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知识20字
㈠ 有30字数的数学小知识
加减号,加减15,百年前德国人最先使用的号成130多年前英国著名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
㈡ 数学小故事,20字左右,急需!!!!!!!!!
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的轶事
华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研究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现这许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学生讲[孙子算经]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其二,五五数剩其三,七七数剩其二,问物几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际,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向来为人瞧不起的华罗庚,当时他才十四岁,你猜一猜华罗庚他说出是多少?
陈景润:小时候,教授送我一颗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人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早日到来。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不善言谈,他曾是一个“丑小鸭”。通常,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但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刚满4岁,抗日战争开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孩子们进了山区学校。父亲疲于奔波谋生,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先后育有12个子女,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6个。陈景润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国的老话,“中间小囡轧扁头“,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欢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受欢迎、遭人欺负,时时无端挨人打骂。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强,从不曲意讨饶,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人总是需要交流的,特别是孩子。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但陈景润没有。对数字、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他要寻求突破,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根据自己
㈢ 四年级数学小知识20字
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数扩大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数缩小10倍。
补充:
小数的乘法:先不管小数点,直接做乘法,然后将得到的数的小数点向左平移两个相乘的数小数位之和。
小数点后依次为: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题目要求你保留到某位时注意下一位的四舍五入
小数的除法:将两个数同时扩大若干倍使其为整数,然后做除法
㈣ 20个字的数学小知识
我们一般计算圆的周长用3,14,圆的周长=直径×3,14
㈤ 数学小知识二十字
No.1
阿拉伯数字
这些数字符号原来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就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叫做阿拉伯数字.
再缩一下,就是:
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的发明,而被阿拉伯人广泛流传.
No.2 无理数
关于无理数存在的争论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No.3 勾股定理
在国外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但是中国人发现这个定理早了几百年.
No.4 微积分
牛顿和莱布尼茨曾为微积分的发明权吵得不可开交
No.5 黄金分割
0.618……比1被称为黄金分割,广泛出现在自然界和艺术创作领域,被誉为“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
㈥ 数学小知识10~20字 急急急!!!!!!!!!
No.1
阿拉伯数字
这些数字符号原来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就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叫做阿拉伯数字。
再缩一下,就是:
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的发明,而被阿拉伯人广泛流传。
No.2 无理数
关于无理数存在的争论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No.3 勾股定理
在国外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但是中国人发现这个定理早了几百年。
No.4 微积分
牛顿和莱布尼茨曾为微积分的发明权吵得不可开交
No.5 黄金分割
0.618……比1被称为黄金分割,广泛出现在自然界和艺术创作领域,被誉为“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
完全手打,满意望采纳
㈦ 数学日记20字大全
今天妈妈说可能有客人来我们家做客,我们应该准备些吃的东西。妈妈买了水果专,干果可丰富了属。妈妈说有两个客人要来,问我怎样分苹果,我想了想,家里人4人加上2个客人,一共6人。6个苹果的话可能大家不一定能吃完,那样的话就浪费了,不如把苹果切开来,一个人吃二分之一那一定能吃下的,我就准备了三个大苹果,每个切一刀,把它分成了二分之一,3个就成了6分之1,哈哈,妈妈说我想得对。
今天,我和爸爸去逛超市。
爸爸带我到卖蔬菜的那个小角落去买菜。我们买了2斤黄瓜、1斤西红柿,还有2斤我最爱吃的土豆。回来的路上爸爸问我:“黄瓜正好有4只,咱们一家三口,但是妈妈去济南了,我们两个人每人吃几只?我想起了以前学的除法,我说:“4÷2=2,每人吃两只。”爸爸又问:“这4只黄瓜,一共花了3元2角,每只多少钱?”我想了想,说:“3元2角,是32角,32÷4=8,每只8角。”爸爸点了点头,笑着说:“你算得真对!”今天,我真高兴呀!买到了爱吃的蔬菜,又学到了数学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㈧ 数学趣味小知识 简短的 20到50字左右
趣味数学小知识
数论部分:
1、没有最大的质数。欧几里得给出了优美而简单的证明。
2、哥专德巴赫猜想:属任何一个偶数都能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陈景润的成果为:任何一个偶数都能表示成一个质数和不多于两个质数的乘积之和。
3、费马大定理:x的n次方+y的n次方=z的n次方,n>2时没有整数解。欧拉证明了3和4,1995年被英国数学家
安德鲁*怀尔斯
证明。
拓扑学部分:
1、多面体点面棱的关系:定点数+面数=棱数+2,笛卡尔提出,欧拉证明,也称欧拉定理。
2、欧拉定理推论:可能只有5种正多面体,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正六面体,正二十面体,正十二面体。
3、把空间翻过来,左手系的物体就能变成右手系的,通过克莱因瓶模拟,一节很好的头脑体操,
摘自:http://www.xxteacher.net/bbs2/ThreadDetail.aspx?id=31900
㈨ 科学小知识20字左右谢谢
科学,是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现代科学通常分为三个主要分支,自然科学(例如: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研究个人和社会的社会科学(例如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以及研究抽象概念的形式科学(例如逻辑,数学,计算机科学)。
但形式科学是否真正构成一门科学是有分歧的,因为它们不依赖经验证据。另外,将现有科学知识用于工程和医学等实际目的的学科被称为应用科学。
科学基于研究,通常在学术或研究机构以及政府机构和公司中进行。科学研究的通过开发商业产品,军备,医疗保健产品和进行环境保护来影响企业和国家的科学政策。
科学技术作用
1、社会进步
科学技术所开拓的生产力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对科学技术的使用不当,又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极其严重的环境问题。
2、经济发展
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的1/40。科学技术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其作用大大超过了资金、劳动力对经济的变革作用。
3、军事上战斗力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科技强国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共同选择。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科学;网络-科学技术
㈩ 数学家的小故事,20字左右的,急需啊。。。。2个。
1、欧拉不满10岁就开始自学《代数学》。这本书连他的几位老师都没读过。可小欧拉却读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事后再向别人请教。
2、华罗庚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但是他并不在意别人嘲笑他。
拓展资料:
1、莱昂哈德·欧拉
莱昂哈德·欧拉 ,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瑞士数学家、自然科学家。1707年4月15日出生于瑞士的巴塞尔,1783年9月18日于俄国圣彼得堡去世。欧拉出生于牧师家庭,自幼受父亲的影响。13岁时入读巴塞尔大学,15岁大学毕业,16岁获得硕士学位。
欧拉是18世纪数学界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为数学界作出贡献,更把整个数学推至物理的领域。他是数学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平均每年写出八百多页的论文,还写了大量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等的课本,《无穷小分析引论》、《微分学原理》、《积分学原理》等都成为数学界中的经典著作。欧拉对数学的研究如此之广泛,因此在许多数学的分支中也可经常见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数、公式和定理。
此外欧拉还涉及建筑学、弹道学、航海学等领域。瑞士教育与研究国务秘书Charles Kleiber曾表示:“没有欧拉的众多科学发现,今天的我们将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则认为:读读欧拉,他是所有人的老师。
2、华罗庚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