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初2
❶ 数学(初2)
宽:根号5-1
❷ 初2数学学什么
1.
分式
2.二次根式
3.三角形
4.一次函数
5.四边形
6.相似
7.简单概率统计
❸ 初中所有数学公式 初2的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全等三角形
边边边
边角边
角边角
角角边
斜边直角边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轴对称
等腰三角形
三线合一
等边三角形
实数没什么好讲的
一次函数
y=kx
y=kx+b
(a+b)2=a2+2ab+b2
(a-b)2=a2-2ab+b2
(a+b)(a-b)=a2-b2
❹ 初2数学!!!
❺ 初2数学
好证明啊,连接AD和BC因为角CAB+角ABD=180;又角ABD加角BAD加角ADB=180;所以角CAD加角BDA=180;所以CA平行BD,又CA=BD;所以,ACB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E=BE
❻ 数学 初2
我找到了初二能够理解的做法。
首先,∵△ABC为等边三角形∴C点在x轴负半轴,C(-1,0)
∵直线y=kx+2k∴它与x轴的交点为(-2,0)
∵A(0,√3)、B(1,0)∴直线AB的解析式为y=-√3(x-1)(待定系数法)
分析题意,如果S△DEC=S△AEF,则有S△DBF=S△ABC=√3
F点坐标为((√3-2k)/(k+√3),(k(√3-2k))/(k+√3)+2k)
即有DB×F(纵)×½=√3
从而解得k=2√3/7
❼ 数学初2 公式 判定
二项式定理
(a+b)^2=a^2+2ab+b^2
(1,
2,
1)
(a+b)^3=a^3
+
3a^2*b
+
3a*b^2
+
b^3
(1,
3,
3,
1)
(a-b)^3=a^3
-
3a^2*b
+
3a*b^2
-
b^3
(a+b)^4=
1,
4,
6,
4,
1
(巴司卡三角系数)
平方差公式:
(a-b)*(a+b)=a^2
-
b^2
立方和
立方差公式:
(a-b)(a^2+ab+b^2)=a^3-b^3
(a+b)(a^2-ab+b^2)=a^3+b^3
❽ 数学..初2
根据45度角的Rt三角形特性,则从山定垂直下来的线段与地面行成的交点到起点的矩离也为400米.则为:根号 400的平方+400的平方=根号320000米.
❾ 数学(初2)
3A^2+3B^2
=3(A^2+B^2)
=3[(A+B)^2-2AB]
代入AB=2,A+B=3
原式=3(3^2-2*2)
=3*(9-4)
=15
❿ 初2数学2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