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定律
由人把许多难的运算方法,换成公式或者其他的形式
便于记忆的叫做公式
❷ 著名数学定理
阿贝尔-鲁菲尼定理
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
阿贝尔定理
安达尔定理
阿贝尔二项式定理
阿贝尔曲线定理
艾森斯坦定理
奥尔定理
阿基米德中点定理
波尔查诺-魏尔施特拉斯定理
巴拿赫-塔斯基悖论
伯特兰-切比雪夫定理
贝亚蒂定理
贝叶斯定理
博特周期性定理
闭图像定理
伯恩斯坦定理
不动点定理
布列安桑定理
布朗定理
贝祖定理
博苏克-乌拉姆定理
垂径定理
陈氏定理
采样定理
迪尼定理
等周定理
代数基本定理
多项式余数定理
大数定律
狄利克雷定理
棣美弗定理
棣美弗-拉普拉斯定理
笛卡儿定理
多项式定理
笛沙格定理
二项式定理
富比尼定理
范德瓦尔登定理
费马大定理
法图引理
费马平方和定理
法伊特-汤普森定理
弗罗贝尼乌斯定理
费马小定理
凡·奥贝尔定理
芬斯勒-哈德维格尔定理
反函数定理
费马多边形数定理
格林公式
鸽巢原理
吉洪诺夫定理
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谷山-志村定理
哥德尔完备性定理
惯性定理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广义正交定理
古尔丁定理
高斯散度定理
古斯塔夫森定理
共轭复根定理
高斯-卢卡斯定理
哥德巴赫-欧拉定理
勾股定理
格尔丰德-施奈德定理
赫尔不兰特定理
黑林格-特普利茨定理
华勒斯-波埃伊-格维也纳定理
霍普夫-里诺定理
海涅-波莱尔定理
亥姆霍兹定理
赫尔德定理
蝴蝶定理
绝妙定理
介值定理
积分第一中值定理
紧致性定理
积分第二中值定理
夹挤定理
卷积定理
极值定理
基尔霍夫定理
角平分线定理
柯西定理
克莱尼不动点定理
康托尔定理
柯西中值定理
可靠性定理
克莱姆法则
柯西-利普希茨定理
戡根定理
康托尔-伯恩斯坦-施罗德定理
凯莱-哈密顿定理
克纳斯特-塔斯基定理
卡迈克尔定理
柯西积分定理
克罗内克尔定理
克罗内克尔-韦伯定理
卡诺定理
零一律
卢辛定理
勒贝格控制收敛定理
勒文海姆-斯科伦定理
罗尔定理
拉格朗日定理 (群论)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拉姆齐定理
拉克斯-米尔格拉姆定理
黎曼映射定理
吕利耶定理
勒让德定理
拉格朗日定理 (数论)
勒贝格微分定理
雷维收敛定理
刘维尔定理
六指数定理
黎曼级数定理
林德曼-魏尔斯特拉斯定理
毛球定理
莫雷角三分线定理
迈尔斯定理
米迪定理
Myhill-Nerode定理
马勒定理
闵可夫斯基定理
莫尔-马歇罗尼定理
密克定理
梅涅劳斯定理
莫雷拉定理
纳什嵌入定理
拿破仑定理
欧拉定理 (数论)
欧拉旋转定理
欧几里德定理
欧拉定理 (几何学)
庞加莱-霍普夫定理
皮克定理
谱定理
婆罗摩笈多定理
帕斯卡定理
帕普斯定理
普罗斯定理
皮卡定理
切消定理
齐肯多夫定理
曲线基本定理
四色定理
算术基本定理
斯坦纳-雷姆斯定理
四顶点定理
四平方和定理
斯托克斯定理
素数定理
斯托尔兹-切萨罗定理
Stone布尔代数表示定理
Sun-Ni定理
斯图尔特定理
塞瓦定理
射影定理
泰勒斯定理
同构基本定理
泰勒中值定理
泰勒公式
Turán定理
泰博定理
图厄定理
托勒密定理
Wolstenholme定理
无限猴子定理
威尔逊定理
魏尔施特拉斯逼近定理
微积分基本定理
韦达定理
维维亚尼定理
五色定理
韦伯定理
西罗定理
西姆松定理
西尔维斯特-加莱定理
线性代数基本定理
线性同余定理
有噪信道编码定理
有限简单群分类
演绎定理
圆幂定理
友谊定理
因式定理
隐函数定理
有理根定理
余弦定理
中国剩余定理
证明所有素数的倒数之和发散
秩-零度定理
祖暅原理
中心极限定理
中值定理
詹姆斯定理
最大流最小割定理
主轴定理
中线定理
正切定理
正弦定理
❸ 数学十大定理
1。人生的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所谓追求错误的东西,就是你在无限趋近于它的时候,才猛然发现,你和它是不连续的。
2。人和人就像数轴上的有理数点,彼此可以靠得很近很近,但你们之间始终存在隔阂。
3。人是不孤独的,正如数轴上有无限多个有理点,在你的任意一个小邻域内都可以找到你的伙伴。但人又是寂寞的,正如把整个数轴的无理点标记上以后,就一个人都见不到了。
4。人和命运的关系就像F(x)=x与G(x)=x^2的关系。一开始,你以为命运是你的无穷小量。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才发现你用尽全力也赶不上命运的步伐。这时候,若不是以一种卑微的姿态走下去,便是结束自己的生命。
5。零点存在定理告诉我们,哪怕你和他站在对立面,只要你们的心还是连续的,你们就能找到你们的平衡点。
6。人生是一个级数,理想是你渴望收敛到的那个值。不必太在意,因为我们要认识到有限的人生刻画不出无穷的级数,收敛也只是一个梦想罢了。不如脚踏实地,经营好每一天吧。
7。有限覆盖定理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如果是可以实现的,那么你只要投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就一定可以实现。至于那些在你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就随他去吧。
8。痛苦的回忆是可以缩小的,但不可能消亡。区间套最后套出的那一个点在整个区间上微不足道,但一定是存在的,而且刻骨铭心。
9。我们曾有多少的理想和承诺,在经历几次求导的考验之后就面目全非甚至荡然无存?有没有那么一个誓言,叫做f(x)=e^x?
10。幸福是可积的,有限的间断点并不影响它的积累。所以,乐观地面对人生吧~
1不等式定律:
3两+1两>2两+2两>4两
2衰减指数定律:
食堂装修后开张和新学期开始后,饭菜质量和份量呈指数形式衰减。
3多功能定律:
食堂不仅具有普通食堂的功能,它还具有小卖部,录像厅,自习室,还有陪心情不爽的同学叫板等多种功能。
4拉面拉抻次数定律:
每个拉面师傅在拉面时的拉抻次数永远是恒定的,习惯是很难更改的。(以6食堂为例,拉面永远是拉七次下锅:拉面平均长度的均值为0.5米*2的7次方=64米)
5 免费汤定律:
因为根据分子的不规则运动,所以从理论上讲,如果用一缸水煮上一颗红豆,那么这就不再是一缸水,而是一缸能消暑的免费汤。
6互补定律:
打饭师傅的发福程度与打给你饭菜的份量互补,打给你饭菜的质量与份量互补,(例如,如果给你的牛肉很多,一定是嚼不动的,如果给你饭很多,一定是夹生的,如果给你菜很多,一定难以下咽)
7 唯一性定律:
如果食堂的师傅给你的饭菜足够质量和份量,而且你又不是很pp,那么一定是膳食大检查的人员在食堂里。
8随机性定律:
无论是经济快餐,汤煲,还是特色炒菜都有随机出现铁丝,头发,苍蝇,石头,蜈蚣或别的令你胃口全无的可能性,随机率不可预计。
9 随机性定律推论:
我们仅仅从食物中随机出现的杂物,就推断出食堂大师傅的一些特点:师傅大多是经常脱发,用金属铁丝洗碗,而且非常喜欢昆虫和树叶的标本。
10 相对论定律:
如果你感觉勺子筷子或者餐具不干净,请你闭上眼睛,心里默念“这是经过红外线消过毒的!”然后就干净了。
❹ 数学的一些定律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同济版高等数学答案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初中数学函数公式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大学语文自考试题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初三数学试题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整式概念: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代数式中的一种有理式.不含除法运算或分数,以及虽有除法运算及分数,但除式或分母中不含变数者,则称为整式。 (含有字母有除法运算的,那么式子 叫做分式fraction.)
整式可以分为定义和运算,定义又可以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运算又可以分为加减和乘除。
加减包括合并同类项,乘除包括基本运算、法则和公式,基本运算又可以分为幂的运算性质,法则可以分为整式、除法,公式可以分为乘法公式、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
整式的每一项都必须是单项式,或者就是单项式哈,
8
恩,整式的分母不能是一个字母例如:—就不可以说是一个整式,是个分式。
x
以上是不同点,至于分式,还要等上初三初四到高中左右的时候才能遇到哦!
分式的概念: 形如A/B,A、B是整式,B中含有未知数且B不等于0的等式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掌握分式得概念应注意:
(1)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未知数。
(2)分母的值不能为零,如果分母的值为零,那么分式无意义。
常数是指一个方程或不等式中一个确定的数,可以是数可以是字母,但绝对是不变的,就是说不随其他值的变化而变化。实数是指数轴上能表示的所有的数,即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和,不包括虚数
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自然数由0开始 , 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集体。
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开根开不尽的数叫无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实数除了有理数,剩下的叫做无理数
无理式
代数式的一种,含有根式的方程。又称无理方程、根式方程。任何无理式都可以通过乘方的方法转化成有理式来求解,也可以通过换元法、根式代换法或者三角代换法来求解。求解无理式会产生增根的问题,所得结果必须验根,并讨论所适用的定义域和值域。
有理式
rational expression
代数式的一种。包括分式和整式。这种代数式中对于字母只进行有限次加、减、乘、除和正整数次乘方这些运算。例如x2 + y2,,等都是有理式。在代数式的分类中,所指的运算都是针对字母的。如代数式,开方运算没有针对字母,所以仍属有理式,不算无理式。另外,分类是就形式而说的。如代数式,虽然恒等于有理式(x+1)2,但仍不能看作有理式(应属无理式)。
有理式的次数可以是任何整数,但一般不可以是小数或分数(平方数、立方数等除外)
❺ 数学上的著名定律
托勒密定理:四边形的两对边乘积之和等于其对角线乘积的充要条件是该四边形内接于一圆。
蝴蝶定理:P是圆O的弦AB的中点,过P点引圆O的两弦CD、EF,连结DE交AB于M,连结CF交AB于N,则有MP=NP。
帕普斯定理:设六边形ABCDEF的顶点交替分布在两条直线a和b上,那么它的三双对边所在直线的交点X、Y、Z在一直线上。
高斯线定理:四边形ABCD中,直线AB与直线CD交于E,直线BC与直线AD交于F,M、N、Q分别为AC、BD、EF的中点,则有M、N、O共线。
莫勒定理:三角形三个角的三等分线共有6条,每相邻的(不在同一个角的)两条三等分线的交点,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顶点。
拿破仑定理:以三角形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侧作等边三角形则他们的中心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帕斯卡定理:若一个六边形内接于一条圆锥曲线,则这个六边形的三双对边的交点在一条直线上。
布利安双定理:设一六角形外切于一条圆锥曲线,那么它的三双对顶点的连线共点。
梅尼劳斯定理:如果一直线与三角形ABC的边BC、CA、AB分别交于L、M、N,则有:(AN/NB)*(BL/LC)*(CM/MA)=1 (考虑线段方向,则等式右边为-1)。
它的逆定理:若有三点L、M、N分别在三角形ABC的边BC、CA、AB或其延长线上(至少有一点在延长线上),且满足(AN/NB)*(BL/LC)*(CM/MA)=1,则L、M、N三点共线。
塞瓦定理:设O是三角形ABC内任意一点, AO、BO、CO分别交对边于D、E、F,则(BD/DC)*(CE/EA)*(AF/FB)=1。
它的逆定理:在三角形ABC三边所在直线BC、CA、AB上各取一点D、E、F,若有(BD/DC)*(CE/EA)*(AF/FB)=1,则AD、BE、CE平行或共点。
❻ 小学数学七大定律
小学数学七大定律如下:
一、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二、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二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二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其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a+(b+c)
三、减法性质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差不变。
a-b=(a+c)-(b+c) ab=(a-c)-(b-c)
在减法中,被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减数不变,差随着增加或者减少多少。反之,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被减数不变,差随着减少或者增加多少。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去若干个减数,可以把这些减数先加,差不变。
a –b - c = a - (b + c)
四、乘法交换律
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a×b = b×a
五、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 = a×(b×c)
六、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 + b) ×c= a×c + b×c (a - b)×c= a×c - b×c
乘法的其他运算性质
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必须把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其积不变。
a×b = (a×c) ×( b÷c)
七、除法的运算性质
商不变性质,两个数相除,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一个数(0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a÷b=(a×c)÷(b×c) a÷b=(a÷c)÷(b÷c )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a÷b÷c = a÷(b×c)
❼ 数学三大定律
世界三大数学猜想
世界三大数学猜想即费马猜想、四色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
费马猜想的证明于1994年由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iles)完成,遂称费马大定理;
四色猜想的证明于1976年由美国数学家阿佩尔(Kenneth Appel)与哈肯(Wolfgang Haken)借助计算机完成,遂称四色定理;
哥德巴赫猜想尚未解决,最好的成果(陈氏定理)乃于1966年由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这三个问题的共同点就是题面简单易懂,内涵深邃无比,影响了一代代的数学家。
中文名
世界三大数学猜想
应用学科
数学
包含
费马猜想 四色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
共同点
题面简单易懂,内涵深邃无比
快速
导航
四色定理哥德巴赫猜想
欧拉猜想(又称费马大定理)
内容
当整数n > 2时,关于x,y,z的不定方程 x^n + y^n = z^n 无正整数解。
或者是当∀b>2时,n-1∑ani无正整数解。
简介
这个定理,本来又称费马最后的定理,由17世纪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而当时人们称之为“定理”,并不是真的相信费马已经证明了它。虽然费马宣称他已找到一个绝妙证明,德国佛尔夫斯克宣布以10万马克作为奖金奖给在他逝世后一百年内,第一个证明该定理的人,吸引了不少人尝试并递交他们的“证明”。在一战之后,马克大幅贬值,该定理的魅力也大大地下降。
怀尔斯和费马大定理
但经过三个半世纪的努力,这个世纪数论难题才由普林斯顿大学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和他的学生理查·泰勒于1994年成功证明。证明利用了很多新的数学,包括代数几何中的椭圆曲线和模形式,以及伽罗华理论和Hecke代数等,令人怀疑费马是否真的找到了正确证明。而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iles)由于成功证明此定理,获得了1998年的菲尔兹奖特别奖以及2005年度邵逸夫奖的数学奖。
起源
1621年,20岁的费马在阅读一套公元三世纪希腊著名数学家丢番图的《算术》拉丁文译本时,曾在第11卷第8命题旁关于不定方程x2+y2=z2的全部正整数解这一页上写了一段话,概括起来说就是:“形如xn+yn=zn的方程,当n>2时不可能有整数解。关于此,我确信已发现了一种美妙的证法 ,可惜这里空白的地方太小,写不下。”(拉丁文原文: "Cuius rei demonstrationem mirabilem sane detexi。 Hanc marginis exiguitas non caperet。")
毕竟费马没有写下证明,而他的其它猜想对数学贡献良多,由此激发了许多数学家对这一猜想的兴趣。数学家们的有关工作丰富了数论的内容,推动了数论的发展。对很多不同的n,费马定理早被证明了。但谁也没有得到普遍的证明方法,三百年多年来,无数学者为了证明这个猜想付出了巨大的精力,
❽ 数学的5大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加法结合律:(a+b)+c=a+(b+c)
补充一下,对所有实数都成立,但是如果数域延伸了,到矩阵里,或者其他一些数域里可能就不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