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发布时间: 2021-07-25 03:14:38

1. 学习于永正巜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教学是平等的对话,教学是交流。两千多年的孔子就是这样做的。对话最核心的东西是尊重、民主、平等。尊重是做人的第一原则,也是教育教学的第一原则。尊重是教改的核心理念。每个学生都是大写的人,要尊重他的人格。要尊重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要摆正。我不主张称学生为孩子。一二年级的学生称小朋友,高年级的学生称同学。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平等的。孩子听起来很亲切,其实关系搞错了。我课前谈话时告诉学生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称于老师是最好的。我是你的大朋友,把你的智慧给我,把我的智慧给你,一加一大于二。
要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教第一课时时,教师要不惜时间,范读两遍课文。最好的老师要示范,最好的引导是示范!读书要充分,课文不读熟不开课。如果这一点做不到的话,我宁可延迟。理解课文的根本途径或者唯一的途径是读,尤其是朗读,朗读的意义不可估量。叶老说:“能够把课文读得很有感情就说明你理解课文了。”朗读也是训练说话的最好途径。怎样培养说的能力呢?从朗读开始。语文教学如果离开朗读是没有意义的。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死的。朗读可以使人感动,可以使人泪如雨下,小声读不行,默读也不行。“文贵自得。”我们教育学生不但要得到兔子,而且要得到猎枪。张田若先生说:“评价一节课的成功与否,首先要看全班同学是否把课文读熟了。”
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展开生生对话。生生对话指的是写字的交流、理解词语的交流、朗读的交流、感悟的交流、写片断的交流。老师要告诉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倾听。交流时光说优点,欣赏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欣赏别人就是欣赏自己。
师生对话。教师不仅是是组织者,还是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听说读写。教师是对话的首席。例如写字,你敢不敢示范?教师该做的、该说的一定要尽力而为。教师的见解、朗读、下水文要高于学生。要说学生不知道的,讲学生不懂的,要点出恍然大悟。一个聪明的校长决不看老师的教案,教案可以抄,抄了不会用,抄了有何用?课堂是学堂,不是讲堂。我们不要做教师,要做导师。时代呼唤导师,现代教育呼唤导师。导师是会引导的,会启发的,会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教师的教学理念要在课堂上体现出来,教师要参与进去,而不是挂在嘴边。学生说到的地方老师不要说,说了学生不愿听。老师讲的一定是学生不知道的。吸引学生最好的办法是讲学生不知道的,引导学生说他想到的。课堂是展示学生的地方,不是展示老师的地方。煽情、声光电一起上,不可取,我持否定态度。语文教学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读写。

2. 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鉴于女儿语文成绩不尽如人意,暑假期间,我特意去书店挑了一本书————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回家之后,我从头至尾细细看了两遍。于老师文中提到的语文教学的观点讲得非常在理,其中有关朗读和错别字的论述我最感兴趣,因为这两个问题困扰我已经很久了。
语文的本质,说到底无非是读和写。读既包括默默地阅读,也包括大声地朗读。于老师说,语文教学的“保底工程”,就是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连学过的课文都读不流畅的学生,语文水平百分之百的低下,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语感不好。文中于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叫杨鸣的男生刚转到于老师班时,语文水平很差,一个长句子他要分三次才能读完。后来,于老师给他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每天读课外书,要大声读,每天坚持半个小时。不到一年,大见成效。杨鸣在班级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于老师还举了个例子,他说,他看《夜幕下的`哈尔滨》一书,远远不及听王刚朗读这部长篇小说感受真切,因为王刚把这本书读活了。
联想到女儿的朗读情况,我不禁汗颜进而惴惴不安起来。每次看她读课文,不是加字、减字,就是读错字。每当这时,我都会生气,但同时又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她就是读不准确呢?现在我才明白,原来这是她平时课文读得不多,课外书看得太少,语感不好造成的。
为什么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默写,错别字不多,一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运用字词时,就会写出成串的错别字呢?为什么好多别字,虽经老师多次纠正,仍顽固地反复出现呢?于老师认为,主要是小学生的字学得多而且快,而实践太少的缘故。面对这个问题,他一方面教育学生看书写字时要细心;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听写的方法,即每节语文课都利用五六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写几句话,这些句子中含有学生易错易混淆的字。如:他让学生听写“我坐在座位上看书”、“战士们像猛虎一样冲向敌人的阵地”“屋外面鬼子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村民们急忙钻进地道”等等,其中“坐座”、“象像”、“近进”都是学生易混淆的字。每次听写完了,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允许争论,实在拿不准的,向书本或老师请教。这样得出来的正确答案,印象特别深。显然,用听写纠正错别字不失为一种简易高效的好方法,这在我们教学生以及自己小孩时都能用得上。

3.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写读后感要注意
首先要设置一个境界 把你读的文章引出来 后面加内一句 读了之后深容受感触等话语
再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然后把你的想法另起一段写出来 要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个文章的观点
最后升化主题
简单说就是四个步骤:引,议,联,结.
希望对你有帮助

4.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截图

地址:http://book.kongfz.com/18098/228823369/

http://proct.dangdang.com/23439172.html

版 次:1

页 数:237

字 数:220000

印刷时间:2014-2-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内容推荐

自1962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以来,主要教的是小学语文。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有独钟,说“痴迷”,也不为过。
我的导师张庆先生把我的语文教学概括为“五重”一一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不管怎么说,有一点可以肯定,相信听了我的课或者读了我的语文教学实录的人都会同意,这就是:我的课有情有趣。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紧张感,更没有恐惧感。学生在我的引领下,有滋有味地写字,有滋有味地朗读,有滋有味地表演,有滋有味地写作。“有滋有味”不仅来自我对教材的处理,而且来自我对学生的善待。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情感因素在其中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不能干巴巴地教,不能冷冰冰地教。学生的情感世界空虚、精神家园荒芜,比知识贫乏更可十白。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育不能只读一本语文书;教学艺术是处理教材的艺术加善待学生的艺术,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比处理教材、传授知识更重要;语文老师的语文素养决定着语文教育的质量。一一以上,是我最想说的,也是最想与广大语文老师交流、探讨的。

作者简介

于永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1962年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 999年教育部召开“于永正语文教学方法研讨会”,推广其“五重”(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教学法。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200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徐州市成立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
从1 984年至今,于永正老师应邀到全国31今省、市、自治区、港澳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作学术报告2000多场次,上公开课3000余次,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教海漫记》《于永正与五重教学》等多部著作。

目录

人生留痕——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辑
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2
我看小学语文教学/5
写字.育人.做人/15
“熏锅屋” /22
是老师配合学生,不是学生配合老师/28
要有语感,更要有责任感/36
从雪中送“灰”说起/38
教学相长/41
和教育名人的一席谈/46

第二辑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于永正老师的课能令我的心安静下来,让我赞叹再三。在漫不经心处,我看出他的一片匠心;在大开大合的格局中,有温婉的细腻让人感动;在平实的对话里,有一种成色素朴的随喜之音。我想要从思想的、艺术的、学科的、心理的维度去剖析,却发现那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他的课是浑然天成的。
——全国劳动模范、箸名特级教师、杭州I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王崧舟
于永正取得成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一个是“悟”,另一个是“做”。所谓“悟”,就是他用心思考,求得明白;所谓“做”,就是他一直在努力。自己的命运自己掌管。没有“悟”和“做”,于永正怎么能成为跨世纪名师?您若用心去“悟”,用力去“做”,也能成为未来的名师。
——南京师范大学特约研究员、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委、著名特级教师 高林生
捧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如沐春风,如望秋月,既像是在研读思辨严谨的学术著作,又像是在欣赏文笔优美的散文随笔,启智、受益、亲切、有趣,令人爱不释手,读罢难以忘怀。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靳家彦

一、 实实在在教语文

1、把握课文基本的人文内涵,进行必要的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训练。 现在有 许多 老师把语文课越上越深,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应该把握基本的人文内涵。例如:《棉花姑娘》的人文内涵,一点是科学知识。例如燕子会捉空中飞的害虫,第二点是请人帮帮要怎么说,要有礼貌。尽管帮不了别人的忙,也要有个比较好的态度,拒绝也要有礼貌。是否可以这样设计:树干里的害虫和燕子等图片进行连一线,利用连完的线,说上一句话。如:燕子会捉空中会飞的害虫。

棉花姑娘

燕子 树干里的害虫 啄木鸟 田里的害虫 青蛙 棉花地里的蚜虫 七星瓢虫 空中飞的害虫

2、了解学生实际,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教学。

我们要想办法,知道学生的基础是什么。现在许多的课,虽然课前布置了大量的预习作业。但一开始上课,老师的教师设计又把所有的学生当成了零起点。今天《全神贯注》一课,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在让学生明白罗丹的全神贯注和孩子的平时全神贯注的区别在哪里

3、希望课堂多安排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有好多的课,是老师和几个好学生的对话。这样的教学设计最起码是低效的。 《去年的树》寻找板块的决策计较 方案1 方案2 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表演





小组4个人分角色读 同桌分角色两个人读 同桌两人读一遍 两个轮流读一遍

在分角色朗读和分角色表演相比,表演是很热闹,但是一开始就表演,文中鸟儿不像鸟儿。如果表演不到位,就把鸟儿急于寻找朋友的情绪破坏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讲究投入和产出的问题。

同桌分角色两个人读相对来说利多弊少。为了提高联系的效率,练习的机会更多。(黑体的方案是建议老师们采用的) 4、每节课要安排练习。练习形式多样化。

学生自我评价、估计的能力还不行。练习题做过了,老师批改过了,错的订正过了,全部批改过了,这才是懂了表现,教学的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谈谈说说讲出来的。除了中国大陆,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是让孩子在做题目,题目做完了,正确的,就下课了。语文能力最终是落实到个体的。能不能把讲讲问问的时间腾出来,让孩子多做练习。

现在我们的课堂的练习设计,已经基本形成了模式,一二年级写字,三年级以上就是我想对***说。写完了,交流一下,作业不收起来,孩子的语文能力是提不高的。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例如:《搭石》

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它当作理所当然的事。

搭石前还有哪些人在作者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用理所当然来说一句话,多写几句就更好。

5、习作重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求不太高。

儿童的写作能力究竟是怎么发展的?到目前还没有研究出结果。课标在习作要求已经作了修改:表达真情实感,内容比较具体。语句通顺。我们的习作要求不能太高。

6、一节课总要让学生情感有触动,认识有提升,语言有积累,思维有发展。

每天进步一点点。教育是百年树人的问题,孩子在一天天的长大,每天的一点点的进步就是成功。先求实,活、精只有落到实处就是好课。






二、 简简单单教语文

1、教学设计不必太刻意,环环紧扣未必就好,一节课设计几个板块,但开展哪些教学环节,达到怎样的要求心中有数。

一节课一般要求只有三大板块,课堂上心中有教案,眼中有学生。 例:《妈妈的帐单》教学环节设计

·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出现了那两张帐单。 ·细读这两张帐单,你发现了有什么不同? ·看了这两张那个帐单,你想对彼得说些什么? ·我们也来为自己的妈妈列一张帐单。 小学语文就要上出小学语文的特色来。

《珍珠鸟》20分钟讨论小珍珠鸟究竟有没有自由?这节课,教到信任让人产生美好就已经足够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教我还。王安石心里此次踌躇满志,怎么读。这次王安石又是前途未卜,你们再来忧心忡忡地读。弄得小朋友一头雾水。这两句话,对小学生而言,我们要传达的就是一种千古不变的思乡之情。 2、 教学过程力求符合儿童认识规律,一般情况按课文的顺序来教。 尽量按照课文的顺序来教。低年级的课上得就是低年级的样子。 我们的语文课带着孩子按课文的顺序学。 3、 让学生体验,解决学生的实际存在的问题 4、 适度拓展,必要时才使用多媒体。 三、 从从容容教语文

1、 一节课容量要恰当,不追求完整和完美。

一节课的容量太多,四十分钟上不完。那就是一堂好课。一篇课文什么时候才完整,二课时才是完整。把三个课时最精彩的内容放在一节课里上,我们平时的教学能做到吗?

2、 课堂上不一味追求热闹,有放有收,张弛有度。

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静地读书,细细地思考,慢慢地体悟。我们会发现不少„„






《花钟》的第一段。有7、8个有点。按时间顺序写;不同的花开放的写法不一样;不同的开花都是在描写了开放的心情(投射我们的心情);用词的准确性;避免了语言的累赘;一句话语句表达的顺序有变化,写时间的词要么在头上,要么尾巴上。

不是在知识,而是交给学生一种探索的精神。

3、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有足够的时间点评、批改和订正。 把最有难度的作业放在课堂里完成,压缩讲讲说说的时间,把时间留出来完成作业。

四、轻轻松松教语文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自动化”。 2、 抓紧课堂教学的时间,减少课外作业。

3、 让学生有足够的睡眠,有时间玩,有时间读课外书,看电视。 鼓励学生看适合特定时段的,适合自己内容的节目。高年级要看7点钟的新闻联播,低年级的孩子鼓励去看大风车节目。第二堂课回到课堂上来交流自己看电视的收获,孩子的各方面能力肯定大有长进。

4、 老师有时间休息,看自己喜欢的书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孩子空一点,老师也空一点了。语文教师不能光看教科书和参考资料,要读自己喜欢的书。开展适当的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才能保持愉悦的心情,满面笑容地对待学生。

热情鼓励 耐心辅导 坚持标准 严格要求 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把字写得规范。

老师有时要像牛皮糖,态度要好,坚持盯着不放的,才能纠正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内方外圆,要求是严格的,但对学生的态度要和蔼。

5. 怎样教语文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即“写什么”“怎么写”。“语文味”具体表现在能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

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应该有朗朗的读书声,应该有浓浓的情感体验,应该有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有学习方法的习得和学习习惯的自然渗透,应该有自然和谐的师生互动场景。

潜心阅读,读出“语文味”;品词析句,诠释“语文味”;扎扎实实,写出“语文味”!

学语文的本质是学语言,学生走不进文本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是读,是缺少了读中的品味与体验。学生能走进文本的最大秘诀是什么?也是读,是有了读中的理解、品味与体验。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指出:“任何一种语文能力的得来,都离不开读。读,它本身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方法——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每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略读和浏览。”这就是说语文课既要“读”又要“阅”,既要书声琅琅,又须“静思默想”。因为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浸染于语境之中,才能调动起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读,才能越来越深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强化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让学生直接面对课文,进入课文。即一开始就让学生静下心来,充分地读书,一直读到正确、流利、初知大意。其次,在精读阶段,教师可针对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设计一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把握重点段落、句子,抓住关键词句读进去,想开来,教师且当个“红娘”,在学生内容理解不到位,情感体会不到位的地方,穿针引线”、“牵线搭桥,从而理解领悟全篇内容,达到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的效果。

6. 读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我怎样教语文》是于永正老师写的。1999年教育部召开“于永正语文教学方法研讨专会”,推广其“五重属”(重情趣、重感情、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教学法。

于老师的这本书每一章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语文教学的知识技能。本书分为四辑来写第一辑、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第二辑、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第三辑、语文课堂教学的“两点”在哪里;第四辑、关于作文教学。在本书的开始于老师还写了“人生留痕——写在前面的话”写的是于老师的教书经历和写作经历。于老师从教五十多年,主要教的是语文学科,以本书写的大都是有关语文教育的。在书的末尾于老师还写了后记,于老师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有独钟,说“痴迷”也不为过。

7.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一书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一书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是:于永正取版得成功的原因可以概权括为两个字:一个是“悟”,另一个是“做”。所谓“悟”,就是他用心思考,求得明白;所谓“做”,就是他一直在努力。自己的命运自己掌管。没有“悟”和“做”,于永正怎么能成为跨世纪名师?您若用心去“悟”,用力去“做”,也能成为未来的名师。

8.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读书笔记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为此我读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这本书,书中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多的帮助。
从这本说中,我知道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鼓励学生。
书中说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教师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在教师的高尚人格的影响下,学生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为其卓越的才能所倾倒,为其广博的知识所陶醉,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这就是教师的人格力量。那么何谓教师的人格?那就是四个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
先说“德”。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任何学校,都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支撑教育大厦的栋梁,是教师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以德服人”。只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 “乐其道”,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圣使命,才能不辱教师这一神圣而崇高的职业,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最终也能得到学生的尊重。那么,教师的德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首先,要无限热爱教育工作,甘愿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一切为了孩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具有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才会有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老师只有热爱、尊重学生,才会关心学生的成长。其次,要对教育事业有深刻的理解。教育起着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没有教育,人类就无法前进。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势必会使教育误入歧途。教育工作是培养未来的建设者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现实,着眼于未来。第三,要作风正派,待人以诚为贵,交往数信为最。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具备了以上三点素质,教师道德品质之灯便高悬于讲台之上,浩然之气便充塞天地之间,就会产生无穷力量。

热点内容
四平招聘教师 发布:2025-08-24 19:15:36 浏览:290
学习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心得体会 发布:2025-08-24 19:05:49 浏览:260
校园产业 发布:2025-08-24 18:45:21 浏览:321
西华大学古城教学区 发布:2025-08-24 16:57:57 浏览:439
2017四川文科数学高考 发布:2025-08-24 15:30:36 浏览:210
孩子发烧物理降温的方法 发布:2025-08-24 14:28:36 浏览:747
校园女孩图片 发布:2025-08-24 14:22:41 浏览:657
程远老师 发布:2025-08-24 11:15:36 浏览:216
怎么做分录 发布:2025-08-24 08:33:23 浏览:40
什么是吊死 发布:2025-08-24 06:34:52 浏览: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