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语文
衡水中学三模语文参考答案
A卷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答案B(A项 笑靥(yàn)—— 笑靥(yè) 间(jiàn)不容发——间(jiān)不容发;C项 自怨自艾(ài)——自怨自艾(yì);D项 强(qiáng)词夺理 —— 强(qiǎng)词夺理。)[来源:学§科§网Z§X§X§K]
2.答案A 不足为训,不能当作范例或法则。
3.答案B (A项“调控措施”和“提高”搭配不当; C项,句式杂糅,“原因是……引起的”重复。D项,歧义,“极为符合她”的“她”指代不明。)
4.答案D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属中国的四大发明内容,理应排在前面,且应按时代先后排序,茶叶、瓷器排在其后,因“瓷器”前面有“而”字,所以排在“茶叶”内容之后。)
二、(9分,每小题3分)
5.答案C (以部分代整体,创新应是航天文化中特有的最具活力的部分,而不仅是“我国航天文化中特有的最具活力的部分”,且题干问的是作用。)
6.答案B (说法绝对,应把“只要……就……”改为“只有……才……”。)
7.答案D (原文是“成熟的就不要轻易改动”,而不是一概不改动。)
三、(9分 每小题3分)
8—10 ABD
第Ⅱ卷(共120分)
11.(10分)(1)(5分)有客人拜访裴徽,出来后就去访问(或译为“看望”)裴秀,可是裴秀的生母(出身)微贱(或译为“是妾”),嫡母宣氏不能礼貌地对待她(或译为“不尊重她”)。(译出大意给2分,“诣”“过”“不之礼”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武帝担心不能够被立为嗣子(太子)(或译为“担心不能成为继位者”),就问裴秀说:“人有没有长相呢?”(或“某些人是否存与众不同的相貌呢?”)就把自己奇特的外表展示给他看(或“于是展示自己奇特的仪表给裴秀看”)
(译出大意给2分,“立”“相”“奇表”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2.(1) 语言清新活泼,通俗易懂(2分),而且还杂用了诸如“快活”“胡来”等口语词汇,很适合民间传唱(2分 )。
(2) 这首小令看似否定了屈原,表达了寄情山水的消极低沉的情绪(2分),而实际上,确是迂回曲折地表达了一个饱经宦海浮沉、洞察世事春秋而又无处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的读书人的无可奈何而又悲愤怨恨的心情(2分).
13.略
四、
14、(1)文章开头,先扬一笔,许多人称道扬州是个美丽的地方;(2)然后抑一笔, 我却没有那么多美丽的幻想;(3)继而在扬,总回想着扬州的夏日。
(4) 抑扬自如,曲折有致, 突出了作者对扬州夏日的怀念。
15.(1)河流众多,曲折幽静;(2)沿河风景,别有风味;(3)三种游船,各有韵味;(4)临河茶馆, 既多且好。
16.(1)意思是“瘦西湖”名字起的没有新意了, 或想高雅却反而名起的很俗气。
(2)扬州的夏日美好、闲适。作者正是在这样的夏日感到轻松愉快;在这样美好平和的地方暂时闲散身心, 繁忙的一天结束,轻松之余,自然可以想起古人的这句诗了。
17.思想感情:①对扬州的思念、热恋;②对扬州人文历史、风物人情的赞美;③动荡漂泊生活的一丝苦闷;④追求淡定的人生观(生活情趣)。(写对3点给满分6分)
五、(15分)
18.例: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改革开放的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
19.(5分)答案参考示例
我班拟定于2009年5月4日晚7点(1分)在学校大礼堂(1分)举行“放飞梦想”文艺晚会(1分)。诚请您莅临(或光临)晚会(1分),并恳请您在晚会开始时给我们这些即将走上高考考场的学子送上温馨的祝福(1分)。
(评分细则:每处1分,共5分,语言表达不准确、连贯,扣2分;若不得体,请注意加点的词,每错一处扣1分。)
20.(4分)人的贡献总值是分子,人的自我评价是分母,自我评价越大,人的社会价值就越小。
六、作文(略)
参考译文:
裴秀字季彦,是河东闻喜人。裴秀从小好学,八岁就能写文章。他的叔父装徽很有名望,宾客很多.。裴秀十几岁时,有客人拜访裴徽,出来后就去访问(或“看望”)裴秀,可是裴秀的生母(出盘)微贱(或“是妾”),嫡母宣氏不能礼貌地对待她(或“不尊重她”),宴客时曾叫她奉饮食,客人见到她都起身致意。裴秀的母亲说:“我这么微贱,(客人看得起)是因为我儿子的缘故啊!”宣氏得知后,才不再这么做。当时人们都称赞他说:“裴秀是青年中有领导才能的人。”到过辽水地区的将军毋丘俭曾向大将军曹爽推荐裴秀,曹爽就任命裴秀为属官,后升任黄门侍郎。曹爽后来被诛杀,裴秀因为是他的旧属被罢官。不久,裴秀出任廷尉正,文帝时,任安东及卫将军司马,有关军国大事的意见,多被采纳。文帝讨伐诸葛诞时,裴秀和尚书仆射陈泰.黄门侍郎钟会都以行台的身份随从文帝,出谋划策。魏成熙初年,,改革法制官署。当时荀颚负责制定礼仪,贾充制定法律,裴秀负责改革官制。裴秀建议分爵位为五等,自骑督以上六百多人都受封。当初,文帝还未定继位者(继承人.太子)时,曾经属意(意向于)舞阳侯攸。武帝担心不能够被立为嗣子(太子)(或译为“担心不能成为继位者”)。就问裴秀说:“人有没有长相呢?”(或“某些人是否有与众不同的相貌呢?”)就把自己奇特的外表展示给他看(“于是展示自己奇特的仪表给裴秀看”。)裴秀后来就对文帝说:“中抚军(武帝)人气很盛(受人爱戴),仪表不凡,本不是当巨子的相貌。”从此世子(太子)才定下来了。武帝登王位后,授裴秀为尚书令、右光禄大夫。武帝接受禅让即位后,给裴秀加官左先禄大夫,封为钜鹿郡公,封地三千户。当时安远护军郝诩给老朋友的信中说:“我与尚书令裴秀相识,盼望他给我好处。”有官吏上奏皇帝免除裴秀的官。皇帝下诏说:“不能让人不来打我的主意,这是古人也困难的。涉及到人和人的关系,这是郝诩的罪过,哪里是尚书令能防止的呢!还是不必追问了。”司隶校尉李意又上奏说,骑都尉刘尚给尚书令裴秀占据官府田地,请求禁止裴秀(这样做)。皇帝诏书又表示裴秀辅佐朝廷政事,于王室有功,不能因有小毛病就淹没了大功德,需要治刘尚的罪不必禁止裴秀。裴秀的儒学学识琢厚,见闻广博,并且关心国家大事,总汇纳言官的意见,所做的裁决,没有违背礼教之处。又因职务在地官,认为《禹贡》书中的山川地名,自古以来时间长了,多有改变。后世说法中有的牵强附会,就逐渐搞不清了。于是裴秀查阅过去的文献,有不确实的就不用,只有古代名称而现在没有的,都加以注明列出。撰著《禹贡地域图》十八篇,上奏皇帝,由秘书省收藏。他的序文中写道:“绘制地图的原则有六条。第一,叫做分率(即比例尺)。第二,叶做准望(即方位)。第三:叶做道里(即路程)。第四,叫做高下(即高取下);第五,叫做方邪(即方取斜);第六,叫做迂直(即迁取直);这三项原则要各园地制宜,用来校正地表的平坦或险峻的差异(按:即校正由地表的平埠或险峻之不同而产生的地物间距离的差异)。裴秀曾经创建朝廷礼仪,制定很多刑律法规,朝廷多数照办,当作旧制。他在位四年,是当代名公。本来服用寒食散,应该喝热酒,但他喝了冷酒,不幸于泰始七年逝世,终年四十八岁。
河北衡水中学2010届高三模拟试卷Ⅰ答案
1、B A、震怒 C、一年之计在于春 D、嫁接
2、B "鼎足"是指三方面对峙局势,前文是"两家商店",语境义与成语义相悖。"无为而治"指统治者什么也不做却使天下大治,与"走上了犯罪道路"句意不合。"波澜壮阔"指水的波涛浩渺广阔,比喻声势雄壮,规模宏大。显然不能用来修饰"人生艰辛"。
3、D A、语意不明,"修鞋的"可能是"修鞋的顾客"也可能是"修鞋的师傅"。B项将"把自己"移至"无意中"之后。C、偷换主语,前面主语是"我们",后面已暗换成"花",所以应改成"把它们丢到山涧里,让它们随水漂走了"。
4、C
5、C(作者认为具有独特性的作品不应该有主观性的多向理解)
6、B (A、C 两项说的是树本身,D 项前一句与本文文意不符)
7、D(A"不管他表现什么"原文为"表现什么相对来说不太重要","细小"说得不完整,还有"划时代的事情"。B 作者的观点是艺术手法决定作品的独特性。C"作品与作品也有类似情况"与作者观点不符)
8.A(寝:搁置,扣压 )
9.C(③是种皓镇压叛乱,⑤⑥是治理少数民族地区)
10.C(乌桓归附是在种皓调任辽东太守后)
【参考译文】种皓字景伯,是河南洛阳人。汉顺帝末年,做侍御史。当时朝廷所派遣的光禄大夫杜乔、周举等八位使臣,向朝廷检举了很多人,而大将军梁冀和很多宦官交互为他们请求开脱罪责,案件都被搁置。种皓自己凭借侍御史的职分支持案件侦察和检举,决心审查惩处奸邪违法之人,就又弹劾被八位使臣所检举揭发的蜀郡太守刘宣等罪恶昭彰之人,按律应当斩首。又上奏请求皇帝下令四府分条列举近臣父兄及其亲近之人做刺史、太守特别残暴而又腐败不能胜任官职的,或免官或贬谪一律审查治罪。皇上就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提拔种皓在承光宫监护太子。中常侍高梵从宫中单独驾车出来迎接太子,当时太傅杜乔等人有所疑虑不想同意,惶恐不安,不知所措。种皓于是手执利剑挡住车子,说:"太子是国家的储君,事关民命。现在常侍您来接太子却无诏书信物,怎么能知道您不是处于歹意呢?现在我只有一死罢了。"高梵理屈词穷,不敢回答,骑快马回去上奏。诏书下达后,太子才得以离开。杜乔回家后叹息不已,面对种皓临事不惑而惭愧。皇帝也赞赏他遇事稳重,称赞了很长时间。
出京做益州刺史,向偏远少数民族传达皇恩,使他们开化明理,岷山一带杂居的部落都感怀接受汉朝恩德。那白狼、盘木、唐菆、邛、僰等国,自从前刺史朱辅死后风俗依旧,与汉疏远;种皓到任,于是再次向他们传布皇恩,使他们开化亲汉。当时永昌太守冶炼黄金铸成带纹饰的金蛇,来献给梁冀,种皓检举揭发逮捕了他,快马上报朝廷,但二府畏惧怯懦,不敢审查此案,梁冀因此怀恨种皓。恰逢巴郡人服直纠集徒众好几百人,自称"天王",种皓和太守应承讨伐捉拿这些人,没有成功,官吏有很多人被伤害。梁冀因此陷害他,传令逮捕种皓、应承。太尉李固上疏救他们:"我听说讨伐中吏卒很多被伤害,这并非种皓和应承的本意,实在是由于县里官吏惧法畏罪,苦于征讨,才导致这些损失。近来盗贼蜂起,各地不断。种皓、应承因为率先讨伐大奸贼,而自身获罪,我担心这样会损伤州县讨伐盗贼的心意,(之后他们)会一块掩盖真相,不再尽心朝廷。"梁太后看了奏章,就赦免了种皓、应承的罪过,只是罢了他们的官罢了。
后来凉州羌人起事,朝廷以种皓为凉州刺史,很得老百姓的欢心。后来被朝廷征召应当升迁,官吏和百姓到宫殿前请求他留任,太后感叹说:"从来没有听说刺史像这样得人心的。"于是答应了他们。种皓又留任了一年,后调任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他至汉阳界,种皓和他们行礼告别,走了千里也不能够乘车。等到了汉阳郡,在羌胡人中行开化之风,禁止侵略抢劫。升迁为使匈奴中郎将。当时辽东乌桓^造**,又转任辽东太守,乌桓望风披靡、全部归服,在汉阳界迎接拜见。以后因某事犯罪被免官回家。
匈奴侵犯并、凉两个州郡,汉桓帝提拔种皓做度辽将军。到了军营,先说明传达皇帝的恩宠信义,诱导降服所有的胡人部落,他们当中有不臣服的,然后加以讨伐。羌族人当中在这之前有被生掳在郡县当作人质的,全都遣返回家。诚心诚意地怀柔安抚,讲求信用赏罚分明,因此,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都来归顺服从。种皓于是撤除烽火台、了望台,边境从此安然没有警报。
11、(1)种皓、应承因为率先讨伐大奸贼,而自身获罪,我担心这样会损伤州县讨伐盗贼的心意,(之后他们)会一块掩盖真相,不再尽心朝廷。
(2)种皓和他们行礼告别,走了千里也不能够乘车。
(3)羌族人当中在这之前有被生掳在郡县当作人质的,全都遣返回家。
12、(1)本诗中的"合"和"圆"都有"环绕、围拢"的意思,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集市上花团锦簇、城郭外绿柳环绕的景象,突出表现了南国春光之盛。(意思对即可)
(2)本诗用春归丽景反衬无限愁情。前面写东风骀荡,遍地皆绿,花繁叶茂,春光烂漫;结尾才急转直下,极写愁情之重,难以排遣。强化了抒情的力量。(意思对即可)
13、略
14.冬夜里家人团聚的亲情;冬天里鸟儿的幸福生活;村庄夜晚的树林和蓝月亮;离家的那年春天和母亲告别的情景 (4分)
15.①蓝月亮是纯洁的纤尘不染的,但在城市里已找不到了;②城市里人与自然产生了隔膜;③我背叛了村庄,已无法离开城市(我已被城市同化,融入了城市),只能承受着"背叛的煎熬"并时时思念着村庄(故乡)。(意思对即可)(6分)
16.(1)第二段描写了在城市中的"鸟",孤独无依、迷失无望;(1分)第三、四段描写了在村庄里的"鸟",幸福、快乐、充满希望。(1分)
(2)文章运用了对比(或"反衬")手法,表现了城市中的作者的迷失和孤独以及对村庄中自然诗意、幸福安详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17."渐行渐远的村庄"不仅写出作者离开村庄,渐远村庄,表达作者对村庄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而且更写出对"村庄"这一灵魂和根的精神远离,表达了作者对纯洁、美好,具有精神依托的村庄生活的渴望和呼唤。
18、提示:答案句式要与前文一致,所选名句要与作者对应(最好不要选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及其语言),名句与所概括的特点要协调。
19、示例:师生(或学子)火海逃生,安全自救长知识(或"强意识"或"增技能"等)
20、①将"它建设的好坏"改为"它建设的好";②将"服务业、第三产业"改为"第三产业";
③将"是失之偏颇和慎重的"改为是失之偏颇的;④将"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改为"精神文明建设";⑤将"目前的当务之急"改为"当务之急"。
21、思路点拨:
①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次的偶然,有的给你带来不幸,有的给你带来好运。不幸也好,好运也罢,我们都要坦然处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②幸与不幸之间仅隔了一层纸的距离,正面是幸反面不幸。
❷ 高考语文中手写体与衡水体哪个更好与
还是衡水体吧。
我说实话,高中那三年就是为了高考,就是为了那一纸文凭。
怎么考高分才是最重要的事儿。
我感觉手写体不那么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你在摸索期间比较麻烦
衡水体的话已经有了现成的模板,你从网上买字帖也比较容易。
我们之前高中的时候,英语老师跟语文老师都要求我们写衡水体。
我也不知道你们那边有没有要求。
语文可能没那么多限制,但英语一般都会有要求的,因为有些人写英语字母很容易,比如说是大写b跟大写d都很容易写成一样的。
❸ 衡水作文卷面语文
ng for their favourite sportsman/sportswomen in the name of bringing honour to the house by winning the venerated Chairman’s Trophy!
The 5th Annual EASB Sports Day was held at the Toa Payoh Stadium this year. Students and staff came in full force, filling the stadium with shades of blue, green, red and yellow.
❹ 衡水中学怎么教语文
超大题量,一节课做4偏文言文还有很多的选择题……
练得多,你就会有体会130分很正常
这只是平均分
❺ 我听别人说衡水中学有一位学生刚上高一2个月,做历届语文高考试卷能达到140分,衡中学生就这么厉害
衡水一中和二中也没想象中那么神圣。只是里面的学生非常的勤奋,其次军事化管理,更加约束了他们的娱乐,那么只剩下学习的时间。而且愿意去衡中的也都是一些想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首先他们很自律,很好学,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这种环境下,就会事半功倍。
❻ 河北衡水语文平均分为什么那么高
重在知识作文水平提高
❼ 53高考语文和衡水手写笔记(语文)对学生作用大吗
建议还是买五三高考语文比较好。因为它里面都是历年的高考题,而且答案还比较详细。比较适合。从高一到高三因为他每个阶段都是有不同的书。
❽ 衡水体的字帖有语文的 吗
【名师特攻】2019衡水重点中学 初中语文高分字帖八年级下册8年级下人教版 衡水体初中初二下册语文临摹教材字帖 衡水中学名师原创
(打开当当网搜)
❾ 衡水哪套语文卷纸前面7个选择,两个文言文,三个古诗文鉴赏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题的技巧 :从例题中发现鉴赏技巧
(2016年高考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冦,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2016年高考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chí: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8. 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诗人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奇,作为画马的铺垫,然后写曹霸画的马神奇雄峻,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显得相形失色。曹霸作画前先巧妙运思,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本题为两问,第一问是“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在诗中找出描写马的特征的词语即可。第二问“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考查人物形象,到诗中找出作画的准备,及作画时的状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诗人先说众画工对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都都描摹过,但各各不同,无一肖似逼真;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再用来烘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可谓层层铺垫。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表达技巧,但题中已经指出是“铺垫”,所以难度就降低很多,学生只要能够读懂诗歌,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就能够写出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16年高考全国卷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观点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参考答案: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参考答案:①拟人。把风雪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物的特征。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写风与雪斗争,又写诗人与风雪斗争,充满了一种动感,这正是作者自身胸怀之昭示。
②排比。增强语言气势,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一来它表现出了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充满豪迈之情,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4分)
参考答案:作者由孤寂悲凉到意外惊喜,最后写出了作者的豪迈之情。
诗的前两句,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朔风劲烈,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冷寂悲凉。推篷一句,是因为朔风的骤起,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事出意外,惊喜顿生。最后“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
(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参考答案: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参考答案: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困境之美、闲适之情。
(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8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2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二句开头“往岁”二字点明“叩门求浆”是作者回忆往事,而末句的提到的“新月出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所以A选项不正确。
16“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3分)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古典诗歌的内容理解和表达技巧。B选项中,“横笛闻声”为听觉,“红旗”和“雪”为视觉,体现了“声色兼备”;A选项中,“歌馆”和“铃”只是体现了听觉,没有体现视觉;C选项中,“争白”和“放红”只是体现了视觉,没有体现听觉;D选项中,“留酸软齿牙”体现了味觉,“分绿”体现了视觉,并没有体现听觉。
1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参考答案】相同点:都描写到了幽静偏远山环水绕的山村自然风光,村庄的地理位置都较偏远,或是“山重水复”或者“乱山深处”;村庄或是高柳茂林或是柳暗花明,清幽和恬静,表现作者对山村的喜爱之情。
不同点:《山村》侧重于对自然风光的描写,通过“风送禽语”和“苔侵墨痕”表现山村风光的幽静,《游山西村》除却自然风光外,更侧重描写山村的风土人情和风俗,通过对“萧鼓追随”的春社情景的描写和“衣冠简朴”的村民的描写,表现山村生活的淳朴和作者的喜爱之情;《山村》通过“往岁”和“今夕”的对比表现世事的变换,《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今日之景,同时写景之外还蕴含哲理,表现出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典诗歌的内容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通过对两首诗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来分析其不同点和相同点。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陆游在诗中称西村为“小桃源”,使人联想到《桃花源记》,其中有: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②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 , ”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③ 《西村》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杜甫《登高》中也有两联是对仗的,请写出其中一联。
, 。
【参考答案】(每空1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一诗实际上四联皆对。)
(2016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1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答案】D
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答案】D
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答案】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答案】第一问: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答案】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2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沉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 “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