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有关语文

有关语文

发布时间: 2021-08-06 19:50:45

『壹』 有关语文的知识。

(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述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等.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分类别,做比较,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画图表,引用.说明方法就是在说明文中用的一些方法(自己写的) 怎么说呢~ 举个例子吧中国有13亿人口。(这里因为有“13”,所以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有很多中,比如说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摹状貌等等打比方其实就是比喻,但在说明文中叫打比方作比较就是拿一个事物与令一个事物相比较例如 太阳比月亮大。(这里拿太阳和月亮相比,是作比较)摹状貌就是描写一个事物的样子 …… 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 按内容分类 ●人物描写 ⒈ 概括描写 ⒉ 肖像描写 ⒊ 语言描写 ⒋ 行动描写 ⒌ 心理描写 ⒍ 细节描写 7.神态描写 ●景物描写 ⒈ 静态与动态 ⒉ 客观与主观 ⒊ 反衬与对比(最主要的还是“人物描写”那一栏。你可能现在很难理解,不过这是很正常的,考试不会考那么难,而且你渐渐的,自然而然就会了)至于表达作用,需要结合文章来谈。(这个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从个别到一般等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没有什么分类至于类比,我也不太清楚(我现在已经糊涂了~)作诠释,就是对事物或事理某些方面的特点作概括的解释,或者用词语释义的方法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某些特点。你说的应该是引用,打比方不在说明文里叫比喻,你知道了吧。先理解,再刻苦背,最主要的是用功(我的经验)我们老师也说先自己做一遍,再看答案抄答案就没有了思考的过程就算你说你思考了,但若直接抄了答案,你思考的过程其实也很少了。不要怕麻烦,如果想要好成绩,就要用功。

『贰』 有关语文

一、送别(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 2. 长亭 3. 南浦 4. 酒

二、思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 2. 鸿雁 3. 莼羹鲈脍 4. 双鲤 5捣衣

三、愁苦(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 2. 芭蕉 3. 流水 4. 猿猴 5. 杜鹃鸟

四、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 菊花 2. 梅花 3. 松柏 4. 竹 5. 黍离 6. 冰雪

五、爱情(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 红豆 2. 莲 3. 连理枝、比翼鸟

六、战争(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 投笔 2. 长城 3. 楼兰 4. 柳营 5. 请缨 6. 羌笛

七、闲适(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 五柳 2. 东篱 3. 三径

『叁』 有关语文学习。。。。。。

其实,汉语作为母语,无论是文或理,语文都不会差到哪去的,但是有一些朋友在语文课中确实是遇到了看不见的墙。
与其他科目不同,语文课上得再认真,作业做得再漂亮,实际上帮助是不大的。因为语文考试除了默写,基本是不考教材的。
那么,由于我不清楚现在的语文考试都有哪些题型,就以我当年高考的那些题型来作例子吧。
1,读音和字。这个题型基本是属于鸡蛋里挑骨头的那种……没办法,只有多背多看那些容易混淆的。市面上应该有那种语文复习教材,我们当年就有,厚厚的一大本,想想就怕。而且说实话,这些东西背了很快就忘的,纯粹是在应付考试。
2,选择。具体内容记不得了……不过都是一些知识点,根据大纲来复习吧,不会很难。只要平时多看多记一点,细心一些,还是蛮容易的。
3,阅读。这个就没谱了,因为这个理解是有一个标准答案放在那的,你只有顺着他的意思去理解,可是天知道他是怎么理解的!这个,就多看看教材上那些分析课文的部分吧,反正就是那些话。
4,古文。这个很多同学都觉得难,其实只是因为练习不够。如果你还有时间,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这种容易的东西,再看《古文观止》,看完看懂了,基本就没问题了。如果没时间的话,就先看明清时代的散文,然后再看唐宋时代的文章。总之时代越往前难度越大。这涉及到一个历史演化的问题,我们在此不讨论。
5,作文。这个是真不好说了。背范文肯定是最愚蠢的办法,可是改卷老师的口味确实也不好把握,很多垃圾被他们看作好,很多不错的文章只能拿到不高的分数。唯一的办法,多看名家的作品了(啥,你说韩寒和郭敬明也算名家?啥啥?可爱淘也算?……汗,你说算就算吧。还有,《萌芽》上的文章风格是绝对要不得的,那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发泄自己感情的地方。不信你下次作文写一篇试试,你看50分的作文你能得10分墨水分不)小推荐一下余秋雨,朱自清和鲁迅。散文都很别致。另外,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幸福的社会是和谐的,因为你是在考试,不是在写文章,中国的教育就是玫瑰色的教育。

其他题型没大印象了……题海战术你也不妨一试。市面上的语文试题还是蛮多的,网上也有往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
小炫耀一下,本人03级的(2003年参加高考,结果题目10年来最难的一次,KAO),高中语文课基本不听,语文考试基本70/100+,高考语文全省210名。
家教效果不大啦……个人感觉。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类型及其重要性

“知识是智能的基础,记忆是思维(智力之核心)的基础”,可见掌握“双基“的重要。

“语文基础知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凡语音、字词、句法、修辞、标点符号、文化文学常识、写作常识、诗文背诵等,都包括在内。为学习方便,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记忆型、应用型。从高考考纲考点考题上看,记忆型的知识,起码有字词的音形义(历年第1第2等试题),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和填空(如1996年第9题、30题),名言佳句的填空(第Ⅱ卷),文言文实词的比较(1996年12、13、14题)等。应用型的基础知识,如标点符号、近义词和成语的选择、病句的诊断、古今诗文的理解和赏析,几乎覆盖所有考题。

二、学习掌握“双基”的有效方法

1、强化记忆的“秘诀”

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质就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这里根据心理科学,总结强化记忆的五条诀窍。

①首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这是说对首次记忆的新内容,一定要“不惜千金买宝刀”。心理学表明:10分钟能记住的东西,要再有5分钟,变换着方式(默想、默写、诵念等)去记忆,效果最佳。许多同学,记忆新知识时,只是达到了一种临界状态,就自以为记住了。这样的记忆量,十分钟后就消失40%,更增加了间隔记忆复习的困难,实在得不偿失。

②复记:“悬虫低复上,斗雀堕还飞”。反复记忆才能相对克服遗忘。对较复杂、深奥信息的记忆,不可能一劳永逸。心理实验证明:凡自己默诵 的东西,三小时后遗忘10%,三天后遗忘25-30%,时隔越长,遗忘率越高。我们重点中学的学生,必须结合实际,科学安排复记。首记可在讲课当天晚自习;二轮记忆在临新课前一天自习,或其它时间;三轮则在课前几分钟,用过电影的方式再现。事实证明,各轮复记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绝对可行。

③化简:“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对复杂的知识系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化简为原始的、天然的、通俗的要素,就能记得牢、多、快。这里介绍三种化简法。第一,抓共性化简。如很多形声字、会意字,其中有很多字的构字部件是“人”和“手”的变形。如“ 亻”、“方”、“元”、“攵”、等是“人”的变形;“扌”、“寸”、“又”、“彐”、“廾”等是“手”的变形。抽出变形“人”和“手”,能帮我们区分很多汉字的形和义。如“陷”左上为人凡īan 韵者皆从“xiàn”(“陷”之古字),“舀”上为手,凡ao韵者皆从“舀”。“舁”下为手,当“举”讲,不是“鼻”的下部。“祭”上以“又(手)”取“月(肉)”,表示恭敬,不是“登”的上部(张开的两只脚)。“牧”以“牛”、“人”会意。“秉”乃以“手(彐)”撮禾,所以有“秉烛夜读”之用,“兼”乃以手撮双禾,所以解为同时取得、同时、再加上、还有等。第二,举“例句”化简,如通过“狼吞虎咽”掌握“使动”;通过“歌喉甜润”掌握“形容式”通感;通过“我有个姐姐在北京读书”和“我有理由反驳你”,掌握“有”字带起的“兼语式”和“连动式”等等。第三,编“歌诀”化简。如学习了逗号的多种用法,可自编自己能领悟的歌诀:句子当中常停顿,要用逗号来分清:复句中,分句间;单句中,很关键--主谓长,或倒装,动词后,宾语长;状语在句前,句中又较长;称呼应对序次后,插入成分在两旁;复杂并有停顿,用逗用顿细思量。

④强联:“变形易色,随风东西”。要善于在未知与已知之间、抽象与具体之间、杂乱与条理之间,进行识记内容的联系与转换,这是强化记忆的有效方法。如果发现不了上述联系,宁可根据个人体验或外部的、偶然的联系,“强行自制”一种联系,不怕“变形易色,随风东西”。如《为了忘却的纪念》岂不《南腔北调》?《论雷锋塔的倒掉》,乃一《坟》堆;“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正是〈战国策〉;“莫(摸)里哀”作茧自缚〈吝啬鬼〉。又如记忆古代的人名与字,如没有“互补”、“互反”关系,都可用以上方法 。

⑤札记:“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闲云”飘来荡去,“一片”不能成雨。一定要准备一两个袖珍札记本,按基础知识的纲目分类,随时摘记或剪贴各种基础知识。这里参考考纲考点和考题,提供一个分类纲要:容易读错的字(如形、义也易出错,不妨就地记录,下列各项也可照此处理):容易写错讲错的字词、成语;近义词和反义词;不易掌握的关联词语;语法和美名病句;常用修辞;标点符号;古今文化常识;古今文学常识;名言佳句;常用文言实词;写作常识;写作素材。关于以上内容,有不少现成的汇编书刊,还用自己作札记吗?用,因为一般汇编是针对普遍情况而录辑的,使用起来不切合每个人的情况,浪费时间。应将其中自己模糊不清的重新摘录出来,以免复习时作无用功。很多同学因为时间紧,没空作札记,或者集中突击抄录、背诵,结果还是“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仍是一笔糊涂账。

2、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可靠途径

高考《语文科说明》强调:“语言知识着重于应用,不考名词术语。”这和《大纲》中“不要用名词术语考学生”的原则是一致的。历届高考命题,如第1卷全是单项选择,要求学生在准确把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迅速四选一,又如第2卷简答题,考核学生对语法章法的运用和应变能力,都体现了上述原则。那么,如何在平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呢?

①比较:A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必须细心发现与感悟某些基础知识的同中之异。平时,有的同学只注意了借代与借喻;象征与借喻、双关;移用、移觉与移情;连动句与兼语句等修辞语法方面的比较,其实这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善于发现在标点、词语(包括成语)章法诸方面的相异处。如省略号与破折号都可以表示语言中断,但究竟有什么细微差别,表注释说明的破折号、冒号、括号有什么不同的适用范围,清早、清晨、黎明、拂晓(军事用语)有什么不同,“密密匝匝”与“密密麻麻”有什么差别,“先国之急而后私仇”与“每行事辄先人后己”中的“先”“后”是使动还是意动(似乎都可译为“把什么放在……”,但前一句是给门客作思想工作时说明自己主观认识的,在语境中宜为意动;后者使动)。又如,一段文章首有概括,尾有总结,应该以哪句为中心句?这就需要比较其明晰度和全面性。

B“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必须善于发现和感悟异中之同。这是同学们较少涉及的一种比较。事实上,很多知识都有交叉重合之处,如果没有求同的习惯,势必造成认识的混乱和做题的犹豫。学习好的学生,总是带着“旧知”去感悟“新知”,既能区分某些知识的相异点,又能抓出相同点。如比喻与此比拟常常兼格,泰山岩石“有的像莲花瓣(形似;以拟物),有的像大象(同上),有的像老人(只是形似,而人格化不足,此语不能说比喻比拟人兼格),有的像卧虎(同前),有的错落成桥(同前),有的兀立如柱(同前),有的侧身探海(拟人为好),有的怒目相向(拟猛虎)。经一一比较,总的说来运用了比喻和比似是不错的。又如“阿”与“陟”中有相同的“左耳”(左耳为“阜”,土山),因此“阿”有山陵义,“陟”为登高。其他如徘徊、踯躅、踟躇(蹰)、彷徨、徜徉、逡巡,有共同的意素;连动句、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谓语,都可用存现动词(有、没有)带出;说明顺序的由主到次、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都体现了“逻辑关系”……经常异中求同,则可“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

②总结:“暗中摸索总非真,眼触心生法自神”。光靠平时听课,从老师那里学一些答题的方法(如下定义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是不够的,还应当“眼触心生”各种方法,把自己学习和运用的一些粗浅的或精要的体会,总结出几条,作为学习和实践的遵循。如概括段意有三法:或牵头羊(取中心句);或摘熟瓜(联缀关键的并列词语);或自炼金钟(自出文句,超级概括)。又如,在分析复句或分层时,必须把长句缩短、内容化简,才便于把握上下文章及其关系。而长句缩短有老师讲的“紧缩法”(找主干),可有时用紧缩法不但没用,而且有害,因为紧缩后只剩皮骨而没有血肉。如:“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此,我们可以这样化简:历史悠久,文明灿烂,传统独具,贡献卓越。这样一来就把中华民族历史的基本特征涵盖了。这种方法是把宾语转为主语,把定语转成谓语,可以叫做转换法。又如很多同字写议论文的结尾非常简陋,不是机械重复论点,就是口号化、公式化,那么,通过学习课内外文章也要自评总结一下。如归纳升华法(〈拿来主义〉);优胜条件激励法(〈崇高的理想〉);目的意旨伸说法(〈当说必说〉)等等。

③练习:“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除重视老师布置的练习之外,要有自己独到的练习。首先,要注意选择综合性强、又紧扣考点考题的练习。当前有些同学多侧重有关构字法、词语合成方式、句子语法图解、修辞格辩识的练习。这类练习拘泥于单项知识的初步运用,又有违离考试说明的原则之嫌,没有什么价值。应着重综合性强、内容看似平易却奇崛的练习。如高考题中考查的字词,很多是常见字词(迫不即[及]待、仗义直[执]言、酗[xiōng?xù]、觥[guāng ?gōng] ),所谓奇形崛,应是一指“常字见险”,二指文字意味浓(如考题有“繁翳”、“羞赧”、“绮丽”),三指维护语言的纯洁的必要工程,如“覆”、“像”、“叠”几字曾一度合法简化为“复”、“象”、“迭”,而后来又纠正了,比如1997年“二简字”在1986年废止了。而其中有的影响深广或不被重视,高考对此也有涉及(迭与叠)。又如,近义词和近义成语的运用,综合性很强,这些更应多作练习。当然,也要注意关于标点符号等灵活性强、难度大的单项练习。如1993年有这样的题:下列各句加点的部分与“学校对我们的意见很重视”中加点的部分结构相同的一句是: A老师对学生的表扬非常及时。 B大家对他的关心使他很受感动。 他对我的意见很不少。 我对你的长处了解得很清。

其次,要注意练习节奏:初练不怕慢,练后有反馈。比如上题,同样的介词结构,却作了不同的成分,应当从语意与语法的相互制约的关系上细心感悟一番,说出自己的心得。当然,练习还有属于应试能力的事,不是我们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范畴,在此从略。

④当小先生:“谆谆而后喻,讠尧 讠尧(náo,据理反驳)而后服。”根据实验,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轮流“讲习”活动,或向老师请示,自行组织轮流讲习,是深入理解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因为当你站出独立讲习的时候,最能促使你作充分准备,把问题说深讲透、记牢用熟。其时间安排:每课前三分钟;晚自习下课前三分钟;课余时间互相之间;集中时间多人分组讲。内容:名言佳句、成语、课文探宝、课外难题。如此,久而久之、大有裨益。

『肆』 有关语文的知识

(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述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等.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分类别,做比较,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画图表,引用.

说明方法就是在说明文中用的一些方法(自己写的)
怎么说呢~
举个例子吧
中国有13亿人口。(这里因为有“13”,所以用了列数字)
说明方法有很多中,比如说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摹状貌等等
打比方其实就是比喻,但在说明文中叫打比方
作比较就是拿一个事物与令一个事物相比较
例如 太阳比月亮大。(这里拿太阳和月亮相比,是作比较)
摹状貌就是描写一个事物的样子
……

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

按内容分类
●人物描写
⒈ 概括描写
⒉ 肖像描写
⒊ 语言描写
⒋ 行动描写
⒌ 心理描写
⒍ 细节描写
7.神态描写

●景物描写
⒈ 静态与动态
⒉ 客观与主观
⒊ 反衬与对比
(最主要的还是“人物描写”那一栏。你可能现在很难理解,不过这是很正常的,考试不会考那么难,而且你渐渐的,自然而然就会了)

至于表达作用,需要结合文章来谈。
(这个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从个别到一般等等
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没有什么分类

至于类比,我也不太清楚(我现在已经糊涂了~)

作诠释,就是对事物或事理某些方面的特点作概括的解释,或者用词语释义的方法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某些特点。

你说的应该是引用,打比方不在说明文里叫比喻,你知道了吧。

先理解,再刻苦背,最主要的是用功(我的经验)

我们老师也说先自己做一遍,再看答案
抄答案就没有了思考的过程
就算你说你思考了,但若直接抄了答案,你思考的过程其实也很少了。
不要怕麻烦,如果想要好成绩,就要用功。

『伍』 关于语文

东方法眼 捉贼捉赃 濯足濯缨 沾沾自喜 只争朝夕
做张做势 自作自受 正正之旗 自知之明 昭昭在目
真知灼见 再造之恩 铮铮有声 只重衣衫不重人 孜孜以求
作作有芒 凿凿有据 左支右绌 振振有辞 做贼心虚
作贼心虚 嘴直心快 正中下怀 早占勿药 智周万物
正直无私 助纣为虐 诪张为幻 壮志未酬 擿埴索涂
置之死地而后生 置之死地而后快 烛照数计 真赃实犯 志在四方
置之死地 蒸蒸日上 湛湛青天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郑重其事
转战千里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咂嘴弄舌 置之脑后 知子莫若父
壮志凌云 冢中枯骨 字斟句酌 自作解人 纸醉金迷
战战兢兢 铮铮佼佼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谆谆告诫 置诸高阁
载舟覆舟 煮粥焚须 再作冯妇 辗转反侧 择主而事
众醉独醒 置之度外 著作等身 足智多谋 舟中敌国
整装待发 自作聪明 众志成城 忠贞不渝 只字不提
知足不辱 置之不理 孳孳不倦 锱铢必较 诸子百家
孜孜不倦 知止不殆 惴惴不安 自由自在 自言自语
自怨自艾 仗义执言 自用则小 止于至善 造谣中伤
招摇撞骗 中原逐鹿 肘腋之患 中庸之道 自业自得
珠玉在侧 珠圆玉润 自贻伊戚 责有攸归 左萦右拂
左宜右有 属垣有耳 罪有应得 左拥右抱 知易行难
智圆行方 张牙舞爪 恣意妄为 自以为是 左右为难
质疑问难 自以为得计 指雁为羹 知一万毕 坐于涂炭
重于泰山 朱衣使者 簪缨世胄 簪缨世族 子曰诗云
造谣生事 智勇双全 赭衣塞路 遵养时晦 仗义疏财
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 作育人材 邹缨齐紫 坐言起行 自圆其说
足音跫然 只言片语 忠言逆耳 专欲难成 瘴雨蛮烟
朝云暮雨 正颜厉色 正言厉色 左右两难 坠茵落溷
左右开弓 酌盈剂虚 瞻云就日 政由己出 造谣惑众
政以贿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凿饮耕食 招摇过市 直言贾祸
左右逢源 啧有烦言 自由放任 自由泛滥 自崖而反
朱衣点头 坐以待旦 佐雍得尝 坐以待毙 卓有成效
馔玉炊金 左右采获 庄严宝相 直言不讳 坐拥百城
专心致志 载笑载言 诛心之论 专心一志 中心摇摇
自相鱼肉 钻穴逾墙 坐薪悬胆 朝夕相处 子虚乌有
真心实意 知雄守雌 自行其是 坐享其成 众星捧月
招贤纳士 招降纳叛 知小谋大 自相矛盾 争先恐后
忠孝节义 自相惊忧 中西合璧 枕席过师 忠心耿耿
众星拱北 做小伏低 宰相肚里好撑船 真相大白 真心诚意
正心诚意 自相残杀 忠心赤胆 自信不疑 褚小杯大
郑卫之音 助我张目 张王赵李 醉翁之意不在酒 自我作故
自我作古 知我罪我 作威作福 追亡逐北 座无虚席
朝闻夕死 转危为安 自我陶醉 走为上计 众望所归
支吾其词 责无旁贷 转弯抹角 真伪莫辨 脏污狼藉
主文谲谏 自我解嘲 毡袜裹脚靴 珠围翠绕 知无不言
自我表现 战无不胜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坐卧不安 知疼着热
贼头贼脑 在天之灵 终天之恨 左图右史 左提右挈
猪突豨勇 嘴甜心苦 助天为虐 走投无路 指天射鱼
指天誓日 獐头鼠目 斩头去尾 竹头木屑 钻头觅缝
咒天骂地 自投罗网 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撞头磕脑 自讨苦吃
指天画地 债台高筑 遮天盖地 止谈风月 志同道合
钻天打洞 战天斗地 震天动地 自始至终 自始自终
众所周知 再实之根必伤 再三再四 置水之情 至圣至明
自生自灭 自私自利 踵事增华 铸山煮海 尊师重道
众矢之的 足食足兵 左思右想 螽斯衍庆 坐收渔利
遵时养晦 治丝益棼 葬身鱼腹 澡身浴德 朝斯夕斯
至圣先师 资深望重 这山望着那山高 兹事体大 纸上谈兵
置身事外 曾参杀人 指山说磨 枕石漱流 再衰三竭
自视甚高 粥少僧多 志士仁人 凿隧入井 自食其言
仗势欺人 自食其力 自食其恶果 自食其果 枕山栖谷
在所难免 装神弄鬼 掌上明珠 朝思暮想 皂丝麻线

『陆』 @有关语文

(1)替人受过的人----(替罪羊)
(2)无原则进行调解的人---( 和事佬)
(3)照着人家的话说毫无主见的人------(应声虫 )
(4)处事老练而又油滑的人-----( 老油条)
(5)两面三刀的人------( 笑面虎 )
(6)表面上装的很正经,实际上卑鄙的人-----(伪君子 )
(7)恩将仇报的人-----( 中山狼)
可以参考这里:

『柒』 关于语文的名言有哪些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释义:博览群书,把版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权,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卷二》

释义: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并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释义:经常读唐诗三百首,即使不会自己作诗也会吟诵诗歌。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增广贤文》

释义: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论语·为政》

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6、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陈寿《三国志》

释义:读书一百遍,其中的意义和思想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捌』 关于语文的文章有什么呀

以前看过一篇叫《语文天生浪漫》的文章
印象还不错,找出来给你吧,,呵呵希望是你想要的

语文天生浪漫

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馨、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既可横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面壁潜心,十年磨一剑。人世可如岳飞,“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可躬耕垄亩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因为,语文天生浪漫。

浪漫是感同身受黯然的低眉,是情到真处开怀的大笑;浪漫是与青春一同上路,比梦想走得更远;浪漫是用爱成就理想,用心托举希望;浪漫是一种永远年轻的生命的记号,是一个与浩渺时空中的一些人、一些事相遇的过程……

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细致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乐的也是忧伤的。

浪漫是一粒种子,把信念扎入地下,才可能将生命探向蓝天;浪漫是一棵大树,愈是同泥土为伍,愈是有云彩作伴;浪漫是一道彩虹,汇集了地上的雨露,才能够凝成天上的锦绣……

一分一秒的华年、一朵一朵的笑靥,一句句清风的低语、一帧帧季节的像片,一些黎明、一些黑夜,发黄的故事、春天的屋檐……一并装入生命的全部流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再读。让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手,在语文的世界里徐徐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徐徐穿行。

——此文作者:熊芳芳

『玖』 有关语文的

泰戈尔是印度当代伟大的诗人,他的抒情诗集--《吉檀迦梨》--被誉为印度诗歌的瑰宝,荣获1913年若贝尔奖。他著名诗集还有--《新月集》 --,--《飞鸟集》--,--《边缘集》--。

《新月集》
诗集中,诗人生动描绘了儿童们的游戏,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它的特殊的隽永的艺术魅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纯洁的儿童世界,勾起了我们对于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热点内容
贵阳哪个 发布:2025-07-09 10:48:16 浏览:993
高中历史框架 发布:2025-07-09 10:15:25 浏览:76
安全座椅哪个好 发布:2025-07-09 10:10:30 浏览:335
幻想老师漫画 发布:2025-07-09 07:13:31 浏览:900
六年级语文补充答案 发布:2025-07-09 06:19:21 浏览:21
保证书写给班主任100字 发布:2025-07-09 06:00:31 浏览:240
南科生物 发布:2025-07-09 04:15:57 浏览:993
蹲踞式跳远教学反思 发布:2025-07-09 03:09:33 浏览:84
高中历史岳麓 发布:2025-07-09 02:45:51 浏览:353
新开的英语 发布:2025-07-09 01:27:47 浏览: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