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修辞
❶ 高考了 语文常识不知道 有哪些修辞手法 还有怎么用50分
不知道你是哪张卷子,俺全国卷说,其余单独命题的卷子其实形式也差不多,
首先前仨选择题(说明文,貌似叫这),你多做几篇(给你个限度15篇吧),然后把15篇对比找规律,,经验:三道题每道题都得在文中找出原话
然后是文言文选择,也是在原文中必须找出原话,也是15篇吧 翻译也就差不多了
作文看看议论文格式怎么写,多背几篇开头结尾(至少20吧),中间的,每段第一句写优美点,然后有个中心思想段,剩下的自己编,多背多看提前 练习写10来篇,背斜句子 40分到手
还有什么题型呢?忘了给提示下
你现在才刚要上高三吧???一切来得及,同学高一高二啥都不会,高三辛苦一年都上1本,你只要下辛苦,1本不是问题
❷ 2017年高考语文如何考查修辞
高 考 语 文 中 对 这 一 考 点 的 考 查 方 式 灵 活 多 样 。 近 年 来 最 常 见 的 考 查 方 式 包 括 : 在 语 言 运 用 题 ( 如 仿 写 、 扩 写 、 拟 对 联 等 ) 中 , 根 据 需 要 运 用 修 辞 手 法 来 表 达 ; 在 诗 歌 鉴 赏 题 中 , 结 合 诗 句 内 容 解 说 修 辞 手 法 的 具 体 运 用 及 其 表 达 效 果 ; 在 现 代 文 阅 读 题 中 , 结 合 文 章 内 容 分 析 修 辞 手 法 在 具 体 语 境 中 的 表 达 效 果 ; 在 作 文 中 要 求 “ 善 于 运 用 修 辞 手 法 ” 等 。 对 每 一 个 知 识 点 如 何 考 把 握 很 重 要 , 我 现 在 就 非 常 关 注 这 个 , 每 次 北 京 新 东 方 优 能 一 对 一 举 办 讲 座 我 都 去 听 , 然 后 回 来 看 看 孩 子 是 不 是 按 照 这 个 知 识 点 去 学 习 。
❸ 求高考语文阅读主要修辞方法和写作技巧及其作用
【简 介】
修辞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真)、复沓、互文、比拟等。
[编辑本段]【比 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编辑本段]【拟 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编辑本段]【夸 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编辑本段]【排 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但要三个以上。 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编辑本段]【对 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编辑本段]【反 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编辑本段]【设 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设问可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编辑本段]【反 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编辑本段]【引 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编辑本段]【借 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编辑本段]【反 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编辑本段]【对 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编辑本段]【顶针】
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前后顶接,蝉联而下,促使语气衔接。又称联珠、蝉联、连环。
例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
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也不太常见的顶针格式,叫连环格(全联相邻的分句全都顶针,且联首与联脚也顶针)。如:
善可亲近,近可闻,闻思修习即臻善
生有老病,病有死,死去活来再受生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编辑本段]【复沓】
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叫复沓;无更换词语叫做叠句或重复(注意2者的区分)
北朝民歌《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是复沓句。
朱自清《匆匆》复沓的运用,也是散文诗维持其音乐特点通常运用的手段。所谓“言之不已,又重言之”,既显出诗人感慨的遥深来,又增加了诗的旋律感。“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徘徊”“匆匆”等字眼反复出现,一种幽怨之情反复回荡。“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相同的意思句子数字的变化,使感情层层推进,在参差中又显出整齐的美。结句的反复,反复强化作品的主旋律,画出诗人感情起伏的波澜。复沓的运用,反复吟咏,起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
复沓,又叫重章、重言、复辞、重复,是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
运用复沓,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增强语言节奏感。
举例:
早晨被一个小蝇子在脸上爬来爬去爬醒,赶开,又来;赶开,又来;而且一定要在脸上一定的地方爬……
反复写苍蝇“赶开,又来”,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苍蝇的可恶讨厌,缠住不放的特点。突出了我对苍蝇极端厌恶,又无法摆脱的感情。
复沓句:将部分词句反复咏唱,形成一种回环美。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例: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编辑本段]【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示 例: 例子(1):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
例子(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环境]或“己”[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例子(3)《木兰诗》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特 征: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形 式: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主人忘归客不发”“东犬西吠”亦属此类,还有“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
二、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 这样写表现了木兰从军前准备细心
[编辑本段]【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就是比拟。
写作时善用比拟,能启发读者想象,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比拟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比拟是根据本体事物和拟作事物之间的可拟性,借助联想和想象而形成的辞格,因此联想是通向比拟的桥梁,想象是比拟的翅膀.
比拟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作者用自己自然流露的强烈感情去感染读者的一种辞格.
可以简单的将比拟看作是比喻和拟人的结合。
❹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根据以上观点可以推敲出事选D
在教你一点!
如何判别是不是比喻句
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❺ 高考语文论述文文章中用到修辞手法的句子
只要这样你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得更好,你首先需要点明这点,比如修辞可能有比喻拟人排比等这个可能的,有时用一个修辞,这要求你能够熟练掌握他们的一些套话,烘托。这样或许更利于你的进步,特别是在高考这样紧张的环境下,这些是常见的,我建议问老师。这些都是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以小见大。有什么不懂得,侧面等,然后
再说它的作用
❻ 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怎么区分
表现手法里面包括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还有对文章分析时运用的手法,修辞则针对一个句子而言的
❼ 高考语文古诗几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诗歌鉴赏题中考查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