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技巧
❶ 初三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1、上课前要调整好心态,一定不能想,哎,又是数学课,上课时听讲心情就很不好,这样当然学不好!
2、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讲,作到耳到、眼到、手到!这个很重要,一定要学会做笔记,上课时如果老师讲的快,一定静下心来听,不要记,下课时再整理到笔记本上!保持高效率!
3、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别人谈论最讨厌的课时,你要告诉自己,我喜欢数学!
4、保证遇到的每一题都要弄会,弄懂,这个很重要!不会就问,不要不好意思,要学会举一反三!也就是要灵活运用!作的题不要求多,但要精!
5、要有错题集,把平时遇到的好题记下来,错题记下来,并要多看,多思考,不能在同一个地方绊倒!!
至于遇见了难题,首先依靠自己看到题目的第一感觉做下去,若思路越做越明了了,你就这样做下去,要是到了瓶颈,也不必着急,停下来,理一理自己的思路,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换个定理啊,添几条不同的辅助线啊什么的,总之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❷ 对于初三数学圆的类型题有什么诀窍或者技巧呢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先确定半径的值是多少,基本上解决了一半问题
❸ 初三数学怎么快速提高上册
初三数学上册内容,要在初二的内容基础上来提高,初中数学分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内容,代数就是简单代数,几何就是平面几何,就是从初一到初三,都联系,你先搞清楚什么是代数,有公式,通过做练习题就能记住公式,理解都通过做练习册就能完成。同样,几何也是通过做练习题理解内容,反复做练习就能掌握,数学我认为没有快办法就是通过做练习题慢慢提高,生能生巧,都是在实践中体会出来的。
❹ 数学初三上列方程的技巧
在数学的学习中,有些学生觉得列方程很难。下面是列方程的诀窍和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数学的学习带来帮助。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a 可以写作 a·a 或 a ,a 读作 a 的平方。 2a 表示 a+a
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 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5、个数量关系式:
加法: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6、检验也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必不可少的
检验并写出答案.检验时,一是要将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二是检查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的要舍去,保留符合题意的解。将求得的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中检验。如果左右两边相等,说明方程解正确了。如上题的检验过程为:
检验:把x=224代入原方程。
左边=2×224+47右边=495
=495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224是方程2x+47=495的解。
❺ 做初三数学找规律的题有什么技巧
技巧就是多做。做多了就有种感觉。。。应该说是悟性,看到题目就能知道方法
❻ 初三数学画图题技巧
作图题主要用尺规部分,,,,,,,,注意要细心,不要马虎
❼ 初三数学怎么才能学好
考数学是其他课程中比较重要的,更是来不得半点儿闪失,所以要特别下苦功。对于初三的数学,且不谈人人谈之色变的“最后一题”,就是填空题的最后几题也不是能轻松应付的。
所以要学好数学还在于改进学习方法,特提出三个掌握学习数学的要点:
题海遨游只是好听的说法,其实说白了就是要多做题。虽然我们都不提倡题海战术,但是毕竟多做题有它的好处:不仅能帮助你重温学过的各种基本公式,更能帮助你接触多种的题目类型,使你能在中考见到题目时不至于要另起炉灶重新思考,而是一目望去已经基本知道了解题的思路。
这一点十分重要,它能为你在中考时节省有限而宝贵的时间,从而为考生省下了不少可以用于检查的时间。不仅如此,宽裕的时间还能对你的心理起放松作用,从而在无形中提高了答卷的质量。当然,题海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要劳逸结合再结合以下的学习方法,只有如此才能在平时有所积累,在中考时得到收获。
当你遇到难题时,勤学善思就是你最好的解决方法。勤学善思不仅包括用心思考,还需要有一颗恒心,迎难而上才是对待难题的正确态度。有时一道题目会有多种解法,这时你即使已经解出此题也要想想是否还有其他解题方法,只有经过不断地思考与认知,才能将数学融会贯通,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考场应变能力。
多问积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将难题留着不问,你就失去了一次将问题弄懂的机会,甚至中考的题型就可能这样被你错过。
不断的学习、释疑、积累正是学好数学的不二法门。学数学不容易,要学好数学那就更难了。不过推荐你可以试试百日学通的程序教学法来提高成绩,在这个程序教学应用的试点,学校会组织一个综合测评。根据个人的成绩,教研人员、老师经过研讨,为每个人量身定做一套教学计划。老师根据这计划,为每个人安排了相应的教学方案,并帮助每个人贯穿到日常学习当中。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会在学习中让成绩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我相信,只要能坚持以上的学习方法,数学将不再是你头疼的问题,相反它反而会成为你进入重点高中一块最坚实的垫脚石。
❽ 初三数学怎样学好
1、数学的主要难度就集中在初三的上下册两本书上。一般情况下学校为了赶进度,会在上学期将上下两本书全部讲完,这样我们会感觉学起来非常的吃力而且紧张。因为初三的数学难度会比较大一些。所在分值大概占了80%的分数,同时80%的重难点都处在初三的两本书上。
2、同时我们习惯了平时的按章节去学习,而最后的中考却是一个综合性的考试。
3、它是按模块去考察的。一般来看函数占50%,几何占40%,概率统计占10%。这样一来就会穿插着一函数几何和概率分开来进行考察。而不再是平时的按章节去考察。这样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综合性的考察。也是一个新的考验。
4、学习有一个努力的方向。了解综合真题的难度,了解中考真题的考试方向。当然,主要是针对于自己城市的真题去做。因为每个城市的考察方向和考察难度都不一样。所以根据自己城市往年的考察趋势来判断自己的学习方向是否正确。
5、当然不管是哪个城市到最后的压轴题总是代几综合压轴题,代几综合压轴题是指几何和代数综合性的问题,它对同学们的基本计算能力,以及灵活应用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等,各方面能力考察的都比较全面。可以说这道压轴题如果可以做上的话,应该可以达到一个接近满分的成绩
6、建议新初三的学生可以先从数学下手。利用好其他的时间将数学提前掌握一些知识。然后在新的学年就会学得轻松一些。也为其他科目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❾ 初三怎样提高数学成绩
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带过很多从不及格到及格,甚至更高的小朋友。
在数学的提升上,我坚持,学过一章,这一章就应该考100的心态来教数学。
首先,我建议你有一套分册练习册,也就是对应每册数学书都有一本的学期练习册。
然后拿出这些习题的单元测试卷,一章一章做。按一天两个单元计算。这大概需要花费你一到两周的时间。
通过测试,你基本可以知道自己最不好的成绩在哪里。
一般来说,有理数,整式,一元一次方程,概率统计分析,这些都应该是满分的。
难点,也就是分低的。可能就会集中在四边形,二次函数等中考难点。
但如果你连简单的章节都有点难度,那可以默认,这一章你是没有掌握好的。
中考数学,相互关联的知识点不算特别多。更多的是单点。比如,科学记数法,扇形面积计算等。这个会了就是会了。
把你两周做的数学单元成绩统计出来,按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分。
第一步解决概率。这部分每年中考150分大概能占20分甚至更多。
而这一部分的目标是全对。
代数和几何,按顺序复习,保持连贯性和反复性。
保证做到100分。再去学新的一章。
在学新的时候,别忘记回来复习那些搞定的内容。
如果你每一章的单元测验都是满分。
那你中考数学,至少能有140。
加油吧!
❿ 初三数学找规律题有没有什么诀窍啊
初中数学找规律方法.txt
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
而周围的人在哭!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得用一生初
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
: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
第
n
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
a
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
为增幅,(n-1)b
为第一位数
到第
n
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
a+(n-1)b。
例:4、10、16、22、28……,求第
n
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
6,增幅相都是
6,所以,第
n
位数是:4+(n-1)
×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
列)
。如增幅分别为
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
n
位的数也有一种
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
n-1
位到第
n
位的增幅;
2、求出第
1
位到第第
n
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
1
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
n
位数。
举例说明:2、5、10、17……,求第
n
位数。
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
n-1
位到第
n
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
〔3+(2n-1)
〕×(n-1)÷2=(n+1)×(n-1)=n2-1
所以,第
n
位数是:2+
n2-1=
n2+1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
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
增幅为
1、
2、4、8.
(三)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
。此类题大概没有
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
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