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1 以开放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一位教授曾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让孩子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让孩子在猜测、想象、探索问题的美好空间里,体现数学应用的成功。比如:在《角和直角》一课中,我这样设计: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角。学生汇报后,发现圆中没有直角,师趁机引导:"那你能否在圆中创造出直角呢?"这时,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纸片,"折","画"等方法呼之欲出,学生情绪高涨,哪怕是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乐意去发现,去探索,脸上洋溢着成功的满足和快乐。给了学生表现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潜力,教学自然水道渠成了。
2 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我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我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巩固练习阶段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实验证明:学生经过近三十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度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低。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我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和针对性以外,还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注意使练习有趣味性。在练习时主要是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练习,达到我们预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内容时,我在即将下课时设计了一个"动脑筋离开教室"的游戏:老师说的数正好是你的学号的同学可以离开教室活动。然后老师说"能被3整除的数、2的倍数、30的约数……"直到所有学生离开教室为止。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巩固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⑵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兴趣
一、把握教学契机,在导入时设置悬念来提高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导入来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新和求知欲,又比较爱听故事,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趣味性的故事中,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二、满足学生自尊和成功的需要,激发学习兴趣
善于肯定也是人之常情。小学生的自我发展在于模仿和探索时期,其行为的价值需要受到师长和同龄人的肯定方能体现。换句话说,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内在需要,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尊重。如果教师能够不断地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就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信心和动力,从而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后进学生,肯定越及时、越具体,越能引发其内趋力。
三、要善于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内在美、逻辑美、理智美。数学美是隐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思想内容。要领悟数学美,必须通过“抽象枯燥”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任何智能活动都少不了人的情感,数学美是对数学对象融入情感的产物。数学美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掌握数学内容,培养数学创造能力及体会数学的价值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
⑶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一、巧妙设疑,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积极性。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好“设疑生趣”,力求使语言情趣化,使学生一上课就自觉地进入角色。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一进入课堂就出示相同加数的连加法:2+2+2+2+2,4+4+4+4的题目出来后立刻说出结果,问学生:“我算得对吗?快吗?”然后带着神秘的色彩说:“只要你们出加数是相同的连加法,不管有多少个加数,我都会很快很准地算出结果。”这让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都急于想知道老师有什么诀窍,也就是说激起了求知欲望。于是,学生都处于思维的积极态度,为探求新知识做好了最佳的心理准备,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呢,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教学生学习位置时,先在教室让学生想想看怎么表示出你自己现在所在的位置,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习,并感觉到学习数学的极大乐趣。再例如;学生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后,教师出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讨论:一个半径为4米的圆,它的半径缩小2米后(或扩大2米),它的面积和周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提问,使学生对问题本身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大家凭感性回答,答案不一,且都不能讲清道理。学生都迫切想知道正确答案,教师抓住这启迪思维的最好时机,让他们举例说明。在学生讲明道理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如果你按照这样的变化去思索,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时学生兴趣更高,从而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教师不断设置问题情境,引疑诱导,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潜力得到深层开发,感觉自己的聪明智慧,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与此同时,思维的深刻性也就得到了培养。
三、引导操作,激发兴趣,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一)、有效创设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游戏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促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高昂。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一些直观、容易操作的游戏,比如一些简单的“数一数”“比一比”的游戏,这些利用实物操作,学生很感兴趣,也增强学生动作的协调性。中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的内在魅力感兴趣。例如:四年级的‘“找规律”学生通过动手游戏,摆一摆,试一试,最后得出结论:夹在两物体中间的物体的个数都要比外面的少一个。“角”的游戏活动中,学生通过用量角器操作,知道了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更了解了角的内涵。高年级学习喜欢更进一步去探索为什么是这样。例如:六年级“圆的认识”活动,学生一直在活动中探究为什么,最终经过操作得出结论。“轴对称图形”,通过学生用笔画轴,用剪刀剪轴的过程中以及互相讨论后,总结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想要去学习的情况中学习,可谓事半功倍。
(二)动手操作,增强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发掘本地教学资源,引导他们在课堂上通过动手操作,这是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课前让学生准备好一个圆,并把它分成八等份、十六等份、三十二等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画一画、看一看、剪一剪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同伴互助探究,找出其不同,这样在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学好了数学知识,又可用于生活实践,这样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身边的数学知识,自主学习,加强了数学应用能力。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先请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有的拼成了长方形,有的拼成了正方形,还有的拼成了平行四边形等。然后让他们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四、紧密联系实际,全面培养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运用贴近学生的生活案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例如在学生学习圆的周长之后,让学生计算一辆外轮半径位10厘米的自行车,要过一座长为240米的桥车轮要至少滚几圈。这样教师创设出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务必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从教材的内容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的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学习,是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且有效的手段,因为这样,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乐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
⑷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
可以试试从奥数中的逻辑推理入手,我小的时候就是因为这个喜欢上数学的,题目都很有意思~
还有就是应用题,也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如果只是计算这种没有情景和逻辑性不强的问题,不要说小孩子,我现在做起来也会失去耐心的~
对了还有一点,孩子小学时候的成绩真的不那么重要,但这个时期往往能看到孩子有多大的潜力。孩子现在不喜欢的,并不代表ta一定学不好。那个年纪,对学习感兴趣的应该不多吧,可很多出色的人,都也是这样“玩儿”过来的呀:)
自己的例子:我上一二年级的时候数学基本是倒数,初中就考到奥数班。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⑸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提高,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中去理解、掌握、应用、巩固,取得最佳效果。
那么,有些什么方法呢?
简单说几个。
1、把游戏引入课堂。小孩子最喜欢玩游戏,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比如有操作性的教学游戏,竞赛性教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等等。以抢答,组队,奖励等模式来引导孩子逐渐产生兴趣。
2、体现情境性,在生活中感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回归生活化的数学课教学,应该是生机盎然、妙趣横生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 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夸张滑稽的动作。一个学生的注意力水平是他能否学习好的最基本条件。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适当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夸张滑稽的动作,不但能使学生兴奋、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使他们思维敏捷活跃辅助他们记忆,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从而达到教学要求。
4. 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及操作学具。这个就需要花点钱钱了。
总之,数学是美丽的,不是枯燥的。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培养他们的兴趣,自主地创造性的学习,使学生爱上数学课,从中得到乐趣。
⑹ 浅谈如何保持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
【摘要】对数学保持浓厚兴趣的人,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方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平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关键词】小学数学;保持;兴趣Discussed shallowly how to mainta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he study interest Zhuang Jianji 【Abstract】Human who maintains to mathematics the strong interest, he will carry on the study attentively, thought by any means possible the method will know and the solution mathematics question, usually can the total involvement invest into mathematics study. If the student to studies cannot maintain an interest, will regard the study will be one kind of hard labor, also the impossible mood happily to carry on the study, will thus cause the study effect to be low, the result will drop. How lets the elementary student to maintain to mathematics study interest?
⑺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学习的目标不太明确,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可以举行一些竞赛类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用小组积分和个人积分的方式进行,效果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