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语文论语

语文论语

发布时间: 2021-08-23 17:11:03

⑴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

  1. 第一则:为人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3. 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 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 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第八则: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 第九则:修身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 第十则:修身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⑵ 初中课文《论语十则》

答案如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白话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白话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白话译文: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白话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白话译文: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白话译文: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白话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白话译文: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白话译文: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白话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这些句子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所著的《论语》

(2)语文论语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东汉永平元年(58年)徐防上书云“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是汉人于七十子重子夏,故以《毛诗》直承子夏。

清代学者崔述则对《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

《论语》的作者中当然有孔子的学生。《论语》的篇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学生之手,而且还出自他不同的再传弟子之手。这里面不少是曾参的学生的记载。像《泰伯篇第八》的第一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又如《子张篇第十九》:“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欤,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欤,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这一段又像子张或者子夏的学生的记载。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六世祖得孔氏,是为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

⑶ 语文《论语》

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形容读书专心,心无旁骛

⑷ 《论语》语文

并且和时常

⑸ 关于语文论语

1.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2.好品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3.孔子说:“年青人为什么不学习《诗》呢?《诗》可以触发人们的感情志意,可以考察社会政治和人心的得失,可以团结人,可以抒发怨愤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国君;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⑹ 初中课文论语十二则

如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6)语文论语扩展阅读:

《论语》既是语录体又是若干断片的篇章集合体。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就是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而且这些断片的篇章绝不是一个人的手笔。《论语》一书,篇幅不多,却出现了不少次的重复的章节。

其中有字句完全相同的,如“巧言令色鲜矣仁”一章,先见于《学而篇第一》,又重出于《阳货篇第十七》;“博学于文”一章,先见于《雍也篇第六》,又重出于《颜渊篇第十二》。

又有基本上是重复只是详略不同的,如“君子不重”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一字,《子罕篇第九》只载“主忠信”以下的十四个字;“父在观其志”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字,《里仁篇第四》只载“三年”以下的十二字。

还有一个意思,却有各种记载的,如《里仁篇第四》说:“不患莫己知,求可为也。”《宪问篇第十四》又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卫灵公篇第十五》又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如果加上《学而篇第一》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便是重复四次。这种现象只能作一个合理的推论:孔子的言论,当时弟子各有记载,后来才汇集成书。所以《论语》一书绝不能看成某一个人的著作。

《论语》的作者中当然有孔子的学生。《论语》的篇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学生之手,而且还出自他不同的再传弟子之手。这里面不少是曾参的学生的记载。像《泰伯篇第八》的第一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⑺ 关于语文《论语》的!

⑴学而时习之( 表并列)
(2)择其善者而从之( 表承接)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表转折)
⑷温故而知新( 表承接)
⑸学而不思则罔( 表转折)
希望可以帮到你!

⑻ 语文论语

【原文】
4•1 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注释】
(1)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2)处:居住。
(3)知:音zhì,同智。
【译文】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评析】
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原文】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注释】
(1)约:穷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评析】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原文】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1)人,能恶(2)人。”
【注释】
(1)好:音hào,喜爱的意思。作动词。
(2)恶:音wù,憎恶、讨厌。作动词。
【译文】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评析】
儒家在讲“仁”的时候,不仅是说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一方面。当然,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到要爱什么人,恨什么人,但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只要做到了“仁”,就必然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原文】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评析】
这是紧接上一章而言的。只要养成了仁德,那就不会去做坏事,即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也不会骄奢淫逸、随心所欲。而是可以做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善事了。
【原文】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评析】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原文】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评析】
孔子特别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尤其是养成仁德的情操。但当时动荡的社会中,爱好仁德的人已经不多了,所以孔子说他没有见到。但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靠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的。

网络文库里搜一搜即可。

⑼ 语文论语问题

《论语·宪问》中讲“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钱穆认为,公平无私就是直;清代大儒认为,“直”就是不压抑自己的怨气,否则可能最终会爆发或者一辈子憋屈。以直报怨,既不是要你以德报怨,也不是要你以怨报怨,而是要你顺自己的心。我心里不能忘记那怨恨,那我就按照法律规定起诉他、制裁他;如果我心里放下了怨恨,只要不是罪大恶极,那我可以选择原谅他,这也是直道。
忠恕之道,“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万事都忠于自己,再将心比心,用对待自己的态度,来对待别人。我想要的,努力帮助别人也得到。我不想要的,不把它加之于别人。
孔子的“忠恕”思想是首先忠于自己、做好自己,再推及他人。其中忠就是不自欺,也不欺人。这与公平无私之“直”是相统一的。

热点内容
2017年四川数学卷 发布:2025-05-18 00:16:14 浏览:719
中国社会科学院暑期 发布:2025-05-17 23:31:35 浏览:687
简单广场舞教学 发布:2025-05-17 20:37:48 浏览:13
二级学科博士点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125
永兴教师招聘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664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 发布:2025-05-17 16:29:17 浏览:52
小学教师的条件 发布:2025-05-17 16:21:01 浏览:419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 发布:2025-05-17 16:14:16 浏览:819
夏威夷群岛地理位置 发布:2025-05-17 16:10:46 浏览:949
奴隶老师漫画全集 发布:2025-05-17 16:01:34 浏览: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