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数学吧
现在数学研究生就业情况还不错,可是你选择就读以后,那就要看四年就就业前景形势了啊专!
考试科目如下:属
研究方向 01线性与非线性规划02应用数值代数及并行计算03微分方程数值解法04应用软件05管理和决策的数值方法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627数学分析④801高等代数
复试科目 (1)笔试(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数、点集拓扑、计算方法、运筹学、概率论,考生在以上八门科目中任选三门);(2)口试(专业综合)
以上仅供参考。如果满意,请采纳。
(本人很佩服学理的,个人学文,自我感觉学习,例如进大学吧,那就是光明正大的玩儿。)
❷ 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中数学一,二,三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考研的数学分为四种,分别是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学四
数学一是一般的理工科要考的,如计算机/材料等理工专业 高等数学占60%,线性代数20%,概率论20%
数学二是对数学要求略微低一点的专业要考的,但他与数学一基本相当。如纺织专业 不考无穷级数、线面积分、概率统计
数学三是偏向于经济类别的考生,如经济管理 偏向概率
数学四是其它对数学要求相对低的学科,对概率要求不高!
❸ 研究生阶段还要不要学数学
你是怕学数学?如果不是的话你担心什么,再说研究生期间的课程是自己选择的,不喜欢的课程完全可以不学的。不过研究生都要选修一门数学的吧,两三门挑一门就行了。
❹ 工科专业研究生要学数学吗,那些专业研究生不要学数学
工科专硕和学硕都考数学,专硕是好像考数学二还是数学三吧难度降得很低了。不考数学的专业只能是部分文科专业了
❺ 研究生考试一定要考数学吗
会计考研是分为会计学硕和会计专硕,这两种统版称为会计考研,但是所要考的数学内容权是不同的。
会计专硕中所考的数学是在联考中的,也就是咱们所说的199管理类联考。
199管理类联考中所考的数学属于基础数学,所考内容是高中所学的数学知识,这个很简单。
会计学硕是咱们经常说的会计学,会计学考数学三。
考研数学三是考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三部分内容。
数学三满分150分,从试卷结构上来看,设有三种题型:选择题(8道共32分)、填空题(6道共24分)、解答题(9道共94分)。通过分析近些年考试大纲中给出的考点,数三是要求考173个考点,基础知识会占总分的70%,也就是150*70%=105分。同时也会有侧重点,数三要求掌握经济应用问题。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❻ 考研究生必须考数学么
不是啊 ,文科基本上是不考的。具体你得参考所报学校的招生简章。
❼ 数学专业研究生就业前景
数学专业研究生就业前景:
程序员
薪酬情况:多数人会从事的程序员工作薪酬水平差距很大。初级程序员一线城市的四千五起,这个也看个人能力,在二线或三线城市一般在两千五左右基础好一点会三千多,做到主管一级,一线城市月入可达到一万以上。
总之,具备数学和数据结构方面的扎实基础,是成为编程高手的必备条件。
商务人员
就业分析:金融数学家已经是华尔街最抢手的人才之一。最简单的例子是,保险公司中地位和收入最高的,可能就是总精算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和纽约大学等著名学府,都已经设立了金融数学相关的学位或专业证书教育。尽管如此,在美国很吃香的保险精算师,很多都是数学专业出身。专业有优势,职业前景好
BI工程师
主要是报表开发,需要有一定的数据库经验,掌握SQL查询优化方法,精通Oracle、SQL Server、MySQL等主流数据库的应用设计、性能调优及存储过程的开发。掌握BI相关工具,如ETL工具(如SSIS)、OLAP工具(如SSAS)和前端展示工具。熟悉ETL逻辑、OLAP设计和数据挖掘相关算法。
教师
就业分析::需求大,待遇稳定,据国家教育部预测,今后5年内,我国高中教师缺口达到116万人,其中对数学、语文等基础学科的教师需求量最大。广东省许多市县甚至出现数学“教师荒”。全国37个大中城市人才市场的统计分析表明,数学教师十分抢手。拓宽师资渠道,面向社会招聘教师,已成为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这无疑为报考综合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❽ 给你们讲一个关于考研数学有多难的故事
考研数学是道坎,不少考研的同学们都倒在了这。正所谓得数学者得考研,数学的高难度一直让人望而却步,与其害怕它,不如选择合适的方法加上自身的努力来战胜它。2019考研复习已经开始,黑龙江考研网小编为大家分享考研政治,数学,英语习题,同学们一起来练练手吧!
想必大家也对2018考研“李林泄题”有所耳闻,先不论这件事是不是真的,但确实伤了不少努力考研的人的心。泄题这种事最不应该有,原本考研这件事就没有绝对的公平,还要故意制造更大的不公平,如果是真的简直不可原谅。不过,虽然小编不能也不会泄题,但是小编可以给大家揭秘一下考研数学命题组!掌握我们命运的人,了解一下~
一、考研数学的三代命题组
我们把命题组整体换人视为一代,那么大体来说,从80年代末到2000年基本同属一代,其中1998-2000年数学命题组中换了半数新成员,所以风格开始明显改变。
第一代组的代表人物有:胡金德教授(线代组长)、蔡燧林教授、徐兵教授(高数组长)、周概容教授(概率组长)、范培华教授(经济类组长)、龚东保教授等等。
目前最红的教辅多为一代组成员的作品或修订版,如曾经的二李全书现在的李范(看到论坛上说二李变李范就不好了的言论,可发一笑,范培华教授也是一代组的中坚人物)。
现在的李王全书(该书高数、线代大部分内容源自蔡燧林教授和胡金德教授的一本02年出版的老书)。
从1998-2000年组中开始过渡换人到2001年之后基本全换,可以称为二代命题组。其中有合工大(大学数学杂志的编写校,数学很强)的朱士信教授、黄有度教授、东南大学陈建龙教授(线代组长)、大连理工数学研究所的两位教授,其余来自南开,哈工大,上财等校。
教育部从这个时期开始建立更成熟的题库制,上述命题老师所出的题可能还会经过另一拨教授的再加工。
二代组除合工大两位教授的同僚们每年坚持出很高质量的合工大五套系列外,基本不出现在考研的教辅圈内,很可能是由于大部分没到退休年龄。
三代组的构成是机密,目前只能知晓其中有南开、华南理工、西交的教授,有国防科大的教授,有中科院数学所的教授。
从2015年开始正式掌勺,15年的试水难度是很温和的,有许多回归基础的东西,甚至考了教材上的求导商法则证明这样的题。
而16年给了相当多考生当头一棒,完全不同的题风和较大的计算量让许多考生在考后直接崩溃。
17年总体难度又回归平和,只有少量题体现数学思维水平,以供体现区分度。(小编表示17年考研数三不简单吧?也可能是小编智商有限嘤嘤嘤~)
刚刚过去的18年又是相当惨淡(尤其是数学二和数学三),很多考生叫苦不迭,不过普遍认为难度要低于16年,因为16年出了许多新套路,是往年找不到的套路,而且有各种陷阱,但是18年几乎没有什么新套路,很多题第一眼看上去相当熟悉。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组的命题风格已基本成熟稳定。总体上,这四年的数学是一年难一年容易(据此推测,19年数学难度会降低),但总的命题风格保持不变,就是大部分题考察基础概念的理解程度与计算准确度。
虽说很多人都预测今年考研数学会简单一点,但是也真的不可掉以轻心,很多题在平时做和上考场不是一个感觉,要达到足够的熟练度才不会慌。
二、18考研数学命题特点
1、冷门的简单
数一、二、三中都不乏低频(冷门)考点,数一中第8题考察了假设检验(此前30余年只在1998年考察过一次)、第11题考察了旋度,数二第16题对平均值定义的考察,数三更是考察了疑似超纲的二阶差分方程(11题),此外线性代数中对矩阵方程的考察也是颇具新意。
虽然对于冷门知识点的考察较往年多,但是对于这些低频知识点的考察非常浅,以数一的这道假设检验为例,只要弄清楚假设检验的定义并且知晓阿尔法是犯第一类错误亦即“弃真”的概率就不难通过理解选出D选项,此外旋度的考察也是直接套用公式即可。
冷门的知识点考的简单这也是遵循了考试大纲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要求(注:考纲对于知识点的要求从低到高为了解、理解、掌握、会,低频考点都来自于“了解”这一层次)。
2、计算量大
近年来考研数学已经有了计算量变大的趋势,但在2016、2018年尤其是18考研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
有一道线性代数的解答题,这道题的第二问考察的是矩阵方程,往年考察的都是非齐次线性方程组,今年考察把等式右边的列向量换成了一个三阶矩阵,求解方法本质上没有改变,但运算量相当于大了两倍。
在其他题目上诸如级数求和的选择题、不定积分的解答以及条件极值问题等等都有着相当的计算量。
3、重基础、重应用
注重对基础的考察是考研数学30余年来未曾改变的主旋律,这句即使放在今年的试题上来说也是合适的。
18考研数学依然有110分左右的分值是基础知识的考察,同学之所以感觉非常难是因为剩下30~40分的题目“偏、怪、冷”,这些题目的区分度不如之前年份,只把最好的学生区分出来了,同时这些题目的出现又使得同学们心态失衡,在做基础题目时心虚、慌张而失分。
另外一点是近些年越来越频繁的出现数学应用题,应用题包括几何应用、物理应用、经济应用。
有一道带应用背景的题目,试题所考察的条件极值这个知识点本身不存在任何难度,但这道题的难度首先是在于要把应用问题抽象成数学语言,其次是有一定的运算量,此外导数的几何应用也是每年必考题型。
三、19考研数学复习策略
1、全面复习,不放过考纲上的任何一个知识点
在近几年高密度的考察了一些偏、冷知识点后,所有同学都不能再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此前没考过或考察的极少的知识点今年也同样不会出现,一旦出现,即使只是一个4分小题,它对你意味着也绝不仅仅是4分,更多的是心态,心态一旦失衡,就是大面积的丢分。
超低频知识点的复习可以放在考前一两个月进行。
2、眼高手低要不得
除非是你一眼就能看出标准答案的题目,否则所有数学题都希望大家能动手去做,从基础阶段就要扎扎实实练好计算,争取会做的就一定要能做对,并且做得快。
3、基础万万不能丢
很多同学喜欢偷懒取巧,直接从刷题开始,依靠着教辅资料或者是老师总结的一些固定题型的解题套路,希望能在考场上取得不错的分数,但这几乎行不通(除非你遇上17年数一、数二的难度),因此基础阶段对教材的复习万万不能丢。
考研数学每年都在变化,16的计算难、17年相对简单、18年的题目考查更偏一些,根据历年考研的人数来看这个还是很好理解的。那么2019年的考研数学应该不会太简单,毕竟考研是一个选拔性的考试,需要选拔高级人才。
►不管怎样给大家几点意见:
第一、数学在基础复习的时候不要想什么考什么不考,早点准备,过课本的时候都要面面俱到。
第二、不要用试题来评价自己的能力,因为试题在你做其他题的时候都会涉及到一些。
第三、一定要多做模拟试题,给模拟试题留充足的时间,免得在考场上自己不适应。
❾ 如果考 学科教学(数学)的研究生的话 毕业了当数学老师有优势吗还是要考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什么的
你好,谈点想法,希望能出个我喜欢的数学老师。
不知,你所说的两个方向具体学什么,但数学发展史来看,数学一直都是伴随另他学科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近读了关于数学简史类的书,有点小感受),看很多数学家,常不仅仅是数学家,如,牛顿他是个物理学家,也是个数学家。所以我想如果你能再深入了解数学在一门学科的应用,应该会让你课更生动。
另外,根据我曾经学习数学的经历,可能是因为现在数学本身内容很多,也很系统,在学数学时,常常迷失在数学本身的计算,推理,技巧中,当清醒时,有种莫明的沮丧。最近看了数学简史,发现,将数学与应用结合,是那样的生动有趣。有种豁然开朗有感觉,数学学习,数学本身的系统的结构呀,体系呀,并不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思考方法,用这样的思考方法去建立其他学科的体系结构,才是最生动,最有活力的。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