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游戏幼儿园
《看谁数得对》
游戏目的:
1、使幼儿真正理解1~4的真正涵义;
2、训练幼儿的听觉能力、反应能力、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内容:
1、家长准备小猫、小狗、小羊卡片各一张(可自选)。
2、家长先拿出小猫卡片说:你们是小猫,先叫几下(幼儿会叫“喵、喵”)现在我们做游戏。我说小猫叫一声,你就叫“喵”,我说小猫叫2声,你就叫“喵、喵”,依次说到4声。做完游戏后,家长和幼儿对换角色继续下去。说完再拿出小狗小羊的卡片依上面的方法继续游戏,直到幼儿熟练掌握。
游戏指导:
1、游戏时,幼儿叫声不对,家长可以引导幼儿。不能直接叫所要的声数。
2、此游戏可以多个小朋友一同进行。
Ⅱ 有没适合幼儿园中班孩子的数学游戏啊
试试这几个数学游戏吧,看看宝宝是否有兴趣 1、小鸭吃鱼 目的: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推理判断能力。做法:大人剪类型不同的纸鱼。无鳍的,长的,长的分长尾巴的短尾巴的各剪三四条。再剪有鳍的,又分长尾短尾,也是各三四条。无鳍有鳍的再剪些短粗的各三四条。再剪头是平平的三四条,尖头的三四条(剪法:在纸上画上要求的各类型鱼,下面摞上三四张纸,下剪子剪)。把这些纸鱼散扔在地上。跟孩子说:“你是个小鸭鸭,饿肚子了,想吃这些小鱼,小鸭想,我一样一样地吃,比如先吃长鱼短尾巴的,再吃长鱼长尾巴的,就这样,一样一样地吃,并且边吃边数。‘提示:可以把纸鱼拣到一纸盒内就算吃了。 2、玩纸卡 目的:熟悉10以内数字的内在规律,提高分析能力及运算能力。做法:先做好三套写有1-10数字的卡片,发给孩子、爸爸、妈妈。游戏开始,三人围坐,明确游戏规定,第一个拿出卡片的让后面拿出卡片的少几多几,必须执行。比如第一拿出卡片的说:“比我卡片上的数必须多3,‘那么后拿的必须照办,如先拿的是5,后拿的必须是8,游戏开始后,轮流先拿三次(当然可灵活一些,目的是让孩子达到上述目的)。孩子先拿时,大人故意拿错,问孩子对不对、再向下进行。提示:还可要求举两数的和,为先举出的卡片上的数。 3、堆豆顶一堆饼干 目的:练习10以内数字的分与合,提高分解组合能力。做法:大人在桌子上堆三堆菜豆(别的也可以如糖果花生豆)堆与堆之间距离稍大一点。如三堆菜豆分别是6、7、9颗,让孩子在每堆菜下面堆上两堆或三堆饼干,其数目之和等于上面那堆菜豆数。如第一堆菜豆是6,让孩子下面堆三堆饼干,应该是1、2、3,或是2、2、2。把三堆菜豆下面摆完,如都对就把菜豆拿开,再用饼干堆成不同数目的三堆,在这三堆下面再堆菜豆。还可反过来,堆六堆菜豆,下面变成两堆菜豆一堆饼干,达到数的分解与组合。还可加上书写,6=1+2+3……提示:注意卫生,让孩子洗手,桌面一定干净。 查看原帖>>
Ⅲ 如何让幼儿园数学游戏设计更有趣和有效
幼儿园数学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寓教于乐,让处在数字敏感期的孩子,对枯燥的数学感兴趣,让孩子在玩中学。所以游戏设计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生活化,越贴近孩子生活,孩子的接受程度就越高,教学完成质量也越高。
2、简单化,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限制,对很多事物的理解还局限在具象化阶段,越简单具体孩子越容易理解学习。
3、趣味化,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引导把握孩子的学习方向,尽量让游戏有趣巧妙,调动孩子积极性和主动性。
4、可操作性,游戏尽量充分利用生活中实物、玩具等,隐含着丰富数学概念和属性,引导孩子通过主动观察、探索,发现数学解决数学问题。
何秋光学前数学APP,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感兴趣的主题和游戏,从具体到抽象,真正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让每个孩子都爱数学!
Ⅳ 求幼儿园中班数字游戏!
***亲子动一动 提升肢体智能 游戏1 我是好驾驶 让孩子在趣味的游戏中,区分走与跑的不同,在快与慢的节奏中,学习掌控自己的肌肉。适合年龄:2-4岁 准备道具:呼拉圈(两人一个)、或是小投环(一人一个) 游戏说明: 1.邀请孩子进行开汽车的游戏,可以载客人(两人一个),也可以单独自己一个人开。 2.当小朋友选好以后,告诉孩子汽车有时快、有时慢。快的时候用跑的、慢的时候用走的,并示范跑与走的动作,让孩子自由调整步伐。 注意事项: 1.由于有些时候需要跑步,因此在游戏前,爸妈们要注意场地是否够大,避免孩子因为不小心互相碰撞或是撞到家具而受伤。 游戏2 城堡大战 反复练习扔球的动作,让孩子感受破坏与重组的趣味,同时宣泄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适合年龄:3-6岁 准备道具:小球、积木若干个。 游戏说明: 1.爸爸和妈妈先邀请孩子一起拿积木盖一座城堡,等城堡盖好之后,告诉孩子要进行一个丢炸弹的游戏。 2.爸爸妈妈和小朋友轮流拿球攻击城堡,直到城堡倒塌为止。 3.大家一起再把城堡盖起来,或许也可以想想,盖成怎样的城堡比较不容易被打垮。 4.再轮流用球攻击。 注意事项: 1.鼓励孩子多多练习丢。孩子的力道或许不足,可以考虑让孩子站前面一点,并帮助他们学习如何瞄准目标物。 2.如果用的是纸积木,可以请孩子迭得高高的再享受倒塌的乐趣,但如果是实心的积木,则高度不宜高于90公分,避免掉落时碰伤孩子。 3.在丢球前一定要告知孩子,不可以将球丢到别人身上。 游戏3 小小飞行员 这个游戏可以增进手臂的肌耐力、发展平衡感及协调性,并加强孩子对空间的认识。 适合年龄:4-5岁 准备道具:滑板、粗绳、可以当成目标的物品、可系绑绳子的固定物。 游戏说明: 1.请小朋友以伏卧的姿势,将腹部贴在滑板上,用双手及手臂的力量拉动滑板,使滑板自由活动。 2.选择一地点放置目标物,让孩子绕着目标物滑行且不能碰到目标物。 3.将粗绳放在地上,一端系在固定物上,滑板放在粗绳上,让小朋友手攀着绳子前行或后退。 注意事项: 1.滑板的轮子必须是可以各个方向自由转动的。 2.一定要在平坦的地面上进行活动。 3.步骤中的各种活动也可以改成跪在滑版上进行。 游戏4 转转乐 藉由亲子互动游戏,刺激前庭系统,训练孩子的平衡感发展。 适合年龄:3-4岁 准备道具:附有手把的旋转椅 游戏说明: 1.父母协助孩子坐进旋转椅中,让孩子的双脚跨出旋转椅外,双手扶住旋转椅内的把手,记得提醒孩子背后向后靠稳,然后慢速开始旋转。 2.爸妈可以跟孩子轮流游戏,让孩子也可以帮忙担任转圈圈的人,可以帮助孩子手眼协调及肌肉发展。 注意事项: 1.旋转的时候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反应,如果孩子觉得害怕,就给予安抚或暂停游戏。 ***玩球躲猫猫 训练逻辑数学 游戏1 球球泡泡澡 通过与水、球等物品,让孩子体验触觉感受,并启发孩子对数量、多少的基本认知。 适合年龄:1-2岁 准备道具:澡缸、塑料球 游戏说明: 1.让宝宝先进入澡缸,再将澡缸注入清水,然后将球一颗颗放入澡缸中,让宝宝体验玩水的乐趣及触觉刺激,感受澡缸从“0”(没有球)开始后的变化。 2.爸爸妈妈丢球进澡缸的时候,可以同时一边报数,让孩子对数与量有最基本的认知。 注意事项: 1.避免孩子在浴室里滑倒,发生窒息或溺水的意外。 2..孩子如果有害怕、逃避、拒绝的反应时,不要强迫他,可以慢慢地引导他用手或用脚先行碰触。 游戏2 谁是同一国的 通过视觉及触觉进行区分,培养孩子分类、辨识的优势能力。 适合年龄:3-5岁 准备教具:大小不同的螺丝及螺丝帽数组 游戏说明: 1.将螺丝跟螺丝帽分散在桌面上,让孩子通过视觉区分,先将螺丝帽和螺丝进行第一次的分类。 2.让孩子通过视觉及触觉分别分辨大小螺丝帽和螺丝的差异,然后再加以细分。 3.爸爸妈妈和孩子进行比赛,看谁最快把螺丝和螺丝帽栓在一起。 注意事项: 1.每次游戏过后要收拾好,让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2
Ⅳ 幼儿园教数学宽与窄有什么游戏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1、对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敏感,有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性和独立性。 2、逐步积累有关物体的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建构初步的数概念。 3、学习正确使用操作材料,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能运用已有经验和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发展思维能力。托班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1、愿意参加数学游戏,能对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摆弄。2、感知并区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对形状变化感兴趣。能指认红、黄、蓝三种颜色。3、学习按物品的一维特征标记进行分类。(名称、颜色、形状、大小)。4、感知“1和许多”。感知一个同名称的集合(实物)。 5、学习10以内的唱数。3以内的手口一致点数,并能运用实物进行3以内的按数取物。 6、在比较中认识物品的大小、多少。 7、感知上下、里外的空间方位,能区分白天和晚上。 8、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按标记拿取、摆放操作材料。小班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1、乐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材料。2、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并对生活环境中的形状发生兴趣和进行指认。能按形状进行配对、组合拼搭。3、学习按物品的一维特征进行分类。4、运用多种感官认识“1和许多”并了解其关系。感知个数在5以内集合中的每个元素。5、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重叠、并放、连线)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并区分多、少和一样多。6、学习按物体量的差异(大小、长短)或某一特征进行5个以内物体的排序,并能找出最大(长)或最小(短)的。7、学习5以内的数数(实物、点子),能说出总数,并能手口一致地按数取物、按物取数,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8、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里外、前后的空间方位及早、晚的时间概念,知道早、晚有代表性情节的日常变化。 9、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有初步的规则意识。10、学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中班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1、能主动、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并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兴趣。2、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能关注周围环境中物体形状、量的差异。3、学习按物品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4、结合日常生活,会区分形成2—3个不同集合(元素个数在10以内),感知集合中的每个元素。5、学习按量(粗细、高矮、厚薄、宽窄等)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特定的规律排序。6、学习10以内的数数(顺着数、倒着数、目测数群)。形成数序,认识数字,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基数、序数)。7、学习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不受物体大小和空间排列形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8、学习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尝试有简单规则的数学活动。9、能在老师帮助下尝试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乐意与同伴、老师交流,养成倾听的习惯。大班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1、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正方体、球体、长方体、圆柱体);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2、学习按物体二~三维特征进行分类,并学习按标记进行逐级分类。3、初步感知集合的交集、并集关系及包含关系。4、能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5、学习10以内的单、双数,相邻数以及认识零。6、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7、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初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初步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的技能,体验加减互逆关系。8、学习二、四等分;感知守恒;学习自然测量。9、学习区分左右(以自身和客体为中心)。10、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年、月、星期的名称和顺序。11、认识并尝试应用钱币。12、能用语言表述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13、运用轮流、适当等待、协商等方法与同伴进行数学游戏,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14、尝试从不同维度观察与思考问题;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简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