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语文高考答案
A. 湖北20O9年语文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 2.C 3.B 4.D 5.D
二、(12分,每小题3分)
6.A 7.D 8.C 9.B
三、(9分,每小题3分)
10.D 11.C 12.B
四、(24分)
13.(10分)
(1)(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2)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3)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14.(8分)
(1)(4分)
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4分)
上句着眼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15.(6分)
(1)①郁乎苍苍 ②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③焚百家之言 ④多于南亩之农夫
(3)法国
(4)《围城》
五、(18分)
16.(3分)
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
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17.(6分)
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阴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关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
(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
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稳、典雅。
(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18.(5分)
①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显空蒙灵动。
②因为幽光能激发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被放大,更富有情思。
③因为光度影响了态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的。
19(4分)
① 通过古墙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北窗的偏爱,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
② 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感,营造了诗的意境。
③ 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生姿,富有变化。
六、(12分)
20.(4分)
答案示例:
(1)(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钻石项链,拥有了钻石项链,就拥有了我的幸福。
(2)(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家乡白洋淀,保卫了白洋淀,就保卫了我的幸福。
21.(4分)
答案示例: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22(4分)
答案示例一:
我喜欢的书名:《献给母亲的歌》
理由:把祖国比喻为母亲,给母亲献歌,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爱,直抒胸臆,情真意切。
答案示例二:
我喜欢的书名:《山河岁月欢乐颂》
理由:山河是祖国的代称,岁月是祖国的历程,欢乐颂是我们赞美祖国的共同心声。
七、(60分)
23.(60分)
B. 2010湖北高考语文卷答案
答案:DABDB
1、【参考答案】D
2、【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扭怩”应为“忸怩”。忸怩:羞惭的样子,与心理有关,应用“忸”。
3、【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陵墓:指帝王诸侯的坟墓,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亦泛指坟墓。陵寝:古代帝王陵墓的宫殿寝庙,借指帝王陵墓。:墓茔:墓地,茔地。墓室:①犹墓庐;②犹墓穴。坟墓中放棺椁的处所。点缀:①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②装点门面,应景儿,凑数儿。镶嵌:①将一物体嵌在另一物体中;②比喻深深地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装饰:打扮,修饰;装潢;点缀,装点;指装饰品;犹夸饰。装点:装饰点缀;点缀品;张扬,夸大。虽然:即使如此;犹即使。即使: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固然:连词。①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②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尽管:①副词,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②〈方〉副词,老是;总是;③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4【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A、成分残缺,在“而且”后加入“做到了”;B、不合逻辑,“商家、企业”改为“企业、商家”;C、主客颠倒,“对我们”后加入“来说”。
5【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竹林”后的顿号应该为逗号。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琮的方形是特意加上去的,起装饰作用”错,文中说“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方形象征大石块。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A“转盘固定在长竹管上”错,盘子要随星转;C“二是固定长竹管的一些方形大石块”错,是用一些方形大石块把一根长竹管固定在地上;D石块起固定作用,不用于直接观察天象。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A、“璇玑”是玉器,不是天文仪器;B、壁和琮没有保留观测天文现象的功能,只是礼器;D、文中说:“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
9【参考答案】典籍和文物
【试题分析】屈原的《天问》,璇玑、璧、琮的样式和对它们之间关系的推测。
【高考考点】筛选信息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鄙,见识浅薄。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③是说后来的士兵;④是说饥荒时选厢兵的标准,⑥是作者的结论。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文中说:“国家罢兵, 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其势不得不骄惰……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逝世已经都没有了,后来的人未曾经历战争,士兵骄惰,禁军背军粮的任务自己不做,雇请他人来做。
【参考译文】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国家制订统治措施的起源。古代治理国家的人不曾敢轻视疏忽,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听见有人说起农业之事,就相互笑他说:(这是)低贱的事情。他们知道通过赋税将农业物资移用到自己身上是紧急的事情,不懂得致力于农业是首先要考虑的,这是没有弄清统治措施的根本啊。懂得致力于农业而不懂得节约用度来爱护农民,这是没有尽到致力于农业的办法啊。
古代治理国家的人,统治者和百姓相互移用来互相补充。处于下位的百姓尽力很勤勉,处于上位的统治者使用物资有节制,百姓不保留自己的气力,国家不过分浪费,统治者爱护他们的百姓,百姓提供物资给统治者,使得上下都不相困扰。一位男子的力气(官府)督促他一定要尽力完成自己的职责,一天的用度(官府)约束他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收入,一年种出的庄稼供给官府和百姓,食物都从这里面出来,因而常常有富余的,所以三年便能余下一年的储备。现在却不是这样,耕种的人不再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更具收入确定支出。农民一年耕种打下的粮食供给官府才刚刚够,而农民自己的食物却不超过几个月。严重的,收获的事情刚刚结束,农民只能将簸出来的糠麸或秕稗作为食物,或者采摘橡树的种子、存储菜根来勉强度过冬春的饥荒时节。如果遭受不幸遇到水灾旱灾,就会纷纷倒下成为饿殍。这样的情况很是可悲可叹啊!
国家停止用兵已经33年了,士兵中那些身经百战的人有的老的老死的死现在几乎都没有了,而后来当兵的人不曾听见过战鼓。懂得战阵。生活在没有战事的时代而衣食不缺,那情势不能不骄傲懒惰。现在士兵进入兵营,不自己抱着自己东西而让别人抱着;禁兵领取粮食,不自己挑着而雇人挑着。他们的骄纵懒惰就是这样,又怎么愿意冒着辛苦而参加战斗呢?如果能让士兵能承受辛苦而能够战斗,即使损耗农民的利益,这样做也是可以的。但奈何他们只有当兵的虚名,而实际上是一群骄纵懒惰的无用之人啊。
古代大凡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都在田间劳作,农闲的时候就将作战的技能教给他们,现在却完全不同,一旦遇到灾年,那么各州郡的冠岩就用尺子度量百姓中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招他们去做禁兵,稍差一点低于尺度且稍微有些瘦弱的,登记在册作为厢兵。官员招人多的有赏赐,而百姓正处于穷困之时争相投军。所以,一遇上凶年荒灾,那么留在田地的,只有老弱之人了。而官方这时也说:如果不将他们收留当兵,那么恐怕就会做强盗。唉!只是知道他们某段时间不做强盗,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骄纵兰度而窃取食物啊。古代那些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承担种田的工作,而年老体弱的游玩;现在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游玩,而老弱之人却留守在田地间。为什么相反到了这么严重的程度呢?然而百姓在田间尽力耕作的,有时不免于吃猪狗之食,而一旦离开田地做僧人或士兵,就终身安乐舒适而享有丰美的食物,那么种田的农民不能不一天天减少啊。所以说有引诱农民离开田地的弊端,说得就是这种情况。
【参考答案】(1)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
(2)耕种的人不再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更具收入确定支出。
(3)只知道他们一时不去做盗贼,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都在骄横懒惰窃取衣食。
【试题分析】(1)为吏、然、簿书听断;(2)督、用者、计其出入;(3)苟知、而、窃食
【参考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参考答案】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第一题考查情感,比较鉴赏。第二题考查表现手法,已经点出,要求举例分析。
15.填空。(6分)
(1)裴多菲(2) “荷花淀派”
(3)春与秋其代序。”
“少无适俗韵,
“乍暖还寒时候,
“早岁那知世事艰,
16【参考答案】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在结构上总结第一段,意在和北地风光进行对比。
烟花三月下扬州:是作者谋篇布局的着眼点,在结构上收束全文,引起下文,有贯通全文的作用。
秋尽江南草木凋: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意在引出下文对扬州三月时节的景色描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结构上照应全文,意在凝聚全文的审美意趣,引出下文。
注:任选两处作答,意思对即可。
【试题分析】考察名句的结构的作用。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作者写扬州是追寻诗意的梦境,表现了对扬州的“风流不再”的怅然若失。
【参考答案】(1)作者从“小秦淮”与“瘦西湖”的命名方式切入,揭示了扬州景物“尺水玲珑”、“小家碧玉”的诗化意味。
(2)多用古诗和四字词语,整句和散句的交错使用,言辞清丽,格调典雅。
【试题分析】切入角度:最向往的地方和什么季节到扬州最好。
语言运用:音、词、句、语言风格。
【参考答案】(1)今日的扬州依然繁华。(2)“唐代的风流”代表古时扬州的人文风气和山水风光,“不再”一词表明这种情境在今日的扬州已难觅踪迹。(3)它的消逝令人感怀和惋惜,表达了作者怅然若失的感受。
【试题分析】理解“繁华”、“唐代的风流”、“不再”的含义和句子表达的情感。
【答案示例】1、(标准答案参考)浣完衣服的少女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的打闹着归来。
2、(解析者提供答案参考)月光在竹林中洒下斑斑光点,四周一片寂静。一阵风吹来,传来洗衣归来的少女的喧哗。话音如玉盘落珠般清脆,笑声如银铃摇动般响亮,是这般地无忧无虑。
【试题分析】注意几个要素:竹、浣女归、喧。尽量体现王诗“诗中有画”的意境。
【答案示例】1、(标准答案参考)“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绝世奇书《红楼梦》中的诗词也是难得的艺术瑰宝。让我们走进宝山,去欣赏他们的璀璨与绚丽吧。
2、(解析者提供答案参考)“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宝钗的思想写照,“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黛玉的生活环境,《红楼梦》诗词文质兼美。今天我们将对它进行专题鉴赏,希望同学们积极发言。
【试题分析】1、点明鉴赏《红楼梦》诗词;2、号召学生积极参与;3、尽量使用《红楼梦》中的诗词。
【答案示例】1(标准答案参考)(一)衣衫自己洗,小件不劳你。(四)急事你出马,平日你休假。
2、(解析者提供答案参考)(一)洗衣不用电,手洗身体健。(四)拒绝小汽车,绿色自行车
C. 高考语文答案解释(湖北)
1.A.质量(4)C.处理(chu3)D.参与(yu4)
2.A.归纳演译(绎)B.自行其事(是)D.一愁(筹)莫展
3.A.双手也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地颤抖
4.A.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B.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D.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冒号要改掉一个。B.句号放引号外面。C.去我家干嘛,扶贫吗,哈哈。(逗号该问号)
D. 2015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不会出来这么快吧,明天晚上可以到网上看看,不然后天买份报纸
E. 2011高考湖北语文卷现代文阅读答案
16.下列对赵树理才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赵树理喜爱民间戏曲,唱念做打样样都会,一个人能演活一台戏。
B.赵树理的字写得好,是欧体字的底子,结体也很有个性。
C.赵树理写东西从不起稿,考虑成熟,一气呵成,稿子非常干净。
D.赵树理文学眼光独到,有时能使被弃置的好搞起死回生。
【参考答案】C由原文中的句子“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他写稿大概不起草。我曾见过他的底稿,”知C错。
【解题思路】原文是猜测的语气选项中是肯定的语气。
17.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1)句子短小、简单、紧凑,用“高”、“长”、“细”长分别形容个子、脸、眉眼,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理的外貌特征。 (2)语言简洁,不用修饰语,用“唱”、“念”、“拉”、“走”等一连串的动词表现了赵树理的艺术才能。
【解题思路】本题所选两个句子的特点句子简单短小,(1)句运用外貌描写(2)句使用动词刻画人物,两句都是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形象。
18.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6分)
【参考答案】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内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你’,否则要负法律责任。”赵树理在一个寻常字眼的使用上,不盲从,并郑重其事地在文稿中批字强调,凸显赵树理较真、坚持己见的性格。
②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赵树理不循常规,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划拳,别具一格,意趣横生。这个细节描写体现赵树理幽默风趣的真性情,以及他和老舍之间的身后感情。
【解题思路】细节描写在人物描写中的作用是凸显人物某一个方面的性格特点,答题时应侧重人物独特性格的分析。
19.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该段在塑造赵树理形象上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①最后一段主要写赵树理农民式的幽默:他在作品中描写人物,现实中抨击时事,都富有乡土气息的风趣语言出之。
②反映出赵树理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对农民的关注和体恤,展现了有良知的作家的赤子情怀,使其形象更加丰满。
【解题思路】文段的作用包括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答题时可以借鉴以下模式:概括内容+中心+结构上的作用。
F. 2013湖北语文高考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 (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A 2.C 3.D 4.B 5.B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6.A 7.C 8.B
三、古代诗文阅读 (共34分,共7小题) 9.(3分)C 10.(3分)B 11.(3分)D 12.(9分) (1)(3分)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软了点。 (2)(2分)刘整行拜礼后起身,在旁边站立,廉希宪不跟他讲一句话。 (3)(4分)(廉希宪)恭敬地(把秀才们)迎入家里,陪他们坐着,摆出酒食,对待他们的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记下他们住的地方。 13.(3分) 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 14.(8分) (1)(3分) 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5分) 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 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15.(5分) (1)申之以孝悌之义 (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鸡鸣桑树颠 (4)声断衡阳之浦 (5)征蓬出汉塞 (6)势拔五岳掩赤城 (7)目遇之而成色 (8)梧桐更兼细雨 (8个小题,从中任选5个小题作答即可)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20分,共4小题) 16.(4分) A E 17.(4分) ①罗兰痴迷于音乐,音乐是他的生命。德国的音乐充满艺术魅力,滋润了罗兰的心灵。②他开始接触德国音乐的时候,还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德国人,也不了解“德国”一词意味着什么。 18.(4分) ①音乐的天才,杰出的文学家。②真理的寻求者,时代的圣人,理想人格的化身。 19.(8分) ①一个人应该转益多师。罗兰在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英雄”。莫扎特与贝多芬奠定了罗兰的艺术基础;莎士比亚拓展了罗兰的艺术世界;托尔斯泰为他树立了人生的榜样。②要选择真正的“英雄”。罗兰的“英雄”莫扎特、贝多芬、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都是世界性的先圣与时贤,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丰碑。③在“英雄”的影响下,自身还应不懈地努力。罗兰在坚持不懈并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后,才逐步被世界认识与接受。 联系现实略。 (此题考生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共12分,共3小题) 20.(4分) 答案示例一:两位作家的读者群体不同,不能也不应在销量上简单比较。 答案示例二:销量与作品的文学价值不能划等号,这两位作家各有千秋。 21.(4分) 答案示例一:甲句更好。①句中两次出现“一件事”,表明周朴园很重视这“一件事”。②使用长句,语气缓和,与前面的“严厉”形成对照,表现了周朴园复杂的心态。 答案示例二:乙句更好。①突显了动词“做”和“当”,表明周朴园希望周萍做事要敢于担当,符合剧情的发展。②使用短句,中间增加了语音停顿,合乎口语习惯,语气较周朴园前面的话更严厉。 22.(4分) 答案示例:夕阳西下,晚霞如飘扬在天空中的轻纱,暮色温柔。奶奶牵着孙子的小手,伫立巷口,翘首盼望那远游者归来的身影——是儿子,是父亲。背后,深巷幽幽,低吟着等候者的悠悠心曲。
六、写作 (共60分,共1小题) 23.(60分) 答案略
G. 2011高考湖北卷,语文,A卷答案。
湖北省整理版: A卷、1-5:B、A、C、C、B 6-8是一样的 DDB 10-12 DBA (1)梁柱问过渡部分结构部分减少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 (2)把每一构材料的做法,天然材料休整的程度等都规格化 (3)关于硅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的“石作做法”,彩画做法“瓦作做法”学 13.(1)古代埋葬死人,用柴草厚厚地把他包裹起来,将其葬于山野之中,既无封土堆,又不树立墓碑,后世的圣人用棺椁来替代这种情况 (2)在这之后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了墓室的通道,牧童拿火把照着寻找羊,不小心失火烧了始皇的棺椁 (3)孝文皇帝放弃了筑坟的礼节而简单地埋葬,用节俭安定神明,可以把这作为准则 14题:(1)和风细雨 (2)1.点明中心 2.承上启下 (3) 1.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 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永优美 2.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 前,雨后二个壮观美景 15题(1)、狂人日记、(2)川端康成、(3)、①振长策而御宇内、②举类迩而见义远③烟光凝而暮山紫(4)别时茫茫江浸月 16题 . C 17题.(1)运用幽默诙谐语文,生动形象 (2)大量运用动词于短句,短小精炼 20.让校园永远明朗清净,让心灵不受烟雾缭绕 18.1对于赵树理对“你”“你”使用的态度的细节描写,看似“较真”,从侧面写出他正直,对性别歧视 不满。2 赵树理喝酒、划拳细节的描写,细致而有力,划拳场面如在眼前生动 19.赵树理和老舍幽默的不同,及其他的幽默在小说中的体现. 作用:从他小说中“幽默”的体现及城乡 差别的感受,突出赵树理爱憎分明及对农民疾苦的不满 20.让校园永远明朗清净,让心灵不受烟雾缭绕 21(1)公路运量聚减,铁路大幅上升(2)铁路速度提高,且经济,安全,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