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初中基础数学

初中基础数学

发布时间: 2021-08-01 21:56:31

A. 初中三年数学基础分别是什么

别说初中 就是高中来说 真正的基础也就那些东西 整体来说就两块 一个专是函数 一个是几何

当然属越往后知识覆盖面越广 难度肯定也越大 但是无论它怎么变 几何还是几何 它不可能变成数列也不可能变成导数向量什么
就初中而言 函数类型就那几种 正比例 反比例 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 几何就是圆吧 重头戏当然是解析几何 圆和相似的综合应用 里面还需要用到什么线段成比例 勾股定理 三角函数 相似 全等 还有圆心角圆周角什么 当然最后还少不了二次函数压轴

把函数和几何能弄懂 理解到位 90分应该足够了

B. 初中数学基础太差怎么办

sin(a+b)=sinacosb+cosasinb(赛口口赛+号对应+号)
令b=-b就是sin(a-b)
cos(a+b)=sin(π/2-a-b)
=sin(π/2-a)cos(-b)+cos(π/2-a)sin(-b)
=cosacosb-sinasinb
令b=-b
则cos(a-b)也就知道了

令a=b
sin2a、cos2a也就推出来了
sin(a+b)/cos(a+b)=tan(a+b)
=(sinacosb+cosasinb)/(cosacosb-sinasinb)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一个cosacosb就会得到
tan(a+b)=(tana+tanb)/(1-tanatanb)
三角函数
sin(a+b)+sin(a-b)=2sinacosb
积化和差的公式也就知道了

所以,你多推导几次,再多点练习题目,自然就会记住这些公式,而且,记住sin(a+b)你就会推出所有三角函数的公式,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平面几何
当然了,也许会有其他方法。不过我是这样记公式的
如果实在不行 就只有抱书苦读 还有最直接的就是去找比你懂得人去问···
第一步:先把每个定理公式弄清楚,这是最基本的,可以先理解的把它记忆下来,等腰用的时候浮现在自己脑中,看它与哪个定理公式更接近,再试着把它进行联系,不行就换。
第二步: 几何题一定要学会画图,可以让你豁然开朗的,有点题目画好图之后答案就已经出来了。
第三步:多做习题巩固知识定理。
你会天下无敌的,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了哦。谢谢

C. 初中数学的所有基础知识

初中数学可以分为五大块;1,数与式:有理数,实数,整式的加减乘除,专不等式,分式,二次根属式2,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3,平面几何:简单的图形认识,平行线,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平行四边形,圆以及三视图4,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5,概率与统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概率初步你可以看看自己哪方面比较薄弱,复习下。当然这种分班考试具体考哪些内容我不太了解,可以直接询问下老师或者高年级的童鞋。

D. 初中数学基础

这是在给大家出难题吧?

唉,还是事在人为吧!只要肯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哪怕你现在高三,都不是问题,前提是你没有在正确的时间内做正确的事情(当然你可能由于其他原因造成这种局面),现在就要比常人付出更多;如果不努力,即便你现在初一,又有何用?

附:只要你想学,不用管别人怎么说,自己尽管做就是了,自己的路自己走。
好比马拉松,现在无非比别人晚了三年,这又怎么样啊?!路长着呢!!!

E. 数学的全部基础初中

面积,长度,体积。公式。

S是面积
A是长
B是宽
C是周长
H是高
V是体积

长方形的公式
S=AB(反比例)
B=S/A(正比例)
A=S/B(反比例)
C=(A+B)*2

正方形的公式
S=A*A=A²(反比例)
A=S/A(正比例)
C=4A

平行四边形的公式

S=AH
A=S/H
H=S/A

梯形的公式(这个我就用汉字了)

面积=(上底+下底)*高/2
只有一组对边的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三角形的公式

S=AH/2
A=2S/H
H=2S/A

圆形的公式(R是半径,D是直径,)

C=πD
C=2πR
S=πR²

长方体

S=(A*B+A*H+B*H)*2
A=1/2C-B
V=ABH
V=SH (这的S是底面积)
A=V/BH
S=V/H
H=V/S

正方体

S=A*A*6
S=6A²
V=A*A*A
V=A³

圆柱

S(表面积)=S(侧面积)+2S(底面积)=πD*H+2πR²
V=S(底面积)H或πR²
S=V/H
H=V/S

圆锥

V=1/3SH或V=1/3πR²H
S=3V/H
H=3V/S

前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
登一圈自行车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反映出各部分两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在统计图中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

互质数:公因式只有1的两个数
两个相邻的数就是互质数
抽屉问题
总数/抽屉=商
商=至少几个同盒
总数/抽屉=商…………余数
商+1=至少几个同盒。(不管余数是几都加1)

植树问题
总长/间隔数+1=总棵树(两端载)
总长/间隔数=总棵树(1端载)
总长/间隔数-11=总棵树(两端都不载)
总长/间隔数=总棵树(圆形)
(总棵树-1)*间隔数=总长(两端载)
总棵树*间隔数=总长(1端载)
(总棵树+1)*间隔数=总长(两端都不载)

合格产品=总数*百分率
总数=合格产品/百分率

F. 自学初中基础数学谁给推荐本书

数学是一门前后联系抄比较多的学科,袭不像某些学科学会一章就会一章。

上高中了利用这个假期来复习初中数学,想法很不错。先给你理理初中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可以分为五大块;

1,数与式:有理数,实数,整式的加减乘除,不等式,分式,二次根式

2,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

3,平面几何:简单的图形认识,平行线,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平行四边形,圆以及三视图

4,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

5,概率与统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概率初步

上面一些知识点肯定有你自己擅长喜欢的地方,可以从那一章入手,提高学习兴趣。

学校发的教材先看完,概念性的东西要弄清楚。辅导书的话,书店里有好些,买本自己看着顺眼的

综合性的就行了。其实这些辅导书内容好多都是抄来抄去的。自学的话,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耐心和恒心是很重要的。

G. 初中数学最基础的要点包含哪些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之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运算: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加减法:①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B、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2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大家知道,二次函数有顶点式(-b/2a,4ac-b2/4a),这大家要记住,很重要,因为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个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1)配方法
利用配方,使方程变为完全平方公式,在用直接开平方法去求出解
(2)分解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也一样,利用这点,把方程化为几个乘积的形式去解
(3)公式法
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方法了,方程的根X1={-b+√[b2-4ac)]}/2a,X2={-b-√[b2-4ac)]}/2a
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配方法的步骤:
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2)分解因式法的步骤:
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
(3)公式法
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数分别代入,这里二次项的系数为a,一次项的系数为b,常数项的系数为c
4)韦达定理
利用韦达定理去了解,韦达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积=c/a
也可以表示为x1+x2=-b/a,x1x2=c/a。利用韦达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数,在题目中很常用
5)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利用根的判别式去了解,根的判别式可在书面上可以写为“△”,读作“diao ta”,而△=b2-4ac,这里可以分为3种情况:
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I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在这里,学到高中就会知道,这里有2个虚数根)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符号方向:
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他是随着你加或乘的运算改变。
在不等式中,如果加上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正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减去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负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不改向;例如:A>B,A*C>B*C(C>0)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改向;例如:A>B,A*C
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
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3、函数
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②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③在一次函数中,当K〈0,B〈O,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K〉0,B〈0时,则经1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3象限。④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

H. 初中数学的基本是什么

代数方面的基本是用字母代替数进行运算,所以叫做“代数”;几何方面的基本是简单图形的认识与
简单的逻辑
推理。

I. 高中数学需要初中的哪些基础

高中数学怎么学?高中数学难学吗?

数学这个科目,不管是对于文科学生还是对于理科学生.都是比较重要的,因为他是三大主课之一,它占的分值比较大.要是数学学不好,你可能会影响到物理化学的学习,因为那些学科都是要通过计算.然而,这些计算也都是在数学里面.高中数学怎么学?有哪些好的方法?

老师让孩子上黑板做题

数学担负着培养孩子的运算能力,还有孩子应用知识的能力.高中数学怎样学?还是要看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程度.学生要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你不光要掌握老师上课的内容,在下课之后还要及时巩固,加深.

热点内容
2017高考卷1数学 发布:2025-07-24 10:12:01 浏览:924
南京教师信息 发布:2025-07-24 10:10:27 浏览:77
钡化学名 发布:2025-07-24 08:12:22 浏览:97
山东有哪些县 发布:2025-07-24 07:17:07 浏览:877
dell历史 发布:2025-07-24 06:45:33 浏览:817
高考题库数学 发布:2025-07-24 05:12:45 浏览:985
普莱柯生物 发布:2025-07-24 04:35:36 浏览:821
初二物理光 发布:2025-07-24 04:35:36 浏览:289
2017小学师德师风总结 发布:2025-07-24 04:13:08 浏览:916
化学实验反应 发布:2025-07-24 04:13:08 浏览: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