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Ⅰ 初一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http://wenku..com/view/f85085c69ec3d5bbfd0a7450.html
Ⅱ 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网络首页 | 网络知道 | 登录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网络 文库 帮助 | 设置
网络知道 >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课间十分钟作文 浏览次数:809次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10-12-11 21:24 | 提问者:流星流星菲菲
最佳答案 “丁零零,丁零零……”下课铃声又响了,尽管它有点单调,可在我们小学生听来,它就像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老师一听到它,就下课让我们休息或做游戏。这时,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尽情游戏。哦,我们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课间十分钟,我和同学常常在一起做各种各样的游戏。“老鹰捉小鸡”刺激好玩,“摸人游戏”紧张有趣,“悠悠球”花样新颖,“一二三木头人”锻炼了同学们的反应能力,“踢毽子”、“跳橡皮筋”、“打乒乓球”等更是锻炼了我们的体力,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
今天一下课,同学们就拿起吹泡泡的工具玩起来。你看,有的同学歪着头吹,有的同学仰着脸吹,有的跳着笑着追泡泡……那吹出来的肥皂泡泡有的像五彩缤纷的气球往上飘呀飘,有的像身穿彩衣的顽童在空中追逐嬉戏,有的三四个贴在一起像在说悄悄话儿,有的成群结队像空降兵在缓缓飘落……我用吹管蘸了些肥皂水轻轻地吹起来,一下子,管口冒出了一个小彩球,它越来越大,在管口边上转起圈圈,不一会儿,成了一个“大宝葫芦”,可有意思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大宝葫芦”放在桌上,再吹了两个小泡泡在它身上,嗬,一只可爱的“米老鼠”“诞生”了!看着自己的“杰作”,我忍不住得意地笑了。
“猫咬老鼠喽,快跑啊!”我顺声一看,只见晓妤同学的桌上蹲着一只“猫”,它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我的“米老鼠”呢!真是无巧不成书,在这关键时刻,只听轻轻一响,这是泡泡破裂的声音!哎,我的“米老鼠”招架不住,“丧生”了。“哎哟,真没出息!”我在心里暗暗怪“米老鼠”。看着晓妤那得意劲,我可不甘示弱,笑嘻嘻地说:“哼!你会吹”猫”,我就不会吹”老虎”啊,咬死你!”我把蘸了肥皂水的吹管往嘴里一塞,瞪着眼睛,鼓起腮帮子,使劲地吹。眼看“老虎”身子越来越大,我可高兴了,“看谁吹的泡泡厉害!”我刚想着,只听“砰”的一声闷响,“老虎”身子爆炸了,真是好事多磨呀!围观的同学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叹息:“哎呀!真可惜!”“怎么破了呀?”“别急,小心吹。”……我也暗暗安慰自
己:“没事,再吹。”我又小心翼翼地吹了起来……
“丁零零,丁零零……”上课铃声却不知趣地在这时响了起来,我连忙收起吹泡泡的工具,对晓妤说:“第二节下课再来玩,我一定咬死你的”猫”!”“哈哈哈,奉陪到底!”我们相视一笑,各自回到座位上坐好,精神饱满地准备上第二节课。
啊,十分钟虽然短暂,却给我们带来了无限乐趣。它让同学们的身心变得愉悦,让紧张的学习变得轻松,让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让同学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i贴吧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豆瓣
MSN
对我有帮助
203回答时间:2010-11-21 16:16 |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爱you永不放弃 | 四级采纳率:10%
擅长领域: 动漫 华人明星 星座/运势 恋爱 校园生活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谢了
相关内容
2011-1-25 课间十分钟作文500 今天要!是小镜头的 2010-10-16 课间十分钟作文 228 2010-9-16 课间十分钟作文500 166 2009-4-16 课间十分钟作文(片段) 932 2010-11-7 课间十分钟 作文 结尾 32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课间十分钟 作文
等待您来回答0回答5谁有《自动控制原理》简明教程 第二版 胡寿松 课后答案 谢啦!!!1回答5玲玲家有一张桌面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方桌,要想买一块能够完全覆盖桌面...1回答10初二下学期物理主要学一些什么?0回答关于山的作文。(最好是短点的,几分钟传过来!)1回答15急一篇500字的幸福是什么作文0回答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0回答谁能帮我写一篇校园作文0回答一颗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它在离地面高度等于地球半径R的圆轨道上绕...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
其他回答 共1条
“叮铃铃——”下课了,同学们都向操场涌去。楼道里熙熙攘攘,走廊里挤得不得了,有几个高个子的男生高声嚷嚷:快,一会儿地方就没了!
我从教学楼的南门出来的较晚,只见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耍,大家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一个个都像欢快的精灵,操场像天堂一样美好。我前方是打沙包的专用场地,你看,那边的沙包飞了起来,这边的沙包早已落下了。好多同学都把手高高举起,想来个“定球”,可是反倒被打中了。左右两边的彩砖早已被我们女生占领了,在这里跳皮筋,你看,这边的同学在跳着“马莲花”,那边的跳着“董存瑞”。国旗杆下有几个女生,不知他们谈论些什么,不过看得出来她们显得特别高兴。正前方有一排体育器械,是最受欢迎的地方,滑梯上真是人满为患呀,那滑梯好似都坚持不住了。跷跷板早已被两位女同学占领了,她俩玩得不分上下。秋千也没能“幸免于难”,已经被占得满满的,还有两个人一个秋千的,飞来荡去,这秋千可太太受女生欢迎了。
我呢,在和本班同学跳皮筋,我在一头抻皮筋呢!只见我的这位同学上下跳跃,那真是身轻如燕呀!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全心地为她加油,更重要的是及时抓住她的错误,抓到错误,我们就可以跳了。等待,等待,等待,好,她踩筋了,太棒了!这回轮到我们跳了,我们跳“十四朵”。
这时我抬头一看,只见打沙包的人变多了,比赛的同学更多了,啊,中间的同学好可怜啊,在里面噼噼啪啪地挨打呀。篮球场上,大家聚在了一起,围着拿着篮球的那个人,等着他往外传球。跷跷板上有很多人都来帮忙,大家用尽了全身的力量。秋千上好像换了几个人,她们笑得异常开心。滑梯下面的队伍乱哄哄,都围住了整个滑梯。
“叮铃铃”的铃声结束了我们欢乐的课间十分钟。大家带着欢乐和失望走向教学楼,期待着下一个课间十分钟。作文博客芬河作文讲习所 回答者: 134950596 | 一级 | 2010-12-3 21:37
分享到:
Ⅲ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 (二) (三)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2分)
Jū gōng尽瘁,死而后以,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①jū gōng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
2.按要求填空。(4分)
(1)《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 。
(2)李白《峨嵋山月歌》中表现清朗秀美夜色的诗句是 , 。
(3)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一诗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致的诗句是 , 。
(4)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现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句子 , 。
3.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语义连贯。(2分)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 ,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4.名著阅读(2分)
为了交流读书成果,班内拟办一期名为“走近名著”的板报,请你从课外读过的名著中任选一部,推荐给大家。
书名:《 》
主要内容:
推荐理由: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5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全诗以“_______________”字为行文线索,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6.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非常精美,请你任选角度(或内容,或炼字,或修辞,或情感)对此联进行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15分)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9.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10.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
乙文: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回答文后问题(15分)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证——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急起来,大声喊道: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最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到: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了。
11、选文的开头为什么反复地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12、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13、毕业典礼结束后,“我”回到家里,为什么不直接写爸爸去世,而写弟弟妹妹们在散落的石榴树下玩闹?(2分)
14、“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方面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5、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分)
16、读完这段文字,能勾起你的共鸣吗?请将你的感受写下来。(3分)
(二).阅读《手》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5分)
手
凡夫
父亲在被我们村的长辈们准备放入棺材的时候,我披着长长的白色孝服,走近,揭起盖在他那瘦瘦躯体上的白布,拉起他的手,扳起他那僵硬而握不紧的手,把它放在我的脸上,额上。
看着他那古铜色苍白的手背,没有一块平滑的地方,折皱重重叠叠。扳开他的手指,是我前几天给他修的指甲。我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才修剪完的,他的指甲很厚,坚硬如铁,用商场买来的指甲剪是无法修剪的,只能用母亲刚磨过的老式剪刀,一点一点地剪。我使尽了平生的力气,屏住呼吸,额头上渗出了汗水,和着我的泪水顺着我的脸慢慢地流淌……
“平儿,我一生没剪过啊!”老父亲说。
“我总是在做活歇着时在石头上磨的,有空就磨。”他笑着望着自己的手指。
我的泪水直往下淌,喉咙哽咽了……
再也无法忍住,呜……呜……
多年郁积在心中的惭愧和感激一下子迸发出来。
是这双手把我们兄妹五人拉扯大,一个个送进学堂,走向社会,成家立业。
再扳开手掌一看,这哪里是手啊,没有平面,没有肌肉,就像老丝瓜内芯做的鞋垫一样横七竖八,密密麻麻的血口子。深的裂口还渗着血,没有钱买蛤蚧油,总是找村里的农机员要黄油,搽在裂口中,我给他买的蛤蚧油,他说一次用一盒还少了;钱要留着你们用,外面什么都要买;我就用黄油可以了。
在手掌深裂口处,他总是要母亲用绣花针缝上。母亲说,每次缝裂口时,真是针针扎在她的心上。
有一年,读高中的我放假回家,一进家门,看到家里人都沉默不语,我小心翼翼地走近他身边。
“平儿,好好读书,还有一年就毕业了,我就好了。”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伸出他那一双手。
我一眼就看见了他那一双手腕上各有一道血痕,血迹斑斑,我拉起他的双手,才第一次看见他那双我从没看见过的手。我的眼睛模糊了,双膝跪在他的面前,号啕大哭起来……
哭声中听母亲说,他被村里当做“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典型批斗了一下午,吊在村口的那棵大枫树下,整整一个下午。我知道每到星期五他就为我上学的钱做准备,利用劳动的空闲抢着砍一担毛柴,星期六的凌晨1点送到30里外的街上去卖一块五毛钱,给我一块,那5毛留给弟妹们。
我模糊的眼睛望着我那身高不到1.6米、体重不到50公斤的父亲;父亲苍老了。
“我不上学了,我帮你……”话音未落,“啪”,我的脸上一阵火辣辣。
“混蛋!”他咆哮起来。
我第一次挨打,倒停止了哭,咬着牙,握着拳头……
我理解了他……
是他那一掌,打出了我和我们兄妹五人的性格和品质——自强、上进。
这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他那双手。
这是中国农民的手。
17.依文章的顺序,本文写了“我”三次看父亲的手,第一次看手背,着力写 ;第二次看手掌,着力写 ;第三次看手腕,着力写 。通过对父亲的“手”的刻画,表达了“我”对父亲的 。(4分)
18.从“父亲的手”上,你品悟到了他 、 的优秀品质。(2分)
19. “我”为父亲剪指甲“足足用了半个小时”,还“使尽了平生的力气”,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2分)
20. “我理解了他”,理解了父亲什么呢?对其分析不太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父亲希望“我”把书读好。 B.父亲对“我”爱之深。
C.父亲希望子女们自强上进。 D.父亲认为“我”太任性,恣意浪费钱财。
21.作者用“这是中国农民的手”作为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 (2分)
22.我们现在好像很难再对生活中某些事件感到心酸难耐。人一天天长大,见惯了周围的悲欢离合,有时候竟也习以为常。虽说偶有波澜荡漾,但真要动情,却已如童话般遥远。然而,我们还是会被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所打动。请认真“品读”你的长辈,搜寻他们身上那些最让你心酸难耐的事例,谈谈你当时的心理感受。(3分)
事例:
心理感受: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0分)
①我们的毛发为什么会有颜色呢?毛发的色调主要由两种黑色素构成:真黑色素和类黑色素。真黑色素呈黑色或棕色,类黑色素呈黄色或红色。两者都是在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经一系列反应由酪氨酸生成的。两种黑色素的相对含量决定了毛发的颜色。
②人老了头发变灰白是一个生理过程。一根根头发就像一根根管子,其中充满了细胞和色素,细胞和色素之间的空隙全是液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越长越慢,黑色素细胞的活动开始减弱,酪氨酸酶促使的一系列反应逐渐缓慢。接着,生出的头发因含有的黑色素减少而变浅。头发中的液体也越来越少。最后,黑色素细胞完全停止生产黑色素,头发中的空隙全那为空气所充满,头发也就变白了。
③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但是影响毛发变白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c遗传、疾病和精神因素也会使头发变白。在我国,头发早白具有家族集聚的特点,一个家庭的父母头发早白,其遗传基因使子女的头发十有八九也会早白。许多疾病会打破人体内原有的平衡,使内分泌紊乱,导致人过早地产生白发。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贫血、营养不艮等都可能使人头发变白。不少人由于极度紧张、忧愁、悲伤而引起体内发生一系列急剧变化,造成内分泌严重失调,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白发,有如民间传说的“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 (选自《科学画报》2005年第12期,有删改)
23.请给本文加一个标题: (3分)
24.文章第③段说“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这里为什么要强调是“正常”的?请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4分)
答:
25.班上一位同学才15岁就已经有不少白发,而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一头黑发。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分析她早生白发的原因。(3分)
答:
四.作文(共5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给了我们帮助、教育和启迪。
请以“感谢”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600字。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答案
1.①鞠躬 ②“以”改为“已”
2.(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如:微笑是一片遮阳的绿阴,微笑是一句温暖的问候。
4.略
5.行,喜悦(欢乐、快乐、愉快等,意同即可)。
6.①内容:从动物的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色。②炼字A“争”、“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B“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家”,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C“早”、“新”: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③修辞:A拟人,见②之A例;对偶:使用对偶句,句式工整,琅琅上口。④情感: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7.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④帮助
8.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
9.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10.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11.“我”急于回家见爸爸,把自己这一天的情况和收获告诉他。
12、这段景物描写,回应前文爸爸种花、爱花的句子,这里是以花喻人,将即将丧父的悲痛推到极点。
13、写到弟妹的玩耍是暗示年纪最大的。 13岁的“我”从此将担负起家庭“大人”的重担。
14、指爸爸栽种的花儿谢了,爸爸生命即将逝去。
15、“我”已经从老高所说的噩耗中清醒过来,显得“从来没有过这样镇静,这样的安静”;“我”已经意识到在爸爸离世之后,自己要担负起家庭的一大部分责任,知道“这里就数我最大了”。
16、略(要把握某个角度,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即可。)
17. 指甲厚 裂口多 血痕深 惭愧和感激(感恩))
18. 勤劳 克俭 无私 坚强
19. 要点:①指甲厚难剪 ②内心沉重,剪得小心仔细 ③激起强烈的情感浪潮。
20. D
21.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涵(升华了主题);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22. 略 (要扣心酸难耐的事谈心理感受)
23. 人的头发为什么会交白(或:头发变白的原因:为什么人老了头发会变白)
24.这里用“正常”一词强调的是人老了头发逐渐变灰白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而下文所讲的影响毛发变白的其他因素则是“非正常”的。
25.她可能是得了某种导致头发早白的疾病,也可能是学习过度紧张、精神压力过大引起内分泌严重失调导致早生白发。
Ⅳ 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初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
(答题时间:120分钟)初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其中1-6小题为“语言积累及运用”;第7-9小题为“文言文阅读与探究”;第10-19小题为“现代文阅读与探究”;第20小题为“写作”。所有题目均在试卷上作答。
一. 语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20分】
(一)汉字书写和解释词语【本题满分4分】
1. 将下列两个词语写在相应的田字格中。(要求: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2.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杂乱无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
义愤填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文默写【本题满分10分】
3.请默写唐朝诗人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做题:(请任意选取6道小题作答,多做不多得分;若多做,阅卷时只阅前6道小题。)根据原文填空:
①脱我战时袍,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③《木兰诗》中概述战斗悲壮激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竹里馆》)
⑤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
⑥《春夜洛城闻笛》中,表明李白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
⑧《滁州西涧》一诗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本题满分6分】
5. 请用一句话(不超过15字)概括下列文段的内容。
北京成年人的肥胖率居全国第一,而儿童中的胖墩也不少。首都儿科研究所昨天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资料的初步分析显示,目前北京市6到18岁的儿童中,平均肥胖率为10.9%,城区中小学生分别为13.3%和14.2%。肥胖不仅正在成为北京儿童最主要的流行病,也使北京地区儿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程度比国内其它地区更严重。
有关资料显示,现在北京儿童肥胖率比全国大城市的水平约高出一倍。
6. 几个不同身份的人围绕着“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这一话题进行探讨,都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国脚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激动人心的进球。”商人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源源不断的利润。”画家说:“最宝贵的东西是绚烂丰富的色彩。”对此,小孩和病人会怎么说?请你代他们回答。
小孩说:
病人说:
二. 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50分】
(一)阅读《伤仲永》,完成第7-9小题。【本题满分17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1. 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③父利其然也。( )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⑤不能称前时之闻。( ) ⑥世隶耕( )
2. 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③泯然众人矣。
④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3. 简答
方仲永少时聪颖,后“泯然众人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2分);《孙权劝学》中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是谁?_________(1分),说出这人成功的两条原因(各1分):
①
②
请翻译这个句子(2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完成10-15小题【本题满分19分】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苦历,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两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0. 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hè jiǒng
①( )然而出 ②( )乎不同 ③校补( ) ④澎湃( )
11. 读了这段文字,作为学者闻一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2. 你认为“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中“深刻印象”是指什么?(3分)
13.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两个自然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14. 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说说它的表达效果。(3分)
15.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结合选文简要谈谈此句的含义。(4分)
(三)阅读《幸福大道145号》,完成16-19小题。【本题满分14分】
幸福大道145号
(1)科比10岁生日的那个晚上,母亲沙茜尔把他叫到跟前说:“恭喜你,从今天起你就是堂堂男子汉了!”科比听了母亲的话高兴得手舞足蹈,他无比骄傲地抡起小小的拳头回答:“我是家中的男子汉,从明天起我就要好好照顾妹妹们!”
(2)沙茜尔禁不住将儿子搂在怀里含泪道:“因为你已经是男子汉了,所以我不得不把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告诉你。”原来科比的父亲所在的银行突然倒闭,这个六口之家也就失去了唯一的生活来源。为了生存,科比的父亲将远赴得克萨斯州艰苦创业,加上路途遥远,可能要好几年才能回家。听完母亲的话语,科比湛蓝的眼睛里蓄满了泪水。他舍不得父亲离开:父亲博学多才,是他的良师益友;更重要的是,是父亲教他踢球,并把他培养成了同龄人中最棒的足球小明星。尽管舍不得,但在一个星期之后,父亲还是拿着简陋的行装出发了。科比追在车后问父亲在得克萨斯州的地址和邮编,父亲愣了一下,车里的司机探出头来微笑着说:“小伙子,那个地方叫XX镇幸福大道145号。”科比飞快地跑回房间,在一个天蓝的信封上写下:“得克萨斯州XX镇幸福大道145号克里奇爸爸(收)。”他决定晚上就写信给父亲,这样当父亲长途跋涉到达幸福大道145号的时候,他的遥远问候说不定还可以帮父亲洗去旅途的劳顿。
(3)一个月后,科比收到了父亲的回信。信里还夹着5朵兰帽花,科比兴高采烈地把花朵分给母亲和妹妹们,然后在客厅里大声读起父亲的来信:“平坦而干净的得克萨斯州,到处盛开着插在你们母亲帽子上的兰帽花……”父亲的信不长,但无论如何,科比和妹妹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就可以知道爸爸所在的幸福大道145号一定是一个好地方。
(4)科比和父亲每个星期通一次信,父亲每次的来信都不长,只是简单介绍他的工作进展和得克萨斯的风景,但是科比每次都会写满三大页,把周围的每一件事情告诉父亲,包括最小的妹妹会叫爸爸了;妈妈不小心摔碎了工艺品厂的一只陶瓷杯;或者哪个女生给自己写情书了……通信3个月后,科比向妈妈请示:“我可不可以给爸爸打电话,就听一下他的声音。”妈妈把儿子搂在怀里说:“爸爸的工作很忙,何况我们也要节约每一分钱是不是?”科比懂事地点了点头,从此再也不提打电话的事了。
(5)日子一天天过去,一个女人带着几个孩子的艰辛可想而知。作为家中最大的“男人”,科比时时以行动证明他会替父亲好好照顾这个家。而年幼的妹妹们常常把家里捣的一团糟,妈妈也会忍不住对孩子们发脾气,每到这个时候,科比就把妹妹哄到一起,仔细地把爸爸的信读给她们听,刚开始,这个办法还奏效,但听来听去都是这几句话,妹妹也不感兴趣了。科比就凭着自己对幸福大道145号的丰富描述,也成了孩子们想念父亲以及美丽的得克萨斯的最温暖时刻。
(6)妹妹琳达4岁生日那天早上,她问科比,为什么父亲没有寄来礼物,她一直都想要一张描绘幸福大道的明星片。于是,科比在下午的美术课上自制了一张卡片:一大片美丽奇特的兰帽花中,有一条曲折的大理石小径通往一栋漂亮的别墅,别墅上写着“幸福大道145号”。但一张手绘的画根本满足不了妹妹的好奇心,她甚至评价卡片的花一点都不像兰帽花。
(7)这给了科比不小的打击,他决定按照信封上的地址去找父亲。9月,13岁的科比参加班级活动,到得克萨斯州附近的非默林中学联欢。非默林中学安排的活动十分丰富,但科比却心不在焉。他想,这里离父亲不远了,他很想去看看他,更想看看父亲经常提到的幸福大道究竟是什么样子。第二天中午,科比悄悄去火车站买了到得克萨斯的票,虽然很多人看了科比手中的地址都说那个地方很偏远。下了火车,科比好不容易搭上了一辆去父亲那儿的顺风车,他不禁有些激动。
(8)下车后,科比经过了轰隆的工厂、矮小的小学,终于看见了路旁的兰帽花正在纷纷扬扬地飘落。在一堵高高的墙上,科比看到了他要找的地方——地址和邮编都正确,但这里写着“忏悔大道145号”。科比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蹲在地上伤心地痛哭,不过擦干眼泪后的他不再找爸爸了。
(9)心情沉重的科比一回到家,就发现了父亲的信。两天后,他给父亲回信,细细讲述了几个妹妹的成长趣事以及自己得到的奖状,对于自己的“冒险”却只字不提。信上的地址依旧是“幸福大道145号”。
(10)又过了一年,科比的父亲终于回家了。46岁的他显然消瘦了许多,他依旧背着4年前出门时的包。3个妹妹对这个憔悴贫穷的男人显然很陌生,科比拉着她们朝父亲走去,这个14岁的男孩已经比父亲还要高,当他带领妹妹们说出:“我们欢迎从幸福大道145号归来的客人”时,父亲和母亲都流出了眼泪!
(11)多年后,在州法院工作的科比给得克萨斯西北部的得克萨斯州监狱的监狱长写了一封信,请求把“忏悔大道145号”改为“幸福大道145号”。他说,没有任何一座监狱能锁住亲人之间的爱。并且,如果能够因此保持一个父亲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难道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最后,他还说道,幸福大道145号也正是他们一家人最幸福、最温暖的暗语……
(选自《读者》2005第2期)
16. 多年后,为什么科比请求将“忏悔大道145号”改为“幸福大道145号”?(3分)
17. 第(7)段结尾划线句写道:“他不禁有些激动”,其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回答(3分)
18. 科比10岁生日的时候,他无比骄傲的抡起小小的拳头回答:“我是家中的男子汉,从明天起我就要好好照顾妹妹们!”请试着从五个方面来总结科比是如何实现这一诺言的?(5分)
19. 读了本文,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