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这也是一堂语文课

这也是一堂语文课

发布时间: 2021-08-06 21:01:23

Ⅰ 一篇名为“也是一堂语文课”的600字作文 急!不要写得太好

自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学语文的时间也不算短了。虽比不上那些大作家、大诗人,但我也不差呢!他们的语文是出口成章、才华横溢,而我从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上学有长进。不信,你看……

网上的语文

读初中后,我已成了一个“网虫”。往电脑前一坐,喝着汽水,敲着键盘——感觉好极了!浏览网页,看些文章,这是我的首要任务……咦?这篇报道怎么这么多错字啊?说时迟,那时快,我迅速就给网站的信箱发了封“伊妹儿”,指出了报道中的错字。

一星期后,我打开自己的邮箱,看到了那个网站发来的邮件:“感谢你的支持,以后一定多加注意。”心情特好,立刻有种当伟人的感觉。这不吗?

艺术节上的语文

每年的11月,学校要办艺术节,主要是从各班挑选出好的节目,汇成一台演出。这可是各班展现自己的好时机呀!我参加了我们班的配乐诗朗诵节目。最后,这个节目通过了两次审评,终于登上了艺术节的舞台,而且大受好评。当时全班同学的心里甭提多美呢!这也是一堂语文课嘛!

春节联欢中的语文

“饺子包好喽!”随着外公的一嗓子,家里喜庆劲儿更浓了。虽说每年的春节都这么过,可我却怎么也过不腻。正想着呢,一家人有说有笑朝客厅走来——不用说,准是该开联欢会了。这可是我家每年的保留节目。记得去年的联欢内容是“成语接龙”,我不幸第一个被淘汰,今年不管是什么游戏,我都得拿个名次。一会儿,家里人都已坐好了,外公开始发话。讲话内容先是祝词,后是总结这一年里的事儿,最后好容易才说到游戏题目。我赶紧竖起耳朵仔细听……“什么?接对联?”听到题目后,我呆住了,“哎!今年又没戏了。”

游戏开始了,父母已经答对几道题,而我在旁边像个摆设似的。时间一分一秒地流走,此时只剩最后一个上联了。“年年岁岁道平安”,外公念完了上联正等着人接。我没怎么想就脱口而出了“团团圆圆闹春节”的下联。家里突然静了几秒,然后便是如潮水般的夸赞声。我自己刚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儿,就已经陶醉在这快乐中了。这还是一堂语文课啊!

看过了上面的几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觉?我可是又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处处有语文课。我在生活中学语文确确实实尝到了甜头。

也是一堂语文课
□南京一考生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而且还有一个特点:速度很快,大有一目十行的感觉。到了小学四、五年级时,我的“功力”日益加深。一部大块头的书,两三天就“解决”了。可是爸爸、妈妈却说我看书不认真。不过,他们并不能说服我,原因很简单,我还没有这方面的“小辫子”被他们抓住。
我依旧用这种方式看书,直到那件事发生……
那是一个星期日,我在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个旧书摊,我急忙走过去,翻了一本《古代诗词选集》就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心血来潮,想找一首诗回去考考爸爸,给爸爸上一堂语文课。于是拿出笔,把苏东坡的一首《水调歌头》抄在手上。
跑到家中。太好了,爸爸正在看报。我走上前,模仿语文老师的语气说:“老爸,我考你一首词,怎么样?”爸爸微笑着点了点头。
“人有悲欢离合。”我摇头晃脑地读着,“下一句是什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爸爸不慌不忙地回答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好。”我心里暗暗称赞,“最后一个问题,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爸爸响亮地回答。
“哈哈,你错了。作者不是苏轼,而是苏东坡,怎么样?”我得意洋洋地说。
“哈哈!”爸爸也笑了起来,“儿子,你可真逗,苏东坡不就是苏轼吗?”
怎么可能,我这个小老师不会错。但看爸爸那认真劲儿,又不像是在骗人,为了“安全”起见,我转身跑出家门,向旧书摊奔去。爸爸似乎看懂了什么,没有追上来问我原因。
到了旧书摊,还好,那本书没被卖掉。我找到那首词,原来,下面还有个作者简介:“苏东坡,原名苏轼,字东坡,号东坡居士……”
我完全信服了,而且深深感到:这确实,不过爸爸成了老师,他让我改掉了阅读课外经典不细心的毛病。
●点评:这篇考场作文构思十分精巧,作者从旧书摊上的《古代诗词选集》写起,先写“我”给爸爸上了一堂语文课,详写了父子俩关于苏东坡其人其名争论的镜头,而后略写了“我完全信服”,点明“这确实也是一堂语文课,不过爸爸成了老师”,从而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阅读课外经典切忌粗心。这样写有详有略,有张有弛,很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眸。全文尽去雕饰,语言朴实,给人以淳朴自然的感觉。

Ⅱ 《这也是一堂语文课》赏析怎么写

课的开头始于一艘泊于秦淮的轻舟。桨声灯影的十里秦淮那般热闹,夫子庙前的人声鼎沸里,一位诗人却闻到了亡国之音。“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他不愿目睹秦淮南岸,朱雀桥边那“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悲剧再次重演,只得黯然离去。我感受到的是那浮华背后的危机。
这时,我注意到秦淮北畔的一处宅院,虽只是区区二百尺,却跨越了近三百年,这里就是瞻园。园里的梧桐落英缤纷,一片金黄世界。南迁至此的是一对才华过人的夫妇,然而生不逢时,经历了幸福富裕的前半生,却因北宋的灭亡而书散财尽。“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看到了这对夫妇的曲折人生和那道不尽的离愁。
我离舟登岸,不久来到了五台山,这里就是曹雪芹笔下贾家大观园的后园。虽说这里早已物是人非,但演尽繁华与苍凉的荣国府还是引起我无限的遐想。假山青石,红香散乱,月圆中秋,莲荷依旧,我惊叹于文学的魅力,更赞叹于曹雪芹的文笔。
向北行去,我来到台城。秋天的这里处处都那样淡雅、洁净。那菊、那草、那石、那松,完美的结合在一块,如一副自然的三水画。世事无常,这里曾是建康王宫,皇家禁苑,如今却成为了市民们放松消遣的好去处。而曾经的“六朝如梦鸟空啼”,“南朝四百八十寺”也在历史的烟雨中消失了踪影,只剩城外的梁朝同泰寺(鸡鸣寺)默默怀念。我观察到的是南京古老与现代有机结合的人文理念。

Ⅲ 这也是一堂语文课 作文

佳作一

也是一堂语文课

□南京一考生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而且还有一个特点:速度很快,大有一目十行的感觉。到了小学四、五年级时,我的“功力”日益加深。一部大块头的书,两三天就“解决”了。可是爸爸、妈妈却说我看书不认真。不过,他们并不能说服我,原因很简单,我还没有这方面的“小辫子”被他们抓住。

我依旧用这种方式看书,直到那件事发生……

那是一个星期日,我在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个旧书摊,我急忙走过去,翻了一本《古代诗词选集》就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心血来潮,想找一首诗回去考考爸爸,给爸爸上一堂语文课。于是拿出笔,把苏东坡的一首《水调歌头》抄在手上。

跑到家中。太好了,爸爸正在看报。我走上前,模仿语文老师的语气说:“老爸,我考你一首词,怎么样?”爸爸微笑着点了点头。

“人有悲欢离合。”我摇头晃脑地读着,“下一句是什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爸爸不慌不忙地回答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好。”我心里暗暗称赞,“最后一个问题,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爸爸响亮地回答。

“哈哈,你错了。作者不是苏轼,而是苏东坡,怎么样?”我得意洋洋地说。

“哈哈!”爸爸也笑了起来,“儿子,你可真逗,苏东坡不就是苏轼吗?”

怎么可能,我这个小老师不会错。但看爸爸那认真劲儿,又不像是在骗人,为了“安全”起见,我转身跑出家门,向旧书摊奔去。爸爸似乎看懂了什么,没有追上来问我原因。

到了旧书摊,还好,那本书没被卖掉。我找到那首词,原来,下面还有个作者简介:“苏东坡,原名苏轼,字东坡,号东坡居士……”

我完全信服了,而且深深感到:这确实,不过爸爸成了老师,他让我改掉了阅读课外经典不细心的毛病。

●点评:这篇考场作文构思十分精巧,作者从旧书摊上的《古代诗词选集》写起,先写“我”给爸爸上了一堂语文课,详写了父子俩关于苏东坡其人其名争论的镜头,而后略写了“我完全信服”,点明“这确实也是一堂语文课,不过爸爸成了老师”,从而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阅读课外经典切忌粗心。这样写有详有略,有张有弛,很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眸。全文尽去雕饰,语言朴实,给人以淳朴自然的感觉。

佳作二

也是一堂语文课

□南京一考生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课无处没有,无时不在。

——题记

放学前,语文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个蒜头,要同学们回家栽到盆子里,每周观察一次蒜头的变化。一个月后,到班级汇报蒜头的成长情况。

同学们都奇怪了,语文老师怎么不务正业,干起生物老师的行当了?但要我们动手实验,谁不愿意?于是全班同学各自回家悄悄忙开了。

一月后,同学们把栽蒜头的盆子搬到了班级。小张同学实验失败了,因为他把蒜头放在瓶子里,瓶子里有水没有泥土,蒜头埋在水里,还盖上盖子,蒜头在瓶子里烂掉了。我的实验成功了,而且我栽的蒜头长得最好,嫩嫩的,绿绿的,直直的,自豪地从泥土中钻出来。失败的,心情沮丧。成功的,心情喜悦。但无论失败了,还是成功了,同学们每周观察的记录写得都很具体、生动、精彩。

老师问我们:“为什么今天大家写的文章都很成功?”

我们各抒己见,贪玩的小王说:“我们没有交作文的压力。”

好动的小明回答:“这是我们喜欢做的事。”

我也争先恐后地答道:“写我们亲身经历的,当然会生动。”

老师又紧跟着追问:“那么,我们过去经历过许多事,但写得却不生动呢?

语文科代表振振有辞:“许多事我们虽然经历了,但没有留心,没有积累,所以我们虽有生活,但大脑里没拥有生活素材。”

老师笑了:“对,这就是语文,它从我们身边悄无声息地走过,我们要学会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真切记录,才会学好它。”此时,我才恍然大悟,老师让我们栽蒜头,原来这呵!

●点评:这篇考场佳作构思新颖独特,立意高远非凡。文章记叙了一次难忘的语文实践活动“观察蒜头的成长情况”,以小见大中感悟了“语文即生活”的道理。运用题记别具匠心,题文相谐,十分贴切,篇末点题,浑然一个严丝合缝的整体。没有华丽词句的堆砌,没有虚伪造作的矫情,考生用朴素的文字,淡淡地叙写着自己对语文的独特感受,却让我们的心深深地被打动,这是文章的又一亮点。

佳作三

也是一堂语文课

□南京一考生

又是春来时,我偷偷约了伙伴,骑着单车,来到草长莺飞、流翠泄玉的大自然中。我们的闯入打破了原野的寂静,听着无数飞鸟的鸣叫,我们感到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愉悦。我的心一下子贴近了大自然!

我曾经无数次闷坐在令人窒息的卧室里,望着窗外吐着黑烟的烟囱,用自己枯燥的笔触描写婉转的鸟鸣。可我哪里知道,这原野里的天籁之音是在任何文章里都无法体验到的。我曾经无数次抒写潺潺的流水,也曾经写过凋零的红花,哪知道原野中柔软的泥土里,总有这样一个声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曾经无数次为大自然而讴歌,却从未如此细心地观察过大自然:蚂蚁在共同搬运食物时,表现出的顽强与团结;鸟雀巢里,母鸟喂雏鸟时流露出的温馨;树木草藤创造的盘根错节……一切的一切,又岂能是简简单单地从课本中就能领会得到的?即使是生花的妙笔,也未能诠释大自然的奥秘。

假使没有那一次出游,那次“胆大包天”的举动,我不会如此兴奋,不会写出充满激情的优美文字。只有在此时,我可以骄傲而又诚恳地说:“在莽莽原野中,我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发现了许多,领悟了许多。呵,这,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谁敢否认:亲近大自然不是一堂语文课!

●点评:这篇考场作文的亮点主要有三:一是选材新。作者另辟蹊径,从大自然的课堂里学语文这个角度切入,体现了“人无我有”。二是写法新。作者淡化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语文课”具体情节的展开,而用散文式抒情的笔调写出自己在大自然的课堂里学语文的体验与感悟,将叙事、抒情融为一体,议论水到渠成,结尾干脆简练,不落俗套。三是语言新。文章篇幅不长,短小精悍。

佳作四

也是一堂语文课

□南京一考生

前不久我们上了一堂特殊的语文课:搞了一次“走上街头找语文”的社会调查。利用星期日对南京市的六条街道的沿街门面招牌、路牌用字情况进行了仔细调查,结果发现,我市的街头用字不规范情况还比较严重,应引起重视。

街头用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繁体字招牌明显增多。不少字早已废除,有的字一般的词典上根本没有收录。这类字大多出现在专卖店的招牌上,共有24家,让人看了一头雾水。二是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与汉字使用上问题很多。有的招牌没有一个汉字,且字母书写潦草,不知所云;有的字母与汉字不一致;有的所取的洋名不知何意。这一类共有17家。三是错别字不少。有一家单位的通告把“根据上级部署”,写成了“布署”;有的餐饮店把“炒肉丝”写成了“抄肉丝”。四是不规则的简化字,在字数较多的小招牌上多见。有的简化字与繁体字交错使用,人看了很别扭。

街头用字规范与否不仅影响其的商业价值,更主要是在社会价值上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试想一个连母语都写不好、写错的招牌,让人自然想起店主素质与城市的管理水平也应该是不会高到哪儿去的,这势必影响城市的形象。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提高对街头用字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好广大经营者正确使用汉字、写好汉字,让他们懂得规范用字的重要意义。二是工商部门在颁发营业执照时,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不仅要审核标牌的内容,而且要审查书写形式,从源头上制止街头的不规范用字。三是有关部门要严格检查街头用字规范化情况。按照国家工商局发布的《广告语言文字的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定期清查街头不规范用字。四是加大对不规范用字的清查处罚力度。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是经营者故意追求时髦或缺乏社会责任感造成的,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不能放任,要坚决查处。五是发动社会力量监督街头汉字使用情况,达到教育与监督双重效果,使不规范用字无处可逃。

调查街头用字,这。它让我们懂得:街头用字,关乎素质,关乎形象,切莫等闲视之。规范街头用字,人人有责,个人有份。

●点评:这篇考场作文从另一个角度切入,独辟蹊径,用调查报告的形式来写,新颖别致。考生严格按照调查报告的写作顺序行文,因而全文逻辑思路清晰。结尾写“调查街头用字,这也是一堂语文课”,既照应标题,又自然引出作者的呼吁:“规范街头用字,人人有责,个人有份”。

佳作五

也是一堂语文课

□南京一考生

自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学语文的时间也不算短了。虽比不上那些大作家、大诗人,但我也不差呢!他们的语文是出口成章、才华横溢,而我从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上学有长进。不信,你看……

网上的语文

读初中后,我已成了一个“网虫”。往电脑前一坐,喝着汽水,敲着键盘——感觉好极了!浏览网页,看些文章,这是我的首要任务……咦?这篇报道怎么这么多错字啊?说时迟,那时快,我迅速就给网站的信箱发了封“伊妹儿”,指出了报道中的错字。

一星期后,我打开自己的邮箱,看到了那个网站发来的邮件:“感谢你的支持,以后一定多加注意。”心情特好,立刻有种当伟人的感觉。这不吗?

艺术节上的语文

每年的11月,学校要办艺术节,主要是从各班挑选出好的节目,汇成一台演出。这可是各班展现自己的好时机呀!我参加了我们班的配乐诗朗诵节目。最后,这个节目通过了两次审评,终于登上了艺术节的舞台,而且大受好评。当时全班同学的心里甭提多美呢!这也是一堂语文课嘛!

春节联欢中的语文

“饺子包好喽!”随着外公的一嗓子,家里喜庆劲儿更浓了。虽说每年的春节都这么过,可我却怎么也过不腻。正想着呢,一家人有说有笑朝客厅走来——不用说,准是该开联欢会了。这可是我家每年的保留节目。记得去年的联欢内容是“成语接龙”,我不幸第一个被淘汰,今年不管是什么游戏,我都得拿个名次。一会儿,家里人都已坐好了,外公开始发话。讲话内容先是祝词,后是总结这一年里的事儿,最后好容易才说到游戏题目。我赶紧竖起耳朵仔细听……“什么?接对联?”听到题目后,我呆住了,“哎!今年又没戏了。”

游戏开始了,父母已经答对几道题,而我在旁边像个摆设似的。时间一分一秒地流走,此时只剩最后一个上联了。“年年岁岁道平安”,外公念完了上联正等着人接。我没怎么想就脱口而出了“团团圆圆闹春节”的下联。家里突然静了几秒,然后便是如潮水般的夸赞声。我自己刚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儿,就已经陶醉在这快乐中了。这还是一堂语文课啊!

看过了上面的几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觉?我可是又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处处有语文课。我在生活中学语文确确实实尝到了甜头。

●点评:这篇文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从不同角度选择典型事例来突出中心。给网上的信箱发勘误信,突出了从生活中学语文的自豪感受;参加学校艺术节的朗诵表演活动,突出了从生活中学语文的成果;春节家庭联欢会接对联比赛活动,突出了从生活中学语文的快乐。三件事内容具体,写出了自己的真实经历,且紧扣生活“也是一堂语文课”这一中心,有真情实感。二是结构完整,运用小标题,起到了分清层次的作用。三是详略有致,第三件事很有代表性,也很风趣,作者就突出对话与心理进行详写,而第一、二件事略写。这样处理有助于凸现了文章主旨

Ⅳ 作文题目:“这也是一堂语文课 ” 600字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而且还有一个特点:速度很快,大有一目十行的感觉。到了小学四、五年级时,我的“功力”日益加深。一部大块头的书,两三天就“解决”了。可是爸爸、妈妈却说我看书不认真。不过,他们并不能说服我,原因很简单,我还没有这方面的“小辫子”被他们抓住。
我依旧用这种方式看书,直到那件事发生……
那是一个星期日,我在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个旧书摊,我急忙走过去,翻了一本《古代诗词选集》就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心血来潮,想找一首诗回去考考爸爸,给爸爸上一堂语文课。于是拿出笔,把苏东坡的一首《水调歌头》抄在手上。
跑到家中。太好了,爸爸正在看报。我走上前,模仿语文老师的语气说:“老爸,我考你一首词,怎么样?”爸爸微笑着点了点头。
“人有悲欢离合。”我摇头晃脑地读着,“下一句是什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爸爸不慌不忙地回答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好。”我心里暗暗称赞,“最后一个问题,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爸爸响亮地回答。
“哈哈,你错了。作者不是苏轼,而是苏东坡,怎么样?”我得意洋洋地说。
“哈哈!”爸爸也笑了起来,“儿子,你可真逗,苏东坡不就是苏轼吗?”
怎么可能,我这个小老师不会错。但看爸爸那认真劲儿,又不像是在骗人,为了“安全”起见,我转身跑出家门,向旧书摊奔去。爸爸似乎看懂了什么,没有追上来问我原因。
到了旧书摊,还好,那本书没被卖掉。我找到那首词,原来,下面还有个作者简介:“苏东坡,原名苏轼,字东坡,号东坡居士……”
我完全信服了,而且深深感到:这确实,不过爸爸成了老师,让我改掉了阅读课外经典不细心的毛病。
话说这作文好像好熟悉呀

Ⅳ 也是一堂语文课600字

也是一堂语文课

Ⅵ 也是一堂语文课

人生于自然,感悟于自然,创作于自然。
可以说,人所有学来的一切都离不开自然,它是世界上最博大的课堂。一片茂密的荷花就给我上了一堂受益匪浅的语文课。
那是一池静立着的荷花。七八月的风,轻轻地拂过水面,水波不惊,仿佛也在配合着荷花续着这个和谐而又安详的梦。天空不知怎地,也蒙上了一层薄纱,或许是不忍让毒辣的阳光烧灼那婀娜多姿的身影,又或许是因为见了那花儿而羞涩了吧。对岸的青草软绵绵地伏在地上,似乎也融入这恬静的梦中。时而行人路过,匆忙的脚步变得舒缓了,慌乱的神情变得松弛了,烦躁的心变得柔和温暖了。那一池荷,以惊人的魅力感染着身边的一切。
但是,你若见到那池荷花,丝毫不会惊异那强大的感染力竟源于这么小的荷花。
荷叶郁郁葱葱,放眼望去,满池都是碧玉般的荷叶。在绿叶的缝隙中露出池塘的一角,你甚至会怀疑那是否是清晨是留下的露珠。近处,蜻蜓绕着荷叶来回地飞着,累了,便栖在荷叶上,与这荷塘融为一体,已分不出哪儿是蜻蜓,哪儿是荷叶了。渐渐地,我看见了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景象,理解了杨万里对荷花的期待,领悟了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高尚境界。在这片荷塘中,最惹眼的莫过于那几朵洁净的荷花。它虽没有完全绽放,却给我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每一朵荷花都晶莹透彻,仿佛被洗涤过一般。那粉色与白色交融的花瓣,有如一朵美丽的霞云,被刻在了白玉上,远远看去,就如在洁白无暇的雪中,燃起了一片火。这难道不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所描绘的场景吗?这永久不变的景象,让我亲身感受到了一千多年前的触动,透彻地领悟了这一句中作者那激动不已的心情,品味了语言的无穷奥妙。
这也是一堂语文课,一堂亘古不变的自然语文课。是大自然,赋予了我如此精妙的写作题材,给我创作的火花;也是它,给予我如此深沉的感触,让我领悟了文学的博大精深。

这一篇比较类似于唯美的,觉得好久凑合着用吧

再给你上几篇: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而且还有一个特点:速度很快,大有一目十行的感觉。到了小学四、五年级时,我的“功力”日益加深。一部大块头的书,两三天就“解决”了。可是爸爸、妈妈却说我看书不认真。不过,他们并不能说服我,原因很简单,我还没有这方面的“小辫子”被他们抓住。

我依旧用这种方式看书,直到那件事发生……

那是一个星期日,我在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个旧书摊,我急忙走过去,翻了一本《古代诗词选集》就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心血来潮,想找一首诗回去考考爸爸,给爸爸上一堂语文课。于是拿出笔,把苏东坡的一首《水调歌头》抄在手上。

跑到家中。太好了,爸爸正在看报。我走上前,模仿语文老师的语气说:“老爸,我考你一首词,怎么样?”爸爸微笑着点了点头。

“人有悲欢离合。”我摇头晃脑地读着,“下一句是什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爸爸不慌不忙地回答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好。”我心里暗暗称赞,“最后一个问题,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爸爸响亮地回答。

“哈哈,你错了。作者不是苏轼,而是苏东坡,怎么样?”我得意洋洋地说。

“哈哈!”爸爸也笑了起来,“儿子,你可真逗,苏东坡不就是苏轼吗?”

怎么可能,我这个小老师不会错。但看爸爸那认真劲儿,又不像是在骗人,为了“安全”起见,我转身跑出家门,向旧书摊奔去。爸爸似乎看懂了什么,没有追上来问我原因。

到了旧书摊,还好,那本书没被卖掉。我找到那首词,原来,下面还有个作者“苏东坡,原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我完全信服了,而且深深感到:这确实,不过爸爸成了老师,他让我改掉了阅读课外经典不细心的毛病。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课无处没有,无时不在。

——题记

放学前,语文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个蒜头,要同学们回家栽到盆子里,每周观察一次蒜头的变化。一个月后,到班级汇报蒜头的成长情况。

同学们都奇怪了,语文老师怎么不务正业,干起生物老师的行当了?但要我们动手实验,谁不愿意?于是全班同学各自回家悄悄忙开了。

一月后,同学们把栽蒜头的盆子搬到了班级。小张同学实验失败了,因为他把蒜头放在瓶子里,瓶子里有水没有泥土,蒜头埋在水里,还盖上盖子,蒜头在瓶子里烂掉了。我的实验成功了,而且我栽的蒜头长得最好,嫩嫩的,绿绿的,直直的,自豪地从泥土中钻出来。失败的,心情沮丧。成功的,心情喜悦。但无论失败了,还是成功了,同学们每周观察的记录写得都很具体、生动、精彩。

老师问我们:“为什么今天大家写的文章都很成功?”

我们各抒己见,贪玩的小王说:“我们没有交作文的压力。”

好动的小明回答:“这是我们喜欢做的事。”

我也争先恐后地答道:“写我们亲身经历的,当然会生动。”

老师又紧跟着追问:“那么,我们过去经历过许多事,但写得却不生动呢?

语文科代表振振有词:“许多事我们虽然经历了,但没有留心,没有积累,所以我们虽有生活,但大脑里没拥有生活素材。”

老师笑了:“对,这就是语文,它从我们身边悄无声息地走过,我们要学会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真切记录,才会学好它。”此时,我才恍然大悟,老师让我们栽蒜头,原来是因为这个啊!

自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学语文的时间也不算短了。虽比不上那些大作家、大诗人,但我也不差呢!他们的语文是出口成章、才华横溢,而我从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上学有长进。不信,你看……
网上的语文
读初中后,我已成了一个“网虫”。往电脑前一坐,喝着汽水,敲着键盘——感觉好极了!浏览网页,看些文章,这是我的首要任务……咦?这篇报道怎么这么多错字啊?说时迟,那时快,我迅速就给网站的信箱发了封“伊妹儿”,指出了报道中的错字。
一星期后,我打开自己的邮箱,看到了那个网站发来的邮件:“感谢你的支持,以后一定多加注意。”心情特好,立刻有种当伟人的感觉。这不吗?
艺术节上的语文
每年的11月,学校要办艺术节,主要是从各班挑选出好的节目,汇成一台演出。这可是各班展现自己的好时机呀!我参加了我们班的配乐诗朗诵节目。最后,这个节目通过了两次审评,终于登上了艺术节的舞台,而且大受好评。当时全班同学的心里甭提多美呢!这也是一堂语文课嘛!
春节联欢中的语文
“饺子包好喽!”随着外公的一嗓子,家里喜庆劲儿更浓了。虽说每年的春节都这么过,可我却怎么也过不腻。正想着呢,一家人有说有笑朝客厅走来——不用说,准是该开联欢会了。这可是我家每年的保留节目。记得去年的联欢内容是“成语接龙”,我不幸第一个被淘汰,今年不管是什么游戏,我都得拿个名次。一会儿,家里人都已坐好了,外公开始发话。讲话内容先是祝词,后是总结这一年里的事儿,最后好容易才说到游戏题目。我赶紧竖起耳朵仔细听……“什么?接对联?”听到题目后,我呆住了,“哎!今年又没戏了。”

这篇是几段体的,我自己觉得还不错,

就这些了,不喜欢的话你也可以把这几篇结合一下,加油~

Ⅶ 也是一堂语文课600字记叙文初三

这也是一堂语文课,但这却是我小学生涯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那天,我们是来告别这所学校的,领完毕业证书,谁都不想离开。于是钱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不远处幼儿园的草坪上。“幼儿园、小学时留下了不少回忆吧。”钱老师看了看我们,又继续说:“那么,现在每人发一张纸,把你想对我说的话写下来。”

刚开始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老师是不是特矫情,有的说怎样才写的优美,有的在想写几行才合适。

当我们提笔写时,四周都安静了。大家全神贯注,哪怕是姚明出现我们眼前,我们也感觉不到。我写了好多,笔根本停不下来。哪怕只想出了一年时间,那些美好的往事却历历在目。哪怕只相处了一年时间,面临分手还是心潮奔涌。我觉得鼻子酸酸的,似乎稍一动情,就会大哭起来。我觉得,自己从没有那么认真过,从没有那么文思泉涌过。这个地方的每一株草、每一棵树,好像都成了我小学生活的印记。

“好,同学们,交上来吧。”钱老师站在前面柔柔地和我们说。我慢慢抬起头,夕阳斜射在我们的脸庞上,微风吹拂,黑发飘动。我望了望老师,消瘦的脸庞,苗条的身材,几绺头发贴在脸上,眼圈微红。老师舍不得我们。

一张张写满祝福、回忆的纸承载着数不清的不舍、留恋。

老师坐在草坪上一张一张仔仔细细地读着。过了一会儿,钱老师把我们召集在一起:“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片段了,老师要告诉你们作文要领,那就是只有真情流露才能写出好文章。”

这不是一堂平常的语文课,没有黑板,没有讲台,没有课本,没有桌椅。这是一堂特别的语文课,里头除了语文,还有情感和记忆。

Ⅷ 这也是堂语文课作文咋写

你好
这也是堂语文课
主要写你在生活遇到一件事
并从中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
1 写出这堂课给你留下的印象
2 写出具体事例
3 总结你懂得的道理,并强调这也是堂语文课
【五星红旗vs】为你解答
望采纳,谢谢

Ⅸ 《这也是一堂语文课》作文、

放学前,语文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个蒜头,要同学们回家栽到盆子里,每周观察一次蒜头的变化。一个月后,到班级汇报蒜头的成长情况。

同学们都奇怪了,语文老师怎么不务正业,干起生物老师的行当了?但要我们动手实验,谁不愿意?于是全班同学各自回家悄悄忙开了。

一月后,同学们把栽蒜头的盆子搬到了班级。小张同学实验失败了,因为他把蒜头放在瓶子里,瓶子里有水没有泥土,蒜头埋在水里,还盖上盖子,蒜头在瓶子里烂掉了。我的实验成功了,而且我栽的蒜头长得最好,嫩嫩的,绿绿的,直直的,自豪地从泥土中钻出来。失败的,心情沮丧。成功的,心情喜悦。但无论失败了,还是成功了,同学们每周观察的记录写得都很具体、生动、精彩。

老师问我们:“为什么今天大家写的文章都很成功?”

我们各抒己见,贪玩的小王说:“我们没有交作文的压力。”

好动的小明回答:“这是我们喜欢做的事。”

我也争先恐后地答道:“写我们亲身经历的,当然会生动。”

老师又紧跟着追问:“那么,我们过去经历过许多事,但写得却不生动呢?

语文科代表振振有辞:“许多事我们虽然经历了,但没有留心,没有积累,所以我们虽有生活,但大脑里没拥有生活素材。”

老师笑了:“对,这就是语文,它从我们身边悄无声息地走过,我们要学会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真切记录,才会学好它。”此时,我才恍然大悟,老师让我们栽蒜头,原来这呵!

Ⅹ 这也是一堂语文课

前不久我们上了一堂特殊的语文课:搞了一次“走上街头找语文”的社会调查。利用星期日对南京市的六条街道的沿街门面招牌、路牌用字情况进行了仔细调查,结果发现,我市的街头用字不规范情况还比较严重,应引起重视。

街头用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繁体字招牌明显增多。不少字早已废除,有的字一般的词典上根本没有收录。这类字大多出现在专卖店的招牌上,共有24家,让人看了一头雾水。二是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与汉字使用上问题很多。有的招牌没有一个汉字,且字母书写潦草,不知所云;有的字母与汉字不一致;有的所取的洋名不知何意。这一类共有17家。三是错别字不少。有一家单位的通告把“根据上级部署”,写成了“布署”;有的餐饮店把“炒肉丝”写成了“抄肉丝”。四是不规则的简化字,在字数较多的小招牌上多见。有的简化字与繁体字交错使用,人看了很别扭。

街头用字规范与否不仅影响其的商业价值,更主要是在社会价值上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试想一个连母语都写不好、写错的招牌,让人自然想起店主素质与城市的管理水平也应该是不会高到哪儿去的,这势必影响城市的形象。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提高对街头用字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好广大经营者正确使用汉字、写好汉字,让他们懂得规范用字的重要意义。二是工商部门在颁发营业执照时,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不仅要审核标牌的内容,而且要审查书写形式,从源头上制止街头的不规范用字。三是有关部门要严格检查街头用字规范化情况。按照国家工商局发布的《广告语言文字的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定期清查街头不规范用字。四是加大对不规范用字的清查处罚力度。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是经营者故意追求时髦或缺乏社会责任感造成的,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不能放任,要坚决查处。五是发动社会力量监督街头汉字使用情况,达到教育与监督双重效果,使不规范用字无处可逃。

调查街头用字,这。它让我们懂得:街头用字,关乎素质,关乎形象,切莫等闲视之。规范街头用字,人人有责,个人有份。

热点内容
幻想老师漫画 发布:2025-07-09 07:13:31 浏览:900
六年级语文补充答案 发布:2025-07-09 06:19:21 浏览:21
保证书写给班主任100字 发布:2025-07-09 06:00:31 浏览:240
南科生物 发布:2025-07-09 04:15:57 浏览:993
蹲踞式跳远教学反思 发布:2025-07-09 03:09:33 浏览:84
高中历史岳麓 发布:2025-07-09 02:45:51 浏览:353
新开的英语 发布:2025-07-09 01:27:47 浏览:276
物理实验教师 发布:2025-07-09 00:46:01 浏览:21
怎么删除朋友圈 发布:2025-07-09 00:19:21 浏览:154
包钢股份历史 发布:2025-07-08 22:01:23 浏览: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