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 2021-08-03 03:38:38

如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本文就是谈谈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的几点尝试。 1.找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突破口。 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培养和发展数学能力的突破口。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它们反映了思维的不同方面的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不同的培养手段。 思维的深刻性既是数学的性质决定了数学教学既要以学生为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品质的差异集中体现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中应当教育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确前提下的速度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考虑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另一方面要尽量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原理的本质,提高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抽象程度。因为所掌握的知识越本质、抽象程度越高,其适应的范围就越广泛,检索的速度也就越快。另外,运算速度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差异,而且还有运算习惯以及思维概括能力的差异。因此,数学教学中,应当时刻向学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掌握速算的要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教学实践表明,变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很大作用。如在概念教学中,使学生用等值语言叙述概念;数学公式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公式的各种变形等,都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首先应当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多思善问。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数学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我鉴别。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检查和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上。要引导学生剖析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中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它们的合理性如何,效果如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学习中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原因何在。 2.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会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进行表达。此外,还应加强分析、综合、类比等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逆向思维能力;通过解题错、漏的剖析,提高辨识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证)的训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等。 3.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一要培养兴趣,让学生迸发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二要分散难点,让学生乐于思维。对于较难的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分解,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三要鼓励创新,让学生独立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多赞扬、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⑵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维就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需求。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让学生有自己的思维,学会自己分析问题。笔者结合实践,简单介绍了三种方法,即从激发数学思维的兴趣,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三个落脚点着手,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思维能力

通过数字谜、巧算题、新定义题型和几何特殊应用题等新奇有趣的图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从而使他们自觉地加入到求解探索中来,再在解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熟悉的实际问题,将数学思维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进一步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因此,要鼓励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学会质疑、反省,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在讲解题目时要适当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时给予肯定,也可以抛出这个问题让其他学生来解答,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二、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九层之台,始于累土。”提高思维能力,前提当然是必须有坚实的双基,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的基础,准确的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有责任感,不能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对简单基础的知识潦草带过,只着重讲考试会考的内容。小学时期正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应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进行例题讲解时要把解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要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去想,怎么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去解题,分析思维的活动过程。在数学练习中,要教学生们认真审题,让他们学会挖掘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和易错点,教导他们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综合题目条件,整体分析思考,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在细节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还应加强分析、综合、类比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逆向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对错题、漏题的分析,提高辨识思维能力。

三、建立错题本,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每次上课,我所讲的内容都和学生的错题有关,通过总结学生考试试卷和课后习题的错题,挑出典型的题目作为课堂例题来讲解,帮助同学们分析错误的原因,让在该题上出现错误的同学讲自己的思路,指出他们思维过程中的错误,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思维方向思考。同时让同学们在本子上记录错题并进行错因分析,及时总结反思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当然,建立错题本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们及时总结止损,当错题本上出现多个同类型错误的题时,就应该及时反思,在下次遇到同类型题目时不再犯一样的错误,防范一类错误成为习惯性的思维。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也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养。作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开拓思维,潜移默化地教授一些思维方法,并逐渐让他们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这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⑶ 浅谈如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孩子的数学思维训练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转化型

这是解决问题遇到障专碍,受阻时把问属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楚,以利解决的思维形式。在教学中,通过该项训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2、系统型

这是把事物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角度去考虑的高级整体思维形式。在高年级除结合综合应用题以外还可编制许多智力训练题来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

3、激化型

这是一种跳跃性、活泼性、转移性很强的思维形式。教师可通过速问速答来训练练学生。

4、类比型

这是一种对并列事物相似性的同实质进行识别的思维形式。这项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⑷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这一点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克服迷信和盲从,树立起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教学义务教育十一册教材中"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如此多次,让学生观察,说出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精力陡然集中,都想看看圆纸片上有什么。一生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另一生又发现:圆纸片上有无数条折痕。老师表扬两生观察仔细。其它学生倍爱鼓舞,纷纷发言: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老师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交点叫什么,折痕叫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并熟记。要学习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了,老师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圆纸片和同学手中的圆纸片的直径和半径,启发学生: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要画圆了,老师还是不讲画法,让学生先去画,满足他们操作圆规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画圆的方法和步骤。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学效果好。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她出示了这样一道加法题:9+9+9+5+9=?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于是一个学生提出了9×4+5的方法,而另一个学生则提出了"新方案",建议用9×5-4的方法解。这个学生的思维很有创见,这个方案是他自己发现的。在他的思维活动中,他"看见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9,他假设在5的位置上是一个9,那么就可以把题目先假设为9×5。接着他的思维又参与了论证:9-4才是原题中实际存在的5。对于这种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教师要加倍珍惜和爱护。

三、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

如:义务教育十二册教材中的这样一道应用题:"一艘轮船所带的柴油最多可以用6小时。驶出时顺风,每小时行30千米。驶回时逆风,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顺风时的。这艘轮船最多驶出多远就应往回驶了?"老师要求学生用几种方法解答,并说出解题思路。

解这个算式,得这艘轮船最多驶出80千米就应往回驶了。"这个同学利用的是类比思维方式,他是从要解决的问题出发,联想与它类似的一个熟悉的问题即工程问题。用熟悉的问题的解法来思考解答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创造思维的火花感染了全班的每一位同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中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⑸ 怎样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一、做出来不如讲出来,听得懂不如说得通。
>>做10道题,不如讲一道题。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后,家长不妨鼓励孩子开口讲解一下数学作业中的难题,我也在群里会经常发一些比较好的训练题,您也可以鼓励去想一想说一说,如果讲得好,家长还可进行小奖励,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要培养质疑的习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经常引导孩子主动提问,学会质疑、反省,并逐步养成习惯。
在孩子放学回家后,让孩子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老师如何讲解的,同学是如何回答的?当孩子回答出来之后,接着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孩子讲出思维的过程并尽量让他自己作出评价。有时,可以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孩子去发现、评价、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会在思维上逐步形成独立见解,养成一种质疑的习惯。

⑹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是孩子3 、4 岁的时候的重要的事,培飞数学在这方面做的很棒。

热点内容
晋商历史 发布:2025-07-19 00:08:49 浏览:421
安大历史考研 发布:2025-07-19 00:02:57 浏览:382
教师帮扶学生记录 发布:2025-07-18 20:01:06 浏览:677
运动鞋哪些好 发布:2025-07-18 18:41:48 浏览:456
师生迷情八 发布:2025-07-18 11:58:43 浏览:478
三字经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8 11:46:47 浏览:45
希腊的历史 发布:2025-07-18 10:33:00 浏览:654
人体中的数学 发布:2025-07-18 07:53:58 浏览:951
一级建造师机电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8 07:50:21 浏览:528
班主任工作计划小学四年级 发布:2025-07-18 05:17:52 浏览: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