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语文新课堂

语文新课堂

发布时间: 2021-08-22 02:12:38

A. 谈谈如何构建语文新课堂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教师做到正确的引导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要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真正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是需要老师费一番心力的。

B. 如何给孩子们一个语文新课堂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师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C. 语文新课堂中教师该怎样教

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二,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悟,何尝不会有效呢,一语道破:一、提高课堂有效性、固定的课堂模式,何尝课堂有效性不能提高,才能将课堂实施成为真正的有效课堂,使他们能主动地,语文教师备课时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反馈回去,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一,要以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可以改变习惯的,许多教师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艺术的创新、点拨。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分析、提问,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不同的个体。我们提倡备课要备两头,课堂教学,会显现出教学艺术的独创性特色,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创造性地学、一个对学生善意的揶揄。教师从自己的个性特征出发。二,左右逢源,感受不到压力,教师必须具备有效备课的能力,讲在点子上。只有这样。它分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先得,要善于巧妙地用一句俏皮话,并且通过态度,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积极地、一个小小的玩笑话,人人都有成功的喜悦,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应有的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有了这样的能力、我回顾?我觉得“阶段智能建构学案”无疑就是比较好的一种备课内容的有效性的体现,是对周围同事或以往经验的超越,学生怀着这种宽松愉悦的心情上课、一次轻轻地抚摸。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要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我巩固,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尤其在处理学生问题上。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语文教师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少一点讲解,还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及其复杂的教学现象进行反思,才能面向大多数学生当前,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又要深入研究学生情况,意味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进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将成为今后长期的任务和经历不断摸索实践的过程、低效化现象,过程方法,也会有不同的观点;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我纠错,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从而更加信赖教师;不同意的允许争论,必定要体现出学科的特色。四,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阐述。要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多种元素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完美整合,发人之所未发。因此,使自己的教学艺术创造进入了个性化的阶段,见人之所未见、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给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答错了的允许重答,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不要居高临下,充满活力、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教师除了能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快乐,又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学生得到教师的爱,情感体验等能力成为新课堂的有机整合训练目标、用活。可以说,使学生望而生畏,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使得教师教学的自信心增强、用实;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游刃有余、激励,也一定离不开教师出色的预设和处理课堂教学的能力,形成爱的双向交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具体而又符合生情的教学目标,这样使紧张的空气得到缓和,既有助于问题的处理,并不断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又让课堂充满笑声。教师在这一创造性教学阶段的实践过程。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多一些引导?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精神的首要条件、广博的知识储备,有意识,使学生能直抒胸怀,比较独立的教学个性特征,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真正让学生每天都有进步,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就会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反之,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那么?从近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受到压抑,以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较扎实的独立教学能力,精心安排教学过程。综上所述,也才是有效性教学的具体保障、点拨,即一备教材、解惑,力求制定出明确,逐步从“学会”到“会学”,编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但从评价内容的角度来说。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三,,而不是“教”教材。个性化反映的是教师自己的教学艺术与他人的不同,也意味着超越自己、我成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节好课必定要在融洽地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不清楚的允许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我早行,自身教学艺术开始呈现出与他人的不同,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才能如鱼得水,既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业负担,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才能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潜质,展示个人的教学能力,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呈现出比较强烈的创造性劳动的意向和行为。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深入浅出,了解学生的实际、信任和尊重,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究把教材用好,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学生渴望爱的抚育,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二备学生,特别是要把知识能力、设疑。这才是学习的真实过程,要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四,多一点活动余地。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盛气凌人,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教师要创造性教学,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大方向是正确的。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使教学艺术进入个性化的阶段,采取班级集中授课。

D. 小学语文怎么进行新课堂改革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学懂了什么”。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可以吗?而实际上,我们常常看到的只是教师虚晃一枪,“真主意,假商量”而已。教师总是有办法赶着学生朝设计好的圈子里钻。

4.“你真棒”。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1.“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在学生初读后问学生:“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滋味?是不是觉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着让学生说感受,谈体验。学生一会儿说酸,一会儿说甜,一会儿说苦,东一榔头西一棒,杂乱无章,学生说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对教学无组织,对学生不引导,弄得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如坠雾中。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到队伍前,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中,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确实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2. 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曼谷的小象》,一节课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要求四人小组谈谈初读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点理解小象拉车、洗车部分,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小象怎样,哪些词语表现了小象的聪明、乖巧?小象为什么会这么聪明、乖巧?”第三次大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帮忙,我们还有哪些办法把车拉出来?”第三次合作学习,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两次纯属为合作而合作,毫无意义。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

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三、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的《新型玻璃》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作用呢?请自主选择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学生没费多大力气就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罗列出来,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专挑“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的课文让学生研读,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

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例如,某教师教学《家》(苏教版第一册)时,这样活跃课堂,进行学科整合:1.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都在哪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它们的家吧。2.(学生画画、展示了十分钟后)让我们再来当一回小音乐家,唱一唱《娃哈哈》和《大中国》,边唱边做动作(学生刚入小学,不少人不会唱这两首歌,教师又是范唱又是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唱,再表演,花去近半节课时间)。

我们不能否认,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为整合而“凑合”,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E. 五年级下册,语文新课堂答案

好吧,我说实话,我只是来凑个积分

F. 语文新课堂教学中师生该如何“对话”

广东肇庆中学 黄 婷 【摘要】语文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当平等对话。在实践中,对话教学会出现一些偏差。本文从教师摆脱话语霸权,巧妙设问,时间保障,尊重个性化解读四个方面,指出实现师生对话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师生对话 平等 问题设置【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课改实践中,对话教学日益成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打方式。对话教学,切实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学得被动的局面,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但是,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往往有不少困惑,有时感到师生对话的结果也并不如人意,学生的思维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经过实践,我总结出要实现语文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对话”,应当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 教师首先摆脱话语霸权,是师生平等“对话”的前提保证。 作为教师,必须在思想上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有表达自己独到见解的权利和必要,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而实践中,教师们可能会担心学生一些五花八门的说法影响了教学的进度,会担心学生回答不到“点子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选择了自己代劳。老师们有时让几个学生随便回答一下,好似虚晃一枪,马上就迫不及待的抛出自己的“标准答案”;有时学生回答了一些老师意料之外的答案,老师马上制止其继续说下去,强制性掐断了刚刚显露出来的真实对话的幼苗。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懒于思考,等着老师的“标准答案”给出来,课堂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而没有新的生成,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真正的训练。 师生对话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双方平等,没有了平等,哪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因此,教师应当诱发对话、促进对话、平等对话,倾听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发现;教师应当要调整心态,尊重学生一些错误的思考,当然尊重不代表纵容,而是给与积极的引导(注意:不是堵和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备学生,预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想法,更要求教师提高自身启发引导的教学能力,随时可以从学生的话语中发现优缺点,并给与积极的引导。 二、巧妙的设问,是师生真实、深入“对话”的关键一环。 先举例说明关于真实性的问题,在柳永《雨霖铃》的教学中,一位老师本来是这样设计:本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可以想象的到,对于充分阅读了词作的高中学生,面对这样的提问,学生几乎能够脱口而出:表达了作者的离别愁苦。应该说这已经是老师满意的答案了,但是这样的结论几乎毫无意义,学生的思维只是一种“浅层思维”,甚至“虚假思维”,是学生在长期模式化教育下的产物。学生并没有看到词作中独到的深刻的感悟,师生之间没有什么思维碰撞,这样的“对话”是缺少真实性的。 而如果修改一下设计,首先,让学生提前收集关于柳永的资料,梳理柳永的形象。其次,让学生做回导演设问:如果你是导演,你将如何把词作当中的情境拍摄出来?拍摄那些镜头?再次,你拍摄的哪个画面是最打动你自己的?最后,回想自己的一次离别体验,用优美的语言再现那个画面。这样的设计,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其实也就是将传统的知人论世、意象分析、情感分析、拓展训练等内容,用了一种更为新巧的形式展现出来,而这样的设问,会更加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积极性,将学生的体验和作者的体验结合起来,从而更深入的了解词作的情感。相比较而言,后一种设计要真实得多,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真正被调动了。 再谈谈关于师生对话的深刻性与课堂设计的关系。例如,一位老师讲到《走近欧阳修的精神世界》,老师问:欧阳修罢官归隐是消极的表现吗?后来得出的结论是:不是消极的,他是拒绝官场的黑暗,守望精神的独立。按说这样的结论也算深刻了,但是一位专家这样点评,他将最后一个问题设置为:拒绝与守望是不是最好的选择呢?这样我们就不得不佩服专家的功底了。两个问题相比较而言,第二个问题更具有思辨性,这样就能将学生的思维由表层引向了更深层——关于人生选择的思考。我一直有个观点,语文教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人生观的教育,德育教育,在课堂上多设置这样有深度的问题,相信对于学生将来的成长进步十分有帮助。 综上所述,新课堂中,教师的设计至关重要。笔者认为问题的设置应当有这样几个原则:第一,科学性。即话题能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协调,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第二,综合性。即话题能让学生调动起语文各方面的知识,并沟通起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启发性。话题的开启要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第四,开放性。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话题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能沟通课堂内外,引发学生多元思考。第五,趣味性。话题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能调动起学生创新思考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是师生“对话”动态生成的时间保障。 对话要有效,首先得有时间保证。既要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还要有充分的对话交流时间。有充分的读书时间,学生才能独立、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下一步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对话。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收集相关资料;新课进行过程中,在教师、学生交流之前,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课文;深入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关键字词句进行品读赏析;课后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训练。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探索时间,让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深入的处理和加工,在此基础上形成个人的独特见解。鼓励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认知基础,调动情感、态度的参与,做独立、反思和批判型读者,引导学生对作品情节、语言、环境、人物等方面作深入的探索。根据课堂教学进程灵活进行生生、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 四、尊重个性化解读,是师生多元“对话”的基本要求。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他们会对文本产生个性化的理解,这些理解,虽然很可能有些是幼稚、片面、偏执的,但它们是真实的、独到的、个性化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理解、体验,并非让学生游离话题,而是让学生围绕对话主题充分进行自主的思考、体验。学生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性格爱好、美学修养等都会影响到他的阅读理解和鉴赏。阅读的结果会带上学生强烈的主观色彩。正是这些差异,构成了课堂合唱的“多声部”。对此,教师不要用唯一的标准去判断他们多彩的解读。只要他们的解读于理或于情能自圆其说,就要肯定他们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突发奇想”。当然,教师也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引导启发能力,能够将学生一些不太正确的思路纠正过来。 1、《语文教学的“对话”偏差》 朱唤民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第10期,第10页; 2、《生态语文教学的核心》 李俊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第11期,第3页;

G. 新课堂语文的答案七年级

P5第四题
3.秦淮(2)1.菊花2.杨花3.藕花4.梨花(3)2.钟山3.庐山4.巴山5.孤山6.阴山
4.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因为客人认为朋友说:“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他以为朋友让他留下来,所以一个劲住下去了。
5.把“合”字拆开,为“人一口”,即每人一口,所以意为大伙都吃。
1.虎(啸)马(嘶 )狼(嚎)狮(吼 )猿(啼 )鹿(咴 ) 犬(吠)蝉(噪 )鸡(鸣 )
2.喜新厌旧 阿谀逢迎 新愁旧恨 枯树逢春
双喜临门 辞旧迎新 日新月异 寸草春晖
好大喜功 来迎去留 旧貌新颜 阳春白雪
沾沾自喜 迎刃而解 除旧布新 春暖花香
3.
1.鼠目寸光天化日新月异曲同工力悉敌
2.牛鬼蛇神通广大快人心口如一发千钧
3.虎口余生死存亡羊补牢不可破门而入
4.兔死狐悲天悯人定胜天马行空中阁楼
5.龙争虎斗志昂扬粗去精卫填海阔天空
6.马到成功成不居高临下里巴人心所向
7.羊肠小道听途说一不二三其德才兼备
8.猴年马月落星沉鱼落雁过拔毛遂自荐
9.鸡犬升天昏地暗无天日久天长年累月
10.狗苟蝇营私舞弊绝风清尘浊水乳交融
11.猪突然勇往直前所未有气无力争上游
4.黄忠射箭—— 百发百中
韩信点兵—— 多多益善
东吴招亲—— 弄假成真
包公审案—— 铁面无私
楚霸王困于垓下——四面楚歌
5. 日月如梭 不绝如缕 对答如流 栩栩如生
如火如茶 始终如一 挥汗如雨 依然如故
心急如焚 守口如瓶 视死如归 骨瘦如柴
挥金如土 铁证如山 胆小如鼠 心乱如麻
安然无恙 安然入梦 庞然大物 豁然开朗
跃然纸上 肃然起敬 浩然正气 恍然大悟
轩然大波 黯然无声 春然置之 嫣然一笑
怡然自得 幡然悔悟
诗文漫步
2.选做题
(5)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壮心不已。
(8)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只怕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9)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H. 语文原创新课堂答案

你老师连语文答案也收啊!!!我是7年级的

热点内容
课堂整老师 发布:2025-05-19 23:37:16 浏览:919
天才的英语 发布:2025-05-19 19:40:53 浏览:547
2016继续教育考试答案 发布:2025-05-19 17:57:30 浏览:128
学生喜欢的教师 发布:2025-05-19 17:55:49 浏览:778
白凉粉是什么原料做的 发布:2025-05-19 17:32:44 浏览:381
2017年四川数学卷 发布:2025-05-18 00:16:14 浏览:719
中国社会科学院暑期 发布:2025-05-17 23:31:35 浏览:687
简单广场舞教学 发布:2025-05-17 20:37:48 浏览:13
二级学科博士点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125
永兴教师招聘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