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2012长宁区二模)如图1所示,圆形线圈P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正上方固定一螺线管Q,P和Q共轴,Q中通有
A、在t=1.5s时刻,螺线管中的电流最大,产生的磁场最强,穿过线圈P的磁通量最大,但是磁场的变化率为零,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圆形线圈P中感应电动势为零,感应电流为零.故A错误.
B、在t=1.5s时刻,螺线管中的电流最大,产生的磁场最强,穿过线圈P的磁通量最大,但是在线圈P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为零,所以对于P,N=G.故B正确.
C、在t=3s时刻,螺线管中电流的变化率最大,则产生的磁场变化率最大,在穿过线圈P的磁通量变化率最大.故C错误.
D、在0~3s内,线圈P中产生的电流先减小后增大,在1.5s时P所受的安培力为零.故D错误.
故选B.
③ (2012长宁区二模)已知反应:2CH3COCH3(l)催化剂CH3COCH2COH(CH3)2(l).取等量CH3COCH3,分别在0
A、温度越高反应速率就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就越短,由图象可看出曲线b首先到达平衡,所以曲线b表示的是20℃时的Y-t曲线,200min时b处于平衡,a未到达平衡,故b的反应速率更快,故A错误;
B、根据图象可以看出当反应进行到66min时a、b曲线对应的转化分数均相同,都是0.113,这说明此时生成的CH3COCH2COH(CH3)2一样多,所以从Y=0到Y=0.113,CH3COCH2COH(CH3)2的
=1,故B正确;
C.当反应进行到20min时,从图象中可以看出b曲线对应的转化分数高于a曲线对应的转化分数,这说明b曲线在20℃时对应的反应速率快,所以的
<1,故C错误;
D.根据图象可知,温度越高CH
3COCH
3转化的越少,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故D错误;
故选B.
④ (2012长宁区二模)某温度下,相同pH的A和B两种一元酸分别加水稀释,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A.稀释过程中pH变化小的是弱酸,变化大的是强酸,所以A是强酸,B是弱酸,故A错误;
B.pH相同的强弱酸,弱酸的浓度大于强酸,A是强酸,B是弱酸,所以酸的总浓度B>A,故B错误;
C.pH相同的酸稀释过程中,A的pH变化较大,B的较小,如果A、B都是强酸,A、B的pH变化应该相同,实际上A的变化大于A,所以B一定是弱酸,故C正确;
D.当pH相同时两种酸的导电能力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⑤ 2014年长宁区中考数学二模卷答案
这个你去中考网在上海站里面能找到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⑥ (2012长宁区二模)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底面积分别为2×10-2米2和1×10-2米2.容
(1)p水=ρ水gh水=1.0×103kg/m3×9.8N/kg×0.1m=980Pa;
(2)酒精的体积V酒精=
=
=2×10
-3m
3 ;
酒精的高度h
酒精=
=
=0.2m;
(3)A的压强小于B的压强,所以应向A中加入金属颗粒;
容器A和B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p=p
酒精
即ρ
水gh=ρ
酒精gh
酒精1.0×10
3kg/m
3×h=0.8×10
3kg/m
3×0.2m;
所以水的深度为h=0.16m;
金属颗粒的体积V
金属=△V
水=S
A△h
水=2×10
-2m
2×(0.16m-0.1m)=1.2×10
-3m
3.
答:(1)容器A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980Pa;
(2)容器B中酒精的高度为0.2m;
(3)A;倒入金属细颗粒的体积为1.2×10
-3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