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小学语文提问语

小学语文提问语

发布时间: 2021-08-21 17:36:06

1. 小学语文提问

——朱德《出太行》

幽兰在山谷,

本自无人识。 (sh—i,定韵)

只为馨香重,

求者遍山隅。 (y—ü,押韵)

2.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

桑兰(1981年6月11日—),浙江宁波人,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1987年5月进入宁波市少年体校,1993年进入国家队,1997年获得全国跳马冠军,1998年7月22日,桑兰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其表现出顽强意志,在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并成为2008年北京申奥大使之一,又于2008年北京奥运官方网站担当特约记者

海伦凯勒
贝多芬
霍金

3. 请为小学语文课文称象设计提问语

曹冲是怎么称象的?

4. 小学语文疑问句大全

学生最容易将疑问句和反问句混淆。
如:他难道不是我班的学生吗? 这是反问句,不是疑问句。
而“他是不是我校的学生?”才是疑问句。

5. 针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提问

我是来闲聊的、、
根据9我又许多意见、、
我觉得文言文的压力太大 作为一个中学生 对中国古典语言的积累是有用处的,但现在的学习 对我们压力太大 所以我任务 语文文言文可以留到大学作为选修课程

6.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注意什么

一、提问要突出课文重点,有层次感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应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目的、要求,理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提问的重点应该将问题集中在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问、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对学生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局限于针对少数优秀生,如只限于向少数学生提问而冷落大多数,他们会觉得老师偏心,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 。

三、提问要抓住重点

归纳主要内容,要在“重点”两个字上下功夫。一篇文章是由几个段落组成的,但是总会有一两个主要段落。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体现在这些段落中。我们要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哪些段落是重要的?从而归纳出主要内容。

用抓重点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在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两个重点段,应准确判断,才能正确地归纳主要内容。二是归纳主要内容语言要简洁、明了。
归纳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语句可多可少,但是要写明白,重点突出,因此,要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恰当地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
用抓重点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在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两个重点段,应准确判断,才能正确地归纳主要内容。二是归纳主要内容语言要简洁、明了。
归纳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语句可多可少,但是要写明白,重点突出,因此,要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恰当地重点进行提问。

7. 小学语文提问

反义词成语:来龙去脉 前呼后拥 东倒西歪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有头无尾 前倨后恭 东逃西散 南辕北辙 左顾右盼 积少成多 同甘共苦 半信半疑 大材小用 先人后己 有口无心 天经地义 弄假成真 举足轻重 南腔北调 声东击西 转危为安 反败为胜 以少胜多 由此及彼 内忧外患 上天入地 出生入死 哭笑不得 虽败犹荣 宠辱不惊 人小鬼大 瞻前顾后 青红皂白 藏头露尾 居安思危 大材小用 无中生有 颠倒黑白
前因后果 前俯后仰 南来北往 有始无终 翻天覆地 铺天盖地 花天酒地 谢天谢地 冰天雪地 惊天动地 昏天黑地 左思右想 以弱胜强 化险为夷

夏日炎炎,骄阳似火,酷暑难耐,烈日当空,赤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阳似火 骄阳似火炎暑气熏蒸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阳似火 骄阳似火
火日炙人 火轮高吐 火云如烧 海天云蒸 夏日可畏 夏阳酷暑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夏水汤汤 沉李浮瓜 赫赫炎炎 热气腾腾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流金铁石 燋金铁石 焦金流石 燋金流石 吴牛喘月长天当日 赤时当空
炎天暑月 暑气蒸人 汗流浃背 浑身出汗 汗流浃背 汗流洽背 遍体生津
流汗浃背 挥汗如雨 挥汗成雨 汗如雨下 汗出如浆 汗流如注 满头大汗
大汗淋漓旱威为虐 赤地千里 田地龟裂 寸草不生 颗粒无收 禾苗干枯
禾苗枯槁 骄阳似火,酷暑难耐,烈日当空,赤日炎炎,暴风骤雨
暑气熏蒸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阳似火 骄阳似火
火日炙人 火轮高吐 火云如烧 海天云蒸 夏日可畏 夏阳酷暑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夏水汤汤 沉李浮瓜 赫赫炎炎 热气腾腾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流金铁石 燋金铁石 焦金流石 燋金流石 吴牛喘月长天当日 赤时当空
炎天暑月 暑气蒸人 汗流浃背 浑身出汗 汗流浃背 汗流洽背 遍体生津
流汗浃背 挥汗如雨 挥汗成雨 汗如雨下 汗出如浆 汗流如注 满头大汗
大汗淋漓旱威为虐 赤地千里 田地龟裂 寸草不生 颗粒无收 禾苗干枯
禾苗枯槁

8. 小学语文知识提问

像瀑布一样的大雨把两岸的火龙都浇灭了.

9.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提问

我认为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是检验学生对文本解读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古人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有效的提问和理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首先要知道有效提问必须具备目的性、针对性和激励性。 目的性即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步步展开。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针对性即课堂上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必须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假如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就会骄傲自满或不屑一顾;问题太难,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何过易或过难的问题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当然,老师应因人而宜地设计问题。 激励性即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也就是说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要求:一、提问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二、所提的问题必须精心设计,既要有梯度也要有角度更要有要深刻性;三、提问过程中必须有恰当的及时的评价。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呢? 一、把握提问的“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萌芽,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善思的目的。老师要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有思考性,就必须对文本进行细细地解读,弄清文章的要旨。因此,课堂提问时要把握好提问的“点”。所谓提问的“点”,就是教师应该在什么地方设计问题,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 二、把握提问的“度” 课堂提问是老师的一种教学行为,它包括发问(教师提问)、候答(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叫答(教师叫某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这几个环节。课堂提问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要故意问倒学生。老师提问时,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特点,恰当把握提问的“度”,做到张弛有度,难易适度。 为此,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有效的、富于启发性的提问,在合理的、关键的地方恰当地提问,注意问题的难易度,使学生在课堂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要做好教学评价,首先是要确定好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体可以分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
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中,充实自我,完善自己。他们虽然天真,但是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见解,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当学生答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对于这个问题回答的是否满意,满意在哪里,不满意又在哪里?从而使他们全面、公正在进行自我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在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你认为他答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的,怎么改?”“如果是你,应该怎么答?”从而鼓励学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
教师评价时,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都应复述一篇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都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对事不对人”。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做到:1、以表扬为主。2、鼓励求异。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4、鼓励学生积极评价。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

10.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种方法

随着把培养思维、开发智力做为教育目标以来,课堂提问优化设计已经做为一门专门的教学艺术,受到教育专家和广大教师的重视,善教者,必善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已经成为每个优秀教师的必备技能。
1.围绕教学目的设计提问。
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作为实现语文教学整体目标手段之一的课堂提问应该能使学生激起情趣,理解内容,发展智力,受到教育。问题设计要从整体目标出发,考虑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效应。如教学《你们想错了》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想错了’中的‘你们’指的是谁?他们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说他们这样想是‘错了’?”这几个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全面阅读,把课文中的内容连贯起来思索,从而理解方志敏的好品质,体会出文章的中心,达到教学目的。
(1)提问的内容要有思维价值。如果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仅停留在简单的是非选择上,学生的思维能力便难以得到提高。因此,精心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那些精于设问之道的名师常常能独具眼力,在易被常人忽视之处,捕捉到具有较大思维价值的问点。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凡卡》一文时,围绕凡卡的信爷爷能否收到这个中心,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为什么?联系爷爷的处境想一想,即使爷爷收到凡卡的信,能不能改变凡卡的处境?为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显然具有较大的思维价值,它们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提问要明确具体。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因此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穷人》一文时,先问学生:“对课文用‘穷人’作题目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的回答是:“因为桑娜是穷人,所以用‘穷人’作题目。”“因为桑娜收养的是穷人的孩子,所以课文题目叫《穷人》。”显然,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存在困惑。于是,教师接着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着重写的是桑娜,为什么不用‘桑娜’为题,而是用‘穷人’呢?谁能从课文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中去仔细想一想,找到答案呢?”这样的问点明确具体,学生经过思考后有所悟:“课文描写了三个人物,他们都是穷人。”“课文叙述的事情都发生在穷人之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追问:“作者描写这些穷人,叙述穷人之间发生的事,为的是什么?”此时,学生恍然大悟:“为了歌颂穷人的高尚品质。”
2.提问要立足于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提问不在多而在于精,关键是我们教师应抓住文章的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文章深邃意境中写到的情节往往是作者情感愿望寄托的载体,应设计问题重点研究。再如有些文章的关键句,往往是文章和思想有机组成,在教学中可在这样的地方涉及提问,使学生掌握内容,明确思想。如教学《长城》一课时我针对关键句“这样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设计提问”“什么是奇迹,为什么说长城在历史上是一个奇迹?”学生通过读文、讨论联系上下文分析理解了长城高大坚固不但是一个奇迹,在没有吊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就靠无数肩膀无数只手修建成了万里长城,它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更是一个奇迹。如此读、思、议,学生不仅了解了万里长城,更会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也就突破了。其实,难和易往往是相对而立的,也是因人而异。只要能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其难也易了。

热点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发布:2025-08-29 17:43:52 浏览:704
维族舞教学 发布:2025-08-29 17:04:23 浏览:429
师德师风整改总结 发布:2025-08-29 16:39:41 浏览:177
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校长 发布:2025-08-29 15:49:21 浏览:687
读班主任工作有感 发布:2025-08-29 15:31:05 浏览:614
世界历史皇帝 发布:2025-08-29 14:32:38 浏览:676
2017高考全国二语文卷 发布:2025-08-29 12:59:36 浏览:697
数学电子书下载 发布:2025-08-29 12:54:38 浏览:99
给班主任的一封信英语 发布:2025-08-29 12:02:10 浏览:299
数学班广告 发布:2025-08-29 11:38:13 浏览: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