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认知
Ⅰ 对数学的认识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这足以说明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老师所说: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那么一个阶段喜欢数学。为什么呢?一、如陈省身所说,“数学好玩”;二、数学有用,生活离不开数学。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就此简单地谈一下关于数学的一些浅显的认识: 好玩的数学才是数学 数学本身充满着趣味性,众所周知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一个人喜欢数学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嗯,拿自身举个例子,我最初开始喜欢数学是在小学的时候,当时在姥姥家看一本叫做《趣味数学》的少儿科普书看的很入迷,记得书中有一篇关于高斯求和的文章,当时第一次看的时候感觉有点儿震撼:原来算数可以这样算的!原来这么多个数的加法可以这么简单地算出来!从此我对数学的热情就与日俱增,成绩也越来越好。不过到上中学,乃至到了大学,我对数学的热情之火却慢慢熄灭了,因为我觉得这数学越来越不好玩了,数学仿佛就成了一些数字的考试了,虽然现在做出一道数学题依然会让我很兴奋很有成绩感,不过没了小时候的那种“好玩”的乐趣,还是觉得索然。所以,我认为能让人觉得好玩,趣味横生的数学才是数学。 有用的数学才是数学 数学,于社会而言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数学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买菜时的算术,到列车时刻表,到航天飞机的发射……哪个环节离得了数学。从IT,到建筑,到金融,到税务,到设计……那个行业离得了数学。不要说是我们这些理工科的学生,就连学艺术的学生也要知道黄金分割点。所以说,数学很有用。然而说数学有用又不仅仅局限于此,作为人类一切科学的源科学,数学与哲学一样能教给人们许多生活的哲理,以及不同的逻辑思维方式。一个好的数学家必定也是一个不凡的哲学家。可以说:数学很大程度上教给人们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一种追求真知的信念。所以说,数学很有用,有用的数学才是数学。 我对数学的认识就说到这里,最后用徐光启译《几何原本》时说的一句话作结:凡同此书者,无事不能通。数学是一门人生学科,需要一生学习。
请楼主采纳,这是我以前打的。
Ⅱ 科学领域中数学认知包括哪几个目标
数学认知的三个目标:
第一个,是有关数学的感知体验和态度——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第二个,是有关数、量和数量关系
第三个,是形状和空间
Ⅲ 幼儿科学领悟包含数学认知 数学认知又包括哪些
,幼儿园将数学纳入科学领域不单独设数学不等于数学只是不重要。 新《纲要》将数学纳入科学领域之中,并不是说数学对幼儿来说是不重要的,而是对幼儿的数学教育有了一个更深更全面的人认识,试图与科学领域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是是幼儿体会数学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心心,学会运用数学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学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和游戏的问题。 第四,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数学学科特点之间的矛盾性及我对幼儿数学的理解与思考。 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内容的组织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征,各领域的内容应该相互渗透,有机联系,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生活和游戏之中。然而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它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严谨性的特点。对于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的学前儿童来说,学习和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它与幼儿的学习特点相违背了,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和材料,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知和操作活动,帮助儿童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而且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多渠道、多方位地促进儿童数学认知的发展。
Ⅳ 数学认知是什么意思
数学问题解决是创造性地进行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认知活动
其次, 从数学知识结构、认识结构的层面,对数学认知结构做出了自己的理解
Ⅳ 什么是幼儿数学认知的重点
幼儿建立数学认知,首先要启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生活化、游戏化、儿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有意识的进行数学教育
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使孩子不知不觉中接触到数字“1”的概念。例如在给孩子喂饭的时候,可以说“宝宝乖,先吃一口,再吃一口”,这样子对孩子日后数字教育会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和孩子做游戏互动
游戏室孩子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学习方式,也是最有利于亲子关系的方式。例如,和孩子爬行比赛,或者比赛捡东西的游戏等。通过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和运动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耐力和竞争意识,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非常有好处。
▋教孩子做比较
数学启蒙除了数数,还涉及到图形几何、时间空间、逻辑推理、比较分类等。家长们借助生活中的事物,教孩子大小比较、形状配对知识。例如吃饭时让孩子比一比谁的碗更大,装的东西多,甚至可以引导孩子动手操作一下,怎么才能装满它。
▋教孩子数数之前要懂的
很多父母一提到数学启蒙,就想到教孩子数数,其实数数随时都可以进行,并不单纯让孩子背数字,而是让孩子理解数字。在教孩子数数前,家长应该多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了解到大小快慢、轻重高矮等的不同,然后才引导孩子去认识数字1234,理解数字。
启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不仅是数数和加减,要更多地联系实际,让孩子去发现生活中数与形的关系,并引导孩子理解和运用抽象数字后的实际意义,将数学与他的日常联系起来,这是父母给孩子做数学启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当的方式。
Ⅵ 我对数学的认识和看法
我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数学对于我来说是:无时无刻不在,并且伴随我的成长!
对于每个中国的孩子,也可以说世界上的每个孩子,自从上学的那天开始,数学便走进了他(她)的生活,并且一直陪伴他走过十几二十几年的时光。但是,那时数学仅仅是一门必须去学的课程,我们的学习可以说不是自发的,而且是被动的。而对于每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充满了求知欲的人来说,数学不单单是一门课程了,她是我们认识世界、探索世界、乃至改造世界的一个窗口,一个工具。她的身上散发了迷人的魅力。她不再是分数的一种表达,她是有血有肉的精灵。记得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G.伽利略(Galieo Galilei)说过,“为了理解宇宙,人们先要学习描写它们所用的语言,并且解释这种语言的字母。宇宙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它的字母是……几何图形,如果没有这些字母,人类将对它一字不识,只能在黑暗迷宫里徘徊。”看吧,数学不光是描述地球的,她还是整个宇宙的最佳文字!法国哲学家、数学家R.卡迪儿(Rene Descartes)说,“万物对我皆为数学”。我虽然没有这样的大数学家的高度,将一切事物都归纳为数学,但是我知道我们身边的一切都离不开数学。当我们环顾四周,偶尔可见数学风采的微妙印记,令人神往。这些印记让我感受数学对生活的巨大影响,从而可以帮助我了解我们的世界和宇宙。
我觉得,与其他知识部门相比,数学是一门历史性或者说积累性很强的科学。重大的数学理论总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不仅不会推翻原有的理论,而且总是包容原先的理论,对于我们在小学乃至中学大学里的数学课程也是一样,它们彼此没有矛盾,但是后者显然要比前面部分更加完善。有的数学家说过“大多数的学科里,一代人的建筑为下一代人所拆毁,一个人的创造被另一个人所破坏。唯独数学,每一代人都在古老的大厦上添加一层楼”。这样的说法虽然有些绝对,但却形象地说明了数学这座大厦的积累特征。
查阅了很多资料,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困惑我许多年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是数学?”。最为权威的应该是恩格斯的定义:“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后人根据他的论述,将其概括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所以,我知道了数学家们将行星的运动、机械的运动、流体运动、动植物生成这些运动与变化的数学描述为“数”与“形”。但是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的一批有影响的数学家试图修正前面恩格斯的定义来概括现代数学发展的特征:“现代数学是各种量之间的可能的,一般说是各种变化着的量的关系和相互联系的科学。”这个定义不再区分“数”和“形”,而是将其归为一个“量”。这个“量”好像被赋予了丰富的现代涵义,有一定的现代意义。
Ⅶ 对数学的认知
对数学的认知,那么一般来说,我们都是从书本上开始认知,可以从一些定理,然后计算过程进行认知。
也可以从生活上进行认知,比如说买东西的时候有价格,单价,总价。
Ⅷ 浅谈对数学的认识
摘要: 新课程改革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观察社会、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重视联系实际和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应加强数学应用教学,多让学生自主学习,重视课外实践,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 数学应用 生活经验 学以致用
新课程改革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观察社会、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近年来,我坚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重视实践,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做了一些探索,在此谈谈对这一问题的一点思考。
一、理论基础
1.数学的发展就是数学应用的历史。
从数学的早期发展来看,数学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的需要,人类在简单的物品交换和重新分配中,产生了数的概念。在古埃及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数学著作《莱茵德纸草书》和《莫斯科纸草书》中,包含有许多几何性质的问题,内容大都与土地面积和谷堆体积的计算有关;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主要成就是勾股定理及其在天文测量上的应用。
到了近现代,特别是现代,一方面,数学的核心研究变得越来越抽象;另一方面,数学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数学除了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大量应用,还在经济学、社会学领域大展身手,在日益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即使一般的劳动者,也必须具备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和分析工作、生活乃至从事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存款、利息、股票、投资、保险、成本、利润、折扣、分期付款,以至文艺创作、心理分析、社会改革、哲学思辨等。可以说,数学是人类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Ⅸ 如何启发幼儿的数学认知
幼儿数学认知启发,生活化、游戏化、儿童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趣味性。
▋有意识的进行数学教育
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使孩子不知不觉中接触到数字“1”的概念。例如在给孩子喂饭的时候,可以说“宝宝乖,先吃一口,再吃一口”,这样子对孩子日后数字教育会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和孩子做游戏互动
游戏室孩子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学习方式,也是最有利于亲子关系的方式。例如,和孩子爬行比赛,或者比赛捡东西的游戏等。通过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和运动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耐力和竞争意识,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非常有好处。
▋教孩子做比较
数学启蒙除了数数,还涉及到图形几何、时间空间、逻辑推理、比较分类等。家长们借助生活中的事物,教孩子大小比较、形状配对知识。例如吃饭时让孩子比一比谁的碗更大,装的东西多,甚至可以引导孩子动手操作一下,怎么才能装满它。
▋教孩子数数之前要懂的
很多父母一提到数学启蒙,就想到教孩子数数,其实数数随时都可以进行,并不单纯让孩子背数字,而是让孩子理解数字。在教孩子数数前,家长应该多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了解到大小快慢、轻重高矮等的不同,然后才引导孩子去认识数字1234,理解数字。
启发孩子数学认知,不仅是数数和加减,而是更多地联系实际,让孩子去发现生活中数与形的关系,并引导孩子理解和运用抽象数字后的实际意义,将数学与他的日常联系起来,这是父母给孩子做数学启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当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