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思维数学
没有被固定的数学解题模式禁锢,按照自己的想法,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开辟新的解题思路,是数学思维的活学活用了。
拥有数学思维的孩子,推理分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学习能力很强,各方面都如鱼得水。可以说,数学思维终身受益。
②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 运用直观演示,启发学生思维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而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那
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有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呢?我认为,教师应注重利用丰富的感性材料,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引出数学问题。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进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认识”时,我就先出示“两个小朋友在跳橡皮筋”图,然后演示“又跑来一位小朋友”,并提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跳皮筋?”并画上大圆圈。接着,再让学生边手势演示,边口述图意。这样,学生就直观感知了“两个小朋友和一个小朋友”合起来是“三个小朋友”,要用加法计算。此时,学生也就初步明确了 “将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求总数,应用加法计算”。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2+1=3”的意义,让他们将已得的信息分解辨析,即“3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2,表示原来的两个小朋友;另一部分是1,表示又跑来的一个小朋友。2是3里的一部分,1是3里的另一部分。”这样,学生就不但解决了加法的数量关系,同时还为下一步学习减法打下了基础。
二、 通过实际操作,调动学生思维
动手操作是发展小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应通过直观操作,使
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实践,让他们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
例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就让学生在事先准备的数位筒
内摆小棒,先在各位筒内摆9根,手里拿2根.然后提出问题:“从手里拿出几根就可以把9根小棒凑成10根?”学生会想:“1和9凑成10,从手里拿1根小棒放入个位筒。”接着又提问:“个位筒满10根,捆成一捆,应放入数位筒的哪一位?2根小棒,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后还剩几根?应放进数位筒的哪一位?”这样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动脑思考,便初步掌握了如何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最后,我还要求学生用语言叙述出思维的过程,促使新知识内化。这样,通过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训练语言表达,发展学生思维
让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思考问题并叙述思维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
口头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运用直观演示和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外,还需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条理性的训练,应借用直观和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思维的过程。
③ 一年级可以学习数学逻辑思维吗
数学逻辑思维当然是可以从年级学的
因为现在很多的数学题是特别考验孩子的思维能力的
④ 如何训练一年级数学思维
1、紧扣教材,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数学教材图文并茂,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注意引导学生看教材上的直观图。比如“比多少”,学生从直观图上就能看出谁多谁少,但不能只停留在这里,还应拓展开来,比如,第一组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学生马上就会数第一组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从而通过比较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
2、联系实际,动手操作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有限,在接触新知识时,如果光靠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是不会有多大效果的,一定得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兴趣,这就需要实际操作。比如学习“左右”时,在学生知道哪边是左哪边是右后,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利用书本、文具盒等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当然,老师要精心设计操作口令或程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就会开动脑筋,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3、训练语言 发展思维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关键。学生的思维是否合理,得会表达出来,得靠语言来检验,这就得让学生善于把自己的所想有条理的讲出来。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比如可通过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比大小,比长短等,把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
4、拓展训练,举一反三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只局限在做一些固定的题型,得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就得进行拓展训练。比如学习了用3个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那就可以训练给学生5个数,让学生从中选出3个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假如给学生的数是3、6、2、5、8,学生经过思考就会选择:3、2、5;6、2、8;3、5、8这三种的任一种,无疑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训练很重要,尤其是数学思维训练,对学生以后的学科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希望以上这些方法对大家会有帮助!
⑤ 给一个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思维拓展、有什么好方法吗
一、兴趣调动法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浓厚的兴趣是思维兴奋的最佳催化剂。心理学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材料不感兴趣,则思维就会处于抑制状态;反之,思维就会处于兴奋状态。据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首先设法激活学生的兴趣,然后用这个激活了的兴趣去启动学生的思维。
二、情感渲染法
如果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那么,情感则是学习的动力。语文学科从学科属性讲,属人文学科的范畴,其自身拥有非常丰富的人文性。因此,同其他学科相比,用“情”启“思”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的条件。教学中,教师如能运用得当,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三、信心鼓励法
信心是一个人学习取得成功的坚强柱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一个人,只要他坚信自己能学好,并且充满必胜的信心,那么,他的思维就会高度活跃。这时,不论学习什么材料,均会取得惊人的效果。
三、信心鼓励法
信心是一个人学习取得成功的坚强柱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一个人,只要他坚信自己能学好,并且充满必胜的信心,那么,他的思维就会高度活跃。这时,不论学习什么材料,均会取得惊人的效果。
五、欲望激励法
欲望是比兴趣更为强烈的一种学习动机。上课开始,教师若能采用有效的方法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即将学习的知识,变成学生的一种内在渴求,那么,学生的思维便会十二分的兴奋。
六、知识启动法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引导学生以旧知求新知,对启动学生的思维,也很有效。在课堂教学中,这种方法运用的十分普遍,且形式也十分多样。
七、问题启动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开头,教师如能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找答案,则学生的思维会很快进入活跃的状态。这就是问题启动法。
⑥ 一年级孩子如何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让幼儿爱上学习数学,首先要启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首先要给幼儿建立数学认知,把数学生活化、游戏化、儿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有意识的进行数学教育
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使孩子不知不觉中接触到数字“1”的概念。例如在给孩子喂饭的时候,可以说“宝宝乖,先吃一口,再吃一口”,这样子对孩子日后数字教育会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和孩子做游戏互动
游戏室孩子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学习方式,也是最有利于亲子关系的方式。例如,和孩子爬行比赛,或者比赛捡东西的游戏等。通过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和运动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耐力和竞争意识,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非常有好处。
▋教孩子做比较
数学启蒙除了数数,还涉及到图形几何、时间空间、逻辑推理、比较分类等。家长们借助生活中的事物,教孩子大小比较、形状配对知识。例如吃饭时让孩子比一比谁的碗更大,装的东西多,甚至可以引导孩子动手操作一下,怎么才能装满它。
▋教孩子数数之前要懂的
很多父母一提到数学启蒙,就想到教孩子数数,其实数数随时都可以进行,并不单纯让孩子背数字,而是让孩子理解数字。在教孩子数数前,家长应该多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了解到大小快慢、轻重高矮等的不同,然后才引导孩子去认识数字1234,理解数字。
启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不仅是数数和加减,要更多地联系实际,让孩子去发现生活中数与形的关系,并引导孩子理解和运用抽象数字后的实际意义,将数学与他的日常联系起来,这是父母给孩子做数学启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当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