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学
站在世界之交门槛上的中国教育正面临着世纪末的尴尬,耗时甚多而收效甚微的语文教学更是让人为之流泪。从1997年初《北京文学》大举讨伐中学语文课到1999年汕头大学推出《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分进合击的围剿,中学语文教学始终处在狼狈不堪、欲诉无语的境地。虽然中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事,也不仅仅是语文课上的事(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念已深入人心),但是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语言学习的“主阵地”——中学语文课上到底讲什么仍是一个不能够也不应该回避的课题。 要弄清语文课上到底讲什么的问题,有必要先弄清现在老师在语文课上讲着什么。受考试“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囿于中学语文教师个体的特质,目前的中学语文课不良倾向有三: 一是急功近利式的什么可考讲什么 如果说以前那种时代背景、作家作品、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的讲解模式不足取的话,现在的中学语文课确实已经扬弃了这种模式,代之以对课文的恣意肢解胡乱诠解,“断章”也能“取义”,“微言”总有“大义”,老师和学生都有一个共同心态:“小心地雷!”于是处处设“雷”,处处排“雷”,忙得不亦乐乎。跳舞时永远戴着镣铐,这“镣铐”便是“考试大纲”,它增删什么知识点,我便在课堂上详略什么知识点,而且心甘情愿,乐此不疲地把“镣铐”戴,每学期的联考题和毕业班的模拟题的版块构架,题量多少,分值大小,命题取点(知识点)等跟考试题如出一辙便是明证。因而大量的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被淡化了。譬如1999年“考试大纲”取消了古代文学常识、中国名言警句的考点,语文课(含语文早读课)上便很难听到讲读这些内容的声音,而曾几何时,这些内容还在语文课尤其是语文早读课上充当着多么重要的角色。不考了便不讲、便不读,这是何等的短视行为!殊不知,作为一个中国人,古代文学常识焉能不知?读文言文又如何能少得了古代文学常识?文化的底蕴中又怎么能少得了古代文学常识这一块?至于中国名言警句对人生观的形成,对写作的助力等方面的作用就更毋需赘言了。人们常用“一桶水”与“一杯水”来比喻老师教导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库存,其实,考试与平时的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要想取出一杯高质量的水就必须以一桶水垫底。既如此,我们又岂能急功近利地什么可考讲什么呢! 二是我行我素式的什么拿手讲什么 魏书生老师曾经画过一棵“语文知识树”,那枝上可谓根深干粗枝繁叶茂,语文的博大精深于此可见一斑,而“术业有专攻”,我们的语文老师不可能对语文学科的所有知识点都很熟稔,于是带有普遍性的“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式的讲课状况迭现。像擅长修辞的老师脑子里盘桓得最多的是修辞,课上“触处自引申”,每课必讲,每讲必大讲特讲,重复信息多,新鲜刺激少,讲者津津乐道,听者索然无味,而教学时间有限的,厚此必然薄彼,于是另外一些也应该掌握的知识因为这部分被不恰当地“强化”而相应地被冲淡了,这种无视“教学大纲”的要求,不顾学生心理需求的讲课,热闹似乎也很热闹,繁荣似乎也很繁荣,只是它是“泡沫经济”式的虚热闹、假繁荣,单位时间的利用率低,有效劳动少,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当然也不可能适应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的要求。 三是人云亦云的什么省事讲什么 目前的教材都配有“教学参考书”(简称“教参”),应该说,“教参”在积累资料、提供思路、传授方法、启发思维等方面起了不少作用,尤其是对刚涉足教坛的新教师来说更是如此。然而,“成也教参,败也教参。”许多教师渐渐地形成了对“教参”的依赖甚至近乎虔诚崇拜,开口闭口“教参说”,言必称“教参”。于是,四平八稳的“教参”在磨平教师思想棱角的同时把活跃张扬的学生思维也装进了同一模式,这使得《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成为《红楼梦》一书的窥豹之“斑”,这使得学生的考试作文充斥着虚假造作,这使得中学生思维雷同和创造力萎缩,这使得我们本来应该熠熠生辉,光芒四射的语文课变得面目可憎,惹人厌弃。 确实,面以当今的语文教学,我们汗颜,我们更为之流泪。中学语文教学走出尴尬境地的重要一步就是要解决语文课上讲什么的问题。 我以为,语文课应该讲“大语文”,抱住教材不放的语文课必然是失败的;语文课应该讲基础知识,因为这是建筑语文大厦的基本材料。不能一味地跟在考试卷后面跑,你总不能因为考试卷没有考拼音、标点之类的基础知识便弃之不顾了吧?毕竟,这些是语文科的重要内容啊!语文课应该讲出语文课的特色,必须强化语言因素,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重锤语言;语文课应该在讲授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 虽然我们不是政府决策者或教育管理者,虽然我们不是教材编纂者或教参撰述者,但是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学执行者仍有可以变通的空间。只要我们能克服语文课的不良倾向,还语文课以语文的特色,那么,中学语文教学走出尴尬之境的日子将不会太久!
2. 在。。。中学语文
江苏高邮市第二中学冲刺09周考语文试卷(十九)
......密★ 江苏高邮市第二中学冲刺09周考语文试卷(十九)( 独家资料 注意保存 概不外传 )一、语文文字运用(18分)1.下列每组词语中高邮市第二中学,周考王加点字的读 ...
(人教版)重庆市巴川中学七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市巴川中学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竞赛试题(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附加题10分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可计入总分,但总得分不得超过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单项选择共48分,人教版七年级数学题每小题2分 ...
栟茶中学09高考语文复习100天逐日安排
......0312 四 文言文专题0313 五 古诗词鉴赏专题0314 六 古诗词鉴赏专题 晚自修周练0315 日 批改周练卷0316 一 古诗词鉴赏专题 批改周练卷0317 二 讲析周 ...栟茶中学,可计入总分,但总得分不得超过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单项选择共48分,栟茶高级中学......0312 四 文言文专题0313 五 古诗词鉴赏专题0314 六 古诗词鉴赏专题 晚自修周练0315 日 批改周练卷0316 一 古诗词鉴赏专题 批改周练卷0317 二 讲析周 ...
江苏省房山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A.涣散 别无长物 皲裂 真知灼见B.职份 德艺双馨 阴凉 毕恭毕敬C.销赃 文过饰非 辖制 层峦迭嶂D.砥砺 融汇贯通 装潢 ...高三语文试题,可计入总分,但总得分不得超过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单项选择共48分,高三语文模拟试题......A.涣散 别无长物 皲裂 真知灼见B.职份 德艺双馨 阴凉 毕恭毕敬C.销赃 文过饰非 辖制 层峦迭嶂D.砥砺 融汇贯通 装潢 ...
长沙市二十一中学04-05年上学期高三1月月考语文(附答案).doc
......一、选择题(18分长沙市二十一中,可计入总分,但总得分不得超过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单项选择共48分,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坎坷 恪守 缂丝 课堂教学 溘然长逝 ...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 语文
......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语 文 试 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可计入总分,但总得分不得超过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单项选择共48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其它题为 ...
河北衡水市第二中学第三次调研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一、(18分 每小题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造诣(yì) 栉比(zhì) 狙击(jū) 濒临(bīn)B、瞠目 ...衡水市第二中学,可计入总分,但总得分不得超过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单项选择共48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河北省衡水市......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一、(18分 每小题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造诣(yì) 栉比(zhì) 狙击(jū) 濒临(bīn)B、瞠目 ...
浆市中学八年级上册语文科月考试卷
......市中学八年级上册语文科月考试卷姓名 班级 得分一、积累与运用。(14分)1、根据拼音八年级上册语文,可计入总分,但总得分不得超过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单项选择共48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填写汉字或根据提示,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填写词语。(3分)①阻 ...
(通用)中学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 (4)准确理解、使用代词 准确地使用代词中学语文语法知识,可计入总分,但总得分不得超过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单项选择共48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填写汉字或根据提示,就能简明地描述对象,避免重复罗嗦,张冠李戴。 在起替代作用时,代词应当有替代对象,中学语文语法否则代词无着落。 ...
行知中学2003年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18分中学语文试题,可计入总分,但总得分不得超过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单项选择共48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填写汉字或根据提示,就能简明地描述对象,避免重复罗嗦,张冠李戴。 在起替代作用时,代词应当有替代对象,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喇 叭 辣 手 竦 立 毛 骨 悚 然 不 速 之 客 ...
详见:http://hi..com/joye1/blog/item/435c360ecd3ff0c063d9866f.html
3. 我从语文中学到了什么作文600字
大佬,我写了半个钟你不加点分我鄙视你.
语文,汉语中蕴藏的文化。从结绳记事到文字的出现,蕴藏着形象;从诗词的清丽脱俗到散文的柔美飘逸,蕴藏着灵动;从气势磅礴的论文到经典的小说,蕴藏着灵魂。
品味语文,就像细品一杯香茗,温馨的气息沁人心脾;品味语文,就像荷叶上刚沁出的一滴露水,生命的气息传遍全身;品味语文,就像山溪间一股流淌的清泉,纯然、质朴……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来到了濮水边,清幽的月光下,一位孤独的老者,徐徐的背影。只听到一句:“宁拽尾于涂。”来回答请命的使者。他那无所待的逍遥游,他那如大鹏般的志向触动着我的心灵。荣华富贵尤可舍,权势名利尤可抛,这就是庄子,做着“蝴蝶梦”的庄子,醒来之后,物我已两忘,不知是“我”变成了蝶,还是蝶化成了“我”。这棵孤独地守候月亮的树永远竖立在我的心中。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来到了那座失落的大观园。宝钗的可人、练达让人着迷,黛玉那如水的性情让人怜惜,凤姐的泼辣让人钦佩,宝玉的痴情让人心生敬意。一切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天使印入我的脑海,大观园的盛衰也让人看后觉得惋惜,宝黛的反封建勇气可嘉,那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令人伤感。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进入那《边城》的透明之境。闻到了,边城人民质朴的情怀;听到了,边城的大老、二老含情脉脉的情丝;看到了,翠翠等坐在岸边那望眼欲穿、灵动的双眸。那段凄婉哀伤的边城之意化作一股清泉流遍我的身体,牵动着我的神经。人性的透明莫过于此,结局是悲凉的,可又有谁能否认翠翠是幸福的呢?无尽的等待已化作有情的相思泪,挥洒在边城的角落,飘散在每个读者的心间。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涤荡着人性的灵魂,进入至高的精神空间,去品味人性的至纯,去感受人性的高洁,去感受人性的华美、天真……
语文,博大精深,包容世间万象,海纳百川,其灵魂在文学之光的普照下,得到精神的滋养,得到精神的润洗,彰显出人的本性,若一泓清泉在我心中汩汩流淌……
4. 中学语文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著作书目:
《雪朝》(诗集)1922,商务
《踪迹》(诗与散文)1924,亚东图书馆
《背影》(散文集)1928,开明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开明
《你我》(散文集)1936,商务
《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开明
《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开明
《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文光
《诗言志辨》(诗论) 1947,开明
《新诗杂话》(诗论)1947,作家书屋
《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文光
《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名山书屋
《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观察社
《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开明
《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古籍
《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三联
《朱自清散文选集》1986,百花
《朱自清全集》(1-3卷)1988,江苏教育(未出齐) ----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北大哲学系。毕业后先后在江苏、浙江的中学任教。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5. 初中生如何学好语文
初中语文的学习比起小学语文,学习的范围更为广泛,学习的内容更为复杂。那么如何学好初中语文呢?让大家爱上语文。初中语文学习的目的其实就是写作,同学们最好能够背诵精彩的篇章。
步骤/方法
一、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二、注意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学好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为了巩固知识,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6. 中学语文怎么学
多读, 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 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 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 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曰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 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头”不无道理。
7. 哪种中学语文杂志好
《中学语文教来学参考自》、《语文教学通讯》、《语文研究》 、《中学语文》、 《学语文》、 《语文建设》、 《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研究》、 《语文学习》、《语文学刊》、 《语文天地》、 《语文教学之友》 、 《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研究》等。
哪一种最好?没有定论,有编辑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些杂志有的偏向于理论,有的偏向于教学实践,更多的是两者结合。
个人曾经阅读过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 、《中学语文》、 《语文学习》、《学语文》这几种,感觉各有千秋,价格上也有差异。你如果要订阅可以到邮局查一下价格,要不到图书阅览室看看也可以。
8. 初中和小学语文区别
需要掌握的知识增多,光靠阅读并不能应对,还需要掌握很多阅读技巧及解题技巧,胜利教育老师讲的不错,可以去试听一下。
9. 《语文中学到了 什么》半命题作文 600
恰到好处与别人沟通达成初衷,双方相谈甚欢。这是语文。
写一手漂亮的方块字,秀丽的,或洒脱的,引得旁人目光流连啧啧赞叹。这是语文。
微笑倾听,总是能捕捉对方大段言语中关键的信息,及时给对方需要的反馈。这是语文。
能游刃有余地表达自我,能写一手锦绣文章。这是语文。
与人相处,爱和尊重先行;行事处世,恰到好处,有如春风拂面。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这是一个人的修养和风度。这是语文。
语文离我们便是这样地近,可谓是“生活处处皆语文”了!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语文的事儿,听懂别人的话,准确地表达自我,恰当地行事处世,这都是语文的范畴。毋庸置疑,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直接影响着生活的状态和方式。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曾说过一句话,他说:“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人的生命如芦苇一般脆弱,但因为“有思想”而显出其可贵。而语文,总在不经意间拨动我们生命的琴弦。浩瀚的语文世界中,我们权且取些许略作感受吧!
语文,是斑斓多姿的,它穿行在一年四季中。春花秋月,夏云冬雪,风光流转,美不胜收。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春之初,春痕尚浅若有若无的含蓄,分明是一幅淡笔情浓的水墨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寥寥数语,清新淡雅的江南,娇媚无限的江南,便在我们心中荡来漾去。这是语文。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是江南农村的初夏,芳草萋萋,水天相映,烟雾蒙蒙,子规声声;“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夏雨骤至,忽又烟消云散,雨过天晴,水天一色。这便是生活经验丰富的老者所说的“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吧!这是语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是天涯游子眼中的秋,寂寥的,凄清的,点点滴滴,尽是愁绪;“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豁达人眼中的秋,秋高气爽,鸣鹤冲天,诗情盎然。这是语文。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遥望高山之巅,分不清哪里是雪,哪里是云,这是高山雪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雪纷飞,缀满枝头,点点雪白,恰似春日梨花盛开,那是怎样的盛况啊!这是语文。
语文,承载着人们太多的情意。人生中,若干的时刻,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曾经念过的诗句。
语文中,有国有家,有民族的灵魂,有民族的脊梁。杜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诗句,在我们心中牢植爱国之树。这是语文。语文,在我们迷失的时刻为我们拨云见雾。“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同一个事物,可以有若干理解,没有唯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此句或许可以用唐人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来解,都是身居高位而能发出声音之人,所以,个人的发展,平台很重要。这是语文。语文,在我们踌躇的时刻指引我们人生的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还犹豫什么呢?读书吧!这是语文。如此,谁能否认语文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给予我们的那些灵魂的滋养呢?
语文中,有国之大爱,有诗意的哲理,亦有种种小情意,人生因此多出几分雅趣。
朋友惜别,我们不能不想起“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或想起“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处江南旖旎风光,一处塞外冰天雪地,皆有暖暖的情意流淌。抑或想起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即使不在友人身边,亦要以诗相慰,无他,于友人失意处,三句两行小诗,遥相慰藉,足矣。这是语文。
闲暇时,邀请同道中人,或是被邀请,知己相聚,小酌相谈,快哉快哉!这个时刻,你能不想起那首诗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语文。
至于经历过爱情的人儿,你该更有切身体会。遇见意中人,那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会跳出来了吧?若是颇费周折,是不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呢?至于热恋中,那自然是“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了!若是步入婚姻的殿堂,那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又怎能不在心中回荡呢?这是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