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古文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
『贰』 高中语文必修一古文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1),且贰于楚也(2)。晋 军函陵(3),秦军汜南(4)。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5):“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6),师必 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力也 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 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7)。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其亡矣。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8),君知其难也;焉用 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9),行李之往 来(10),共其乏困(11),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2)。许君焦瑕(13),朝济而夕设版焉(14),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 (15),又欲肆其西封(16);不阙秦,将焉取之(17)?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泊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18),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说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9)。困人之力 而敝之(20),不仁;矢其所与,不知(21);以乱易整(22),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
(1)以:因为。其:指郑国。元礼于晋:指晋文公重耳流亡经过郑国时,郑文公未以礼相待。
(2)贰:两属,同时亲附对立的双方。
(3)军:驻扎。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4)南:郑国的汜水南面,在今河 南中牟南。
(5)佚之狐:郑国大夫。
(6)烛之武:郑国大夫。
(7)缒 (zhui):用绳子吊着重物。这里指把烛之武从城墙上吊下去。出:指出郑国 都城。
(8)鄙:边邑。这里指把远地作为边邑。
(9)东道主:东方路上 的主人,因郑国在秦国的东边。后世用这个同作“主人”的代称。
(10)行 李:使者,外交官员。
(11)共:同“供”,供给。乏困:指资财粮食等物品 不足。
(12)尝:曾经,赐:恩惠。晋君,指晋惠公。
(13)焦:晋国邑名,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附近。瑕:晋国邑名,在今河南灵宝东。
(14)济:渡河。 版:筑土墙用的夹板。设版:指建筑防御工事。
(15)封郑:以郑国为疆界。
(16)肆:放肆。这里的意思是极力扩张。
(17)焉:从哪里。
(18)杞 (qi)子、逢(peng)孙、杨孙:三人都是秦国大夫。戍:驻守。
(19)微: 要不是。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20)因人:依靠他人。敝:伤害。
(21)所与:指友好国家,盟国。知:同“智”。
(22)乱:分裂。易:代替。整:团结一致。
荆柯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②,尽收其地,进兵北略③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④曰:“秦兵旦暮渡易水⑤,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⑥。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⑦。夫今樊将军⑧,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⑨。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⑩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⑾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⑿!”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⒀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⒁。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⒂!”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⒃见臣。臣左手把⒄其袖,而右手揕⒅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
注释:
本文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②〔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③〔略〕掠夺,夺取。
④〔荆卿〕燕人称荆轲为荆卿。卿,对人的敬称。
⑤〔旦暮渡易水〕很快就要渡过易水了。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易水,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⑥〔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微,假如没有。谒,请。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⑧〔樊将军〕即下文的樊於(wū)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
⑨〔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购,重赏征求,重金收买。邑,封地。
⑩〔督亢〕现在河北省涿州东南一带,是燕国土地肥沃的地方。
⑾〔说〕同“悦”,喜欢,高兴。
⑿〔更虑之〕再想想别的办法。更,改变。
⒀〔深〕这里是刻毒的意思。
⒁〔戮没〕杀戮和没收。重要的杀,其他的没收入官为奴婢。
⒂〔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顾,表轻微的转折,不过、只是。
⒃〔善〕副词,好好地。
⒄〔把〕握,抓住。
⒅〔揕(zhèn)〕刺。而燕国见陵之耻①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②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③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己,无可奈何,乃遂收盛④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⑤。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⑥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⑦。以试人,血濡缕⑧,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⑨。乃令秦武阳为副⑩。荆轲有所待,欲与俱⑾,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⑿,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⒀!今提一匕首入不测⒁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⒂!”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⒃。高渐离⒄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⒅,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⒆,士皆瞋目⒇,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21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22,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23。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24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25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26,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27。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28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29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注释:
①〔见陵之耻〕被欺侮的耻辱。见,被。陵,侵犯、欺侮。
②〔偏袒扼腕而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进一步。这是形容激动愤怒的样子。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③〔拊(fǔ)心〕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④〔盛〕念chéng。
⑤〔函封之〕用匣子装起来。函,匣子。之,代樊於期的头。
⑥〔徐夫人〕姓徐,名夫人。
⑦〔以药淬(cuì)之〕把毒药在淬火时浸入匕首上。淬,把烧红了的铁器浸入水或其他液体中,急速冷却,使之硬化。
⑧〔濡(rú)缕〕沾湿衣缕。濡,浸渍、沾湿。
⑨〔忤(wǔ)视〕正眼看。忤,逆。意思是迎着目光看。
⑩〔为副〕作助手。
⑾〔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另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⑿〔迟之〕嫌荆轲动身晚了。迟,作动词。
⒀〔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反,同“返”。竖子,对人的蔑称。
⒁〔不测〕难以预料,不可知。
⒂〔请辞决矣〕我就辞别了。请,表示客气,无义。
⒃〔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⒄〔高渐离〕荆轲的朋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高渐离因为擅长击筑(竹制的乐器),秦始皇叫他在左右侍奉。一天,高渐离得着机会,用筑去打秦始皇,要为燕国报仇,没打中,被杀。
⒅〔为变徵(zhǐ)之声〕发出变徵的声音。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⒆〔慷慨羽声〕声调激愤的羽声。
⒇〔瞋(chēn)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
21〔终已不顾〕始终不曾回头。形容意志坚决。
22〔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币,礼品。
23〔厚遗(wèi)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24〔振怖〕惧怕。振,通“震”。
25〔比〕并,齐。
26〔给贡职如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给,供。
27〔奉守先王之宗庙〕守住祖先的宗庙。意思是保存祖先留下的国土。
28〔使使〕派遣使者。前一“使”是动词,后一“使”是名词。
29〔唯大王命之〕意思是,一切听大王的吩咐。唯,“希望”的意思。
荆轲奉①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②。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④,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⑤,使毕使于前⑥。”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⑦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⑧。拔剑,剑长,操其室⑨。时恐急,剑坚⑩,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⑾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⑿。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⒀;诸郎中⒁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⒂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⒃!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⒄,乃引⒅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⒆。</FONT>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⒇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21 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注释:
①〔奉〕两手捧着。
②〔以次进〕按先后顺序进来。
③〔陛(bì)〕殿前的台阶。
④〔顾笑武阳〕回头冲武阳笑。顾,回头看。
⑤〔少假借之〕稍微原谅他些。假借,宽容,原谅。
⑥〔使毕使于前〕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⑦〔发〕打开。
⑧〔自引而起,绝袖〕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引,伸、挣。
⑨〔操其室〕握住剑鞘。室,指剑鞘。
⑩〔剑坚〕剑插得紧。
⑾〔还〕通“环”,绕。
⑿〔卒(cù)起不意,尽失其度〕事情突然发生,没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卒,同“猝”。
⒀〔尺兵〕指尺寸之兵器。
⒁〔郎中〕宫廷的侍卫。
⒂〔提(dǐ)〕掷击。
⒃〔负剑〕推剑于背。
⒄〔废〕残废,伤残倒地。
⒅〔引〕举起。
⒆〔被八创(chuāng)〕(荆轲)受了八处剑伤。被,受。创,伤。
⒇〔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簸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21〔劫〕强取、威逼(其订立盟约)。 鸿门宴[《鸿门宴》原文]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枣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枣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叁』 高一语文课本中文言文有那些
第一学期:
1.沁园春 长沙
15.诗经《蒹葭》
20.红楼梦《香菱学诗》
21.《三国演义》版群英会蒋干中计
22.《水浒权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第二学期:
14.阿房宫赋
15.黄州快哉亭计
16.项脊轩志
17.登金陵凤凰台、八声甘州、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登快阁
18.古诗为焦仲卿妻所作(注:就是《孔雀东南飞》)
19.梦游天姥吟留别
20.终南山、登楼、书愤
21.塞下曲、从军行、过华清宫
注:
1这是去年的,每年都会有些变化
2大部分学校会补充些篇目,建议从已有的篇目着手深入
『肆』 高一语文古诗词 古文 全部
《沁园春》 作者: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xiāng)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ú)。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è)飞舟?
《蒹葭》 来源: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饮酒》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八声甘州》 作者: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水龙吟》 作者: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zān)螺髻(jì)。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liǎo),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èn)英雄泪?
《登快阁》 作者: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梦游天姥吟留别》 作者: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终南山》 作者: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登楼》 作者: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塞下曲》 作者: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从军行》 作者: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过华清宫》 作者: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伍』 高一语文文言文,。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行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
遂灭吴.
[注释]
1.囿: (yòu)
2.稽: (jī)
3.雠: (shóu)
4.嚭: (pǐ)
5.絜: (jié)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楚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稍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水.木直
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
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
无恒安息.靖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
长於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
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於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
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於高山
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兰槐之
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
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
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
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蜹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
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
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
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囗(左“氵”右“矣”音si 4)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 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 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陆』 求高一语文常考古诗句,文言文
必修一:
《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必修二:
1、《兰亭集序》: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游褒禅山记》: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赤壁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柒』 高一语文文言文
1.通假字
沈金玉于江 沈——同“沉”,句意是,把金玉宝物都沉到江里。
仇雠敌战之国也 雠——同“仇”,句意是,是互相仇视、敌打、交战的国家。
不可失也已 已——同“矣”,句意是,不可以失掉。
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娶”。句意是,规定青年男子不许娶老年妇女。
将免者以是 免——“娩”,生育,临产。句意是,妇女将要临产时向官府报告。
公令毉守之 毉——“医”。句意是,官家就派医生看护她生产。
絜其居 絜——“洁”。句意是,收拾干净他们的住所。
吾请达王甬,句东 句——“勾”。句意是,我请求把你送到市,旬以东的地方。
而为弊异宸宇 弊——“敝”。句意是,做吴国的庇护者。
2.古今异义词
敬得闻子大夫之言 子,尊称。现常用于人的通称,或专指儿子。句意是,如果能够听到大夫您的话。
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去,离开。现常用于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或过去的时间。句意是,夫差与文种达成和议而离开了越国。
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中原,原野之中,现常用于“中原地区”。句意是,因而使百姓的尸骨暴露在荒野之中。
寡人请更 请,请允许我。现常用于请别人如何。句意是,请允许我改正。
丈夫二十不娶 丈夫,男子。今常用于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句意是,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媳妇。
生丈夫 丈夫,男孩。今常用义同前“丈夫”句。句意是生男孩。
十年不收于国 国,指国内人民。今常用于“国家”或“代表国家的”。句意是,十年不向人民征收赋税。
贫病者纳官其子 病,贫病,贫困。今用于“得病”等。句意是,贫困的人把他们的儿子送人官府,给以禀食,加以敬养。
爪牙之士 爪牙:勇敢的,今为贬义,比喻坏人的党羽。句意是,勇敢的将士。
孰是吾君也 是,这个,代词。现代为肯定判断词。句意是,谁能象我们国君这样好啊。
吾将残汝社稷 社稷,国家。现今“社”与“稷”是两个词。“社”为“社会”“社交”等,“稷”只有古义。
越君其次 其,代吴国,次,舍,驻。今用于“次第较后”,“次要的地位”等。句意是,请越君到吴国来驻扎吧。
3.一词多义
子
必哭泣葬理之如其子(嫡子)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尊称)
丈夫
丈夫二十不娶(男女)
生丈夫(男孩)
已
不可失也已(同“矣”,了)
今已服矣(已经)
之
三江行之(代间代吴国与越国)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代词,代地)
勾践之地(助词“的”)
女
女子十七不嫁(女性,名词)
请勾践女女于王(助词,作婢妾)
请
请姓无庸战(请求对方)
寡人请更(请允许我)
4.词类活用
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乏,形容词作动词,缺乏,课文中指人材缺乏。句意是,我们的国君勾践缺乏人材,无人可以派遣。)
请勾践女女于王(第二个“女”名词作动词,作婢妾。句意是,请允许把勾践的女儿作吴王的婢妾。)
惟君左右之(左右,方位名词作动词,处置。句意是,任凭您的处置。)
宦士三百人于吴(宦,名词作动词,服役)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衣,名词作动词,穿。句意是,现在夫差穿水犀皮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
必庙礼之(庙,名词作状语,在庙堂上。礼,名词作状语,以隆重的礼节。句意是:一定在庙堂上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他。)
5.古汉语句式
判断句
仇雠敌战之国也。(“也”来判断,句意是:是互相仇视、敌对、交战的国家。)
倒装句
勾践说于国人曰(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意是:勾践向越国人民解释说。)
宦士三百人于吴(谓语前置。句意是:派三百多士人到吴国去服役。)
省略句
必庙礼之(缺主语:“必”后省略介词“于”;句意是:一定在庙堂上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他。)
『捌』 高一语文文言文。
28.没有29.通“暮”,晚上30.没有人31.通“纳”,使……进来,接纳。32.内心33.满。“期年”合起来就是“满一年”34.约定35.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36.数:命数。奇:不好。37.被贬谪的,背井离乡的38.升官39.左迁:贬官40.请让我,请允许我
41.请教42.穷尽,走到尽头43.处境困厄44.学完
『玖』 高一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及古文的全文
高一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及古文的全文
1.终南山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2.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唐代: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四万 一作:一万)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度 通:渡)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登快阁
宋代: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 一作:阑干)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5.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宋代: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阑 一作:栏)
6.登金陵凤凰台
唐代: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 一作:一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7.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沁园春·长沙
现代: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拾』 高一语文有哪些文言文
必修一4、《烛之武退秦师》5、《荆柯刺秦王》6、《鸿门宴》必修二4、《内诗经》两首(氓)、容(采薇)5、《离骚》6、《孔雀东南飞》7、《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8、《兰亭集序》9《赤壁赋》10、《游褒禅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