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数学目录
『壹』 苏教版初中数学课本目录
初中苏教版数学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我们与数学同行
第二章
有理数
第三章
用字母表示数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五章
走进图形世界
第六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七年级下册
第八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8.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8.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8.3
图形的平移
8.4
认识三角形
8.5
三角形内角和数学活动
第九章
幂的运算
9.1
同底数幂的乘法
9.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9.3
同底数幂的除法
第十章
从面积到乘法公式
10.1
单项式乘单项式
10.2
单项式乘多项式
10.3
多项式乘多项式
10.4
乘法公式
10.5
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因式分解
第十一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1.1
二元一次方程
11.2
二元一次方程组
11.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1.4
用方程组解决问题
第十二章
图形的全等
第十三章
数据在我们周围(二)
第十四章
感受概率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
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第三章
中心对称图形一
第四章
数量、位置的变化
第五章
一次函数
第六章
数据的集中程度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利用不等式进行估算
第八章
分式游戏
第九章
反比例函数实例调查
第十章
测量物体的高度
第十一章
尝试“证明”
第十二章
估计袋子中红球的白球的数目
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画画.算算
第二章
矩形绿地中的花圃设计
第三章
白纸与证明
第四章
制作冰淇淋纸筒
第五章
估计时间
第六章
用计算器模拟实验估计生日相同的概率
九年级下册
第七章
校园景观设计
第八章
测量建筑物的高度
第九章
香烟浸出液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贰』 苏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几何证明题重要的是全等,特别是初三中用的很多
初二中的梯形几何也很重要,新课本中的相关知识较少,但到了初三用的很多,主要是要记住经典例题的图形,在遇到新题是去构成熟悉的图形
函数也是很重要的,初二主要是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题目不难,主要弄清楚函数图形和变化趋势,初三的二次函数较难,是考试压轴题的必选,对于函数,必有坐标,解题的关键是每个点的坐标,函数与几何的结合题是难题,一般是大题,做题是不要求得满分,要尽量多得分
另外代数袋鼠方面因式分解是一个重点,其中十字相乘法最难,但到了初三用的很多,要打好基础
解方程不是难点,在多练习的基础上便可游刃有余,主要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诸多方法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是否要舍去
『叁』 苏教版初一初二数学物理目录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第四节噪音的危害和控制
第五节声的利用
第二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传播
第二节光的反射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第四节光的折射
第五节光的色散
第六节看不见的光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透镜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计
第二节溶化和凝固
第三节汽化和升华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第五章热和能量
第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初步认识物质世界
第八章力与运动
第九章压强
第十章浮力
第十一章机械与机械能
第十二章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电荷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第四节电流的强弱
第五节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第六节家庭电路
第六章欧姆定律
第一节电压
第二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第三节电阻
第四节欧姆定律
第五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第六节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数学
第一章有理数
一.有理数的认识
1.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2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
1.2.1数轴
1.2.2相反数
1.2.3绝对值
二.有理数的运算
1.4有理数的加法
1.5有理数的减法
1.6有理数的乘法
1.7有理数的除法
1.8有理数的乘方
1.9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10用计数器计算
第二章代数式
2.1用字母表示数
2.2列代数式
2.3代数式的值
2.一类代数式的加减
第三章图形欣赏与操作
3.1图形欣赏
3.2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
3.3观察物体
3.4图形操作
3.5视图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模型与算法
4.1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4.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
4.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5.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5.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5.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第六章数据的收据与描述
6.1数据的收据
6.2统计图
6.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肆』 求苏教版初一数学上下册电子课本
七上下载地址http://bbs.fhe.cn/htmledit/uploadfile/DE2032AD-206D-489B-A394-508BB7C5AD8B/20091229/20091229165413776.pdf
七下下载地址http://bbs.fhe.cn/htmledit/uploadfile/DE2032AD-206D-489B-A394-508BB7C5AD8B/20091224/20091224114614112.pdf
『伍』 苏教初中数学课本目录
初中苏教版数学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我们与数学同行
第二章 有理数
第三章 用字母表示数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五章 走进图形世界
第六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七年级下册
第八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8.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8.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8.3 图形的平移
8.4 认识三角形
8.5 三角形内角和数学活动
第九章 幂的运算
9.1 同底数幂的乘法
9.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9.3 同底数幂的除法
第十章 从面积到乘法公式
10.1 单项式乘单项式
10.2 单项式乘多项式
10.3 多项式乘多项式
10.4 乘法公式
10.5 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因式分解
第十一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1.1 二元一次方程
11.2 二元一次方程组
11.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1.4 用方程组解决问题
第十二章 图形的全等
第十三章 数据在我们周围(二)
第十四章 感受概率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
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第三章 中心对称图形一
第四章 数量、位置的变化
第五章 一次函数
第六章 数据的集中程度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利用不等式进行估算
第八章 分式游戏
第九章 反比例函数实例调查
第十章 测量物体的高度
第十一章 尝试“证明”
第十二章 估计袋子中红球的白球的数目
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画画.算算
第二章 矩形绿地中的花圃设计
第三章 白纸与证明
第四章 制作冰淇淋纸筒
第五章 估计时间
第六章 用计算器模拟实验估计生日相同的概率
九年级下册
第七章 校园景观设计
第八章 测量建筑物的高度
第九章 香烟浸出液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陆』 请问,有谁有苏教版初中数学电子课本吗求助
你买教师用书,后面会给你一个光盘,那个光盘就是教材的电子版。
『柒』 苏科版初中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所选用的教材为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或加教学评价)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 年级 第 章第 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 的基础上,对 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 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 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哎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 ,对 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 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难点确定为:
二、 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只是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右击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了解、理解、熟记、初步掌握、会运用 对 进行 等);
2. 通过 的学习,培养学生 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 能力,加深对 函数与防城、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 等数学思想的认识。
3.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 教学方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知道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 复习就知,温故知新
设计意图:建构注意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 是本节课深入研究 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3) 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 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 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
(4) 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 数学概念(定理等) 要明确其 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 ,通过对 定义 的几个重要方面的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 环节。
(5) 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6)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只是、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7) 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