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数学发现日记

数学发现日记

发布时间: 2021-07-25 01:49:01

⑴ 有什么发现和体会,写一篇数学日记

就是说,你写的日记里面要写出,所发生的事情中要有数字.例如:第一单元有个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着实让我苦恼.一亿这样一个大数,怎样能让学生感受到它的“大”呢?课本上设计了从一亿张纸的高度感受一亿有多大.而我就设计了算一算从1数到1亿要多长时间这个活动.课后布置了以“一亿有多大”为主题的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该怎样写,下面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一、数学日记内容
1、课堂日记
写心得体会,学生在学数学、上数学课后或做数学作业时有什么想法、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启发、有什么发现等,都可以在日记中写上通常会记录下学生在上课时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听讲情况、合作情况、思维情况、创新情况、应用情况.例如:
我们今天学习了“三角形”,知道了什么叫三角形,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等.这节课,我学得最好的地方是三角形的特征,还有一个地方我还不理为什么钝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钝角,不能三个角都是钝角呢?我问了其他几个同学,他们也不会,明天我得再请老师给我讲一讲.你看,有问题就是好,它能让我想得多,把所学知识理解得透彻.
2、思维日记
要记录学生上课、作业、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
例如:老师给我们讲了一道题:5800万千米=( )亿千米.一个小组是这样做的:万千米和亿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就用5800万千米除以进率10000,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是0.58亿千米.我还有一种想法:先把万千米改写成千米,是58000000千米,再在它亿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是0.58亿千米.怎么样,我的方法好吗?
3、合作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与同学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况.例如: 今天,我又没有认真听讲,所以上交作业做得那么慢.不会的题,我就去问同位同学,他有点不想讲,这我知道,是因为这几天我一个劲的问他题,把他问烦的缘故,我不怨他.唉!今后一定得认真听讲.于是我就去问刘晓萍,她给我讲得非常细.交上作业,老师夸我做得好,我非常高兴.其实,老师应该夸那位同学,至于是哪一位同学,我想大家已经知道了.

⑵ 关于数学的日记

一、
今天我做了一道几何方面的题目,它是求一个圆的四分之一横画一个长方形.而在圆的四分之一以外的长方形要求它的周长,我开始是用圆形的周长除以3.14等于6厘米这是直径.然后用28.26乘以四分之一等于7.065,再用28.26减去7.065等于21.195平方厘米。
可是我发现原来要求的是周长,于是我想了想,便用16.4减去16.4乘以四分之一等于12.3厘米.其实圆形的周长跟长方形的也一样,只要用圆周长减它的四分之一就行了。
做题的时候应该先看求什么,这样它的正确率才会提高。

二、
有一道数学题目:某人沿着一条与铁路平行的笔直小路由西向东行走,这时,有一列长546米的火车从背后开来,此人在行进中测出整列火车通过的时间为42秒,而在这段时间内,他行走了84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我看了题目之后,觉得这一题好难,人和列车都在动,给的数据又不多,所以,我觉得好难,我就这样想,这一道实际上是一个车尾与人的追及问题,开始时刻,它们的路程差一定是车的长度,火车通过的时间=追及时间,
很简单,可以简化成火车行进在一条路上,行了42秒,
这样,算速度便很容易了。
546+84=这段路的长度=630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得知,

接下来是630÷42=15,
所以,火车速度是每秒行15米。

⑶ 观察物体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观察物体 作者:孙俊
(2012-12-18 21:41:21)
标签:

数学

生活

观察

校园
分类: 数学王国

上课了,我们端端正正的坐在座位上,只见李老师拿着大大小小的盒子、圆球和几个圆柱体走进教室。“老师拿这么多物体,这节课肯定很有趣!”我暗喜道。
李老师将一张小桌椅架设在讲台上,在上面放了一个很大的长方体,长方体正对着我的面上写着“小药箱”三个字。她先让全班同学仔细观察这个“小药箱”,再向她汇报观察结果。我坐在第二组的第四排,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正面的“小药箱”三个字,可是汇报时第一组有几个同学居然说看到了三个面,我们好多人都不相信,我急得站起来举手质疑,李老师给了我机会,让我站到第一组中间的位置再次观察这个长方体,咦,我也看到了三个面哦。李老师没有让我回自己的座位,又让我站到第二组第一排去观察,这次我不但看到了“小药箱”,还看到了上面的红“+”字。同学们都强烈要求互换座位再次观察,李老师爽快地同意了,教室里的学习气氛轻松又愉快。最后,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情况往往是不同的,可以看到一个面、二个面,最多也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还发现了无论在什么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
李老师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观察物体”几个字后,突然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一首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同学们奇怪极了,数学课怎么一下子变成语文课了?就在我们面面相觑的时候,响起了下课的铃声,李老师露出神秘的笑容,给我们留下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课后思考:苏轼游览庐山和我们观察物体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处呢?”
这首诗早在四年级的语文课上学过了,可它和今天数学课上的观察物体有什么联系呢?李老师一走出教室,我们顾不得上厕所、喝水,就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千古名句,让很多人对庐山奇妙多姿的风景心存遐想。我们一起反复背诵,终于体会到诗人笔下的庐山能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形态,就是因为诗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庐山的。那么,我们在观察物体时,也如同欣赏庐山风景一样,存在一个灵活选择观察视角的问题,如果观察角度选择得当,会给我们分析问题带来很多方便。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观察事物应多方位,多角度,多思维……
(指导老师:李 琳)

“观察物体”这个单元真有趣,没想到在观察的过程中也能发现这么多的数学知识。观察物体,一个人是不可能把它的全部都观察到的,要跟自己的学习小伙伴合作。观察时,应注意辨认物体主要特征,应边观察边想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形状有什么不同,然后与同学交流。
我发现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镜面对称更有趣,比如镜子中的钟面3:00就是9:00,1:00就是11:00,原来跟实物的方向是相反的。

⑷ 数学日记数学小发现怎么写

数学日记:一个数学小发现

2006年11月11日 星期六

今天早上睡觉时,我突然发现了一个妙不可言的现象。
这个现象好象还没有命名。这个现象是:我们任选一个数,如15和14,如果是偶数则直接除以2,如果是奇数则加上1后乘以2 ,(15+1)*2=32,32为偶数就除以2,所得的结果按奇偶数重复上面的计算顺序。运算几次后,所得的结果一定是一。
为什么呢?我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眉目:假设所选的是偶数a,就是(1/2)a,所得的结果如果是偶数,就还会继续缩小,若是奇数b,则会( b+1)*2/2=b+1,b+1一定是偶数,同样满足a的循环,仍旧缩小,直到“1”。
我真为我这个发现感到高兴。

数学日记:关于“比”的思考

2006年10月9日 星期一

今天,我自己预习了“比”这个小节。不过,当我看到“比”的后项不能是“0”这句话时,总觉得哪里不对。想半天,终于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以前在看足球比赛时,曾看过4:0这个比,不是说比的后项不能是“0”吗?怎么这个比的后项是“0”呢?后来,我终于明白了:这里的4:0,是指的双方各自得的得分是多少,而并不是说的双方人数的“比”是多少。
我终于想明白了这件事,体会到了数学的奇妙。

数学日记:径赛中跑步速度的试验

2006年11月2日 星期四

今天下午举行了运动会的径赛,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参加了比赛。
在上赛场时,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同学跑50米还用不了10秒。可是一开始怎么会就可以一秒钟跑5米呢?我回家的路上做了一个试验,请三个有秒表的同学帮我记时,计算我跑前二十米,中间十米和最后二十米的时间分别是多少。测试结果,前二十米用大约5秒,中间十米用1.5秒,最后二十米用时约10秒。从测量结果看,起步时速度较慢,中间速度最快,后来会慢慢降下来。
可见,许多物体运动都是不可能按照一个速度一成不变的。

⑸ 数学观察日记

1,我和妈妈去买橘子。橘子是1.8元一斤,妈妈买了4.5斤,本应该付8.1元,可营业员太粗心,不知道怎么算的算成了9元钱。我又用脑子重新算了一遍,是阿姨错了。
我说:“阿姨,1.8乘4.5等于8.1元呀!怎么会是九元呢?”“嗯,对呀。”阿姨说,接着找回了妈妈九角钱。

2,爸爸问了我一道题一千克绵花与一千克铁,哪个重?我说:“铁重。”“为什么?”爸爸说。我说:“不对,应该是一样重的。”“错了,在正常情况下,铁重,因为铁的密度大体积小,浮力小,所以铁重。在真空环境下,一样重的。”爸爸说。
3.买衣服
今天,我妈带我去买衣服。经常有打折,比如:八折、九折等。
我还没学比例时,总认为一折是打的最小的,九折是最大的。但我学了比例之后,我才知道,打一折就是乘10%,打九折就是乘90%。
在这家店里,买一件衣服是打九折,卖两加打八折。于是,我选了一件价格是283元的衣服,还选了一件价格是244元的衣服,两件是打八折嘛,所以,我大约的估计了一下,差不多要用450元。于是,我就在心里算起来了:283+244=527(元)527乘80%=(元)原来,只用421.6元啊,那和我的估计相差多少呢?450-421.6=28.4(元)相差28.4元啊。
百分数真好,还为我们节约了很多钱。

望采纳!谢谢!

⑹ 把这道题的探索过程和发现写成数学日记

⑺ 发现有趣的数学问题的数学日记怎么写

今天,我偶然地在一本书上见到了这样不可思议的数据:“一张厚度为0.01厘米回的纸对折答30次之后的厚度竟然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呢?”
这个数据无论怎么听都觉得太“荒唐”了一点。毕竟是一张薄薄的纸,通过对折真能超过珠穆朗玛峰吗?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只有通过计算,这一切的谜底才能揭晓。
随即,我便把0.01厘米连续乘以2,一共30次,得到10737418.24厘米。接着,我又把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13米转化为884813厘米,通过比较,很明显能够看出对折30次之后的纸张的厚度的确胜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而且还是后者的10多倍。
其实,像这样的惊人的数据在平常的生活中处处存数学在,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⑻ 数学日记大全

6月28日 周二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数学日记二

8月6日 周六

今天晚上,我看见一道会迷惑人的数学题,题目:37个同学要渡河,渡口有一只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们要全部渡过河,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会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个撑船,那么每次只能乘4人。这样37人减去一位撑船的同学,剩36位同学,36除以4等于9,最后一次到对岸当船夫的同学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数学日记三

8月9日 周二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数学日记四

8月11日 周四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

一)
今天,我们一家去龙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3=4。我们每人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阿姨的2个鸡腿,阿姨说:“这总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学了分数的知识,可以正确回答问题了.

(二)

今天,妈妈给了我1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我买了一串鞭炮用了钱的2/10,又买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钱的1/10,还买了7个汽球,用了钱的2/10,最后买了一把梳子,用了钱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还剩下一元钱只好还给妈妈了。

到家后,妈妈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还剩下一根,我送给了隔壁的小强哥哥吃。(作者:肖恩玲)

(三)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1/30。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个1/2,刚好是一个饼。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1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数学日记2
9月28日 星期日 天气:晴 心情:开心
今天,我们全校去秋游,我买了非常多的零食,我这次带去的零食被我和XXX还有几个同学吃了很多。
2包喜之郎水果果冻吃了4分之3,雪碧被我喝完了,一条益达口香糖被我吃了5分之1,一桶品客薯片番茄味被我们吃了2分之1,一包上好佳冰柠檬硬糖被我们吃了4颗糖。
今天可真开心啊!

数学日记
9月27日 天气:阴 星期六 心情:开心
明天,我们全校就要去秋游了,我在晚上去胜佳超市买了很多零食,我买了2包喜之郎水果果冻(2元)、一瓶600ml的雪碧(2.6元)、一条益达口香糖13.5g(2.2元)、一桶品客薯片番茄味(13.5元)、一包旺旺小馒头50g(2.3元)和一包上好佳冰柠檬硬糖120g(3.2元)。我一共用了2+2.6+2.2+13.5+2.3+3.2=28.6(元)。
真希望明天的秋游快点来啊!

⑼ 数学日记5篇

2月10日 星期三 晴
八路实验小学六(7)班马维力
利用除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今天阳光明媚,我正在家中看《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忽然发现这样一道题:比较1111/111,11111/1111两个分数的大小。顿时,我来了兴趣,拿起笔在演草纸上“刷刷”地画了起来,不一会儿,便找到了一种解法。那就是把这两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然后利用分数的规律,同分子 分数,分母越小,这个分数就越大。解出1111/111<11111/1111。解完之后,我高兴极了,自夸道:“看来,什么难题都难不倒我了。”正在织毛衣的妈妈听了我的话,看了看题目,大声笑道:“哟,我还以为有多难题来,不就是简单的比较分数大小吗?”听了妈妈的话,我立刻生气起来,说:“什么呀 ,这题就是难。”说完我又讽刺起妈妈来:“你多高啊,就这题对你来说还不是小菜啊!”妈妈笑了:“好了,好了,不跟你闹了,不过你要能用两种方法解这题,那就算高水平了。”我听了妈妈的话又看了看这道题,还不禁愣了一下“还有一种解法。”我惊讶地说道。“当然了”妈妈说道,“怎么样,不会做了吧,看来你还是低水平。”我扣了妈妈的话生气极了,为了证明我是高水平的人我又做了起来。终于经过我的一番努力,第二种方法出来了,那就是用除法来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你看,一个数如果小于另一个数,那么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商一定是真分数,同理,一个数如果大于另一个数,那么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商一定大于1。利用这个规律,我用1111/111÷11111/1111,由于这些数太大,所以不能直接相乘,于是我又把这个除法算式改了一下,假设有8个1,让你组成两个数,两个数乘积最大的是多少。不用说,一定是两个最接近的,所以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那么也就是1111/111>11111/1111。

2月12日 星期五晴
八路实验小学六(7)班 马维力
今天,我在数学1+2训练上看到这么一题,在一底面积为648平方厘米的立方体铸体中,以相对的两面为底去掉最大的一个圆柱体,求剩下的立体图形面积是多少?
看到这个题目,我犯糊涂了,想:只告诉一个底面积,这怎么求啊?坐在椅子上的妈妈看了,嘲笑我说:“哼,还说高水平哩,连这道题都不会做。”
我知道妈妈用的是激将法,目的是激怒我的好胜心,让我把这题做完。为了让妈妈认为她的激将法成功了,我就硬着头皮做了下去,可是怎么想也理不出头绪来。但是我并没灰心,继续做了下去,我做了出来。
根据图(要画图)可以发现,切掉一个圆柱,又出来一个同原来圆柱同样大的洞,虽然这洞与圆柱体体积相同,但是它们的表面积并不相同,而是比原来圆柱少了两个底面的面积。
所以剩下的图形面积应该等于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减去圆柱的两个底面+圆柱的侧面。
列算式是628×6-628×3.14÷4×2+628×3.14

--作者:翱翔
--发布时间:2004-3-20 13:36:49

--
2月14日 星期六 晴
八路实验小学六(7)班马维力
今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闲逛,突然看到不远处有很多人围在一起。我跑过去一年,原来是抓奖游戏。“哼,抓奖有什么好玩的。”我厌烦地说旁边的人一听,连忙说:“抓奖虽不好玩,但有重奖,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问:“是什么呀!”“50元钱。”那人噔大眼睛说。一听这话,我可来劲了,“这么诱人的的奖品,说什么,我也得试试。”说完,我便问店主怎么抓法。店主说:“这是24个麻将,麻将下写着12个5,12个10,每次只可抓12个麻将,如果12个麻将标的数总和为60,那么你便可得50元大奖。”我听了也没多卷起了袖子,从兜里掏出5元钱给了店主。
尽管,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奖我还是没有拿到。
回到家之后,我想了想,感觉有点不对劲。我想,抓60分,那必须抓得那12个麻将必须都标5,最好的情况就是第1次抓到1个5,第2次抓2个5,第3次抓3个5……第12次抓12个5至少得花去6元钱。但万一抓得那些麻将标的数是10或有的总和是相同的,那么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钱。
最后经过一番考虑,终于把问题弄清了,我抓紧到街上找那算帐,可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

--作者:翱翔
--发布时间:2004-3-20 13:37:21

--
2月16日 星期一晴
八路实验小学 六(7)班 欧创
题目:有粗细不同的两枝蜡烛,细蜡烛之长是粗蜡烛之长的2倍,细蜡烛点完需1小时,粗蜡烛点完需2小时。有次停电,将这样的两枝求用过的蜡烛同时点燃,来电时,发现两枝蜡烛所剩的长度一样,问停电多长时间?
解题思路:如高粗蜡烛长为1,燃烧的速度分别为:(1)1÷2=1/2(2)2÷1=2要设停电时间为X小时那么式子就是:1—1/2X=2—2X分析已知细蜡烛占粗蜡烛的1/2,粗蜡烛就是细蜡烛的2倍,求停电多少小时,也就是第一根燃烧多少时。
解:设停电时间为X小时。
1—1/2X=2—2X
X=2/3
答:停电时间为2/3小时。

--作者:翱翔
--发布时间:2004-3-20 13:37:57

--
2月18日星期三晴
八路实验小学六(7)班 徐瑞祥
今天下午,我在《小学生双色课课通》上看到了这样一道题。
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8分米,高的长度与底面半径的比3:2,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分析: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与圆锥方面的题相结合的应用题。求圆锥的体积是多少,要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和高,题中告诉了底面半径,可求出底面积,而高却不知道,可以根据一个条件求出,可将比转化成一个数占已知数的几分之几,即可知道高占底面半径的3/2。算出高后,然后根据“V=SH÷3”算出圆锥的体积。

热点内容
四平招聘教师 发布:2025-08-24 19:15:36 浏览:290
学习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心得体会 发布:2025-08-24 19:05:49 浏览:260
校园产业 发布:2025-08-24 18:45:21 浏览:321
西华大学古城教学区 发布:2025-08-24 16:57:57 浏览:439
2017四川文科数学高考 发布:2025-08-24 15:30:36 浏览:210
孩子发烧物理降温的方法 发布:2025-08-24 14:28:36 浏览:747
校园女孩图片 发布:2025-08-24 14:22:41 浏览:657
程远老师 发布:2025-08-24 11:15:36 浏览:216
怎么做分录 发布:2025-08-24 08:33:23 浏览:40
什么是吊死 发布:2025-08-24 06:34:52 浏览: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