王──费马、数学奇才──伽罗华、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尔、第一个算出地球周长的人──埃拉托色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