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江苏省数学建模

江苏省数学建模

发布时间: 2021-07-24 04:12:04

❶ 苏北数学建模联赛的发展

2003年3月份,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建模协会便开始组织筹划苏北地区首届数学建模联赛,因当年非典未能顺利举行。自2004年5月1日—5月4日成功举办“首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以来,苏北数学建模组委会又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参赛范围也在不断扩大。2007年5月1日的第四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得到了江苏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徐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等的大力支持,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的第五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得以“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冠名为“2008年‘中国矿大出版社杯’第五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除了得到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等在徐高校的积极参与外,还包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广西大学、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内江师范学院、海南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济南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南昌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在内的12个省市地区高校的学生参加。2009年第六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得到了江苏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中国矿业大学等大力支持,并冠名为“百年矿大杯”。除了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等在徐高校的积极参与外,还吸引了武汉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南昌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在内的14个省市地区40多所高校的2700多名学生参加。
自2004年以来,苏北数学建模联赛影响力不断扩大,首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的参赛队数为120队,第二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参赛队为204队,第三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参赛队为307队,第四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参赛队数为326,第五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网上报名队数为621队,上交有效论文数为602篇,参赛队员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第六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网上报名队数1104队,上交有效论文893篇,参赛队员来自全国14个省市地区的40多所高校。
作为苏北数学建模联赛筹办单位的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建模协会,在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社团;并多次评为校级十佳社团;2006年12月16日, 受武汉大学数学建模协会邀请,我校协会负责人马国庆同学代表我校参加在武汉大学数学会堂举行的“第二届华中数模论坛”,并对苏北数学建模联赛的成功经验作了报告;2006年12月29日,受全国组委会邀请,协会负责人也作为特邀,参加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座谈会”上发言,介绍苏北数学建模联赛经验,受到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组委会及各地代表的赞许和认可。2006年12月30日,我校两名同学代表江苏省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 “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15周年庆典暨颁奖大会。在2008年9月的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中,我校选拔42支代表队参加获得国家一等奖3个、国家二等奖5个,省级奖项共12个。2009年2月在美国举行的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组织参赛队捧得了最高奖:特等奖、运筹学会奖两项大奖,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参赛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大家的关注与帮助下,我们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❷ 201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苏获奖名单公布了吗

一等:
江苏 东南大学 吉张鹤轩 杨升 陈同广 数模教练组

江苏 东南大学 陶雷 廖如天 胡尊丽 数模教练组

江苏 东南大学 蒋小凡 江磊 戴忱 数模教练组

江苏 江苏大学 王东博 周嘉禾 王雅如 教练组

江苏 江南大学 高艺哲 胡茂承 吴奕 教练组

江苏 河海大学 杨坤 冯骁 颜敏 丁根宏

江苏 河海大学 杨卓 缪月 蒋悦达 丁根宏

江苏 河海大学 张鹏 甘敏 朱茜 柳庆新

江苏 南京工业大学 孙意斌 张忠 王欣平 程浩

江苏 南京大学 王子旭 杨定东 朱浈琳 数模教练组

江苏 南京大学 韩逸平 郭瑞军 余凌凡 数模教练组

江苏 南京师范大学 陈亮 单晓明 顾慧旦 教练组

江苏 南京师范大学 柳铭 刘青 李爱师 教练组

江苏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万冰越 席倩 王天予 王明刚

江苏 南京邮电大学 朱希迅 王嘉杰 王珏 孔告化

江苏 南京邮电大学 朱星恒 王宇然 吴洁 金栩

江苏 南京邮电大学 刘世裕 孙聿? 高敏 闫庆伦

江苏 南京邮电大学 金泽谦 郝强 吴炜 邱中华

江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李凌昊 柏宇 姚胜男 朱晓欣

江苏 徐州工程学院 于焱 秦斯成 宋道柱 数模教练组

江苏 解放军理工大学 宋博 汪超 金鸿鹏 数模教练组

江苏 解放军理工大学 陆择野 梁艳华 刘旭 数模教练组

江苏 解放军理工大学 蔡家昱 付梦琳 周庆桦 数模教练组

二等:

437 江苏 东南大学 王嘉时 温雅静 刘海协 数模教练组

438 江苏 东南大学 李子园 王文宇 陈石开 数模教练组

439 江苏 东南大学 张沛 李艺 高峰 数模教练组

440 江苏 东南大学 张苑 陈逸云 朱文捷 数模教练组

441 江苏 东南大学 蒋永康 柯希玮 程? 数模教练组

442 江苏 东南大学 蔡戎? 潘杭萍 潘颖庭 数模教练组

443 江苏 东南大学 薛弘毅 彭义炜 沈圣 数模教练组

444 江苏 扬州大学 浦宏艺 奚佳进 于海洋 数模教练组

445 江苏 江苏大学 张俊杰 侍宝玉 张林 教练组

446 江苏 江苏大学 潘程 黄瑞 李志岗 教练组

447 江苏 江南大学 杨旭东 张易 邹玄 教练组

448 江苏 河海大学 王攀 冯妍 张先飞 柳庆新

449 江苏 河海大学 刘炳锐 江婷 张志杭 周忠国

450 江苏 河海大学 杨玉宝 陈壹鹏 徐宇航 张学莹

451 江苏 河海大学 郁舒阳 刘冲 孙屹 孙合明

452 江苏 河海大学 胡萍 何佳龙 蒋俊豪 周忠国

453 江苏 河海大学 鲍捷 岳旭辉 苏伟豪 丁根宏

454 江苏 空军勤务学院 王祺 马旭 雷凯 教练组

455 江苏 南京工业大学 钱毅 莫潇豪 朱士淮 施庆生

456 江苏 南京大学 马明远 郄瑜 郜红叶 数模教练组

457 江苏 南京大学 吉鸿飞 吴礼蔚 徐亚东 数模教练组

458 江苏 南京大学 刘鹏 李楠 张孙齐 数模教练组

459 江苏 南京大学 宋逸群 戴天誉 胡梦莹 数模教练组

460 江苏 南京大学 张楚珩 张铭 杨帆 数模教练组

461 江苏 南京大学 周思思 查瀚文 陈宇 数模教练组

462 江苏 南京大学 顾子悦 侯昕彤 丁基伟 数模教练组

463 江苏 南京大学 傅宇 丁顺杰 夏管玉 数模教练组

464 江苏 南京师范大学 杨季元 周小清 徐尹轩 教练组

465 江苏 南京师范大学 陶璇 伍丝琪 颜瑾 教练组

466 江苏 南京农业大学浦口校区 吕子蒙 怡暾 段彦忠 教练组

467 江苏 南京邮电大学 韦天意 刘嘉铭 蔡守桂 赵礼峰

468 江苏 南京邮电大学 陈天宇 陈升波 祁琦 唐加山

469 江苏 南京邮电大学 陈志聪 黄玉丹 施军 叶军

470 江苏 南京邮电大学 陈葛娟 孙彬彬 夏星宇 孔告化

471 江苏 南京邮电大学 房鹏举 殷宇帆 姜静艺 孔告化

472 江苏 南京邮电大学 焦智 王贵阳 季晓蒙 邱中华

473 江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丁梦茹 张全 黄晓鸣 费文龙

474 江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木留华 易游 李斐斐 程国胜

475 江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刘琴 刘丽珠 王晨 陈允杰

476 江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杨露 金晶 蒋丽芸 吕红

477 江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位立人 刘斌 于思洋 来鹏

478 江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张弛 胡帅 周洁 程国胜

479 江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张莹 张婧怡 陈鹏 曹春正

480 江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聂文静 高雪姣 李剑 程国胜

481 江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管正雄 邓向东 王峥虹 费文龙

482 江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李凡 徐乐 陈继明 蒋建林

483 江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风睿 周扬 郑立凯 朱小萌

484 江苏 南京理工大学 张晓波 徐廷喜 徐晨轩 张正军

485 江苏 南京理工大学 葛阳洋 沈家炜 曹佳 刘力维

486 江苏 南京理工大学 蔡克珏 张德鹏 薛景 许春根

487 江苏 徐州工程学院 孙改 胡绍振 郭绍征 数模教练组

488 江苏 徐州工程学院 谢昊讯 彭雨萌 朱珍 数模教练组

489 江苏 常州工学院 高文倩 朱维莉 卢盛 王献东

490 江苏 常州大学 郁秋华 张进 汤俊伟 数模教练组

491 江苏 淮阴工学院 刘峥 徐天雷 沈程 数模教练组

492 江苏 淮阴工学院 张宇 仝伟亮 白双杰 数模教练组

493 江苏 淮阴师范学院 施敏 李磊 严凤 数模教练组

494 江苏 解放军理工大学 王耀文 杨莲新 梁豪 数模教练组

495 江苏 解放军理工大学 冯怡斯 彭良文 李行博 数模教练组

496 江苏 解放军理工大学 张釜恺 田继尧 何湖广 数模教练组

497 江苏 解放军理工大学 谢新兴 游? 陈俊月 数模教练组


专科:

7 江苏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朱先伟 谢晨晨 蔡元杰 封心拥

8 江苏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李竞 丁曦钰 茆忠贤 数模教练组

9 江苏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刘林林 方浩 陆元杰 数模教练组

10 江苏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左龙 尚秀妮 李其磊 崔进

50 江苏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王杰 张鑫跃 张清华 数模教练组

51 江苏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陈杭 王庆爽 尹长春 吴叶民

52 江苏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陈君安 汪国庆 田秀琴 秦健

53 江苏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徐静静 唐梦然 彭华林 数模教练组

54 江苏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耿婷婷 于培清 周琪峰 数模教练组

55 江苏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董臣 张娜 张荣 数模教练组

56 江苏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姚建伟 李小刚 徐松 黄国建

57 江苏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宓帅帅 王风乔 杨丛丛 谢小韦

58 江苏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张天文 叶先亮 江留忠 何文阁

59 江苏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张冲 周抒 徐彦? 荣建英


❸ 江苏省数学建模一等奖,江苏省会给奖励吗学校给不给啊

学校肯定会给奖励 省的给证书 恭喜你

❹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江苏赛区)可以自己组队参加吗

首先,说的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可比赛以自己组队,但是必须经过学校老师的同版意,因权为是学校的老师以学校的名义报名并且交报名费。
只要参赛且能成功交上论文,就能获成功参赛奖。
本人参加过两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且获省级二等奖两次,有问题可以问我,希望你采纳。嘿嘿

❺ 急急急,前天参加江苏省数学建模答辩,答辩老师发现我们的模型有错误,我们还能拿国家二等奖吗

看是多大的错误,对于论文的框架,分析和结论是否产生决定性影响,现在赶紧找资料来修改错误,看能不能说明这个错误的影响较小且是容易修改的

❻ 数学建模竞赛江苏省三等奖对考研复试有帮助吗

国家奖的话会有一定帮助,单纯的省奖帮助不大,毕竟建模国赛太水了,且社会版上的认可度不高,如权果是想考数学或者计算机方面的研究生,老师会酌情加印象分,其他专业就不好说了。加油↖(^ω^)↗,一切还是要靠自己实力的~

❼ 数学建模江苏赛区颁奖

估计是不能。。在江西就是开学后好久才发的。。只要你们学校不扣的话就应该有奖金。。三等奖还100呢。。这样一肯定有啦。。。

问下你们学校啊,我是觉得不能,因为我朋友的就是在快放暑假的时候才发的。。呵呵

❽ 江苏省人口增长数学模型论文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的数学模型

摘要: 本文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及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建立了数学模型,分别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 文中共涉及两个基本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和基于系统要素法的预测模型。首先,由于人口增长的规律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可以先把人口系统看作一个灰色系统,通过对原始人口总数的生成处理来寻求人口总数变动的规律,得到具有较强规律性的数据序列,建立相应的优化灰色模型,从而预测人口总数的发展趋势与未来状态,同时采用残差、关联度、后验差三种方法检验模型合理性。然后综合考虑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的作用,建立了两个基于系统要素法的子模型,分别用来做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预测。在初步只考虑老龄化(年龄构成)与出生人口性别比因素条件下,做出合理化假设,认为在短期内从乡村迁往城镇的人口数为零,建立要素法短期模型,采用多种方法拟合确定相关参数后,与原始数据相结合得到对于中短期人口总数的预测,并与灰色预测模型所得结果相互比较印证;进一步兼顾乡村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基于系统要素法做长期预测时,加入了三个控制因子:总和生育率、出生人口性别比和乡村与城镇之间的人口迁移率,分别对三个因子进行单因素分析,考虑其不同取值对人口发展趋势的影响,得到人口发展趋势与三个控制因子的定量或定性关系,再结合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及控制力度,对人口发展趋势做出长期预测。利用 Matlab 和 Excel 软件联合求解,给出各项指标下的图表与曲线,有效的分析了各因素的作用,如人口金字塔图直观表明总和生育率对年龄结构的影响等。 最后,针对相应模型预测的可信性与有效性的分析指出模型的优缺点。 关键词:人口预测、灰色预测、要素法、单因素分析 1
--------------------------------------------------------------------------------
Page 2
目录 1 问题的提出 ............................................................3 2 问题的分析 ............................................................3 3 模型假设及概念说明.....................................................34 符号说明 ...........................................................4 5 模型建立及求解........................ ...............................5 5.1 灰色预测模型 5.1.1 模型建立 ................... ............................... 5 5.1.2 模型求解及分析...............................................6 5.2 基于系统要素法的短期预测模型 5.2.1 模型建立.....................................................7 5.2.2 参数确定.....................................................8 5.2.3 模型求解与分析...............................................9 5.3 基于系统要素法的长期预测模型 5.3.1 模型建立.....................................................9 5.3.2 参数确定.....................................................9 5.3.3 模型求解与分析..............................................10 6 模型扩展 ...........................................................16 7 模型评价 ...........................................................16 8 参考文献 ...........................................................17 9 附录 ...........................................................17 2
--------------------------------------------------------------------------------
Page 3
1问题的提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这些都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增长。虽然我国自 1973 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生育率迅速下降,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是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二是有效缓解了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三是人口素质状况明显改善、四是生育率下降导致人口抚养比下降 1/3 ,为经济增长创造了 4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 ”期、五是为世界人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人口发展面临着的严峻挑战仍然不容小视: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人口素质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人口结构性矛盾对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影响日益显现、人口调控和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风险。因此,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可以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上述特点出发,参考相关数据、搜索相关文献和补充新的数据,建立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由此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并指出模型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2 问题的分析 本题是一个中国人口增长的预测问题。所谓预测,是指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对特定的对象未来发展的趋势或状态做出科学的推测和判断。我们通过分析相关数据认识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人口增长预测模型,做出较准确的预报,可以有效控制人口的增长,而这里需要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及人口增长中老龄化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农村人口城镇化等的因素的影响,建立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模型对中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做出预测。 预测都是建立在对以往数据的分析统计上做出事先的推测或测定,本题所给调查数据包括 2001 至 2005 年的市、镇和乡的不同性别的人在该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各年龄段的死亡率及生育率,但这些相关信息往往具有不完全性,且个别数据有异常,在允许一定统计漏报率的条件下通过与国家统计局的一些相关数据[1]的比对提取所需数据并做出相应的简化假设,从而建立相应模型。 首先是数据的分析,题给数据中关于市、镇、乡男女人口总数的数值所给统计指标不准确,统计数据的调查百分比也有偏差,通过网上查阅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获得所需数据。在数据中可以统计获得 01~05 年老龄化指标、出生性别比及城镇化水平;从这 5年的数据里也可以得到市、镇、乡的总和生育率及各年龄段死亡率的指标进而预测以后的总和生育率及死亡率;另外从总的人口的变化趋势可以基本判断未来人口总数的走势。 其次是模型的建立。利用资料中提取的数据和网上搜集到的信息,可以在考虑系统间因素对系统未来影响的预测建立要素法模型,同时也考虑灰色系统建立相应模型共同预测我国人口增长。最后分析了相关模型在预测时的应用上的优劣以及模型考虑长短 3 模型假设及概念说明 3.1 表中的统计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即能正确反映01年至05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及生育率和死亡率 3.2 表中的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大致相同,即数据具有正确性统计误差很小 3
-----------------------------------------------------------------------
..............................
见:http://203.208.39.99/custom?q=cache:45sk2ykWBZEJ:slcx.sci.bupt.cn/sxjm/paper/source/cumcm2007/cumcm0713.PDF+%E4%BA%BA%E5%8F%A3%E5%A2%9E%E9%95%BF%E6%95%B0%E5%AD%A6%E6%A8%A1%E5%9E%8B&cd=10&hl=zh-CN&ct=clnk&gl=cn&inlang=zh-CN&client=pub-4028758495497808&st_usg=ALhdy28zAGm70-RVSvqVBCMdTkCVsSC0Ug

热点内容
历史朝代皇帝顺序表 发布:2025-08-28 02:00:58 浏览:699
马云哪里人 发布:2025-08-27 23:35:16 浏览:467
如何看微信聊天记录 发布:2025-08-27 23:24:53 浏览:719
小学师德考试试题 发布:2025-08-27 21:13:38 浏览:956
四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发布:2025-08-27 21:03:57 浏览:751
武当道教学院 发布:2025-08-27 17:31:23 浏览:744
女围棋老师 发布:2025-08-27 16:48:45 浏览:218
精锐教育地理 发布:2025-08-27 14:01:34 浏览:591
回想起老师 发布:2025-08-27 13:56:33 浏览:183
中小学教师师德学习心得 发布:2025-08-27 11:00:22 浏览: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