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王元
⑴ 给数学家王元写一副对联
双手挽乾坤,拓扑知曲率,几何极宏观,后学永参陈氏类。
国士竟无双,弟子遍天下,卓越识青云,先生长留后世名。
⑵ 中国科院数学研究院,王元,数学家的联系方式急急急
咋了,你把哥德巴赫猜想整出来了。这种人每年想见元老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元老还做不做研究了。
⑶ 给数学家王元写一副对联
双手挽乾坤,拓扑知曲率,几何极宏观,后学永参陈氏类。 国士竟无双,弟子遍天下,卓越识青云,先生长留后世名。
⑷ 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1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2 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3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4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5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也是一个数学爱好者。在服兵役时,他出题给军官做一个数学游戏:
他让一个军官先想好一个数,不要告诉别人,然后在这个数上加25,心算好了以后,再加上125,然后再减去37。把算好的结果减去原来想的那个数,结果再乘5并除以2,最后,莱蒙托夫对那个军官说:答案是282.5。
⑸ 著名数学家王元院院士辞世,他的一生取得了哪些成就
王元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数学家,它的主要成就是将筛法用于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并证明了命题。这是中国的数学家首次在这个领域成为世界领先的地位,同时也奠定了中国的数学研究在世界上的进步。王元在工作的时候,曾经荣获过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陈嘉庚物质科学奖,何梁何利奖和华罗庚数学奖。他在世界数学界有很大的声望,曾经被多次评为世界科学出版社的顾问,并且在1984年荣获了”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
王元先生在数学界可谓是元老级别的人物,他不仅在中国有很高的威望,在国际数学界也享有盛誉。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研事业,王元先生是真正的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数学方面的科研和教育工作。他不仅自己努力钻研数学,也参加了很多教育工作,他在世时经常去一些学校进行讲学,他十分关注后辈们的学习状况,主动去学校关心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和老师就“如何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怎样学好数学”等课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王元于5月1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他的不幸逝世是中国数学的重大损失。
⑹ 数学家王元为什么说四川话
在四川呆久了,讲那话比较习惯了呗。。。邓小平还不是讲四川话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