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集合公式
❶ 求数学集合公式
你下载这个吧,高中数学所有的公式都有。我现在用的就是这个,希望能够帮得上你。
http://maths352.bokee.com/inc/gaozhongshuxuegongshidingli.rar
❷ 数学集合中“根”的判别公式是什么
1.讨论因为是等腰三角形则若a=b为两腰则x
2
-4x+m=0的一个根为a=3代入可解出m的值
若a=c为两腰则x
2
-4x+m=0的一个根为a=c=3代入可解出m的值.和前面的一样
若b=c为两腰则x
2
-4x+m=0有相同的两个根,那么判别式b²-4ac=0可以解出m的值,是两个,你自己解一下
❸ 数学集合中“根”的判别公式是什么
一个方程:ax^2+bx+c=0中:
△=b^2-4ac
当△>0时,有2个实数根
当△=0时,有1个实数根
当△<0时,无实数根
❹ 数学 集合公式
(1)当A={x: P(x)} 和 B = {y: Q(y)}为集合的时候,因R(z) = P(z) and Q(z) 成为一个新的性质,于是就可以考虑成一个新的集合C = {z: R(z)}。称其为,集合 A 和B的 交 或 交集(Intersection),写作C = A ∩ B 。因为性质P(x) 和 x ∈ A , Q(x) 和x ∈ B 等价,所以 A ∩ B = {x: R(x)} = {x: P(x) and Q(x)} = {x: x ∈ A and x ∈ B}
成立。也就是说A 和 B 的交集就是 ,A 和 B 共有元素的集合。
下面是一部分公式:
1. A ∩ A = A
2. A ∩ B = B ∩ A (交换律)
3. A ∩ B ∩ C = A ∩ (B ∩ C) (结合律)
4. A ∩ φ = φ ∩ A = φ
还有如果A={a,b,c}, B={b,c,d}, 那么A ∩ B = {b,c}
其它的公式:
5. A ∩ (B ∪ C) = (A ∩ B) ∪ (A ∩ C) (分配律)
6. A ∪ (B ∩ C) = (A ∪ B) ∩ (A ∪ C) (分配律)
7. A ∪ (A ∩ B) = A
8. A ∩ (A ∪ B) = A
和并集一样用图示来表示交集。
(2)子集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
❺ 高中数学集合公式
高中数学集合与函数公式定理口诀
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
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
复合函数式出现,性质乘法法则辨,
若要详细证明它,还须将那定义抓。
指数与对数函数,两者互为反函数。
底数非1的正数,1两边增减变故。
函数定义域好求。分母不能等于0,
偶次方根须非负,零和负数无对数;
正切函数角不直,余切函数角不平;
其余函数实数集,多种情况求交集。
两个互为反函数,单调性质都相同;
图象互为轴对称,Y=X是对称轴;
求解非常有规律,反解换元定义域;
反函数的定义域,原来函数的值域。
幂函数性质易记,指数化既约分数;
函数性质看指数,奇母奇子奇函数,
奇母偶子偶函数,偶母非奇偶函数;
图象第一象限内,函数增减看正负。
❻ 高中数学集合的公式
A在U中补集并上B在U中的补集,等于去掉AB相同元素后在U中的补集,表示的是既不属于A也不属于B的那部分元素
U={1,2,3,4,5,6,7}
A={1,2,3}B={2,5,6}
СuA∪СuB={4,5,6,7}∪{1,3,4,7}={1,3,4,5,6,7}
Сu(A∩B)=Сu{2}={1,3,4,5,6,7}
第二个表示A在U中补集和B在U中补集的相同元素,也就是说不属于A,同时也不属于B的的那一部分元素,等于U中除去AB的元素
СuA∩СuB={4,5,6,7}∩{1,3,4,7}={4,7}
Сu(A∪B)=Сu{1,2,3,5,6}={4,7}
❼ 学习高一集合需要掌握什么数学公式
众所周知,公式是学习理科最重要的基础,为此,以下列出高一数学集合必要掌握公专式。
常用数集的符号:
(属1)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N+(或N*)
(3)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称作整数集,记作Z
(4)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
(5)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做R
2.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a∪φ= a ,a∪b = b∪a.
3.全集与补集的性质:性质:⑴cu(c ua)=a ⑵(c ua)∩a=φ ⑶(cua)∪a=u
❽ 高中数学集合公式在word里怎么打出来
如果是包含符号,你可以通过“插入-特殊符号”来打。如果要打真包含的符号,就用公式编辑器吧。方法是:点 工具-自定义,选“命令”卡,类别选“插入”,然后在右边的命令栏找到“公式编辑器”的符号,用鼠标点着拖到word上方的任意工具栏里。
❾ EXCLE表格中,集合的公式是什么(数学定义的那个集合)
EXCEL中叫做数组,以大括号包围,横选单元格以逗号隔开{A1,B1,C1}.
竖选以分号隔开例如{男;女;女}
❿ 高中数学公式大集合~
找到了
但是公式显示不出来
我有doc文件 怎么给你传过去呢?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1、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有 个
第二章 函数 1、求 的反函数:解出 , 互换,写出 的定义域;
2、对数: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 ,③、底的对数等于1: ,
④、积的对数: , 商的对数: ,
幂的对数: ; ,
第三章 数列
1、数列的前n项和: ; 数列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2、等差数列 :(1)、定义:等差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2)、通项公式: (其中首项是 ,公差是 ;)
(3)、前n项和:1. (整理后是关于n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4)、等差中项: 是 与 的等差中项: 或 ,三个数成等差常设:a-d,a,a+d
3、等比数列:(1)、定义:等比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 )。
(2)、通项公式: (其中:首项是 ,公比是 )
(3)、前n项和:
(4)、等比中项: 是 与 的等比中项: ,即 (或 ,等比中项有两个)
第四章 三角函数
1、弧度制:(1)、 弧度,1弧度 ;弧长公式: ( 是角的弧度数)
2、三角函数 (1)、定义:
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的角度
的弧度
—
—
4、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5、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正弦上为正;余弦右为正;正切一三为正
公式二: 公式三: 公式四: 公式五:
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 :
: :
: :
7、辅助角公式:
8、二倍角公式:(1)、 :
:
:
(2)、降次公式:(多用于研究性质)
9、三角函数:
函数 定义域 值域 周期性 奇偶性 递增区间 递减区间
[-1,1]
奇函数
[-1,1]
偶函数
函数 定义域 值域 振幅 周期 频率 相位 初相 图象
[-A,A] A
五点法
10、解三角形:(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正弦定理:
(3)、余弦定理:
求角:
第五章、平面向量 1、坐标运算:设 ,则
数与向量的积:λ ,数量积:
(2)、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则 .(终点减起点)
;向量 的模| |: ;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 注意: , ,
(4)、向量 的夹角 ,则 ,
2、重要结论:(1)、两个向量平行: ,
(2)、两个非零向量垂直 ,
(3)、P分有向线段 的:设P(x,y) ,P1(x1,y1) ,P2(x2,y2) ,且 ,
则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 中点坐标公式
第六章:不等式
1、 均值不等式:(1)、 ( )
(2)、a>0,b>0; 或 一正、二定、三相等
2、解指数、对数不等式的方法:同底法,同时对数的真数大于0;
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
1、斜 率: , ;直线上两点 ,则斜率为
2、直线方程:(1)、点斜式: ;(2)、斜截式: ;
(3)、一般式: (A、B不同时为0) 斜率 , 轴截距为
3、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 时 , ;
垂直: ;
(2)、到角范围: 到角公式 : 都存在,
夹角范围: 夹角公式: 都存在,
(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直线方程必须化为一般式)
6、圆的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圆心为 ,半径为
(2)圆的一般方程 (配方: )
时,表示一个以 为圆心,半径为 的圆;
第八章:圆锥曲线 1、椭圆标准方程: ,
半焦距: , 离心率的范围: ,准线方程: ,参数方程:
2、双曲线标准方程: ,半焦距: ,离心率的范围:
准线方程: ,渐近线方程用 求得: ,等轴双曲线离心率
3、抛物线: 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离心率:
:准线方程 焦点坐标 ; :准线方程 焦点坐标
:准线方程 焦点坐标 ; :准线方程 焦点坐标
第九章 直线 平面 简单的几何体
1、长方体的对角线长 ;正方体的对角线长
2、两点的球面距离求法:球心角的弧度数乘以球半径,即 ;
3、球的体积公式: ,球的表面积公式:
4、柱体 ,锥体 ,锥体截面积比:
第十章 排列 组合 二项式定理
1、排列:(1)、排列数公式: = = .( , ∈N*,且 ).0!=1
(3)、全排列:n个不同元素全部取出的一个排列; ;
2、组合:
(1)、组合数公式: = = = ( , ∈N*,且 ); ;
(3)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 ; + = ;
3、二项式定理 :(1)、定理: ;
(2)、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第r +1项):
各二项式系数和:Cn0+Cn1+Cn2+ Cn3+ Cn4+…+Cnr+…+Cnn=2n (表示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
奇数项二项式系数的和=偶数项二项式系数的和:Cn0+Cn2+Cn4+ Cn6+…=Cn1+Cn3+Cn5+ Cn7+…=2n -1
第十一章:概率:
1、概率(范围):0≤P(A) ≤1(必然事件: P(A)=1,不可能事件: P(A)=0)
2、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
3、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A,B互斥: P(A+B)=P(A)+P(B);A、B对立:P(A)+ P(B)=1
4、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P(A•B)= P(A)•P(B).
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