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考语文2017作文
全国卷I:写给未来年的那个他
(适用地区: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东、福建)
曾日月之几何,“千禧宝宝”已赴战高考,“00后”的时代将正式开启。捧着保温杯、泡着枸杞茶的你,看着奔赴考场的“青葱面孔”,想必脸上早已老泪纵横,心中却仍然“老鹿蹒跚”。
全国卷II:
(适用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海南)
二战期间战斗机防护,多数人认为,应该在机身中弹多的地方加强防护。但有一位专家认为,应该注意防护弹痕少的地方。如果这部分有重创,后果会非常严重。而往往这部分数据会被忽略。事实证明,专家是正确的。请考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段作文。
全国卷III:根据标语写作
(适用地区:广西、四川、云南、 贵州 )
材料作文:围绕以下三个标语写作,
1981年深圳特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2005年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7年雄安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京卷:“新时代青年”、“绿水青山图”
年北京卷的高考大作文仍然是二选一,要求考生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1、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上海卷:谈被需要的心态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江苏卷:解读语言传递
花自语,鸟有语,生活处处有语言。生命也可以用语言来解读,雕塑、基因……都可以用语言来传递。语言丰富生活,语言诠释生命,语言传承文明。请根据所给材料作文,自己拟题,问题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❷ 重庆高考语文作文满分是多少
除了北京的改革以外,其他地方还没有特别大的改动。语文的高老满分依旧是150分。其中作文60分。基本要求依旧是800字。英语也没有改动,所以还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好好学习,高考加油!
❸ 2017重庆高考语文作文怎么写
第一句是来自《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实际上它强调的是君子的个人品格,可以上升到民族精神来;
第二句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杜甫写给弟弟的诗,体现了怀念的情绪,但到如今,它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就是一种思乡爱国情感的体现;
第三句是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她写的是“桂花”,桂花靠的是香气袭人,而不是花容来吸引人,这里强调的是人内在的品质;
第四句是魏源的“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强调的是个人的理想与志向;
第五句鲁迅的“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说的是需要正视现实,敢做敢当,强调的是个人品格和社会现实的关系;
第六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个人要努力做时代的弄潮儿;
有了上述的理解,就会发现,这6句诗句是有共同点,就是强调个人品格与家国天下的关系。
有了这样的分析,这篇作文也就有了三个方向的写作:一是完全强调于个人品格;二是完全强调于家国天下;三是个人品格与家国天下的关系。最佳的,应该是第三个方向,如果能写到这个方向上,作文是容易得高分的。
❹ 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
高考语文主要靠作文来抓分啦平时的时候多积累然后记得背古诗,和古文,背多了就能提高了
❺ 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题都有哪些
今天是2017全国高考的来第一天,自今天早上进行的是语文考试。在考试结束后各地的语文作文题目也纷纷泄露,包括全国卷和各地区的考试题目,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题目汇总吧 全国卷I: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题都有哪些?
❻ 2017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都有哪些
2017年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如期而至,今天上午刚刚结束了语文考试,很多人都好奇今年出的是什么作文,下面我们来看看各地作文题目:
北京卷:
二选一
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全国卷III(云南、广西、贵州、四川)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❼ 重庆高考语文作文多少分
绝大部分省份语文为150分,其中作文60分。2016年高考全国
2、其实高考试卷的难度也是因人而异,不同的考生对高考试卷难度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主要还要看考生本人的答卷体验。❽ 2017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我选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可以从继承弘扬民族精
恨,不会高于作文来满分的45%)写作源文时要怀有感恩的心,这关系到作文的内容,作文不管如何,如答案是各个方面,多在作文中表现光明,以吸引住批卷老师的眼球,不要写社会黑暗(这些作文的分数往往不高)中考作文与“励志”方面紧密相连。不过要往积极的方面想,读会。切忌开头出现描述性的词,开头最好以“题记”或“小引”或排比为主(可以表现你的文学素养、情,以这样的话为开头的,禁写“恋爱”型作文。其中有感悟是十分重要的,有感悟。相信你会取得好成绩。根据命题人的思维所向。在写作前要根据话题(要求)拟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题目,一般会以一端材料为开头、生动程度等方面,往往会给批卷老师好的印象,在落笔时一定要读通,读懂:“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话题……”等,中学生最好不要写爱、愁
一篇文章一主题,串串事例不离题;❾ 重庆近十年高考作文题目 不要只是题目 要包含要求和应有的材料
2011:材料一:香港大学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做什么惊天
动地的大事,只是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 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 “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2009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着凉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22年检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情有独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题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0:请以“难题为题目, 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9:生活中有很多故事,你作为故事的聆听者、亲历者,从故事中得到了许多生活的感受,故事 让我们感动,我们也在故事中成长,请以“我与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08:《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7:作文试题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尽管社会上对高考众说纷纭,但不能否认的是,有许多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亲爱的同学,也许你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都围绕着高考,有许多经历和见闻要记录,有许多感悟和认识要诉说……
请以“酸甜苦辣说高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6:1、片段作文。(10分)
以“车站一瞥”为题目,作场景描写,不少于20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请以“走与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抄袭。
2005:(1)以“筷子”为对象写一篇说明文;(2)“自嘲"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解释为自我嘲讽,自嘲既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也是一种心理调节的手段,还是一种人生智慧的表现。每个人都可以自嘲,也可以评议他人的自嘲,请以“自嘲”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2004: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后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在这则材料中,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望是不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请“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试题引用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 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如下:(重庆还没自主命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
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