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课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24~26页“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标:
1.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 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 【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到公园去看一看,去看看那里的小熊猫们都在干些什么。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情境图,描述图意(熊猫情境)
师:同学们请看,熊猫们都在干什么呢?
生3: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师:恩!说得真棒!
师:老师接下来用圆片代替熊猫,把它们请到咱们的黑板上来好吗?
生:好!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公园里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师:这个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生:一共有5只熊猫。
师:很好!咱们同学都很棒!一下就说出来答案。咱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一共有5只熊猫。 (将2个圆片移到3个圆片处,即把它们合起来,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
师:看来咱们同学刚才都答对了!真棒!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帮老师吗?
生:愿意!
师:恩!很好!看来咱们同学都很乐于帮助别人。其实啊!老师是在想,可不可以用咱们的数字去解决咱们刚才的那个问题呢?
生:可以!
师:恩!同学们很棒!首先咱们来看,吃竹子的3只熊猫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点名回答)
生4:用数字3来表示。
师:恩!很棒!那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又应该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生5:用数字2来表示。
师:恩!说得真好!接下来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咱们是怎么做得呀?
生:把吃竹子的这3只熊猫和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合起来。
师:诶,大家想想,该怎么合呢?(诶!对了,要用到咱们数学里的一个符号“+”)
师:大家认识这个符号吗?
生:认识,加号(板书)
师:恩!合起来之后一共就有5只熊猫。(板书“=5”)
师: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加法算式,大家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学生齐读两遍“3加2等于5”)
师:好了!大家想一想,3+2=5这个加法算式,除了可以表示咱们公园里的熊猫之外,你还能想到什么?(生自由说一说)
师:恩!同学们都很棒!看来咱们同学们刚才的知识都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可要出题考考大家了,请同学们看清楚哦。
2、摆一摆,算一算
师:(出示课本第24页“摆一摆,算一算”题目),让学生们用小棒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课本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请学生翻开书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师:到这里,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就快要结束了,谁来说一说:“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3+2=5
读作:3加2等于5.
课后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他们喜欢通过操作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从而获得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的不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快速计算10以内的加法,可是有的学生还没有上过学前班,计算能力会稍差一些。
Ⅱ 如何上好一节一年级数学课ppt课件
了解课件重点
着重讲解课件重点内容
适当的举例提问
Ⅲ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
http://www.zhaoshiti.com.cn/Soft/List.asp?cat_id=324&page=3
一年级数学课件 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科加减法玫瑰花2朵,菊花4朵,共有花多少朵 共有花: 2+4 =6(朵) 糖果盒内有白朱古力8粒,夹心朱古力2粒,问共有朱古力多少粒 共有糖: 8+2 =10(粒) 农场裏有牛3只,猪4只,羊2只,问农场裏共有动物多少只 共有动物: 3+4+2 =9(只) 弟弟有糖10粒,吃了6粒,问现有糖多少粒 共有糖: 10-6 =4(粒) 草地上..
小学数学一年级课件 比较
多少高矮大小长短轻重比较 1.通过做游戏,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谁比较多","谁比较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2.对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3.能比较物品的大小.能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做游戏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 看上图你发现了什么 我没有椅子坐. 小朋友多,椅子少. 再搬一把新椅..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
(红花10盆) (黄花20盆) (白花30盆) (白花30盆) 搬走10盆 60 40 口算: 3+2= 4+5= 6-4= 30+20= 40+50= 60-40= 5 9 2 50 90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课件 5,4,3,2加几
小学一年级数学 10 的 认 识
http://www.zhaoshiti.com.cn/Soft/List.asp?cat_id=324&page=2
2007-10-1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0的认识课件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 2 3 4 5 6 7 10 10 8 9 10 暑假夏令营,小红和小明去郊游,他们计划带10瓶矿泉水,请同学们帮助小红和小明分一下,每人带几瓶 说说你的理由. 0 1 2 3 4 7 8 10 5 6 9 10 9 7 3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69
2007-10-11 数学一年级上册课件 5以内的加法
说一说 3 2+1= 3 4 +1= 4 1 5 + = 思考题: 飞机场上起飞了1架飞机,场上还停着4架,飞机场上原来有几架飞机 休息我快乐找朋友的游戏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53
2007-10-1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件 连减
连减 8 - 2 2 - 4 = 5 2 2 2 1 6 3 5 2 填上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得8
推荐程度:授权方式:免费软件软件大小:未知下载:64
2007-10-11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物体分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物体分类你认识我吗 ----我叫长方体. ----我叫正方体. ----我叫圆柱体. ----我叫球体. 看谁数得快又准有( )个有( )个有( )个有( )个 2 2 3 3 三只小
2007-10-11 一年级数学课件 认识钟表
分针时针你知道吗 8 时 8:00 3 时 3:00 6 时 6:00 7 时 7:00 8 时 8:00 10 时 10:00 12 时 12:00 6 时
还有许多其他年级及科目的课件、试题、说课稿等等,都是免费下载的噢。但愿对你有所帮助。
Ⅳ 儿童趣味数学一年级课件上册
幼儿数学教育主要包括幼儿的数概念、计数和运算的教育、量与计量的教育、几何图形和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的教育等。
①幼儿的数、计数与运算
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数的守恒;相邻数;数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认识序数,能够用自然数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关系,说出物体排第几;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以及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和互补关系等;学会10以内的计数;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包括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学习10以内数的口头加减运算,并能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②量与计量的初步知识
能区分物体量的差异,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长短、高低、粗细,厚薄、宽窄、轻重、容积等;理解初步的量的守恒;在比较物体量的差异时,感知量的相对性;帮助儿童建立序的概念,并体验其中的传递关系;学习计量,会进行初步的自然测量。
③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
能够正确辨认常见的平面图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圆形和梯形,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特征;能够正确辨认几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能够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④空间方位初步知识
能区分上、下、左、右和远、近等空间方位;能按指定方向进行运动,包括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和向下等。
⑤时间、方位的初步知识
能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并且知道一星期7天的名称及其顺序;认识时钟,知道时钟的用途以及正点与半点。
Ⅳ 一年级数学上册《原来有几个》ppt课件
这两个你看一下,应该不错,希望您需要。望采纳,谢谢!
Ⅵ 一年级数学所有PPT课件!免费
先介绍比的概念然后是课堂习题最后是课后练习
Ⅶ 如何制作一年级数学11-20的认识的课件
详细介绍: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到71页。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设计特色: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主动地学习。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预设与点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电脑:小猴子]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小猴子: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们一块儿学习,你们愿意吗?小猴子:太好了,我在学校里也是一个好孩子,已经得到很多小红花了,不信你们数数。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猴子得到了多少朵小红花,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电脑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问号]师:再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然后再帮小叮当把小红花数完。
(点评:小朋友每天都会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用数一数小猴获得了几朵小红花,来创设“数到10朵再数下去就要用到比10大的数”这样一个情境,既贴近学生,又真实自然。)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
师:今天,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解决,你们愿意吗?听一听,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茄子老师:请小朋友们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电脑里的小朋友东东也摆了一些小棒,我们一起来帮他数一数。
(课件演示12根小棒,引导学生数一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