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大纲
① 一年级12-8=4有几种计算方法
可以先将12拆成两个10以类的数相加,然后再做减法运算,就变成10以内的加减运算了。
拆分方法有很多种,下简单列举几种方法:
1、12-8=2+10-8=2+2=4。
2、12-8=3+9-8=3+1=4.。
3、12-8=4+8-8=4+0=4。
4、12-8=5+7-4-4=5-4+7-4=1+3=4。
5、12-8=3+9-2-6=3-2+9-6=1+3=4。
6、12-8=6+6-4-4=6-4+6-4=2+2=4。
拓展资料:
10以内加减法口诀表
10以内加减法口诀表是为幼儿学习加减法而编制的,是根据婴幼儿的认知特点专门设计的,外形可爱、内容适宜、便于携带,十分适合婴幼儿对照实物在生活中使用。。
参考链接:网络_加减法
② 有位家长想请我给他孩子补习一年级语文和数学,让我写份提纲该如何起草。
语文:第一单元
一、大纲要求:
本单元是看图学词学句,共有五课。主要是介绍一些自然常识、地理知识和政治基本常识。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和词句的意思,学习并掌握有关的生字、新词和句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展思维能力,培训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二、单元重点:
1、学会怎样仔细地观察画面:(1)先整体观察画面主要画的是什么?反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再局部观察画面都画了哪些东西?它们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是怎样的?为学习词句打下基础。
2、学会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学会新词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3、会用“也”、“……和……都……”、“那么”造句。
4、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抄写句子。
三、单元难点:
1、理解“谁爱什么也爱什么”的句式,懂得“也”在句子中的作用,进一步会用“也”字造句。
2、把图意和词、句的意思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图理解词、句;通过词、句又加深对图的理解。读词、句眼前出“画儿”看到图画,词、句就会从口中“流出”。
四、单元疑点:
1、春天跟冰雪、小草、花儿说了什么?要结合有关的自然常识让学生理解,这些都和阳光照射的角度与气温有关。
2、从什么地方知道祖国广大?要结合地图、结合季节差异地理知识让学生理解。
第二单元
一、大纲要求:
本单元是看图学文,共四课,即《画》、《乌鸦喝水》、《小猴子下山》、《司马光》。它是看图学词学句的进一步发展。无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图和文都联系紧密,图意和文意一致。学习时,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启发他们的想象;通过学文,理解课文是怎样有顺序地用一句一句话来表达图意,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看图和学文一定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将语言和图画互相转化的能力。同时使学生逐惭懂得;遇到困难就要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干事情要有始有终;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遇事要镇定、沉着、机智、果断。
二、单元重点:
1、既要看懂图意又要理解文意。单幅图的课文,图画内容比较集中,主要靠语言文字描述图上事物的变化或人物的活动。多幅图的课文,是通过系列图画画出故事情节的主要发展变化,并通过语言文字叙述事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2、学会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3、能写出“远”、“无”、“来”的反义词。
4、会用“真”、“非常”造句。
三、单元难点:
1、认真、仔细、有顺序地观察单幅图和多幅图,并正确理解图意。
2、比较句子,理解怎样把意思表达得具体、准确。
3、正确地回答课后问题,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四、单元疑点:
1、正确区别“什么”和“怎么”、“做法”和“办法”的意思和用法。
2、形近字“喝”和“渴”的区分。
新知识点:
1、能初步区分“什么”和“怎么”、“办法”和“做法”的意思和用法的不同。
2、能读准多音字“得”的两个读音“d锓děi”。
第三单元
一、大纲要求:
本单元由《谜语》、《春风吹》、《燕子飞回来了》、《大熊猫》四篇课文和一个基础训练组成。学习时要使学生初步学会学习课文的方法:1学习生字、新词。2读懂文章中的每一句话,明白它们的意思。3读懂一个个句群(小节)。4读懂全篇文章。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除学到有关的知识以外,还要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二、单元重点:
1、初步学会学习一篇课文的方法和步骤。
2、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和42个新词。
3、能正确区分“哪”和“那”的音、形、义,并能正确运用。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会用“有时……有时……”造句。
三、单元难点:
1、理解课文的意思。
2、掌握猜谜语的一种方法。
3、正确运用“哪”和“那”。
四、单元疑点:
1、“它”字的笔顺是: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3、第二则谜语中,“让路”在句中的意思是指云儿散了;“招手”是指小树摇摆;“禾苗弯腰”、“花儿点头”是指禾苗、花儿摇动。
第四单元
一、大纲要求:
本单元由三篇童话故事《两只小狮子》、《小兔和小灰兔》、《咕咚》和一篇古代传说《王冕学画》组成。这四篇课文都比较长,学生学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除了生字词多以外,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较深刻的教意。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再联系实际、联系自己而受到教育。
二、单元重点:
1、进一步学会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结合第三单元所学的4种读法)
2、学会本单元的34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学会54个新词,理解它们的意思。
3、能够区分和运用“很”和“更”、“就”和“只”、“平时”和“有时”。
4、会用“真正”、“应该”、“本领”造句。
5、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背诵《王冕学画》第二段。
三、单元难点:
1、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两只小狮子》告诉我们不要依赖父母,要自己刻苦“练功”,学会“生活”本领,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小白兔和小灰兔》告诉我们,只有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创造享受不完的财富。
《王冕学画》告诉我们,要想学有成就,就要勤奋好学,下苦工夫。
《咕咚》告诉我们遇事要动脑筋,不要盲从。
2、正确解释词语“练功”、“苦头”、“生活本领”、“真正的狮子”的意思。
四、单元疑点:
1、“为”有两读音wèi和wéi,要能正确地运用“成为”(读wéi)和“为了”(读wèi)
2、“老”字本身是部首,共6画,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第五单元
一、大纲要求:
本单元看图学词学句共有五篇。这五篇看图学词学句有的介绍关于蔬菜和农业方面的常识;有的介绍关于海浪和跳伞方面的知识;还有的介绍关于望远镜、显微镜、潜望镜的科学技术基本常识。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要丰富同学们的生活和自然、科技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趣。
二、单元重点:
1、学会本单元42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学会37个新词,理解它们的意思,并能运用。
2、掌握有关的知识,如:蔬菜方面,什么蔬菜吃根,什么蔬菜吃茎,什么蔬菜吃叶,什么蔬菜吃花,什么蔬菜吃果实;昆虫方面,什么是益虫,什么是害虫。
3、能正确区分形近字:“唱”和“喝”、“次”和“吹”、“篮”和“蓝”
4、能按要求给词语正确分类。
5、会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三、单元难点:
1、造句:“有的……有的……还有的……”
2、正确理解和分辨“根”、“茎”、“叶”。
四、单元疑点:
1、萝卜是“根”,不是“果实”。
2、赤眼蜂把卵产在螟虫的卵中,使螟虫的卵遭到破坏而死亡,再也长不成螟虫幼虫,从而达到消灭螟虫的目的。
第六单元
大纲要求:
本单元由《小八路》《王二小》《明是上学》《一只小羊羔》四篇看图学文和一个基础训练组成。要求学生在认真观察图画(一幅或几幅)、了解图意的基础上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图文互补可培养学习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对四篇看图学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革命传统教育和遵守纪律、爱护集体财产的良好品德教育。
二、单元重点:
1、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学习掌握一定的观察顺序和方法,如:从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
如观察人物,可以从他的衣着、姿势、动作、神态去全面观察。
2、学会本单元的43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学习59个新词和常用词,理解它们的意思。
3、能正确区分“放”和“牧”、“去”和“丢”、“黑”和“里”。
4、会用“常常”和“帮助”造句。
5、能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三、单元难点:
1、观察画面和课文是怎样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明白文章表达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理解明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喜欢蛐蛐,也能遵守纪律,能够正确处理个人爱好和遵守纪律的关系。
四、单元疑点:
知道背诵课文与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区别。
背诵课文:要与原文一字不差,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尊重原文的内容、情节,重点部分可以适当地运用原句、原词,其他处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注入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话(以口头语言为主)去讲述。
第七单元
一、大纲要求:
本单元有《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达尔文和小松鼠》和《小方迷路》四篇课文。前两篇课文是知识童话。一篇介绍夏季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如: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另一篇是介绍鱼、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后两篇:一篇介绍科学家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小动物,注意仔细观察它们的生活;另一篇通过民警叔叔帮迷路的小方找舅舅的事,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用途。学习这两篇课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感情和兴趣,以及激发学生了解、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愿望。
二、单元重点:
1、这四篇课文都较长,指导学生运用读懂文章句、段、篇的方法读懂课文的内容。
2、学会本单元33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学会34个新词,理解它们的意思。
3、会用“告”“虎”“行”“难”“新”组词语,扩大词汇量。
4、理解课文内容,增长各种科学知识,并在生活中运用。
三、单元难点:
1、怎样读懂一篇比较长的课文,了解它的主要内容,理解它的主要意思,学到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
2、分角色朗读的衔接问题,如何才能衔接连贯、自然。
四、单元疑点:
1、多音字“空”的读法。
“空气”kōng“有空”kòng
2、易读错音的字。
“告诉”应读sǜ,不读“sòng”。
“挣断”应读zhèng,不读“zhēng”。
“荧光屏”应读yíng,不读“yín”。
第八单元
大纲要求: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一首古诗《锄禾》、两篇名人轶事《补丁》、《她是我的老师》和一篇神话故事《斧子的故事》。通过学习理解每句话和每段话的意思,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使学生受到道德品质的教育: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热爱毛主席,学习毛主席严格要求自己和生活俭朴;热爱并尊敬自己的老师;要诚实,不贪图他人财物等。
二、单元重点:
1、继续学习、运用怎样读懂一句话、一段话的方法,读懂并理解重点点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2、学会本单元28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学会32个新词,理解它们的意思。
3、会用“每次”、“干净”造句。
4、能写出“对”、“里”、“敌人”、“好”、“哭”、“马虎”等词的反义词。
5、学习运用“。”、“?”给句子加标点。
6、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古诗《锄禾》。
三、单元难点:
1、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如:“毛主席说,国家还穷,不能开浪费的头。没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共产党人就是要做难做到的事。”
2、理解古诗重点词语的意思。如:“禾”、“日当午”、“餐”、“皆”等。
四、单元疑点:
1、“很多”和“大多”的区别和运用。很多:是许多、不少的意思;大多:指大多数、大部分。
2、课文里“警卫员”是指担任保卫和照顾毛主席生活的工作人员。
3、补丁的“丁”和讲究的“究”都读轻声
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提纲
本学期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和典型题例
1.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会数、会读、会写百以内的数,比较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例如:P2圈一圈,数一数,P3的第3题,P6填一填,P8的想一想,P10的第1、2、3题等。
2. 会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在活动中会简单的计算和测量。例如:P13的第3题,P15的第2、3题,P17的第2、3、4题,P19的第3、4题等。
3. 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初步培养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P23的第1、4题,P25的第1、2、4题,P26的第3、4题,P27的第6、7题,P31的第1、2、4题,P32练习三的第1、2、3、5、7、8、10、11题。关键是注意学生在提问题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4.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P39的第1、2、3、4题,P43的第5题及P45的内容。
5. 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初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 P49的第1、4、5题,P51的第5、6、7题,P53的第2、3题,P54的第2题,P55的第5、6题,P56的第8、9题,P57的第10题,P60练习六的第3、4、5、7题,P63的第2、4题,P64的练习七第1、4、6、7、8、9、10、11题。
6. 认识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例如:P71的内容,P72的内容,P74- P75会进行简单
7. 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P77的第3题,P79的第3题,P80的第1、2题。
8. 通过数据的获得和整理过程,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建立统计意识。课本第84~85页上的两个小调查和下面的说一说,尤其是要让学生会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决策。
9. 另外,课本第36~37页的《我和小树一起长》,第45~47页的整理复习(一),第68~69页的《小小运动会》,第82~83页的《我们来当家》,第86~85页的整理复习(二)及第88~94页的总复习 都是综合性练习,学生应该掌握。
本册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
本册难点:提出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以上仅供参考,最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复习,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③ 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大纲
给你推荐个软件“双捷打印宝”,里面有很多练习识字,开发儿童智力的东回西。还答有小学一到6年级的语文,数学课本,练习题,考题,古诗词,特别齐全,而且按年级分类好的,小学学习必备软件啊,可以直接打印出来!还能打印作业本,描红本,舒尔特表,成语填空,优惠券,古诗词很多很多,以后都不用买课本了,这软件里都有,直接可以打印!而且里面的内容在不断更新,相当好用!免费软件哦!
④ 求小学数学一年级的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一年级的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每周4课时)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⑤ 怎样学心算的内容
幼儿园小朋友怎样学心算
幼儿园快心算-----真正与小学数学教材同步的教学模式快心算教材的编排和难度是紧扣小学数学大纲并于初中代数接轨,比小学课本更简便的一门速算。
快心算的奇特效果
三年级以上任意多位数的乘除加减全部学完.
二年级多位数的加减,两位数的乘法和一位数的除法.
一年级,多位数的加减.
幼儿园中,大班学会多位数加减法 为学龄前幼儿量身定做的,提前渡过小学口算这一关。小孩在幼儿园学习快心算对以后上小学有帮助,孩子们做作业不再用草稿纸,看算直接写答案.
“快心算”有别于“珠心算”“手脑算”。西安教师牛宏伟发明的快心算, 主要是通过教材中的一定规则,对幼儿进行加减乘除快速运算训练。
⑥ 扬州市六年级数学考纲
一、指导思想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二、总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引导学生力求达到:
1、比较系统、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和比例、方程等的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用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力求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具有一定的速度。会解简易方程。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已经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各种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与换算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各种单位之间的化聚和名数的换算。
3、牢固地掌握所学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相应的表象,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所学集合形体的周长、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容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图形实际问题。
4、掌握所学统计初步知识,能正确地绘制(一般是半独立性)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正确理解统计表(图)并能根据图表信息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正确地解答有关平均数问题。
5、牢固掌握所学常见数量关系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答相关的应用题,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结合总复习,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分析
小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智力上已达到一个“综合发展”的层次。但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不可否认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认识。所以在这小学阶段最后的时间里,组织学生全面复习和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部分“学习困难学生”,总复习更具有重要意义。
2、教材分析
教材总复习的内容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教学质量的高低涉及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任务能否圆满地完成。根据教材编排,大体上可将复习内容分成4个部分。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部分,(1)数的认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常见的量。(2)数的运算。包括运算的意义,估算,计算与应用,运算律。(3)代数初步。包括用字母表示数,方程,正比例,反比例,探索规律。
第二部分:空间与图形部分,(1)图形的认识。包括线与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观察物体。(2)图形与测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3)图形与变换。(4)图形与位置。
第三部分:统计与概率部分,(1)统计。包括经历统计的过程,提出一些问题,收集数据的方法,各个统计图的特征,平均数的意义等。(2)可能性。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等可能性,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等。
第四部分: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是梳理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列表,画图,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教材的整个编排内容丰富、详细,系统性强,力图通过全面整理复习,促使学生达到巩固知识,掌握基本数学概念,熟练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力图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毕业总复习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实际,总复习阶段共计44课时,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与代数部分(20课时)4月13日——5月8日
数的认识(包括开始的整理)(6课时)
数的运算(7课时)
代数初步(5课时)
机动(2课时)
(二)空间与图形部分(17课时)5月11日——5月29日
图形的认识(6课时)
图形与测量(4课时)
图形与变换(3课时)
图形与位置(2课时)
机动(2课时)
(三)统计与概率部分(5课时)6月2日——6月5日
统计(3课时)
可能性(2课时)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2课时)6月8日——6月9日
(五)综合训练6月10日——6月16日
五、策略与措施
1、统一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改善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益。
2、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编排体系及意图,把握单元、期末、升学考点,做到有的放矢。
4、按照教材总复习的编排,分块分课时复习,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回顾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力求比较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查漏补缺。
5、适当组织一些综合性练习(历年统测),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知识缺漏,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互帮活动,帮助这些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
7、认真上好课,向课堂要质量。搞好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三个为主”(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课堂上要加强训练力度。
8、教材总复习拟安排26-30课时,力争在5月底到六月初完成;接下来做好一定量的综合性练习或针对性练习。
9、每复习一个单元,认真严格考核,达到统一进度,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考核,要及时批改、评奖、补救,实行单元过关。
10、注意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同事之间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六、注意的问题
1、注重“基础”,加强沟通。
在分知识点复习时,引导学生在理解上下功夫,做到“应知应会”。有关的知识点需要记忆的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
某一知识点如和其它知识有联系的,引导学生加以联系和沟通,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的内容,多作比较,加以区别。
2、培养能力,关注“素养”。
复习时引导学生在“会”字上下功夫。如:四则计算和四则混合运算、作图与解答图形题、分析解答应用题等。
在实际操作中,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空间观念、灵活思维等数学“素养”的形成。
3、启发自觉,注重策略。
复习过程中着力调动学生自觉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引导学生以良好的情绪投入复习。
引导学生探讨复习策略,讲求复习方法和实效。如:分知识点归类复习的方法、沟通性复习方法、一题多思复习方法、互助检测性复习方法等。
4、加强反馈,关注差异。
复习中注意重点反馈信息,抓住具有普遍性或针对性的问题,重点强化复习。尤其注重学生的独立性作业,从中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使复习更具实效。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选编一些“发展题”,以满足这些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于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着重帮助他们掌握教材规定的基本要求,使他们达到小学数学学习的最基本目标。
5、追求效率,减负增质。
复习中注重课前教学设计,力求课堂效率,避免“堤内损失堤外补”,有效为学生减负,引导学生心情舒畅地投入复习,做到减负增质双赢。
6、要把握考纲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7、征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应抓好优生的保持和提高、差生的转化工作,这是提高本班乃至本校的学业成绩的关键点。
⑦ 初中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提纲!!!速度!!急!!
一元一次方程方程应用题归类分析
1. 和、差、倍、分问题:
例1.根据2001年3月28日新华社公布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截止到2000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
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701人,比1990年7月1日减少了3.66%,1990年6月底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
有小学文化程度?
分析:等量关系为:
解:设1990年6月底每10万人中约有x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
解得 答:略.
2. 等积变形问题:
“等积变形”是以形状改变而体积不变为前提。常用等量关系为: ①形状面积变了,周长没变;②原料体积=成品体积。
例2. 用直径为90mm的圆柱形玻璃杯(已装满水)向一个由底面积为 内高为81mm的长方体铁盒倒水时,
玻璃杯中的水的高度下降多少mm?(结果保留整数 )
分析:等量关系:圆柱形玻璃杯体积=长方体铁盒的体积;下降的高度就是倒出水的高度
解:设玻璃杯中的水高下降xmm
答:略.
3. 劳力调配问题:
例3. 机械厂加工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配成
一套,问需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
分析:列表法。
每人每天 人数 数量
大齿轮 16个 x人 16x
小齿轮 10个 人
等量关系:小齿轮数量的2倍=大齿轮数量的3倍
解:设分别安排x名、 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
依题意得 解得 答:略.
4. 比例分配问题:
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为:设其中一份为x,利用已知的比,写出相应的代数式。
常用等量关系:各部分之和=总量。
例4. 三个正整数的比为1:2:4,它们的和是84,那么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是几?
分析:等量关系:三个数的和是84
解:设一份为x,则三个数分别为x,2x,4x
答:略.
5. 数字问题
(1)要搞清楚数的表示方法: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是b,个位数字为c(其中a、b、c均为整数,且
1≤a≤9, 0≤b≤9, 0≤c≤9)则这个三位数表示为:100a+10b+c。(2)数字问题中一些表示:两个连续整数之间的
关系,较大的比较小的大1;偶数用2n表示,连续的偶数用2n+2或2n-2表示;奇数用2n+1或2n-1表示。
例5.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的2倍,如果把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对调,那么所得的两位数比原两位数
大36,求原来的两位数
等量关系:原两位数+36=对调后新两位数
解:设十位上的数字X,则个位上的数是2x, 10×2x+x=(10x+2x)+36 解得x=4,2x=8. :略.
6. 工程问题:
关系式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各个工作量的和
经常在题目中未给出工作总量时,设工作总量为单位1。
例6. 一件工程,甲独做需15天完成,乙独做需12天完成,现先由甲、乙合作3天后,甲有其他任务,剩下工程由
乙单独完成,问乙还要几天才能完成全部工程?
分析设工程总量为单位1,等量关系为:甲完成工作量+乙完成工作量=工作总量。
解:设乙还需x天完成全部工程,设工作总量为单位1,由题意得,
(115+112)×3+x12=1, 解得 答:略.
7. 行程问题:
(1) 基本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顺水(风)速度=静水(风)中速度+水流(风)速;
逆水速度=静水(风)中速度-水流(风)速
(2)基本类型有:① 相遇问题;② 追及问题;常见的还有:相背而行;行船问题;环形跑道问题。
例7. 甲、乙两站相距48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90公里,一列快车从乙开出,每小时行140公里。
(1)慢车先开出1小时,快车再开。两车相向而行。问快车开出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
(2)两车同时开出,相背而行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600公里?
(3)两车同时开出,慢车在快车后面同向而行,多少小时后快车与慢车相距600公里?
(4)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的后面,多少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
(5)慢车开出1小时后两车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后面,快车开出后多少小时追上慢车?
(1)分析:相遇问题,画图表示为:
等量关系是:慢车走的路程+快车走的路程=480公里。
解:设快车开出x小时后两车相遇,由题意得,140x+90(x+1)=480
解这个方程,230x=390 解得 x=11623 答:略.
(2)分析:相背而行,画图表示为:
等量关系是:两车所走的路程和+480公里=600公里。
解:设x小时后两车相距600公里,
由题意得,(140+90)x+480=600解这个方程,230x=120 解得 x=1223 答:略.
(3)分析:等量关系为:快车所走路程-慢车所走路程+480公里=600公里。
解:设x小时后两车相距600公里,由题意得,
(140-90)x+480=600 解得 x=2.4 答:略.
(4)分析:追及问题,画图表示为:
等量关系为:快车的路程=慢车走的路程+480公里。
解:设x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 由题意得,140x=90x+480 解这个方程,50x=480 ∴ x=9.6 答:略.
(5)分析:追及问题,等量关系为:快车的路程=慢车走的路程+480公里。
解:设快车开出x小时后追上慢车,由题意得,
140x=90(x+1)+480 解得 x=11.4 答:略.
8. 利润赢亏问题
有关关系式: 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商品标价×折扣率-商品进价
商品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进价 商品售价=商品标价×折扣率
商品售价=商品进价×(1+利润率)
例8. 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进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进
价是多少?
分析:探究题目中隐含的条件是关键,可直接设出成本为X元
等量关系:(利润=折扣后价格-进价)折扣后价格-进价=15
解:设进价为X元,依题意得 80%X(1+40%)-X=15,X=125 答:略.
9. 储蓄问题
⑴ 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银行付给顾客的酬金叫利息,本金和利息合称本息和,存入银行的时间叫做期数,
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做利率。利息的20%付利息税
⑵ 利息=本金×利率×期数了;本息和=本金+利息;利息税=利息×税率(20%)
例9. 某同学把25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存期为半年。半年后共得本息和252.7元,求银行半年期的年利率是多少?(不计利息税)
分析:等量关系:本息和=本金×(1+利率)
解:设半年期的实际利率为x,
依题意得250(1+x)=252.7,x=0.0108
所以年利率为0.0108×2=0.0216 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