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提高题
1. 一道初中数学提高题
由题目已知,我们可以设
z(1*2)+h(2*3)=x*m
则利用规定有(2h+z)a+(2z+3h)b-(2z+6h)c=ax+mb+mxc
所以
2h+z=x
(1)
3h+2z=m
(2)
3z+4h=x
(3)
2z+6h=mx
(4)
所以解这个方程组(1)
(2)
有h=2x-m
z=2m-3x
又3z+4h=x
所以
m=x
又2z+6h=mx
所以6x=(2+x)m
因为m=x
所以
6x=2x+x^2
所以
4x
等于x^2
所以X等于4
即是
m=4
或0
总上m=4
或0
总结本题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思路不难,重要的是计算过程要准确,我就心算的,可能有误,但是思路是这样,待定系数法,你自己试试
2. 5年级数学提高题,
设4堆同样多都是x个则第一堆原来是x-1第2,3,4堆分别是x+2,x/2和2x又因为4堆共46个.所以
x-1+x+2+x/2+2x=46得x=10所以第1,2,3,4堆分别是11,9,20,5
3. 初一的数学提高题
请问是关于什么(类型的题)?
方程?
一件工作甲单干用20小时,乙单干用的时间比甲多4小时,丙单干用的时间是甲的还多2小时.若甲、乙合作先干10小时,丙再单干用几小时完成?
解:
由题意知:乙单干要用24小时,丙单干要用12小时。
即:甲每小时做这项工作的1/20,乙每小时做1/24 ,丙每小时做1/12。
现在设并在单干X小时可以完成
甲完成了1/20 × 10=1/2
乙完成了1/24 × 10=5/12
丙完成了1/12 × X
三者相加完成了整个工作
列方程 1/2 +5/12 + 1/12 X =1
解方程得 X=1
所以丙单干1小时
有理数?
几何?
4. 初一数学提高题
就是判断这个乘式结果的数字后面有几个零嘛。
先把所有尾数是0的数字挑出来:包括
10、 20、 30、 40…… 90
110、120、130、140……190
210
310
410
……
910
1010
……
1910………………………1990
一共是2*9*9=162个,共得到162个0。
尾数两个零的包括:
100、 200、 300…… 900
1100、1200、1300……1900
一共是2*9=18个,共得到36个0。
尾数三个零的有:1000、2000,得到6个0。
此外,每组2*5可得到尾数的一个零,包括
2*5、 12*15…… 92*95
102*105、112*115……192*195
……
2002*2005
一共是2*10*10+2=202个,共得到202个0。
所以这个得数尾数的零一共162+36+6+202=406个。
也就是说n=406。
5. 数学提高题小6
1.V长方体=8*6*4=192
又
V圆锥=1/3
底面积*高=192
又圆锥的高=5/4*4=5
所以S底面积=192除1/3除5=115.2
2.因为
1/8X+60=1/4X
所以
X=1/2X+240
所以X=480
3.因为1/8X+2=1/9X
所以
X=144
6. 怎样提高做数学题的速度
熟悉基本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
解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对一些基本的、常见的问题,前人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和常用的解题程序,我们一般只要顺着这些解题的思路,遵循这些解题的步骤,往往很容易找到习题的答案。否则,走了弯路就多花了时间。
认真做好归纳总结
在解过一定数量的习题之后,对所涉及到的知识、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使解题思路更为清晰,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于类似的习题一目了然,可以节约大量的解题时间。
先易后难,逐步增加习题的难度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简单的问题解多了,从而使概念清晰了,对公式、定理以及解题步骤熟悉了,解题时就会形成跳跃性思维,解题的速度就会大大提高。养成了习惯,遇到一般的难题,同样可以保持较高的解题速度。有些学生不太重视这些基本的、简单的习题,认为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解这些简单的习题,结果是概念不清,公式、定理及解题步骤不熟,遇到稍难一些的题,就束手无策,解题速度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解简单容易的习题,并不一定比解一道复杂难题的劳动强度和效率低。比如,与一个人扛一大袋大米上五层楼相比,一个人拎一个小提包也上到五层楼当然要轻松得多。但是,如果扛米的人只上一次,而拎包的人要来回上下50次、甚至100次,那么,拎包人比扛米人的劳动强度大。所以在相同时间内,解50道、100道简单题,可能要比解一道难题的劳动强度大。
由此可见,去解一道难以解出的难题,不如去解30道稍微简单一些的习题,其收获也许会更大。因此,我们在学习时,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先去解那些看似简单,却很重要的习题,以不断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随着速度和能力的提高,再逐渐增加难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认真、仔细地审题
对于一道具体的习题,解题时最重要的环节是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这是获取信息量和思考的过程。读题要慢,一边读,一边想,应特别注意每一句话的内在涵义,并从中找出隐含条件。读题一旦结束,哪些是已知条件?求解的结论是什么?还缺少哪些条件,可否从已知条件中推出?在你的脑海里,这些信息就应该已经结成了一张网,并有了初步的思路和解题方案,然后就是根据自己的思路,演算一遍,加以验证。
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读题、思考的习惯,心里着急,匆匆一看,就开始解题,结果常常是漏掉了一些信息,花了很长时间解不出来,还找不到原因,想快却慢了。很多时候学生问问题的时候,老师和他一起读题,读到一半时,他说:“老师,我会了。”所以,在实际解题时,应特别注意,审题要认真、仔细。
学会画图
画图是一个翻译的过程。读题时,若能根据题义,把对数学(或其他学科)语言的理解,画成分析图,就使题目变得形象、直观。这样就把解题时的抽象思维,变成了形象思维,从而降低了解题难度。有些题目,只要分析图一画出来,其中的关系就变得一目了然。尤其是对于几何题,包括解析几何题,若不会画图,有时简直是无从下手。
因此,牢记各种题型的基本作图方法,牢记各种函数的图像和意义及演变过程和条件,对于提高解题速度非常重要。画图时应注意尽量画得准确。画图准确,有时能使你一眼就看出答案,再进一步去演算证实就可以了;反之,作图不准确,有时会将你引入歧途。
总之,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解题只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你对学习的内容越熟悉,对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越熟悉,背熟的数字、公式越多,并能把局部与整体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形成了跳跃性思维,就可以大大加快解题速度。
7. 数学提高题
1. 两个非负数相反,都是0 a=1 b=-3
2. 所有数字都用的话。。。
3-4-5+6+7-8-9 -3+4+5-6+7-8-9
3.
6.6*10^16除以2200
4. 88个解
3*(4+(-6)+10)=24
3*((4+(-6))+10)=24
3*(4+((-6)+10))=24
3*(4+10+(-6))=24
3*((4+10)+(-6))=24
3*(4+(10+(-6)))=24
3*((-6)+4+10)=24
3*(((-6)+4)+10)=24
3*((-6)+(4+10))=24
3*((-6)+10+4)=24
3*(((-6)+10)+4)=24
3*((-6)+(10+4))=24
3*(10+4+(-6))=24
3*((10+4)+(-6))=24
3*(10+(4+(-6)))=24
3*(10-4)-(-6)=24
(3*(10-4))-(-6)=24
3*(10+(-6)+4)=24
3*((10+(-6))+4)=24
3*(10+((-6)+4))=24
4-(-6)/3*10=24
4-((-6)/3)*10=24
4-((-6)/3*10)=24
4-(((-6)/3)*10)=24
4-(-6)/(3/10)=24
4-((-6)/(3/10))=24
(4+(-6)+10)*3=24
((4+(-6))+10)*3=24
(4+((-6)+10))*3=24
4-(-6)*10/3=24
4-((-6)*10)/3=24
4-(-6)*(10/3)=24
4-((-6)*10/3)=24
4-(((-6)*10)/3)=24
4-((-6)*(10/3))=24
4-10/3*(-6)=24
4-(10/3)*(-6)=24
4-(10/3*(-6))=24
4-((10/3)*(-6))=24
4-10/(3/(-6))=24
4-(10/(3/(-6)))=24
(4+10+(-6))*3=24
((4+10)+(-6))*3=24
(4+(10+(-6)))*3=24
4-10*(-6)/3=24
4-(10*(-6))/3=24
4-10*((-6)/3)=24
4-(10*(-6)/3)=24
4-((10*(-6))/3)=24
4-(10*((-6)/3))=24
((-6)+4+10)*3=24
(((-6)+4)+10)*3=24
((-6)+(4+10))*3=24
((-6)+10+4)*3=24
(((-6)+10)+4)*3=24
((-6)+(10+4))*3=24
10-(3*(-6)+4)=24
10-((3*(-6))+4)=24
10-3*(-6)-4=24
10-(3*(-6))-4=24
(10-3*(-6))-4=24
(10-(3*(-6)))-4=24
10-(4+3*(-6))=24
10-(4+(3*(-6)))=24
10-4-3*(-6)=24
(10-4)-3*(-6)=24
10-4-(3*(-6))=24
(10-4)-(3*(-6))=24
(10-4)*3-(-6)=24
((10-4)*3)-(-6)=24
(10+4+(-6))*3=24
((10+4)+(-6))*3=24
(10+(4+(-6)))*3=24
10-(4+(-6)*3)=24
10-(4+((-6)*3))=24
10-4-(-6)*3=24
(10-4)-(-6)*3=24
10-4-((-6)*3)=24
(10-4)-((-6)*3)=24
10-((-6)*3+4)=24
10-(((-6)*3)+4)=24
10-(-6)*3-4=24
10-((-6)*3)-4=24
(10-(-6)*3)-4=24
(10-((-6)*3))-4=24
(10+(-6)+4)*3=24
((10+(-6))+4)*3=24
(10+((-6)+4))*3=24
5. [(-5)×(-13)+7]÷3
8. 一个数学提高题
解:依题意得
((a的平方+b的平方)/c的平方)+3.25=(a+1.5b/c)×2
a的平方+b的平方+
3.25c的平方
=2ac+3bc
(a的平方-2ac+c的平方)+(b的平方-3bc+2.25c的平方)=0
即(a-c)的平方+(b-1.5c)的平方=0
a=c
b=1.5c
因为a的平方+c的平方≠b的平方
所以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9. 小学数学提高题
(1)一杯果汁:(850-400)÷(5-2)=150(克)
一个空瓶:400-150×2=100(克)或者850-150×5=100(克)
(2)每套运动服:(120-20)÷(32-30)=50(元)
如有不懂,可以继续追问。
10. 几道数学提高题
1.3个连续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是60,这三个数是(4 )、(5 )、(6 )或(3 )、(4 )、(5 ).
2.老师给学生买了72支钢笔,共用去了( )067.9( )元,其中( )处数字已经记不清了。请帮助老师算一算,每支钢笔(42.61 )元。
3.从1到9这九个数中选8个数字,组成是12的倍数的无重复数字的最小八位数是(12345678 ).
4.甲数和乙数的比是3:4,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和是65.这两个数分别是(15 )和(20 )。
5.a,b,c是三个不同的质数,且1/a+1/b+1/c=1又三十分之一,则a是(2 ),b是(3 ),c是(5 )。
6.把自然数a和b分解质因数得到a=2*7*5*m,b=3*5*m.如果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2730,那么m=( 13)。
7.两个质数,它们的差是合数,它们的和既是11的倍数,又是小于50的偶数。符合上面条件的四组数有( 13)和(31 ),(3)和(41 ),(3 )和(19 ),(17 )和(5 )。
8.两个数的和是42,最大公因数是6,且大数不是小数的倍数,这两个数是(24和18 )。
9.把七分之二化成循环小数,小数点后面第2000位上的淑是(8 )。
10.一个数除13511,13903,14589的余数都相同,这个数最大是( ).
11.已知1176*a=b的4次方(a,b均为非0自然数),则a最小是(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