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二模语文
1. 2010朝阳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隽永 黔驴计穷 殷红(yīn) 浑身解(xiè)数
B.挛生 铤而走险 攻讦(jié) 咎由自取(jiū)
C.缅怀 轻车简从 压轴(zhòu) 戎马倥偬(zǒng)
D.观摹 刎颈之交 鏖战(lù) 卖官鬻(yù)爵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王家岭矿难115名矿工能够获救之所以是一个奇迹,其根本动力来自于对生命的______。但是,杜绝人为灾难的发生,才是更重要的“以人为本”。
②清明时节惠风和畅,万象更新,海内外万名炎黄子孙聚首桥山,满怀赤诚之心祭拜黄帝陵,表达中华儿女 先祖遗风,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③北京市 采取了调高13个重点区域停车费、市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错峰上下班等多项措施, 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A.珍视 传承 即使 却 B.重视 秉承 即使 却
C.重视 传承 尽管 也 D.珍视 秉承 尽管 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当见义勇为者与歹徒拼死搏斗时,置若罔闻的旁观者少了,奋力相助、及时报警的多了。
B.如果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那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C.金融危机爆发后,号称汽车圣城的美国底特律到处是惨淡经营、冷落萧条的衰败景象。
D.世界各地观众对影片《阿凡达》趋之若鹜,这加快了3D电视机研发、生产、上市的进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领导人商定,台湾方面赠予大陆的珍贵动物——一对长鬃山羊和梅花鹿将落户山东威海市刘公岛国家级森林公园安置。
B.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和形象大使“海宝”,正张开热情的双臂和自信的微笑欢迎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们。
C.3月下旬,本该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日子,但在雨雪、风沙的打压下,北京城的草木集体“拒绝”返青,玉渊潭公园的樱花节也不得不延后举行。
D.凭借齐白石九十高龄时的一幅以“虎”为题材的画作,在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以高达2800万港元的成交价,使中国书画收藏热再度升温。
5.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纪传体史书《战国策》文辞优美,语言生动,描写了邹忌、冯谖等众多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B.杜牧的诗、赋、古文都有很高成就,他的《阿房宫赋》见解独到,立意深刻。他和唐代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C.艾青,现代著名诗人,他在狱中创作的、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真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D.朱自清,现代著名文学家。其散文创作成就最为突出,文笔秀丽、清新、典雅,他的《荷塘月色》《背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难,蜂起而难平。盖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
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孙、刘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以智攻智,以勇击勇,此譬如两虎相捽,齿牙气力,无以相胜,其势足以相扰,而不足以相毙。当此之时,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
昔者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至。天下之人,以为遂无汉矣。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徘徊而不进,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则必有所耗竭;而其智虑久而无成,则亦必有所倦怠而不举。彼欲就其所长以制我于一时,而我闭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项籍固已惫矣。
今夫曹公、孙权、刘备,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韩信、彭越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锐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此三事者,三国之君,其才皆无有能行之者。独一刘备近之而未至,其中犹有翘然自喜之心,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欲为果锐而不能达,二者交战于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
嗟夫!刘备百败而其志不折,不可谓无高祖之风矣,而终不知所以自用之方。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
(取材于宋•苏辙《三国论》)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 暗:黯淡,黑暗
B.此譬如两虎相捽 捽:冲突,争斗
C.以自辅其所不逮 逮:及,达到
D.欲为椎鲁而不能钝 椎鲁:迟钝,愚笨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
焉用亡郑以陪邻
C.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刘备百败而其志不折
吾尝终日而思矣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
聪明的人如果碰到聪明的人,那么智慧也不足以依靠
B.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
可惜啊,没有人用汉高祖的方法来克制自己
C.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
因此所做的事无法成功,要达到的愿望不能实现
D.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
亲自率兵去攻打别人,那么这种任性使气的行为是不值得称道的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者和勇者如果单单依靠智慧和勇气是难以平定天下的
B.曹、孙、刘三方智勇相当,势均力敌,最终都不能取胜
C.项羽曾经百战百胜,势不可当,最终因智勇耗竭而失败
D.刘备策略不当,不善用人,意气用事,才能远不如刘邦
第Ⅱ卷(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阅读延伸题:第Ⅰ卷文言文中,作者说“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者往往表面上看似不智不勇,但最终却能取得胜利。请对此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11.用“/”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5分)
子墨子曰:“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取材于《墨子•贵义》)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①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咏而归。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⑤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⑥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⑦青山遮不住, 。(辛弃疾《菩萨蛮》)
⑧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关汉卿《窦娥冤》)
1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①—②题。(7分)
橘诗
【南朝】虞羲
冲飚发陇首,朔雪度炎州。
摧折江南桂,离披漠北楸。
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
从来自有节,岁暮将何忧!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句写严寒天气,寒风自西北陇首呼啸而来,朔雪直达岭南炎州,肆虐逞威。
B.三四句写风雪过处,树木几乎无一幸免的景象:江南桂树摧折,漠北楸树凋零。
C.最后两句写中州橘树从来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但岁暮来临时也会忧心忡忡。
D.这首诗咏橘言志,在生动的描写之后,以议论抒情作结,主旨突出,意蕴丰富。
②请简要分析“独有凌霜橘”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4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5题。
现代能源中,不论是煤、石油或是天然气在化学结构式上都是以碳(C)元素为骨架组成的有机碳化合物,所以以这种高含碳的化石能源推动的经济发展方式被称为“高碳经济”。而这些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现在地球上已查明的这些化石能源储藏量按现在的能源消耗方式计算,只够人类开采一百年。若没有新的能源替代,届时人类只好再回到牛车薪火时代。
与高碳能源相对,水电、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质能,这些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能源则属于“低碳”的清洁能源,与之对应的经济发展方式被称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为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念。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等。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尤其处于“高碳”状态, 按国内专家计算,中国现有的石油资源只够开采13年,天然气40年,煤炭60年。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目前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比重仅占8%,其中水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比重还很低。如何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使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却消耗了世界30%以上的能源,美国的这种高能耗消费方式不是我国可参照的方式,倒是严重缺乏资源的日本节能减排方式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现今我国的万元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按照目前的高能耗发展模式,我们难以维持持久发展的速度,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我国政府和有识之士都已认识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进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消费模式,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取材于周志勇、郭明《低碳经济》,有删改)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一百年以后,人类将回到牛车薪火的时代。
B.“低碳经济”是为应对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一个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念。
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处于“高碳”状态,我国现有的能源最多只够开采60年。
D.我国不能走美国高能耗消费的经济发展之路,而应采用日本经济发展的模式。
15.根据文章内容,请分别概括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雾
战地救护所被罩在浓雾中,像裹着一层又一层的纱布,扯不开,拉不断。我和师政委刘彬在这迷迷蒙蒙的“纱布层”里摸索着,脚下高高低低,好不容易找到了被伤员称为“死亡转运站”的一号病室。
病室中间有一个钢丝床,看上去像一艘白色的小舟,上面安详地躺着一位年轻的伤员,这艘小舟即将载着这个十八岁的生命驶向永恒和寂灭。
在他身边,那桅樯一样的吊瓶架上还挂着红色血浆袋和生理盐水,这对于已经报过病危的年轻生命都无济于事了。他的伤势太重了,腿上、腰部、胸部、左臂都缠着绷带。我最不忍心看的是那张我曾经熟悉的红润的娃娃脸,变得那么苍白和短小——敌人的地雷炸掉了他的下巴。
因此这个叫周小波的战士,无法讲出他英雄壮举的动因——他们班在插入敌人雷区之后,他第一个滚下身子,压响了一串地雷。作为随队的师组织干事,我有幸看到了这撼动心魄的壮举,那映在拂晓的霞光中的身影,使我终生都不能忘怀。
“你是英雄!”刘彬俯在他的耳边,透过绷带,传达着对这位士兵的嘉奖,“你是人民的好儿子。我们要给你报功!报军区、报中央军委……”
周小波很少有机会和师政委靠得这样近,目光里透着拘谨,也有一些迷惘,也许他没有听清师政委讲的话。
我灵机一动,从文件包里拿出了由我起草的《关于报请授予周小波同志滚雷英雄称号的决定》复印件给他看,以便让这个即将远行的农民儿子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我想他是看清了,目光里却没有我想象的那种喜悦,有一层雾样的东西罩在他的瞳仁上,他的头还微微一动,似乎要说点什么。
我猜想那是一个要求。
战斗打响之前,他也像那些老兵一样,咬破了中指写了一份决心书。他把血书交到我这个“师里来的首长”手里,却还磨磨蹭蹭不肯走。
“有事吗?”我问。
“我……我有个要求。”他涨红了脸。
“什么要求,提吧。”
“我妈妈……生癌呢。”他垂下了头,有些慌张,“没有钱看大夫……”
“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哥哥。他是个哑巴。队里办工厂不要他,在家种地呢!”他忽然异常赤诚地望着我,“李干事你看着,这回打仗我不会怕呢,要是我……回不来了,能不能让我妈妈……住上部队医院……”
我许久没有吱声,只觉得嗓子眼里发哽。
他似乎觉得自己提的条件太高了,低声纠正着:“看看大夫也行……”
“组织上会考虑这个问题的。”不知怎么搞的,我的嗓音里带上我平时最深恶痛绝的官腔。可是,在我小小的职权范围里,我又能怎么说呢?
今天,作为一个即将闻名于全军、全国的“滚雷英雄”,他的夙愿可以偿还了!师政委听了我的叙述为之动容:“让他放心,组织上一定设法安排!”
使我不解的是,当我向他转述之后,他眉头微微一展,又痛苦地板到一起。那一定是还记着他的哑巴哥哥。我又冒昧向他许愿:“你哥哥的工作,我们也会想办法的。”
他眼睛里的雾仍未散去,我惶惑了!
“该不是对他战斗情况的补充吧?”师政委眼光亮亮的,“他能写么?”
“他的右手还能活动。”一直守在旁边的护士轻声说。
我拧开钢笔,塞到周小波的手里;护士递过病历夹做垫板,我双手为他托着……汗水在他额头上沁出来,足足十五分钟,他写下了十五个字,那是使我瞠目结舌的十五个字:“我不是滚雷英雄,我是被石头绊倒的。”
师政委脸色陡变,久久地盯着我的脸。
“我是千真万确亲眼看到的,连里的同志也都亲眼看到的……”我执著却又无力地辩解着。
师政委在屋里踱了一会步,看看护士,看看我,沉重地吐出一句:“当然喽,我们要实事求是喽!”
我像失落了什么,泪水涌上了眼眶。
透过那晃动的晶体,我看到周小波眼睛里的雾消散了,眼睛变得那么明净,那么清澈……
(取材于李延国同题小说,有删节)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周小波当得知师政委和“我”要给他报请军功之时,他想提一个具体要求。
B.战斗打响之前的一段对话,既交代了周小波的家境,又丰富了人物的性格。
C.周小波提出给妈妈看病的请求后,“我”觉得他要求过高,便以打官腔应付。
D.周小波说出事实真相的一瞬间,使情节突转,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E.“我”作为小说的叙述者,在文中起到了串联情节、增加故事真实性的作用。
17.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雾”,各有什么作用?(5分)
18.周小波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分点说明。(6分)
19.阅读延伸题:周小波“滚雷英雄”的真相澄清后,是否应该如实上报?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教授拿来两根铁棍,让六个学生分别测量并判断它们长度是否相同,要求当场写出结论,不许商议。前三个学生事先已得到教授的提示,他们简单地测量后,都写下了“长度不相同”的结论。第四个学生反复测量后,看看黑板,又看看教授,最终也写下了“长度不相同”的结论。第五个学生只是拿尺子比划了一下,就写下了同样的结论。第六个学生认真测量几次后,毫不犹豫地写下“长度相同”的结论。教授走过来握住他的手说:“只有你一个人的结论是正确的。”
要求: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北京市朝阳区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统一考试(二)
语文测试参考答案
2010.5
第Ⅰ卷(选择题 共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C (A计——技,殷yān红; B挛——孪,咎jiù由自取;D摹——摩,鏖áo战)
2、D(珍视:珍惜,重视。重视:认为人的德才优良或事物的作用重要而认真对待;看重。 传承:传授和继承。秉承:承受,接受(旨意或指示)。尽管……也:表姑且承认某种事实。即使:表假设的让步,“即使”不和“却”搭配。)
3、B(A置若罔闻:指听后仍然不予理睬,不用于视觉;C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D趋之若鹜: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有贬义。)
4、C(A“一对长鬃山羊和梅花鹿”,表意不清;“将落户……安置”,杂糅;B“张开……自信的微笑”,搭配不当;D主语残缺,“中国书画收藏热”有歧义)
5、A(《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6.A (暗:糊涂,不明事理)
7.C (于:介词,表被动。A、则:连词,前者表假设,那么;后者表转折,却。B、以:前者介词,凭借;后者连词,表目的,来。D、而:连词,前者表转折,但是;后者表修饰。)
8.B (此句应解释为:可惜啊,没有人凭着汉高祖那样的办法来制服对方)
9.D (文中认为:“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
第Ⅱ卷(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 (10分)评分标准:有明确的看法,且能够有理有据地分析,语言通顺,8-10分;有看法,分析不具体,语言通顺,5—7分;有看法,但缺少具体分析,或看法和分析都有一定问题,且语言不够通顺1-4分。
11. (5分)
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为必断处,对2处得1分,3处2分,4处3分,5处4分,6处5分。错误的断句,错一处减1分,减完5分为止。)
12. (8分)
①风乎舞雩
②放浪形骸之外
③无论魏晋
④潦水尽而寒潭清
⑤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⑥山映斜阳天接水
⑦毕竟东流去
⑧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13.(7分)
①(3分)C(“但岁暮来临时也会忧心忡忡”有误)
②(4分)“独”是“仅仅”、“只”的意思(解释词语,1分),与风雪肆虐、桂楸摧折的凋零景象,形成对比(或:反衬、衬托)(说明对比内容,1分),突出橘树傲然凌霜的形象(突出形象,1分),表达了作者对橘树的赞美之情(或:寄寓了作者的高洁情操)。(表达感情,1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4.(3分)B(A“一百年以后,人类将回到牛车薪火的时代。”有误。C“我国现有的能源最多只够开采60年”有误。D原文中并没有说“采用日本经济发展的模式。”)
15.(5分)
①必要性(2分):能源短缺(或: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恶化;经济可持续发展(满分2分,任意答对其中两点得2分)
②可行性(3分):我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空间很大。(1分)
日本的节能减排方式给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1分)
政府和有识之士的觉醒。(1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16.(4分)A、C(A周小波是想澄清事实的真相;C“我”并非觉得周小波要求过高,而是在“我”的职权范围内无法解决他的问题。)
17.(5分)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特点(或:营造了沉重压抑的氛围)(1分);暗示故事的扑朔迷离(1分)。
结尾:“雾”喻指周小波内心有不安(1分);“雾的消散”喻指事实得到澄清,(周小波的内心变得宁静;或写成:突出了周小波的诚实质朴)(1分);照应文题,呼应前文(1分)。
18.(6分)①妈妈生癌没钱看病,哑巴哥哥在家种地,说明他是农家子弟,出身贫苦。②师政委问候他时他目光拘谨;向组织提要求时涨红了脸,垂下了头,慌张;说明他性格拘谨腼腆。③上战场前还想着给妈妈治病,说明他孝顺。④自述打仗不会怕,说明他勇敢。⑤提要求时觉得自己的要求太高,说明他纯朴。⑥被错加荣誉后执着地予以澄清,说明他诚实。(答对其中任意三点,给6分;每答对1点给2分。形象特点1分,具体说明1分。)
19.阅读延伸题(10分)评分标准:观点明确,结合文本,分析精当,语言通顺,8-10分;观点明确,结合文本,分析不具体,语言通顺,5-7分;有观点但不够明确,结合文本,分析较具体,语言通顺,5-7分;观点不明确,分析没有紧扣文本,不够具体,语言不够通顺,1-4分。
2. 求2011朝阳二模语文答案,在线等
第一部分(27分)
一、(共15分,每小题3分)
1.D(A顶梁柱、棱lénɡ,B寥若晨星、咋zé,C四合院、抹mā)
2.B(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3.A(B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去掉“随着”或“使”。C“连续……五连败”搭配不当,“令人”和“堪”成分赘余。D不合逻辑,强加因果,分句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4.C(《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是艾青)
5.B
二、(共12分,每小题3分)
6.C(责:要求)
7.A(A动词,往、到。B副词,于是;副词,竟然。C连词,但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介词,因;连词,用来)
8.D(“如果不是去人家做客,就从来都不吃肉”应为“如果不是招待宾客,自己一天不吃两顿肉”)
9.C(“自作主张”于文无据,“但已不再听信他”与文意不符,原文“不听”是指皇帝不听信言官对范仲淹的诬陷)
第二部分(123分)
三、(共30分)
10.(10分)
【评分参考】①举例:3分。举出一例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②结合现实生活谈领悟:5分。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分析深刻,即可得满分。
③语言表达:2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即可得满分。
④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11.(5分)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其余杂律诗/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者/但以亲朋合散之际/取其释恨佐欢。
【评分参考】①答对2处得1分。
②答错2处扣1分。
③“∥”为可断可不断处,此处断句不得分,亦不减分。
12.(8分)
①夙兴夜寐
②毋吾以也
③其翼若垂天之云
④奉命于危难之间
⑤千呼万唤始出来
⑥不以物喜
⑦卷起千堆雪
⑧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评分参考】每句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13.(7分)
①(3分)
B(“座中其他人都不忧愁”有误,双重反问表明座中之人均怀满腔忧愁,更加衬托出诗人愁情之重)
②(4分)
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1分,要点:表达技巧,“比喻”或“夸张”),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悲苦难以言表,就像车轮在肠中不停地转动(1分,要点:诗句解说),深切表达了客居胡地的游子浓重的思乡愁绪(1分,要点:主旨情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表达抽象的情感,令人震撼(1分,要点:表达效果,“形象”或“震撼”)。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四、(共7分)
14.(3分)
C(41个是《宋词全集》中的“常用词牌”,不是历朝“常用词牌”)
15.(4分)
①词牌使用频率高,②作品数量多,③名篇多,④名篇被引用和刻印的次数多。
【评分参考】①每点1分。
②意思对即可。
五、(共26分)
16.(4分)
B、E(A“暗示主人公生活前景黯淡,使全文笼罩着悲凉的氛围”于文无据,C“说明同学情谊很不可靠”于文无据,D“丧失良机”“懊悔不已”与文意不符)
【评分参考】①答对一项得2分。
②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17.(6分)
【答案要点】要点一:运用景物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1分)
要点二:运用反衬、拟人的手法,突出了主人公瓦萨卡沮丧、自卑的心境。(2分)
要点三:引出下文,为后文写主人公瓦萨卡的处境艰难做铺垫。(1分)
要点四:点明主人公心情烦闷,与小说结尾“觉得心里有一丝暖意”形成对照,突出人物的心理变化。(1分)
要点五:照应题目,与结尾呼应,使作品结构完整。(1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18.(6分)
①指与瓦萨卡的生活处境截然不同的富人的生活(2分,要点:“截然不同”“富人”)。
②“鬼迷心窍”指被钱财诱惑,产生了想要把别人遗落的小包据为己有的念头(2分,要点:“被钱财诱惑”“想要把别人遗落的小包据为己有的念头”)。这句话是瓦萨卡对自己一时被贪欲迷惑几乎做错事的自责(1分,要点:“自责”),表明了瓦萨卡的内心还是向善的(1分,要点:“向善”)。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19.(10分)
【评分参考】①举例:2分。恰当、具体,即可得满分。
②赏析:5分。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分析中肯,即可得满分。
③语言表达:3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即可得满分。
④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六、(共60分)
20.(60分)
作文评分参考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60~51分)
紧扣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55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文章可得55分以上。
二类卷
(50~38分)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44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个方面比较突出的文章可得44分以上。
三类卷
(37~25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31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内容单薄、语病较多的文章只能在31分以下。
四类卷
(24~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说明】①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
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范公名讳(是)仲淹,字希文,世代居住(在)苏州。范公出生两岁就(丧父)成了孤儿,母亲贫困没有依靠,改嫁长山朱氏。(他)长大后,了解了自己的身世,感伤流泪,辞别母亲离开(家),到南都(去)。(他)进入学堂,要求自己更加严格。过了五年,(他)通晓了六经的要旨,写文章,论述一定以仁义为根本。祥符八年,(他)考中进士,被礼部选为第一名,做了广德军司理参军,才回家接母亲来奉养。范公年少时(就)有非凡的气节,对于(个人的)富贵贫贱毁誉快乐忧伤,一点都不动心,而是慷慨激昂有志于天下,经常自己诵读:“士人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他侍奉皇上对待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则,不因对自己有利或有害而决定取舍。
元昊(在)河西反叛,延州危急。范公请求(朝廷允许)自己守城,于是做了延州的知州。范公做将领,务求慎重,不急于追求眼前的小功利。(他)在延州修筑青涧城,开垦军田。在庆州修筑大顺城,来占据要害之地,又修筑胡芦城,夺回叛贼的土地(派人)耕种。叛贼带领三万骑兵来袭,范公告诫诸将:“开战后,(如果)叛贼败走,追击(敌人)不要过河。”(开战)不久叛贼果然败走,追击的将士没有渡过河,河另一边果然有伏兵。叛贼阴谋没有得逞,就领兵撤退了。由此各位将士都很佩服范公。范公对待将士吏卒,一定让(他们)畏惧军法,爱惜自己。所得的赏赐,都按照皇帝的意思分别赏赐给各位将士。范公据守(延州)三年,士兵勇敢,边地富足,恩情威信遍及(延州),于是决定谋划攻占横山,收复灵武,元昊多次派使者称臣求和,皇帝也就召范公回(朝廷)了。当初,范公使归附的羌人为朝廷效力,让(他们)把守边关,于是将驻扎边地的军队撤回内地谋生,因而解除了西部百姓供给运输粮草的辛苦。他(在延州)采取的各种措施,(一直到他)离开后(延州)人(还)十分感激他。
庆历三年春天,(皇帝)任命(范公)做枢密副使,(他)五次推辞(皇帝都)不答应。(范公)到(京城)几个月后,(皇帝)让(他)做参知政事。(他)每次进见,(皇帝)一定用(使天下)太平(的重任来)要求他。范公叹息说:“皇上重用我到极致了!但是事情有先后,(要)在长久安定(的情况下)改革弊政,不是朝夕可以(做到的)。”不久皇帝两次赐给(范公)亲笔诏书,催促(他)逐条陈奏天下大事。他做参知政事,才一年就被罢免了,有关部门上奏(朝廷),全部废止了范公以前施行的改革措施,恢复了旧的政策。言官就(趁机)用歹毒的事诬陷他,全靠皇帝体察他的忠心,不听信(谗言)。
当范公病重时,皇帝赏赐药物慰问(他)。(他)死后,(皇帝)停止上朝一天。因为他临终的表奏中没有任何要求,(皇帝就)派人到(范公家里)问他家人的要求。追封(范公)兵部尚书(的官职),用来表示对他哀悼抚恤(的待遇)很丰厚。范公为人外表谦和内心刚直,乐于行善,广有仁爱。母亲死的时候,他还很贫穷,终其一生,(如果)不是(招待)宾客(自己)一天不吃两顿肉,有了财产(就)乐于施舍,心胸非常豁达。
我的志向在于造福天下,行为在于加强自我修养,(我)奉行(贯彻)始终的就是圣贤之道,(用)言词表达出来的就是诗。称作讽谕诗的(那些诗),(表达的)是造福天下的志向,称作闲适诗的(那些诗),(表达的)是加强自我修养的思想。因此读我的(这些)诗的人,(就)知道我的追求了。其余的杂律诗,有的(是)被一时一物所引起的,有的(是)被一笑一吟所激发的,(都是)随意写成,(并)不是(我)平生所重视的,只是在亲戚朋友相聚分离的时候,用它排除(离别的)痛苦,增加(聚会的)欢乐(罢了)。现在选编(诗集)的时候,(我)没能(把它们)删掉去除,将来有人替我编辑这些诗文(时),(把)它们略去(就)可以了。
3. 朝阳二模语文与你同行作文
不知道哦,问问其他人吧。
4. 急求2007年朝阳区、东城区初三语文二模及答案!!!!!
你要得卷子没找到
兴许这些卷子会对你有帮助
http://www.ehappystudy.com/web/173/
刚看了看初三的知识 挺有趣的 想起了点“核心”
因为考试不可能考你模拟的原题 所以做那么多也没用 不如自己踏踏实实复习复习
初三语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基础 前面基础知识千万别扣分 后面的好多内容还都是课内的 尤其文言文 我当时就觉得考课内的特没劲就没背没准备 后来吃了亏 高中语文才有点起色 好好加油同学 祝你有好成绩
2007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下学期期末综合练习(一)语文试卷 [2007-6-4]
2007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2007-6-4]
2007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下学期抽样测试语文试卷 [2007-6-4]
2007年北京市崇文区初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一)语文试卷 [2007-6-4]
2007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三下学期期末统一练习(一)语文试卷 [2007-6-4]
2007年北京市朝阳区初三下学期期末综合练习(一)语文试卷 [2007-6-4]
2007年北京市宣武区初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07-6-4
5. 求2007朝阳区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的古文翻译
多给点分,我给你做。
6. 朝阳市第一中学(高中)好还是第二中学(高中)好
二高在靠近市中心的珠江转盘附近 周围有很多单身宿舍 对面一条街也都是小吃 公交始发站专就在附近 距离属医院近 但是学校面积较小 教学楼较老
一高在河东 周围刚开始发展 乘车住宿都比较麻烦 但因为是后建的校园很宽敞校园环境也较好
师资力量总体肯定是一高好一点 但是具体要看你是哪个学科的 二高的数学比一高好很多(不服的同学可以去拿历年高考平均分对比下 高了十几分)理科都略强
但是文科弱 尤其语文英语较差 我高一英语课简直是折磨
教学器材配备都差不多 有多媒体 一高的应该新一些 因为一高学生多为住宿所以有月假 二高多走读所以没有
本人回答问题力求客观 但能力有限 请认识我和不认识我的同学切勿随意吐槽 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