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数学大师陈省身

数学大师陈省身

发布时间: 2021-07-23 07:00:56

1. 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生于1911年,有人用陈省身先生的名字组成了上面的算式,算式中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

设陈=a,省=b,身=c,则竖式如下:

个位上3个c相加和的个位是1,所以c=7,个位上3个7相加,进2;
十位上3个b相加再加上2后和的个位是1,即3个b相加和的个位是9,所以b=3,进1;
百位上2个a相加再加上1后是19,即2a+1=19,a=9;
因此,陈=a=9,省=b=3,身=c=7,陈+省+身=19.
故答案为:19.

2. 简单叙述你对数学大师陈省身的认识

他只上过一天小学。8岁那年,陈省身才去浙江秀水县城今嘉兴市里的县立小学上学。可那天下午放学时,不知什么缘故,老师却用戒尺挨个打学生的手心。陈省身虽然因为老实没挨打,可这件事却对他刺激太大,从此便不肯再迈进小学校门一步。第二年他考入中学,4年中学之后,于15岁考入南开大学理学院本科。
在南开,陈省身先生做出主修数学的第一次选择。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数学能力一向比较好,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上第一堂化学实验课,在吹玻璃管时手足无措,而助教又是严厉著名、外号叫“赵老虎”的。从此他对理化充满畏惧。看来每考数学“必是王牌”的他,是为数学而准备的。
陈省身19岁时考入清华大学读硕士。在清华时的陈省身,对微分几何充满了向往,但未曾入门。“那时候的心情,是远望着一座美丽的高山,还不知如何可以攀登。”
陈省身听了德国汉堡大学数学家W.布拉施克的“微分几何的拓朴问题”,决定去汉堡读书。当时美国退还了庾子赔款的余额,用此款资助的学子是要到美国读书的,而且当时的许多留学生一般也都愿意去美国,但陈省身认为,读数学必须去德国。这是他又一次主动的选择。在他的坚持和前辈的帮助下,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汉堡道路的选择使他有幸接触了布拉施克、E.凯勒、E.嘉当等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的思想和学术。
在汉堡大学开设嘉当-凯勒定理讨论班时,一开始几乎所有的人都来了,但因为艰涩难懂,最后只剩下陈省身一个人,就在那时他懂得了嘉当的魅力。
1936年,陈省身的公费期满,接到清华的聘约,但他决定去巴黎跟嘉当先生工作一年。“这对于我在数学上的研究发展来说确是决定性的一年。”
决定性的一年
1937年陈省身回到国内,正值抗日战争爆发,战争几乎会影响和改变每个人的命运,但是战争却没有影响陈省身的数学方向。
陈省身随西南联大南迁。“设备图书什么都没有,条件差,也没房子,记得我和华罗庚、王信忠先生挤在一个房间,因为地方小,连箱子里的一点书都不愿意打开。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也能做出成绩来。”
陈省身在昆明的煤油灯下写出的两篇文章,发表在普林斯顿大学与高级研究所合办的刊物《数学纪事》上,数学家H.外尔和A.韦伊认为陈省身的研究工作达到了“优异数学水准”。遂极力促成陈省身来普林斯顿。他们认为陈省身是“迄今所注意到的最有前途的中国数学家”。
虽然美国卷入战争,但普林斯顿却因战争得福,爱因斯坦、冯.诺依曼、E.诺特等因犹太人或与犹太人有关的受迫害科学家的加盟,使普林斯顿取代欧洲而成为世界数学中心。
陈省身决定从昆明前往美国的普林斯顿。那时的整个世界都陷入大战中,去美国的途径是从昆明飞印度,然后再坐船经过大西洋到达,但是“想到德国潜水艇的活跃,这条路自然有相当危险,但我决心赴美,不顾一切困难”。这一次的离别,陈省身甚至无法先回上海和妻子幼儿告别。陈省身选择了乘坐美国飞虎队的军用飞机走西线前往美国。就算是乘坐军用飞机也是非常艰难的旅行。军用飞机每到一个空军基地,乘坐者就要在基地的房子住下,
然后拿一个条子看布告, 有自己的名字, 就继续往前飞一段。这样, 经印度、中非、南大西洋、巴西到达美国。前后用了一个星期,陈省身终于到达美国。
1943年,无疑是陈省身一鸣惊人的一年。这一年,32岁的陈省身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完成了关于高斯-博内公式的简单内蕴证明,这篇论文被誉为数学史上划时代的论文,这是陈省身一生中最重要的数学工作,因此,他后来被国际数学界尊称为“微分几何之父”。
我得力于吾国两名成语自励,即‘日新日日新’的精神和登峰造极的追求。”陈省身说。
一片安静的天地
陈省身在一篇文章写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和夫人去参观罗汉塔,看着看着突发感慨:“无论数学做得怎样好,顶多是做个罗汉。菩萨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罗汉谁也不知道那个是哪个人。所以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他认为数学的菩萨是黎曼和庞加莱。黎曼不断地开拓了数学的空间,庞加莱把数学的平面和空间推广到了N维,因为有了这两位,其他人的工作只能是“罗汉”。
名利从来不是陈省身的追求。“我读数学没有什么雄心,我只是想懂得数学,如果一个人的目的是名利,数学不是一条捷径。”陈省身说自己做学问从来不赶最时髦,不抢热门。他不喜欢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心灵》讲述的数学家纳什的故事,他说他和纳什很熟悉,但他和纳什完全不一样。“他是个怪人,他的数学是很好的,但他始终要做难题,想做难题出名,最后做得一塌糊涂。”
“数学没有诺贝尔奖是一件幸事。”陈省身说过,数学有很多简单而困难的问题。这些问题使人废寝忘食,多年或经年不决,一旦发现了光明,其快乐是不可形容的。“这是一片安静的天地,没有大奖,也是一个平等的世界。”
1984年陈省身出任了南开大学数学所所长。他在给南开大学副校长胡国华的信中描述他心中的数学殿堂:有一个供人随意起坐的房间,人们在这可以随意讨论;研究室的三面墙都要是高品质的黑板,人们可在上面随便地演算;要有图书室。
“要在国内成立一个基地,培养第一流的数学人才。那基地需有一流的设备,友善的空气。使人工作其中,觉得快乐。”
数学之美
陈省身说,自己一生只会做一件事,就是数学。天下美妙的事件不多,数学就是这样美妙的事之一。
在陈省身92岁的时候,他自费制作了一些挂历,向公众普及数学知识,这本挂历的名字就叫做“数学之美”。
197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读懂了陈省身-韦伊定理,他感到“真的有触电的感觉”。而且还不止于此,“还有更深的,更触及心灵深处的地方:到头来,忽然间领悟到,客观的宇宙奥秘与纯粹用优美这一价值观念发展出来的数学观念竟然完全吻合,那真是令人感到悚然。这种感受恐怕和最高的宗教感是相同的吧”。
让杨振宁感到惊异的是他和陈省身在不同的领域里研究了20多年,最终竟然“天下归一”。杨马上开着车到陈的寓所,“我们谈了很久,谈到朋友、亲人及中国”并提出了一个迷惑他的问题:数学家为什么会凭空梦想出这些概念?
陈省身回答:“不,不。这些概念不是梦想出来的,它们是自然的,也是实在的。”
他的数学和生活混在一起无法分开。 “有人问我,每天工作多少小时?没法子说,我一直在想。”
也许是因为深切体会到了数学之美,陈省身拥有一个几乎完美的人生。从20多岁入数学之门直到93岁去世,他的脑子像一架机器一样一直为数学运算了70多年。

3. 数学家陈省身先生对数学界有哪些贡献大神们帮帮忙

陈省身(1911年来10月源28日-2004年12月3日),美国籍华人数学家,微分几何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时是法国科学院、意大利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陈省身结合微分几何与拓扑方法,先后完成了两项划时代的重要工作:其一为黎曼流形的高斯-博内一般公式,另一为埃尔米特流形的示性类论。他引进的一些概念、方法与工具,已远远超出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范围而成为整个现代数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陈省身其他重要的数学工作有: 紧浸入与紧逼浸入,由他和R.莱雪夫开始,历30余年,其成就已汇成专著。 复变函数值分布的复几何化,其中一著名结果是陈-博特定理。 积分几何的运动公式,其超曲面的情形系同严志达合作。 复流形上实超曲面的陈 莫泽理论,是多复变函数论的一项基本工作。 极小曲面和调和映射的工作。 陈-西蒙斯微分式是量子力学反常现象的基本工具。

4. 有一次,记者问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当初为什么选择数学,他回答:别的都不会,只好做数

我觉得,一个人要有自己的想法。既然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别的都不会,只好做数学了。著名画家黄永玉别的都不会,只好作画了。那你也可以自己试试写作文啊!不要老征求他人的意见,自己要学。
既然选择做学生了,那就该好好学习。

祝你早日明白!

5. 世界数学史上公认的四位大数学家是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请问陈省身能否成为这第5位

从数学历史发展看,楼主说的4位数学家有误。第一位应该是阿基米德;第二位是牛顿;第三位是高斯;第四位是欧拉。这四位不仅建立的数学的各个新分支,而且前三位影响了其后数学几百年的发展。陈省身根本上升不到这个层次,而且陈已在04年过世了。在过多少年他的成就也达不到这个高度。目前国内的(只能说华裔吧,内地根本就没有)丘成桐既获得菲尔兹奖又获得了沃尔夫奖,他现在是国内最NB了。个人认为他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凭借现在的数学成果连前10都进不了。

6. 数学家陈省身的趣味小故事,适合一年级小孩背的

陈省身基本上是个少年天才。他只上过一天小学。8岁那年,陈省身才去浙江秀水县城今嘉兴市里的县立小学上学。可那天下午放学时,不知什么缘故,老师却用戒尺挨个打学生的手心。陈省身虽然因为老实没挨打,可这件事却对他刺激太大,从此便不肯再迈进小学校门一步。第二年他考入中学,4年中学之后,于15岁考入南开大学理学院本科。 
在南开,陈省身先生做出主修数学的第一次选择。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数学能力一向比较好,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上第一堂化学实验课,在吹玻璃管时手足无措,而助教又是严厉著名、外号叫“赵老虎”的。从此他对理化充满畏惧。看来每考数学“必是王牌”的他,是为数学而准备的。

7. 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生于1911年,2010年是他诞辰99周年,若六位数 . 20□□10 恰好是99的倍数

设这个数为20ab10.
因为20ab10是99的倍数,所以20ab10能被9和11整除.
由能被9整除,推知a+b=6或15;
由能被11整除,推知a-b=8或b-a=3;
综上求得a=6,b=9.所以这个数为206910.
故答案为:206910.

8. (6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世界闻名的数学大师陈省身有一信条:“一生只做一件事。”他经常对人说


向简单挑战
苏宁
俄国著名化学家伦德斯给他儿子做一道化学题。结果做错了,原因不是它难,却是因为它太简单了。确实,简单往往会使人麻痹大意轻视它,从而导致错误。伦德斯给我们的教训是:不要忽视简单,要善于向简单挑战。
我们苏州有句俗语话,叫做“太湖里不死却死在阴沟里”。说的便是这个意思。外国有个伊索,在他的寓言中有这么个故事:蚊子战胜了雄壮的狮子后,唱着凯歌得意飞回时,却被子小小的蜘蛛网住了。伊索谆谆告诫我们,不要忽视简单(从某种角度讲,“弱小也是一种‘简单’),否则往往会失败。
对于我们学生,这个教训是十分深刻的。我们的考试,难题目有分数,简单题也有分数。如果大的困难的题目都做出来也,小的简单的题目自然不在话下了,可我们有时就是会错,原因就是我们认为“题目太简单”。这难道不正说明我们学生大有必要向简单挑战吗?
不但学生如此,在科学研究上这类现象也屡见不鲜。上一世纪,制玻璃时,造出的玻璃老是有气泡在里边,当时只有德国的一家小工厂制出的玻璃没有气泡。别的大工厂耗巨资,搞科研,研究来研究院去,也没有研究出个名堂来。后来,那家小工厂公开了秘密,他们在生产中仅是用了木棍搅拌了几下。这搅拌几下,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压根儿就不能称做技艺。也正因为如此,科学工作者们往往不会注意到这种方法,而总是从高深的科技方面去下功夫,结果绞尽脑汁也没有解决问题。这再一次向我们昭明:要重视简单,善于向简单挑战!
诚然,无论是我们的学习,还是科学家的研究,都应当向更加复杂、更加困难的方向前进,要在“高精尖”上下功夫;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简单,因为由于简单而导致的错误比起因困难而导致的错误来,前者更值得惋惜。伦德斯要求他的儿子记住他的教训,“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更应从伦德斯的教训中得到启示,向简单挑战,今天,取得学业上的优秀,明天,创造事业上的辉煌!
【点评】文章以俄国著名化学家伦德斯为儿子做一道简单的化学题的故事引全文。借一句苏州俗话和一则伊索寓言形象地阐释道理,生动形象。
发掘潜能,一切皆有可能
汤婷婷
一条普通的花围裙使"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而且改变了一个家庭乃至一个社区,可见生活中
的潜能多么巨大!一条小小的围裙尚且如此,那么我们人呢
现代科学证明:人脑好像一个沉睡的巨人, 我们均只用了不到5%的脑力. 一个正常的大脑记忆容
量有大约6亿本书的知识总量, 相当于一部大型电脑储存量的120万倍. 如果人类发挥出其一小半潜能,就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 记忆整套网络全书,获12个博士学位. 据研究, 即使最聪明的爱因斯坦, 其大脑的使用也没有达到其功能的10%,人类的智慧和知识, 至今仍是"低度开发"!人的大脑真是个无尽的宝藏,可惜的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忽略了如何有效的发挥它的潜能——潜意识中激发出来的力量. 试想,如果我们人类能够充分利用剩下的哪怕只是一部分潜能,将会为这个世界创造出多么巨大的财富!想必到那时,人类已经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了吧.可见,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足以改变这个世界的潜能.
发掘潜能,首先要认识到自己具有怎样的潜能.近些年来在中国风靡一时的世界文学大师米兰?昆德拉起初在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哲学,音乐,建筑,文学都小有成就.他是在抱着尝试一下的心态去写小说,于是他发现了自己写小说的潜能,而且仅一两天就完成了一篇小说,于是,他发现了自己写小说的才华,便一篇接一篇的写了下去.他的著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一经问世,便引起全世界的巨大反响,一版再版,最终成为一个文坛大家.倘若他当初没有发现自己的这个才能,恐怕就不会有今天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也就没有今天的米兰?昆德拉了.所以,要挖掘潜能,首先必须认识自己具有哪方面的潜能.
发现潜能后,还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把自己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即使是天才,不也是付出了99%的汗水才成为天才的吗 如果仅仅是成天躺在那儿什么事都不做,潜能只能是一座沉寂的死火山.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杰克?伦敦本是街头一个小混混,当他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中接触到文学后,便如痴如醉不能自拔,决定不再依靠体力劳动养活自己,而是要做一名小说家.从此,他便开始了他艰辛的奋斗历程.他大量地阅读各种书籍,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他还摘抄了许多词语,把它们记在小卡片上,贴在洗脸台前的镜子上,厕所里,厨房里,衣袋里,以便能随时随地拿出来记一记,这为他后来的写作提供了大量有用的,生动的词汇.他创作出的《荒野的呼唤》等一系列小说打打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社会的,人物的不同魅力.如果没有他后来艰苦的努力,恐怕到死他也只是一个街头混混而已.可以说,你是否能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全在于你自身的主观努力.你为你生命的火种准备了多少薪柴,你生命的潜能里就会焕发出多么热烈的光焰!
潜能,多么神奇的能量!通过它,毫不起眼的丑小鸭可以重新认识自己,努力发掘自己,变成人见人爱的白天鹅.发现它,不要放过它,也许今天的不可能将会成为明天的可能!
【点评】本文立论确切,有理有据.先从科学研究和人类实例证明潜能的巨大,这是潜能发掘的前提,接着结合事例从发掘潜能的方法角度谈到了两个方面:认识自己的潜能和付出艰辛的努力.全文前后部分之间呈现一个由浅入深的层进关系,较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论点.

9. 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具有哪些数学精神

数学的严谨和缜密
躬耕于宁静的几何田园、傲立于20世纪数学峰颠的几何人生
用将近一个世纪在微分几何“纤维丛”中的跋涉,为我们标定了一条精神归家的路———追求心灵的宁静,追求真善美。

热点内容
高考英语答案三卷 发布:2025-08-29 11:01:51 浏览:982
夜的钢琴曲教学视频 发布:2025-08-29 08:00:18 浏览:39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 发布:2025-08-29 06:57:33 浏览:694
三打两建是什么 发布:2025-08-29 05:26:59 浏览:290
线上教学直播 发布:2025-08-29 05:11:00 浏览:445
美术七彩蛋 发布:2025-08-29 03:12:37 浏览:570
迪拜中文老师 发布:2025-08-29 03:07:33 浏览:904
大学计划英语 发布:2025-08-29 02:06:54 浏览:42
小学一对一语文辅导 发布:2025-08-29 01:18:40 浏览:622
师德师风考核办法 发布:2025-08-29 00:53:23 浏览: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