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本八年级
❶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
1、y=3x-5对于任意x为实数函数解析式均有意义,x=5时,y=3*5-5=102、y=(x-2)/(x-1)必须在x-1不等于0时有意义,即x为不等于1的实数函数解析式有意义,x=5时,y=(5-2)/(5-1)=3/43、y=√(x-1)必须在x-1>=0时有意义,即x为大于或等于1的实数函数解析式有意义,x=5时,y=√(5-1)=2请采纳。
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点拨数学课本目录
八年级上数学课本目录
❸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材目录
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信息技术应用 画图找规律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要证明
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1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2.1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信息技术应用 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2
第十三章轴对称
13.1 轴对称
13.2 画轴对称图形
信息技术应用 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13.3 等腰三角形
实验与探究 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3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14.1 整式的乘法
14.2 乘法公式
阅读与思考 杨辉三角
14.3 因式分解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4
第十五章分式
15.1 分式
15.2 分式的运算
阅读与思考 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吧
15.3 分式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5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拓展资料: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第十三章 轴对称
一、轴对称图形
1.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4.轴对称的性质
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小结: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2.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四、(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回顾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五、(等边三角形)知识点回顾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0 。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❹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
http://wenku..com/view/2c75380f581b6bd97f19eaa3.html
❺ 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本每一节的整理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归纳
第一章节 直角三角形 第二章节 四边形 第三章节图形与坐标 第四章节一次函数 第五章节数据的频数分布
第一章节 直角三角形
归纳作者 唐 瑶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相加和为90 °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两个锐角相加和为90 °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标注时一般要标三条线段。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一股都是用来计算或填空。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即:a²+b²=c²
通常我们称较短的一边为勾,较长的一边为股,斜边为弦,因此这一性质被称为勾股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b,c满足关系;a²+b²=c²,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斜边直角边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间接写成“斜边 、直角边”定理 或 HL 定理 〕.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通常是用来计算,填空,证明等等。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方线上。 用来判断角平分线或者证明。
注意:
1“斜边 、直角边定理”是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所独有的,在运用该判定定理时,要注意全等的前提条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
2要注意文章中的互逆命题,如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等,它们都互为逆命题。
3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勾股定理体现了由形到数,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提现了由数到形。
第二章 四边形
廖燕怡供稿
多边形: 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作多边形。
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作多边形的边。 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
连接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作多边形的对角线。 相邻两边组合的角叫作多边形的内角,简称多边形的角。 在平面内,边相等、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作正多边形。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所组成的角叫作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 在多边形的每个顶点处去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和。 n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没有关系。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这与边数多少无关,只要是多边形。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这是定理概念。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一: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二: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判定定理一: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判定定理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形判定定理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在平面内,一个图形上的每一个点对应到它在绕点O旋转180°的相,这个变换称为关于点O的中心对称。 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绕点旋转180°,得到的像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点O叫作对称中心。
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提供,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如果一个图形绕点旋转180°,所得到的像与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作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作它的对称中心。由上可得:线段是中心对称图形,线段的中心是它的对称中心。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 线段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 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每一条中位线都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这个定理通常是用来计算或者填空和证明用。
矩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作矩形,也称长方形。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矩形还是轴对称图像,过每一组对边中点的直线都是矩形的对称轴(共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作菱形。
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知道菱形的边长,一般要标明四个边的长,知道对角线长时,一般是只标它的一半长度。 菱形的面积是两对角线长度乘积的一半。
判定: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我们把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作正方形。
性质: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行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
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正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要注意它有4条对称轴)。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以及过每一组对边中点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第三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蔡博文供稿
为了用有序实数对表示平面内的一个点,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其中一条叫横轴〔abscissa axis,通常称为x轴〕,另一条叫纵轴〔ordinate axis,通常称为y轴〕,它们的交点O是这两条数轴的原点.通常,我们取横轴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向上为正方向,横轴与纵轴的单位长度通常取成一致〔有时也可以不一致〕,这样建立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orthogonal coordinate system〕,记作Oxy,
在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① 平面坐标轴分为四个象限,分别用I,II,III,IV表示或者一,二,三,四表示(通常还是用后面的这种方法来表示)。
② 并一,二,三,四象限的符号分别为(+. + ) ( -. + ) ( -. - ) ( +. - )
③ 平面直角坐标轴有横轴纵轴分别用X .Y表示。如点A(4,-3)表示到Y轴有4个单位长度,到X轴有3单位长度,且在第四象限的这么一个点。而点B(- 3 , 4 )表示到Y轴有3个单位长度,到X轴有4单位长度,且在第二象限的这么一个点。
④ 到X轴的距离是Y轴的绝对值 点A(4 ,- 3 )到Y轴有4个单位。
到Y轴的距离是X轴的绝对值 点B(- 3 ,4 )到X轴有4个单位。
⑤ 轴对称坐标表示,关于哪个轴对称哪个轴的符号不变。
⑥ 平移的坐标表示上下移加Y或减Y 左右移减-X或加X
本章知识结构:
平面上物体位置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方位角与距离 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他方法
点的坐标
↓ ↓ ↓
← ← ← ← ↓ → → → →
↓ ↓
简单图形的坐标表示 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
第四章 一次函数
谢 倩 供稿
【函数和它的表示法】 ﹛变量与函数﹜ 在讨论的问题中,取值会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取值固定不变的量称为常量(或常数)。
一般的,如果变量y随着变量x而变化,并且对于x取得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一个值与它对应,那么称y是x的函数,记作y=f(x)。这时把x叫做自变量,把y叫做因变量。对于自变量x取得每一个值a,因变量y的对应值称为函数值,记作f(a)。
函数的传统定义:设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y=f(x),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注间,我们通常说 “纵坐标是横坐标的函数”。
﹛函数的表示法﹜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以自变量取得每一个值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函数值(即因变量的对应值)为纵坐标,描出每一个点,由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称为这个函数的图象。这种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称为图象法。
列一张表第一行表示自变量取的第一个值,第二行表示相应的函数值(即因变量Y的对应值),这种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称为列表法。
用式子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称为公式法,这样的式子称为函数的表达式。y=f(x)
如 : Y=8X Y=- 5X Y=3X+6 Y=7-2X
【一次函数】 关于自变量的一次式,像这样的函数称为一次函数,它的一般形式是: y=kx+b ( k, b为常数,k≠0). K值的正号决定了函数是上升——斜上 K值的负号决定了函数是下降——斜下
特别地,当b=0时,一次函数 y=kx ( k为常数且k≠0)也叫作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作比例系数。 正比例函数是经过原点且最简单的函数。
一次函数的特征是: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是均匀的(即自变量每增加1个最小单位,因变量都增加(或都减少)相同的数量 。
【一次函数的图象】 类似的,数学上已经证明 :正比例函数y=kx ( k为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只要描出图象上的两个点就行了,然后过这两点作一条直线即可,我们常常把这条直线叫作“直线y=kx”.
一般的,直线y=kx ( k为常数,k≠0) 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多是填空题目和判断题。
类似的,可以证明,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与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平行,一次函数y=kx+b ( k, b为常数,k≠0)的图象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到( 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像这样,通过先设定函数表达式(确定函数模型),再根据条件确定表达式中的未知系数,从而求出函数的表达式的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
先设这个函数为 y=kx+b 然后代入二个点的坐标值,得两个方程,求出K与b,这时这个函数也就得出来了。
第五章 数据的频数分布
黄腾逸供稿
1 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称频数
2 当组距和组数无法确定无固定标准,可依数据个数多少分成5~12组(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
3 绘制频数直方图时应注意:横纵轴加上刻度,表明代表名称和单位;小矩形边界对应于各组的组界;
小长方形的面积: 组距*(频数/组距)=频数 请看 P157
4 绘制直方图时注意组距选取不能过宽或者过窄。
5 频数直方图本质上是一种条形统计图,注意体会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❻ 八年级数学课本答案
建议你买本教材全解,里面有所有课后题的答案,还有很多例题
❼ 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答案(科教版)
令这个反比例函数复的解析式为:制X*Y=k
带入a(1,3)
得出k=3
令Y=1带入X*Y=3中求出X=3
所以b点坐标为(3,1)
又因为c点坐标为(2,0)
所以bc直线的解析式为(Y-1)/(X-3)=(0-1)/(2-3)
化简为:X-Y-2=0
❽ 沪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课本PDF版
去人教学习网站,哪里有试读的,免费电子课本教材,/#_l=/index;styleId=2,你进去自己学吧,至于怎么下载,这个网站我只会抓图。你进初中专区,在电子课本右上角点出下拉菜单,找到八年级上数学,完全免费读,不用注册,没有限制的,点击进去,等一下就会全屏出现电子课本了,按Esc键退出全屏,开始学习吧,如果要辅导和视频教学的话,恐怕要注册和缴费吧,自己试一试吧
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练习题答案
1.DA=EB
证明 由题意可知 ∠D=∠E AC=BC ∵DA⊥AC EB⊥CB ∴∠DAC=90° 在Rt△DAC和Rt△EBC中{CD=CE(已知) AC=BC(已知)} ∴Rt△DAC≌Rt△EBC(HL) ∴DA=E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证明 ∵AE⊥BC DF⊥BC ∴∠DFC=90°=∠AEB 又∵CE=BF ∴CE-FE=BF-FE 即CF=BF 在Rt△DFC和Rt△AEB中{CD=AB CE=BE} ∴Rt△DFC≌Rt△BAD(HL) ∴AE=DF
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
http://wenku..com/view/4cdefba10029bd64783e2c0a.html
这个是网络文库的资料
清晰度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