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语文是一门

语文是一门

发布时间: 2021-07-21 03:51:31

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功课

可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可是要如何具体的去实践它呢、有虚心语文是我们中华民族必学的一门学科,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多读才能得真谛! 学习语文贵坚持。写作亦是一种最直接的练习方式。其中真心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语文这个茫茫的大世界中,我们应从何处下手、读课文。 活学活用多实践,长期积累入佳境,我们明白了三大元素、演讲辩论。多读。能使文章写得更有深度,对掌握课文是非常有利的,希望所有人都是学习语文的佼佼者,应怎样学好语文又知道吗:写日记。 精泛结合是良方,能写。 能按三大元素,同时丰富了自己的词汇与开拓了视野,对自己学习的知识加以巩固,还要具备五大心理要素、能理解。要真真正正得喜欢语文才有可能学好语文,可以为自己积累经验。这四种方法锻炼了语文的全面素质、五大心理要素去做就一定能学好语文。 现在! 语文、四大方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在语文的世界中翱翔吧。 演讲辩论需大胆、要有信心,要多看课外书籍、要虚心。 总而言之学好语文不仅要掌握好方法。要学好语文就一定要掌握学习语文的窍门,也是我国中国人的骄傲、能听、能不断地进步、能读。所谓的四大方法就是、要真心,从而能够超越从前。所以一定要学好语文,多看,从而能学习别人的优点、多读?就要按四大方法做了。这就是学好语文的三大元素的好处,烂熟于心需学精,最后再送给同学们一首方法歌,就是要多读课文、能讲。多写,也能从课文中明白课文的中心,越来越好、多写是三大元素。多看,敢于开口自能言:要勇敢,就是要多练习笔头写作、有恒心,是一种实践,日记叩开成功门、听广播。 课文其实是基础。 作文关键是多些。首先

② 你认为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我认为语文是一种文化情怀,学好语文,可以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领悟能力,语文也是历史的沉淀。

③ 语文到底是一门什么的学科

我觉得应是这样的:
1、本土语言读、写、听、说能力。
2、理解能力
3、鉴赏能力
4、创作能力

语文就是培养这四个层次能力的学科

④ 语文是什么科

语文属于基础学科。学好数理化语文是基础。语文和数学一样是描述事物的基础。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都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学好语文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等。语文覆盖率最为广泛,上至天文时空,下知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

⑤ 语文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学好语文,你就可以用它编各种科学。

⑥ 语文是一门什么学科

帮你走遍天下的学科

⑦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吗

是啊,一辈子在接触,却木有一个人能参透

⑧ 语文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是一门进入汉语世界的钥匙

⑨ 语文到底是不是一门学科

一位资深语文教师说:“语文是一门科学,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说的。”
话中带着闭塞的自傲,似乎不是语文教师就没有资格谈论这门“科学”。在他看来,语文大概是载人航天工程或特高压输变电技术那类高精尖技术,闲杂人等碰着死沾着亡。
语文不是特殊行业或特种行业,语文也不是“科学”。语文是一门人文综合学科,以语言文字为学习基础,以各种不同门类的古今中外文学和文化经典为根本。但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有突破,要以人为本,选入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经典名作——语文教材不能失去人文性、文学性、丰富性。
“语文是一门科学”不是新鲜说法,而是一种陈腐的观念。这种观念以工具理性和功利主义为教条,认为语文的教、考、评各个方面都要标准化、定量化。标准化的结果是排他性,语文变得僵化无趣。而僵化无趣与语文的本质特点背道而驰。
在现行功利主义教育模式里,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名语文教师的成就高低。而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则需要通过大大小小的考试来直接体现——这些手段如此单一、呆板、无趣,而使得语文变成了一门工具性课程。如果一名语文教师不尊重语文这们课程的人文性和综合性特点,不能摆脱语文教材的束缚而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文学和文化经典,不培养阅读习惯,不积累阅读经验,则无论怎么给学生布置作业、无论做多少习题,学生考试成绩总是上不去。而实际上,现行的命题考试模式,过分强调科学化,而乏味无趣,并且狭隘呆板,无法真正测验出一名学生的真正语文能力和水平。
“测不准”与“测不到”是当前语文考试模式的一种特殊现象。
把考试成绩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绝对化评估,本身就是一种极大谬误。而通过“科学化”的定位,把量化标准作为单一手段,更是对语文这门课程的破坏。即便从考试角度来看,语文成绩也不能通过布置大量作业而得到提高。语文学习没有捷径,只能通过大量有效的经典阅读来实现。
要测出一名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只需请他们写一两篇文章就行了。一名有经验的专家学者阅读了文章,就能判断出这名学生的语文水平,用不着“标准化”、“量化”,更不必给出标准答案。
语文考试的标准答案有时荒谬到令人愤怒的程度,这与“语文是一门科学”的定位或许有直接因果关系。不彻底思考并厘清语文到底是不是一门科学这个问题,语文教学与评测就一直会在一个荒谬的小圈圈里打转,让教师和学生都头昏脑涨,并且还在头昏脑涨时产生唯我独尊的怪异念头。似乎把语文封为“一门科学”,语文教师就具有绝对权威了。把语文伪装成“科学”的唯一好处,是语文教师可以拿标准化定量化的大棒,对可怜的学生排头扫过去,以暴力的方式树立其不存在的权威。
语文教师中有不少勇于反思,不断探索者,碰到这样的语文教师是学生的幸运。也有很多语文教师固步自封,坐井观天,把语文界圈成一个沙造城堡,在里面称王称霸,任何人试图靠近,都会遭到调查、阻挠,要验证你的资格证书。如果是一个非中文专业的普通家长,很可能被这种霸气侧漏的气势镇住。任何一个非语文教师身份者试图进入这座沙堡,都会像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城堡》里的“测量员”约瑟夫·K一样,被纠缠于纷繁复杂的规章、手续、繁文缛节中,忙到筋疲力尽也不得其门而入。
对语文的“科学”的定位,使语文这门原本应该材料丰富、教学生动、考评人性的学科,却变成了僵化、无趣、甚至无聊的课程。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一条十分荒谬的“读透”“吃透”的观念。对一篇重点课文必须“教到底”,作者想什么,文章表达什么中心思想,全都面面俱到地教给学生。而实际上,一篇真正的好作品,你是吃不透的,你只能吃到一点点,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那些教研员,也只能吃到一些边角料。一部《老子》两千五百多年来,研究文章成千上万,一部《红楼梦》三百年来催生了无数的猜想,浩如烟海的研究专著,哪一位专家敢说自己“吃透”了?吃透是不科学的,语文本来就不是科学。
一些语文教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难教,无论你怎么努力教他们都不爱学。其实,学生不爱学,这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师自身的问题。同时,也是教材的问题,是教法的问题,是考试的问题。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几乎是语文的全部问题。比如你是一位餐馆老板,顾客进来点了一条松鼠桂鱼,你端一盘鱼骨头上桌,还硬要顾客脸带微笑、心情愉快地吃掉,还强迫他们违心地歌颂这盘垃圾。可怜的小顾客们即使是因为受到恐吓,内心充满恐惧,也很想把这些鱼骨头吃进去,但他们的身体会本能地产生“恶心”感,这种自然的排毒反应是无论如何也控制不住的。
什么是“恶心”?“恶心”是人类身体对有毒食品的一种本能的排斥。因为“恶心”而至于“呕吐”,则是这种反应的结果。如果身体不产生本能的排毒反应,这种有毒食品就在身体里长驱直入,让你成为一位毒人。语文也是一样,如果把大量的垃圾作品硬塞给学生,学生虽然不敢直接反抗,但他们会本能地产生“恶心”以至于“呕吐”的反应——他们会厌恶语文课本,厌恶语文课堂,厌恶语文教师,厌恶语文考试。在中小学主要基础课程中,普通语文教师得到的综合评分通常很低,这让语文教师感到极其委屈。很多语文教师非常敬业。他们占用的教学时间、布置的语文作业,是所有课程中最多的。很多语文教师忙得团团转,披星戴月的不知道有多辛苦。很多语文教师忙得一年到头难得读一两本好书,只有空在微信、微博上转转消遣。但教学成果呢却很难如意地得到高分——语文这门课程,在基础学科里花的时间最多,却收获最小。种下了西瓜,收获了芝麻。种下了小猫,收获了鱼骨头。但孩子本来拥有的童真、幻想,孩子的人性养成,人文滋养,全都如水渗入沙地里一样,消失了,剩下的只是“科学”的荒漠。

热点内容
体育教师年度个人总结 发布:2025-09-06 14:06:57 浏览:643
化学加热仪器 发布:2025-09-06 13:50:21 浏览:647
教育培训记录表 发布:2025-09-06 13:28:48 浏览:470
高考答案文科数学 发布:2025-09-06 13:19:23 浏览:443
代课老师点名 发布:2025-09-06 11:19:21 浏览:733
英语单词七上 发布:2025-09-06 10:20:57 浏览:902
受是大学老师攻是总裁 发布:2025-09-06 08:23:43 浏览:424
温州龙文教育 发布:2025-09-06 06:49:12 浏览:855
校园群芳记第二部718节 发布:2025-09-06 03:13:28 浏览:193
物理实验室安卓版 发布:2025-09-06 02:53:07 浏览: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