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数学教案模板

数学教案模板

发布时间: 2021-07-24 04:20:27

数学教案的格式

§6.4.1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一)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发展形象思维。

2.能利用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要求学生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需要的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2.要求学生能根据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通过方程与函数关系的研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联系。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意识.并在流畅的解题中以及对题目的高标准审题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正确地根据图象获取关键的需要的有用的信息,即良好的审题能力和读图能力以及处理和转化条件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尝试指导法.

五.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

六.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有关知识,我们知道一次函数y=kx+b(k≠0)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它过( , )点和( , )点,这两点是直线y=kx+b和x轴、y轴的交点,我们知道现实生活应用题中的一次函数图像往往有自变量范围限制,所以许多现实生活应用题中的一次函数图像只是直线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下面的题目。

Ⅱ.讲授新课

一、做一做

由于持续高温和连日无雨,某水库的蓄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干旱持续时间t(天)与蓄水量V(万米3)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干旱持续10天,蓄水量为多少?连续干旱23天呢?

(2)蓄水量小于400万米3时,将发生严重干旱警报.干旱多少天后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

(3)按照这个规律,预计持续干旱多少天水库将干涸?

〔师〕:请大家根据图象回答问题,在问题一、二、三中实际上提供了什么?求什么?

〔生〕:答:(1)求干旱持续10天时的蓄水量,实际上就是提供了t=10,求所对应的V的值.

即t=10天时,V约为1000万米3.

同理可知当t=23天时,V约为750万米3.

〔生〕:(2)当蓄水量小于400万米3时,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也就是提供了V=400万米3,求所对应的t的值.

当V=400万米3时,所对应的t的值约为40天.

〔生〕:水库干涸也就是V=0万米3,所以求函数图象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所求.

当V=0万米3时,所对应的t的值约为60天.

二、练一练

某种摩托车的油箱最多可储油10升,加满油后,油箱中的剩余油量y(升)与摩托车行驶路程x(千米)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一箱汽油可供摩托车行驶多少千米?

(2)摩托车每行驶100千米消耗多少升汽油?

(3)油箱中的剩余油量小于1升时,摩托车将自动报警,行驶多少千米后,摩托车将自动报警?

〔师〕:在问题一中提供了什么?要求什么?

〔生〕:提供了y=10升,求相应的x的值。

〔师〕:对吗?再考虑一下,问题一提供的到底是什么?

〔生〕:哦,错了,应该是y=0升,求相应的x的值。

当y=0升时,x=500千米。

因此一箱汽油可供摩托车行驶500千米。

〔师〕:对了,我们在处理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图像题目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审题,不要只是看字面意思,避免出错。那么问题二又怎么办呢?

〔生〕:x从0增加到100时,y从10减少到8,减少了2,因此摩托车每行驶100千米消耗2升汽油。

〔师〕:问题三呢?

〔生〕:当y=1升时,x=450千米。

因此行驶了450千米后,摩托车将自动报警。

(及时小结:我们在做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图像类题目时要注意审题以及相关的条件转化)

Ⅲ.课堂练习

(一)补充练习

⑵ 小学数学经典教案格式

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主备人:
参备人: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 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 小数的意义
1. 自学小数的意义
2. 小组交流
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3. 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4. 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5. 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⑴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⑵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⑶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6.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7.作业:第 页

⑶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怎么写

《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教案模板,让大家参考参考。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会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让学生实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合理论证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探索并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有关问题。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拓展提高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测量不可达两点距离。

探索活动:

活动一:剪纸拼图。操作: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猜想: 四边形BCFD是什么四边形。探索: 如何说明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

活动二: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应用练习及解决情境问题。

例题教学

操作——猜想——验证

拓展:数学实验室

小结:作业: P134 /习题3.6 1、3

⑷ 数学教案的标准格式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

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

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十二.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

(4)数学教案模板扩展阅读

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

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要因势利导, 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为事实上,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这可以在整个教学进度中去调整。

⑸ 数学教案要怎么写呢格式有什么要求

教案也有不同的用途,为上课,为应聘和为比赛。觉得应该属于第二种情况吧:专
一般要求:
1写教材版属本,授课内容,课时等占一行,这样为了以后查阅和归档方便,是该有的内容。
2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方法
5教学设计依据的理论和设计意图
6教学过程设计(重点写)
7评价(检测本课的学习水平,即作业)
8反思(用于课后总结,可以不写内容,但是结构要有)

⑹ 数学教案详案格式

科目 课时 数学 一课时 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对象 学生 提供者 李礼贞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长方形的面积的定义及其的面积大小的意义、 长方形面积公式 的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长方形的面积学习是小学数学教材重要内容之一,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是新课标的目标之一。 “长方形的面积”的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 为认知基础的,为以后学习“长方体”等知识作基础,所以这是小学几何初步知 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 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 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 2.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 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 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 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 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 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 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总爱把自

⑺ 求几套初中数学教案模板

§3.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2、理解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连接对称点的线段经过对称点并被对称中心平分。
3、能较熟练地画出一个图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生活的例证,加深对中心对称的认识,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材通过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以及已有的轴对称和旋转对称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揭示了事物之间、事物内部的另一种对称美。
2、中心对称与人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能识别中心对称图形和探索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基本性质。它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有意义。
2、难点:
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图形的分析能力。学生对本节渗透的旋转变换的数学思想比较生疏,不易接受,教学时采用结合图形实例来突破这一难点。
三、设计思路
通过具体的中心对称实例,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析等数学活动,从而让学生认识中心对称,知道中心对称的性质,最后通过画图操作,进一步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同时掌握利用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作图的技能。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评
一、情境引入
利用课本提供的两个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他们的形状、大小是否相同?如果将其中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能与另一个重合吗?
二、新课讲授
⒈ 引出概念:
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说一说:观察你生活的周围各处,指出几个中心对称的现象,并加以数学描述。

⒉ 探索活动
活动一 用一张透明纸覆盖在图3-5上,描出四边形ABCD。用大头针钉在点O处,将四边形ABCD绕点O旋转180度
问题一: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吗?
问题二:在图3-5中,分别连接关于点O的对称点A和A'、B和B'、C和C'、D和D'。你发现了什么?

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活动二 中心对称与轴对称进行类比
轴对称 中心对称
有一条对称轴——直线 有一个对称中心——点
图形沿对称轴对折(翻转180度)后重合 图形绕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重合
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对称点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练一练 课本78页练习1

活动三 利用中心对称基本性质作图
操作1 作点关于点的对称点
操作2 作线段关于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操作3 作三角形关于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活动四 课本78页练习2

试试看 把课本78页练习2稍改一下:其他条件不变,把点D放到ΔABC内部。

三、课堂小结
⒈ 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探索中心对称的性质;
⒉ 经历利用中心对称基本性质作图的过程,掌握作图的技能。
四、作业布置

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图形:线段、正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腰梯形。
⑴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⑵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
⑶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2、在纸上写下这5个大写的英文字母,观察它们:A C F H N
⑴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⑵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
⑶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3、游戏:大家将如图所示的四张纸牌旋转180°后,看哪一张跟原来不一样?

学生思考并讨论

学生思考口答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学生总结 通过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通过对生活中的中心对称现象的描述,加深了对中心对称的理解,锻练了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让学生在操作与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一般地)旋转的一切性质,且具有特殊的性质——对称点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中心对称与轴对称都是指两个图形按某种规则运动能互相重合的特殊位置关系,教学中,将他们进行类比,进一步加深对中心对称的理解.
学习概念后,把概念直接运用到题目中,这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也是数学学习的一大特点。本题是中心对称性质的直接运用。
这两个操作活动,是在第1个操作活动基础上的逐步加深。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在学生看过与简单做过的基础上,加深对作图技能的掌握
拓展与提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高的发展。

小结新知,加深记忆。最好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

加强练习,巩固新知

课后反思:

热点内容
历史朝代皇帝顺序表 发布:2025-08-28 02:00:58 浏览:699
马云哪里人 发布:2025-08-27 23:35:16 浏览:467
如何看微信聊天记录 发布:2025-08-27 23:24:53 浏览:719
小学师德考试试题 发布:2025-08-27 21:13:38 浏览:956
四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发布:2025-08-27 21:03:57 浏览:751
武当道教学院 发布:2025-08-27 17:31:23 浏览:744
女围棋老师 发布:2025-08-27 16:48:45 浏览:218
精锐教育地理 发布:2025-08-27 14:01:34 浏览:591
回想起老师 发布:2025-08-27 13:56:33 浏览:183
中小学教师师德学习心得 发布:2025-08-27 11:00:22 浏览: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