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小学数学图表

小学数学图表

发布时间: 2021-07-30 19:10:18

如何巧借图表分析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

小学数学中把含有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或文字叙述出来,这样所形成的题目叫做应用题。任何一道应用题都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已知条件,第二部分是所求问题。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了应用题的结构。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可以用图表来表达,通过让学生画图表,再加以分析数量间的关系,使问题迎刃而解。
一、对图表分析法重要性的认识是前提
数学应用题对于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小学生来说,由于文字叙述比较抽象,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因此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如果不掌握一种直观而又科学的分析方法,不断开拓解题的思路和提高解题的能力,长此以往将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图表法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数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会解决复杂关系的应用题,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思维能力,还可调动学生解答应用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借助于图表法解题,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知识构架和理解能力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题目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用图表的形式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深奥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形象、具体。
(二)借助于图表法解题,可以化繁为简
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涉及数量多、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往往让学生难以理清彼此间的关系,借助图表中的线段表示法可以准确地找出数量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理清头绪,比较容易地解出要求的问题。
(三)借助于图表法解题,可以化知识为能力
运用图表法解应用题的前提是学会阅读题目,通过阅读弄清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画图过程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变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二、对数学中数量关系的准确分析是关键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数量关系分析法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寻找题中的数量;第二步是明确各数量间的关系;第三步是解决各个产生的问题。下面以一道例题的教学从以下几方面来谈数量关系分析法的运用。
如:“学校举行书法大赛,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师:题中有几个数量呢?生:三个。师:哪两个数量之间有直接关系呢?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师: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让我们头脑中产生一个什么问题呢?生:四年级有多少人参加比赛?师: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呢?生:用乘法35 ×3=105(人)。师:现在又多了一个数量:四年级有105人参加比赛,那么哪两个数量间又存在关系呢?根据他们的关系可以产生一个怎样的问题?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有105人参加比赛。问题是:三四年级参加比赛一共有多少人?师:所以第二步算式怎样列呢?生:105+35=140(人)。师:根据现在已经产生的数量,又有哪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存在呢?生:三、四年级参加比赛一共有多140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师: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生: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师:那么解决最后问题的算式怎样列出呢?生:140+12=152(人)
三、培养学生具有熟练的图表能力是基础
图表法因其直观性与实用性,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而言,如何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换成具体直观的画面,完成从文字到图表的抽象过程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接触应用题开始,就进行相关方面的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审题的能力和画图的水平。一般来讲,可通过 个方面的科学训练,以达到准确熟练地实现从文本文字转换成图画符合。
(一)教师要躬亲示范做好榜样
要求教师在解题中形成运用图表法的习惯,从最基本的“1”开始,比如1个苹果可以用圆圈来表示,一个人可以用一竖横来表示,一段路程可以一横来表示,手把手来教会学生葫芦画瓢,仿照一步一步来画, 找准数量关系,切不可急于求成。
(二)教师要因材施教做好指导
随着学生对“1”这个概念的理解,学生可以由此推及到大的数量,比如20米长如果真用20米画那困难大了,教师可指导学生用1厘米或者是3厘米、4厘米来表示长度,其中的1份代表多少厘米,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通过画图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来。在具体过程中要将读题、口述、画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数量关系与图画的有机统一。
(三)教师要适时放手做好点拨
待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后,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画, 可以按照教师平时说的去表示,也可创造性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去画,只要科学、合理、直观地反映数量关系即可,而且要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教师可给以适时的点拨,不断培养学生的使用图表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自觉性,同时也可让学生分组合作交流,评选出最优方案,不断提高学生的图表解析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 图表法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实用性的优点,完全符合小学中低段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如果学生从小掌握了借助图表辅助解题的方法,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有大大的提高, 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将有很大的帮助。

⑵ 小学数学1到6年级总复习数的认识图表

我们知道,关于统计图表这部分知识教材注重看懂和分析简单图表的训练。所以解答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让学生通过看统计图和统计表,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可以说明的问题,从中发现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用所学的知识予以解决。

例1:为预防沙尘暴,下图是4个班参加植树的情况:

(1) 参加人数最多的班是那一个?最少的呢?

(2) 一般男生比三班男生多百分之几?全体女生比全体男生少百分之几?

(3) 已知一共栽树339棵,平均每人在多少棵?

(4) 植树造林有哪些好处?谈谈你的看法。

剖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根据条形统计图所获得信息,解决一些有价值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认图能力、处理统计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又与科学相结合教育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略解:(1)一班:24+8=32(人) 二班:18+6=24(人)

三班:20+10=30(人) 四班:15+12=27(人)

因为32>30>27>24 所以一班参加人数最多,二班人数最少。答略

(2)(24-20)÷20=20%

24+18+20+15=77(人) 8+6+10+12=36(人) (77-36)÷77≈53.2%

答略

(3)339÷(77+36)=3(棵) 答略

(4)可以从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保持水土,预防沙尘暴,等方面考虑。

例2:长、宽、高分别是50厘米、40厘米、60厘米的长方体水箱中装有A、B两个进水

管。先开A管,过一段时间后两管同时打开,下面折线图表示进水情况,请根据图回答下面问题。

(1) 同时开放A、B两管是几分钟以后?当时水深是多少厘米?

(2) A、B两管同时进水,每分钟进水多少毫升?

(3) 根据上表你还能提那些问题?并解答。

剖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特点的理解能力、挖掘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观察、分析,从而领悟到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在一般折线统计图中折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一种数量的多少。上题中纵轴表示水的深度,横轴表示时间,一条曲线之间有明显的交接点,并且点之前是一条直线点之后是一条直线,后面的直线较前面的直线坡度明显增加,因此从这点起两管齐开。

略解:(1)15分钟以后。当时水深20厘米。

(2)50×40×(60-20)=8000(立方厘米) 8000立方厘米=8000毫升 答略

(3)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A管的进水速度、B管的进水速度、两管水进水快等问题。

例3:下面的统计表是六年级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表,请根据下表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待合格

13

14
合格
15


16

17

18


(1) 全班共有多少人都合格了?

(2) 全班的优的同学比得良的同学多百分之几?

(3) 你认为这个班的成绩好不好?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剖析:本题选择了同学们比较熟悉也比较简单的统计表,主要考查学生对统计表中各数量间关系的理解,认识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能够一举表中的已知数据计算出相关数据,也考查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略解:(1)17人

(2)(9-7)÷7≈28.6% 答略

(3)17÷18≈94.4% 好。全班18人其中17人及格,及格率达到94.4% 。

以上几例可以看出,,灵活巧妙的运用统计图表知识,可以拓宽思路,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⑶ 请问小学五年级数学统计图表有哪几种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
这是小学学到的.

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图表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形成用图表法的习惯;2、使用图表法时要教师要做好引导;3、使用图表法时要注重它的直观性。

⑸ 小学数学知识图表急!!!!!!!!!!!!!!!!!!!!!

http://bbs.fhe.cn/NoteList.html?Search=@M_ID=:355;@N_ID=:2224
下载即得

⑹ 小学数学数图形...

(1)最大三角形面积为:
(1+3+5+…+9)×12
=((1+9)×5÷2〕×12
=300(厘米2)。

(2)火柴棍的数目为:
3+6+9+…+15
=(3+15)×5÷2=45(根)。

答:最大三角形的面积是300平方厘米,整个图形由45根火柴摆成。

⑺ 小学数学-图形

解题思路是这样的: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空白三角形的面积就是阴影部分的面积。
先求三角形BGE和三角形AGM的面积,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2:1,所以它们的高的比也是2:1,所以三角形BGE的高是1除3乘2等于2\3,三角形AGM的高为1\3.
三角形BGE的面积为1\2乘BC乘2\3=1\3
三角形AMG的面积为1\2乘AM乘1\2=1\12
三角形CMD的面积为1\2乘MD乘1=1\4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1*1-1\3-1\12-1\4=1\3
运算符号不好打,能看懂吗

⑻ 小学数学有哪些几何图形

小学数学有:

1、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

2、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几何图形,即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可帮助人们有效的刻画错综复杂的世界。生活中到处都有几何图形,我们所看见的一切都是由点、线、面等基本几何图形组成的。几何源于西文西方的测地术,解决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无穷尽的丰富变化使几何图案本身拥有无穷魅力。

(8)小学数学图表扩展阅读:

平面几何图形可分为以下几类:

(1)圆形:包括正圆,椭圆,多焦点圆——卵圆。

(2)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

(3)弓形:优弧弓、劣弧弓、抛物线弓等。

(4)多弧形:月牙形、谷粒形、太极形、葫芦形等。

热点内容
渭南教育 发布:2025-08-05 15:55:51 浏览:384
什么是内审员 发布:2025-08-05 15:30:50 浏览:755
校园自助打印机怎么用 发布:2025-08-05 15:13:52 浏览:950
傲慢的近义词是什么 发布:2025-08-05 15:10:22 浏览:631
2015年师德师风计划 发布:2025-08-05 14:13:14 浏览:764
大学物理试卷及答案 发布:2025-08-05 13:39:51 浏览:75
诫子书教学设计 发布:2025-08-05 12:52:28 浏览:797
在机场的英语 发布:2025-08-05 12:18:42 浏览:561
数学2017全国卷文科 发布:2025-08-05 11:25:28 浏览:147
2017年教师师德总结 发布:2025-08-05 11:19:05 浏览: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