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的重点
基础,灵活运用
❷ 初一数学重点是什么
我用的是北师大版的教材,一年前我上初一的时候老师说是二\三\五章最重要,分别是有理数及其运算,字母表示数和一元一次方程.
有理数及其运算,字母表示数这两章我当初学的时候没怎么在意,觉得很简单,可现在上了初二才发现这两章可考的真是太多了,而且概念一定要记牢,不然学分式时容易算错题.一元一次方程不用说你也应该明白它的重要性,将来学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都是在学好它的基础上才能学的,如果你没学好的话,初二上学期会吃大亏的哦~~~
至于其他的图形,数据和可能性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掌握一些,就不提了.希望你能学好初一数学~~~
❸ 初一数学的重点是什么
1、理解有关概念、法则
2、正确计算
3、学习说理
❹ 初一数学全部知识点有哪些
一、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相反数的和为0 a+b=0 a、b互为相反数。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❺ 初一数学有哪些重点内容
对于学霸来说课本的所有知识都是重点,必须学会。难道你认为会有一些知识不需要学懂的?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必须掌握课本所有知识。老师说的那些所谓重点内容是因为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认真学习,那么退一步说,你们总应该学会这部分(所谓)重点内容吧。实际上,在学习过程中只要少学了一些内容,那么学生的思考能力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说全部都是重点。
❻ 初一数学如何学好有哪些重点
初一的知识点都不是很难,只要对概念把握好,理解知识点的一些应用,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重点知识有理数(正负数),整式加减,一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直线与角
❼ 关于初一数学的所有知识点归纳,
初一数学概念
实数:
—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无理数:
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
自然数:
表示物体的个数0、1、2、3、4~(0包括在内)都称为自然数.
数轴:
规定了圆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相反数:
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绝对值: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圆点的距离称为a的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数学定理公式
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⑴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⑵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⑶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⑷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文体知识
1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
(1) 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语言特点,生动,形象.
(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3)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 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
(4)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
(5) 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 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
(6) 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
(7) 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洁.
(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解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用数字,列图表.
(5)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和内容分有: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两大类.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分有: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6)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在于:平实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科技信息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
(7)说明文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区别:a 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感,”;说明文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知”.b 记叙文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种描写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说明文的描写则只能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钟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作一些必要的描绘,主要是起到使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具体,更形象.c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以发挥艺术想象,可以夸张,渲染,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在务真求实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动,又真实可信.
3 议论文文体的知识要点
(1)生活中少不了议论,讲道理,发表意见就是议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是议论文.
(2)议论总要提出看法或主张,这种看法或主张就是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为论据,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即为论证过程.
(3)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两大类:事实材料(事实论据)即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理论材料(道理论据)即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科学原理;自然定律;马列毛泽东思想.
(4)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方式:立论,驳论.所谓立论就是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驳论就是批驳错误的观点.
(5)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借事发表议论,就事说明道理.而从“事”到议.又必须理出并把握两者的联系点,才可顺理成章地展开议论,这事“一事一议”的关键.
(6)议论文常见的有几种样式:社论,评论,学术论文,专题讨论,杂感,随笔以及侧重1于议论性的讲演词,书信等.在以上样式中,有理论性较强的,有文艺性较强的.
❽ 初一,数学的重点是什么,人教版
初一主要就是六个知识点
知识点1:正、负数的概念:我们把像3、2、+0.5、0.0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是比0大的数;像-3、-2、-0.5、 -0.03%这样数叫做负数。它们都是比0小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我们可以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知识点2: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理数的分类主要有两种: 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看作分数。知识点3:数轴的概念:像下面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知识点4:绝对值的概念:(1) 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 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注: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均大于或等于0(即非负数).
知识点5:相反数的概念:
(1) 几何意义: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 代数意义:符号不同但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知识点6: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数轴上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
用绝对值进行有理数大小的比较: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❾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开根开不尽的数叫无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数学上,有理数是两个整数的比,通常写作 a/b,这里 b 不为零。分数是有理数的通常表达方法,而整数是分母为1的分数,当然亦是有理数。
数学上,有理数是一个整数 a 和一个非零整数 b 的比(ratio),通常写作 a/b,故又称作分数。希腊文称为 λογος ,原意为“成比例的数”(rational number),但中文翻译不恰当,逐渐变成“有道理的数”。不是有理数的实数遂称为无理数。
所有有理数的集合表示为 Q,有理数的小数部分有限或为循环。
理数是实数中不能精确地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如圆周率、2的平方根等。
实数(real munber)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irrational number)。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1、把有理数和无理数都写成小数形式时,有理数能写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比如4=4.0, 4/5=0.8, 1/3=0.33333……而无理数只能写成无限不循环小数,
比如√2=1.414213562…………根据这一点,人们把无理数定义为无限不循环小数.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而无理数不能。根据这一点,有人建议给无理数摘掉“无理”的帽子,把有理数改叫为“比数”,把无理数改叫为“非比数”。本来嘛,无理数并不是不讲道理,只是人们最初对它不太了解罢了。
利用有理数和无理数的主要区别,可以证明√2是无理数。
证明:假设√2不是无理数,而是有理数。
既然√2是有理数,它必然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其中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开根开不尽的数,有理数就包括无限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整数
自然数(natural number)
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自然数由0开始 , 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集合。自然数集有加法和乘法运算,两个自然数相加或相乘的结果仍为自然数,也可以作减法或除法,但相减和相除的结果未必都是自然数,所以减法和除法运算在自然数集中并不是总能成立的。自然数是人们认识的所有数中最基本的一类,为了使数的系统有严密的逻辑基础,19世纪的数学家建立了自然数的两种等价的理论枣自然数的序数理论和基数理论,使自然数的概念、运算和有关性质得到严格的论述。
序数理论是意大利数学家G.皮亚诺提出来的。他总结了自然数的性质,用公理法给出自然数的如下定义。
自然数集N是指满足以下条件的集合:①N中有一个元素,记作1。②N中每一个元素都能在 N 中找到一个元素作为它的后继者。③ 1是0的后继者。④0不是任何元素的后继者。 ⑤不同元素有不同的后继者。⑥(归纳公理)N的任一子集M,如果1∈M,并且只要x在M中就能推出x的后继者也在M中,那么M=N。
基数理论则把自然数定义为有限集的基数,这种理论提出,两个可以在元素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的有限集具有共同的数量特征,这一特征叫做基数 。这样 ,所有单元素集{x},{y},{a},{b}等具有同一基数 , 记作1 。类似,凡能与两个手指头建立一一对应的集合,它们的基数相同,记作2,等等 。自然数的加法 、乘法运算可以在序数或基数理论中给出定义,并且两种理论下的运算是一致的。
自然数在日常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广泛使用自然数。
“0”是否包括在自然数之内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自然数为正整数,即从1开始算起;而也有人认为自然数为非负整数,即从0开始算起。目前关于这个问题尚无一致意见。不过,在数论中,多采用前者;在集合论中,则多采用后者。目前,我国中小学教材将0归为自然数!
自然数是整数,但整数不全是自然数。
例如:-1 -2 -3......是整数 而不是自然数
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所谓质数或称素数,就是一个正整数,除了本身和 1 以外并没有任何其他因子。例如 2,3,5,7 是质数,而 4,6,8,9 则不是,后者称为合成数或合数。从这个观点可将整数分为两种,一种叫质数,一种叫合成数。(有人认为数目字 1 不该称为质数)著名的高斯「唯一分解定理」说,任何一个整数。可以写成一串质数相乘的积。
第五章:
本章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本章难点:了解不等式的解集和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确定,正确运用
不等式基本性质3。
本章关键:彻底弄清不等式和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区别.
(1)不等式概念:用不等号(“≠”、“<”、“>”)表示的不 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它是解不等式的理论依据.
(3)分清不等式的解集和解不等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4)不等式的解一般有无限多个数值,把它们表示在数轴上,(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
(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7)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可以由几个(同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
(8).利用数轴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第六章:
1.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它的解,明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一对未知数的值,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一次方程组的两种基本解法,能灵活运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3.根据给出的应用问题,列出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三元一次方程组,从而求出问题的解,并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查结果是否合理.
本章的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加减法以及列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问题.
本章的难点是:
1.会用适当的消元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2.正确地找出应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次方程组.
第七章
本章重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特别是对幂的运算及乘法公式的应用要达到熟练程度.
本章难点是:对乘法公式结构特征和公式中字母意义的理解及乘法公式的灵活应用
1.幂的运算性质,正确地表述这些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
2.单项式乘以(或除以)单项式,多项式乘以(或除以)单项式,以及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熟练地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3.乘法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4.熟练地运用运算律、运算法则进行运算,
5.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用字母表示式子的意义.通过式的变形,深入理解转化的思想方法.
第八章:
1、认识事物的几种方法:观察与实验 归纳与类比 猜想与证明 生活中的说理 数学中的说理
2、定义、命题、公理、定理
3、简单几何图形中的推理
4、余角、补交、对顶角
5、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一个公理两个定理。
公理: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数量关系)两直线平行(位置关系)
定理:内错角相等(数量关系)两直线平行(位置关系)
定理:同旁内角互补(数量关系)两直线平行(位置关系).
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由图形的“位置关系”确定“数量关系”
第九章:
重点:因式分解的方法,
难点:分析多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分解方法
1. 因式分解的概念;
2.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运用因式分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图形习题)
第十章:
重点是:用统计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统计初步的基本知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的计算、
2.了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绘画三种统计图.
3.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解决与统计相关的综合问题.
典型例题从书本上很容易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