幂在数学
∧在数学中有三层意思:
(1)表示次方。在电脑上输入数学公式时,因为不便于输入乘方,该符号经常被用来表示次方。例如2的5次方通常被表示为2^5。
(2)表示逻辑运算的一种符号。
∧ 逻辑或交运算 若 A 为真且 B 为真,则命题 A ∧ B 为真;否则为假。n < 4∧n >2⇔n = 3,当 n 是自然数,是一种复杂的数学符号。有时也可标注在一个已知函数上用来定义一个经过变换的函数。
(3)在模糊数学中,符号∧代表“取小”运算,反之∨代表“取大”运算,即对任取的a,b∈{0,1},有:
a∧b=min {0,1}=0。
a∨b=max {0,1}=1。
(1)幂在数学扩展阅读:
Λ 是第十一个希腊字母,读音为Lambda(小写λ)音标:['laemdə]。宇宙常数是爱因斯坦为了解释物质密度不为零的静态宇宙的存在,在场方程中引进一个与度规张量成比例的项,也就是一个常数﹐用符号Λ 表示。
因为这个比例常数很小,即是在银河系尺度范围下也可忽略不计。而只有在宇宙尺度下,宇宙常数Λ 才可能有意义,所以叫作宇宙常数。
② 在数学中幂是举例
如图
③ 幂函数的“幂”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在数学中,幂指乘方运算的结果。
例如,x的n次幂,也表示x的n次方。记为: x^n
④ 数学中的幂是什么意思
学中的幂
幂指乘方运算的结果。n^m指将n自乘m次。把n^m看作乘方的结果,叫做n的m次幂。
其中,n称为底,m称为指数(写成上标)。当不能用上标时,例如在编程语言或电子邮件中,通常写成n^m或n**m,亦可以用高德纳箭号表示法,写成n↑m,读作“n的m次方”。
当指数为1时,通常不写出来,因为那和底的数值一样;指数为2、3时,可以读作“n的平方”、“n的立方”。
n^m的意义亦可视为1×n×n×n...︰起始值1(乘法的单位元)乘底指数这麼多次。这样定义了后,很易想到如何一般化指数0和负数的情况︰除了0之外所有数的零次方都是1,即n^0=1;幂的指数是负数时,等于1/n^m。
分数为指数的幂定义为x^m/n = n√x^m
幂不符合结合律和交换律。
因为十的次方很易计算,只需在後加零即可,所以科学记数法借助此简化记录数的方式;二的次方在计算机科学中很有用。
编辑本段关于幂的法则
同底数幂:a^nxa^m=a^(n+m);a^n/a^m=a^(n-m)
1.同底数幂的意义
同底数幂是指底数相同的幂
积的乘方:(axb)^n=a^n×b^n;
⑤ 数学中幂的意思
幂(汉语拼音:mì,注音:ㄇㄧˋ,音同“觅”),指乘方运算的结果。指将自乘次。把看作乘方的结果,叫做“n的m次幂”或“n的m次方”。
定义
幂(汉语拼音:mì,注音:ㄇㄧˋ,音同“觅”),指乘方运算的结果。指将自乘次。把看作乘方的结果,叫做“n的m次幂”或“n的m次方”。
其中,n称为“底数”,m称为“指数”(写成上标)。当不能用上标时,例如在编程语言或电子邮件中,通常写成n^m或n**m,也可视为超运算,记为n[3]m,亦可以用高德纳箭号表示法,写成n↑m,读作“n的m次方”。 当指数为1时,通常不写出来,因为运算出的值和底数的数值一样;指数为2时,可以读作“n的平方”;指数为3时,可以读作“n的立方”。
起始值1(乘法的单位元)乘上底数(n)自乘指数(m)这么多次。这样定义了后,很易想到如何一般化指数0和负数的情况:除0外所有数的零次方都是1;指数是负数时就等于重复除以底数(或底数的倒数自乘指数这么多次)。
0的0次方数学家没有给予正式的定义,部分领域中,如组合数学,常用的惯例是定义为1。也有人主张定义为1。
幂不符合结合律和交换律。
因为10的次方很易计算,只需在后加零即可,所以科学记数法借助此简化记录数的方式;二的幂在计算机科学中很有用。
⑥ 数学中幂是什么意思
表示一个数来自乘若干次自的形式,如a自乘n次的幂为an ,或称an为a的n次幂。【英语 power】a称为幂的底数,n称为幂的指数。在扩充的意义下,指数n也可以是分数、负数,也可以是任意实数或复数。
在数学中形如a^x的数叫做a的x次幂,简称幂。
⑦ 幂在数学里是什么意思,详细点的
一个数的几次方,叫做一个数的几次幂
⑧ 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在数学中幂是什么
幂指的应该是次方,幂函数指的就是几次方的函数
y=x3(这个三指的是3次方)就叫做幂函数
⑨ 数学中的“幂”是什么意思
幂(汉语拼音:mì,注音:ㄇㄧˋ,音同“觅”),指乘方运算的结果。nm指将n自乘m次(针对m为正整数的场合)。把nm看作乘方的结果,叫做“n的m次幂”或“n的m次方”。
其中,n称为“底数”,m称为“指数”(写成上标)。当不能用上标时,例如在编程语言或电子邮件中,通常写成n^m或 ,也可视为超运算,记为n[3]m,亦可以用高德纳箭号表示法,写成n↑m,读作“n的m次方”。 当指数为1时,通常不写出来,因为运算出的值和底数的数值一样;指数为2时,可以读作“n的平方”;指数为3时,可以读作“n的立方”。
(9)幂在数学扩展阅读
运算规则: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同指数幂相乘,指数不变,底数相乘。
同指数幂相除,指数不变,底数相除。
⑩ 数学中幂的由来
幂的概念的形成是相当曲折和缓慢的。
我国古代,幂字至少有10种不同的写法,最简单的是“冖”。“幂”作名词用是用来覆盖食物的巾,作动词用就是用巾来覆盖。《说文解字》解释说:“冖,覆也,从一下垂也。”
用一块方形的布盖东西,四角垂下来,就成“冖”的形状。将这意义加以引申,凡是方形的东西也可叫做幂。再进一步推广,矩形面积或两数的积(特别是一个数自乘的结果)也叫做幂。这种推广是从刘徽开始的。
刘徽在263年为《九章算术》作注,在“方田”章求矩形面积法则下面写道:“此谓田幂”。他还说,长和宽相乘的积叫幂。这是在数学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幂。在“勾股”章中,刘徽表述勾股定理为:“勾股幂合以成弦幂。”这里幂是指边自乘的结果或正方形面积。
300多年以后,李淳凤重注《九章算术》,他不同意刘徽这样使用幂字。到了明朝,有些数学书中完全不使用幂字。
1607年,利马窦和徐光启合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在译本中徐光启重新使用了幂字。他说:“自乘之数曰幂。”这是第一次给幂这个概念下定义。
另一方面,幂的概念的形成还受到国外的影响。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的代数名著《分析方法入门》中曾经用拉丁文字表达“幂”,以后译成英文相当于“power”。1935年,我国出版《数学名词》,把“power”译成“幂”,这个术语从此才算确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