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发布时间: 2021-08-26 18:57:45

语文教师需要具备的素养

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本专业方面的基本素质
本专业方面的基本功主要是语言表达、写作以及书写等等方面。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语文老师,普通话必须要过关,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甲等。因为普通话不标准,或者方言很重,对学生会有一定的影响。
2、语言文字基本功扎实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这些包括很多,汉语拼音的基础知识,语法、修辞以及相关的文体、文化及写作常识等等。当然这些都是语文老师的专业,大学学的就是这些。我强调的是基本功应扎实,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手到擒拿。
3、写字的基本功过硬
每一个老师几乎都是师范学校毕业的,其实在师范学校也非常强调毕业生的“三字一话”。这就是要求毕业生出去后,要会写粉笔字、毛笔字和钢笔字,会说普通话。在生活中,确实还有一些老师所写的字很难看。有的是年纪比较大的语文老师,也有的是刚入职的年轻人。可以想象,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很难看,对学生的影响应该是很大的。起码,当学生的字写不好的时候,你不好意思去说教他,这应该是很难堪的事。所以字写得好的语文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大多字都写的不错。在应该是受到了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内在修养方面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内在修养方面主要包括两大点,第一是道德品种,第二是丰富的情感
1、语文老师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语文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阅读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品德人格,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会怎样做人,怎样生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说,这是语文老师的两大职责。所以语文老师不仅要能教好书,还要用自己良好的人格品德影响和教育学生。有人的说语文老师本身就是一部活教材。老师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首先要能做到;要求学生要有文明的行为,自己就必须待人礼貌。要时刻记住,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上,众目睽睽之下,自己的言行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学生的“监督”,并将在学生的心灵里留下深刻的印记,都在影响着学生。所以语文老师首先必须提升自己的人格品德修养,努力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激发学生热爱语文,才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2、语文老师应该具有丰富的情感
有心理学家指出: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那么其思维、记忆等认识机能就会受到压抑和阻碍。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
语文教学,更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入情感因素,以情感人。现在的语文教材大都是文学名著,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是因为我们虽然与作者处于不同的时代,经历不同的人生,但是朴素的人类情感,或者共同的文化源泉,会使我们有着相似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体味出作者的情感。
有一句话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要让学生体味到作者的情感,教师首先得付出真情,使文体的情与读者的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老师对作者如何写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修辞手法等等,会不厌其烦地分析得非常透彻,但对文章中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往往轻轻带过,要不就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说是白色恐怖下的忧郁之情,这都是不得其味的教学。

情感性是文学作品最根本的审美特性,可以说,没有至深的爱就没有人性的深度。教学时老师如果能注情于书,专情于课程,抓住能调动学生情感的根本,就一定能品出味,读出情,悟出理。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对蜀汉刘氏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心。如果教师本身没有丰富的情感,又怎么能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呢?在教学中,教师应先进入角色,或纵情渲染,或娓娓而谈,或潇洒飘逸,或沉郁顿挫,学生就会很快进入角色,并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文学作品的情感或启示。
所以语文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有较强的语感能力,才能使学生体验、领略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情感。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满腔热情,并能把那种热情化作一种强大的感召力,以此来感染学生,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也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所以,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性格开朗、慈眉善目、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笑容满面的人,而不应该是一个成天板着一张脸,不苟言笑或者沉默寡言的人。

㈡ 提高语文教师 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在哪些方面

(1)教师的道德素养
教师要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主要包括第一,忠诚教育事业;第二,热爱学生;
第三,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第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教师的专业素养
①专业知识素养:第一,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第二,精深的专业知识。透彻把握所教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内在的联系。(懂、熟、化)第三,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②专业能力素养:第一,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第二,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第三,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第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第五,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第六,较高的教育机智;第七,教育科研能力。
(3)教师的人格素养:善于理解学生、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力强;热情、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有幽默感;乐于助人、合群合作;公平、客观等。

㈢ 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跨学科素养

首先,教师要打破学科本位的思想,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加强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版,不要权总用“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观点切断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其次,老师要进行跨学科听课、参加其他学科的教研活动,这是提升跨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类跨学科活动虽不能直接解决某个具体的知识点教学,但可以让老师学会跨学科思维,因为不同学科的教学语言、思维方式是有差距的,理科老师经常听听文科老师的课,参与文科的教研活动,就能借鉴文科老师的做法,让语言更加艺术、生动、表达清晰;
其三,广泛阅读也是提升跨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的阅读,除了要阅读、丰富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广泛阅读其他方面的书籍,尤其是涉及到学科交叉的知识,必须自己先搞明白,并能进行知识的整合处理,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学得扎实深刻又轻松愉快。
再次,借助身边的力量解决跨学科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学中时常碰到学科之外的知识,不妨去请教相关学科的老师,甚至请相关学科老师共同参与本节的课堂教学,共同解决相关知识
除此之外,任何学科的老师都应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艺术修养、科学素养,这是跨学科素养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㈣ 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知识

第一,语言素养。结合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知识的形式,更多来自于语言表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副好口才。我着重从语言表达方面来谈谈课堂上教师的语文素养。我发现,很多语文教师的话语没有语文味,刻板,粗糙,不打动人心,无法让学生感到语文的可爱。如果教师的语言不打动人心,无法让人有倾听的欲望,怎么能要求学生好好地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呢?老辈人形容教师,是“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难磨一张嘴”,这不无道理。因此,必须从细节做起,以语言为起点,抓好语文素养的提升。
课堂上的语文教师,既有运用课堂语言讲解的声音,也有面对教材书面语言朗读的声音……这都是语文的声音,都反应出语文教师的基本语言素养。现在很多教师,包括我在内,基本的语言素养都需要提高。比如,朗读是否能做到声情并茂,有效传递出文章的情感,为静止的文字赋予生命的活力。讲解是否能做到清楚地表情达意,在准确地用语言完成教学内容的流程中,同时使学生身心得以的灌溉与滋养。其实,讲解也好,朗读也罢,身为语文老师,应当把每一节课当作自己语言素养修炼的课堂,将课堂上的每一处的讲解语、小结语、提示语都做精心地准备,将每一篇课文都当作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反复品读其中的滋味,熟读甚至成诵。于是,面对手中的语文教材,也许不要学生长篇大论地发言,或没完没了地质疑,慢慢的,也许你会以朗读的方式和学生对话、以交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慢慢地,你和学生的语感就这样涵养起来了——这也许是我们最简单可行的语文方式。
第二,语文素养。这的“语文”指语言文字的知识与相关常识。不是仅仅是指对课本上那些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的认识,语文老师要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对于各种文体要有准确把握的能力。
比如面对一篇童话,语文教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童话,基于童话体裁应该如何教学。这正如美术中的素描课,老师的课堂要有素描课的特色,而不能用油画的方法来教学一样。童话课应该上出童话的味道;诗歌应该上出诗歌的感觉;散文要有散文的特色。而不是像大部分老师那样,所有的课文一律用“讲读”的方式来上。回顾我的教学,适应民间故事文体——《牛郎织女》的“聊”的教学形式,绝不会出现在,讲《秋天的怀念》那样文质兼美的散文的课堂上。选自古典小说《西游记》的《三打白骨精》的教学,那对“小说三要素”的强调,也绝不会等同于《游园不值》中对“苍苔”、“柴扉”、“红杏”等诗歌意象的推敲。基于文本的文体特点来体会文本表达的特点,是需要教师深思和加强的。唯有如此,我们的语文课才能真正说得上独具特色,不至于温温吞吞,任由别人冠以似是而非的评说。如果有一天,语文教师的课上到了别人不敢随便毫无依据地品头论足的时候,我想,我们就具备了语文的专业性。
第三,文学素养。文学,是语文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加强文学修养,除了要懂得语言的奥妙,能够欣赏语言,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文学的魅力是更高要求。语文教师一旦有了文学的味道,情感与语言应该是丰沛富饶的土地,是充满引力与诱惑的“吸铁石”,是花样层出不穷、永远令人期待而又充满惊喜的魔盒。因为语文课堂,重要的媒介还是语言,这里还就语言来说文学性。理科教师常常被要求语言干净,这一点对语文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同样适用,但我们不能忘记,语文教师的文学语言呢,除去判断与指令,同时还肩负着感染与熏陶的责任,除了教材,教师语言也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语文老师语言的丰沛、幽默、诗意,能化解学生日常学习中内心的焦灼,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唐风余韵,流水淙淙,泉水叮咚,语文首先是美的,其次才是可感的,灵性的,温度的,湿润的。如此,学生才能在文学的语言中,获得语言的浸润与文化的陶冶。当学生从语文教育中获得享受的时候,学生就会自然的喜欢,甚至热爱。语文教师凭借文学的力量,把心中积蓄的情感散发出来,把这种幸福感弥散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感到幸福的事。
总之,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不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都在润泽着儿童。这就好比树的长大。我们从未看见,根是怎么延伸出来的,然而,我们却惊喜地发现,树已茂密参天。这儿童的语言之树,就植根于教师文学的颐养之中。所以,课堂中教师的语言以及呈现方式,不在多少、不限形式,只要是说得精彩、讲得有味,就可以称之为语文的文学方式,就是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表现。

㈤ 语文教师如何提高专业素养

向娟 【注】九月下旬,我观摩了“2012年湖北省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展评活动”,感受颇深,有感而发。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即教师决定质量。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是教师个体和群体共同追求奋斗的历程。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我认为就是新颖的教学观念和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灵活的教学机智,热情洋溢的精神风貌,严谨求实的教学风格,简练幽默的教学语言,美观漂亮的教学板书,亲切自然的教学仪态等。语文的内涵如此丰富,语文教师的职业如此美丽,那么,语文老师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构筑自己的美丽人生?浅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一、扎实练好基本功 从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教学语言等方面提高自我要求,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语言教学,“读”占鳌头。语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示范,是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感悟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铿锵悦耳、有滋有味的朗读,如大珠小珠落入玉盘,激荡的是学生心底的涟漪,点燃的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因此,语文老师要努力练就标准的普通话,培养敏锐的语感,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语文老师的朗读水平,应成为语文老师独具的能力。一手流利漂亮的字体,是语文老师必备的专业基本功;任何时期,电脑书写都无法代替教师的书写示范;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强化书写练习,尤其是粉笔字和钢笔字,要为学生的汉字书写做出表率。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一手好字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二、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 学习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教师职业和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学习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研究,能让我们的教学走出肤浅,走向厚重;走出机械,走向创新。研究的途径多种多样,要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撰写论文;参加课题研究、案例研究,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盲目的从教,不研究,不分析,不反思,不仅教师个人思想僵化,也会感染学生,导致学生不善思考。我们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要研究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为什么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教出来的效果不一样?是因为每个教师钻研教材程度不一样,使用的教学方法不一样。作为语文教师要审视课文的教学设计,从读者的角度去解读文本,要去读作者,读写作背景,读作者更多的作品。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先读才有解,不读无解。要吃透文本,文本解读有多深,课堂教学就有多美。只有研究学习,才能演绎不一样的精彩。只有研究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反思与交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华东师大叶灡教授曾讲道:“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没有思考,就没有专业素养的提高,如何反思?反思可以再课前,也可以再课后,可以是自己的课堂教学,也可以是他人的课堂教学。可以思考自己的成功之处,也可以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让我们对教学的认识从浅到深,使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总之,语文老师要多阅读,多写作,多研究,多思考,多一些生活的沉淀,才能磨砺出较高的语文专业素养,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多一些激情,多一些精彩。

㈥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新课程目标要求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内涵是: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要落实好这个艰巨的任务,提高我们教师队伍自身的素养已经迫在眉睫。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提升自己?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来谈谈我的几点粗浅认识。
1、 学无止境,要想提高自己,必须多读书。可以读一些与自己的教学理论专著,充实理论知识,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才有可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可以读一些研究教学、指导教学之类的书,这样的书,包括关于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书,可以帮助我们改进教学。关于教学策略、技能指导的书也能够帮助我们。一些文学类的书也应该抽时间读一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侃侃而谈,适当拓展。
2、 认真对待学校提供的培训学习机会。不能抱着应付的态度,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应该认真完成,及时总结学习心得,学习收获。这样才能真正地在课堂上提高自己。 3、 每上完一节课应该及时地反思总结自己。反思自己的成功之处,反思失败的地方,想象下次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
4、 多听听水平比较高,经验较为丰富的老师的课。多向他们学习,多向他们请教。
5、 多争取一些外出锻炼的机会,听取专家学者的建议,在不断地锤炼中提升自己。
总之,要对教育事业满怀热忱,对学生充满爱心,不断学习,踏实工作才能不断进步。

㈦ 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根据当前新课程改革,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以及自己接触过的班级情况,借鉴许多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的观点,现归纳以下几点经验:
一、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读书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而且可以通过把学到的新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自己不会面临“黔驴技穷”的窘境,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在各门学科中,语文是最具综合性的,它的知识内容涵盖极大。因此要求语文老师应该对各种知识进行广泛涉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除具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外,应当有一定的相关知识,事实是许多语文教师没有关注美学、哲学、经济、社会、自然等学科的常识。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都有比较深厚的文学功底,但也不必讳言,有不少语文教师自离开大学校门、参加教育工作以后,却很少注意到当前的文艺动态,已很少去阅读文学作品尤其大部头的著作,只满足于“吃老本”。现在的语文教材,较多地强调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较多地强调了培养学生研讨、评价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学在学生的前列,方能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
二、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要有较强的课前策划能力。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智力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教学要素的方方面面。善于解读文本、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课前教学策划的重点。教学策划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对学生的准确分析上,建立在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所做的预设上。良好的教学策划,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教学策划不是为了限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感。从根本上说,策划是生成的基础,没有充分的策划,就不可能产生精彩的生成。要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
课堂教学除了要合理安排知识点外,还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课堂上,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情绪、态度,及时给予教育、评价、激励、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成功的授课是策划与生成的结合体。高质量的策划是成功的前提,动态生成就是成功的关键。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的开放性使课堂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变化发展有时和某种教学策划相吻合,而更多的时候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当教学不再按照策划展开,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原有的教学策划,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静态的预案变成动态的、富有灵性的实施方案。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要有较强的课后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效能和素养的过程。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说,语文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具有反思的条件和能力。语文教师只有多读多写,以写促读,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实践证明,反思对教师的自主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三、努力提高科研能力
语文教学研究并不仅仅是语文研究机构中研究人员的事,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事。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探索语文教学规律。语文教学研究的课题是指语文教学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任务的题目。所谓普遍意义,是指教学中有规律性的,能解决某一层面的,反映某些本质的;所谓特定问题,是指目标明确,讨论的对象和范围
清晰。具体的讲,真课题就是指贴近教学实际的课题,对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性的课题,能提高教学质量的课题。这些选题要角度小,有价值,有新意。切切不能假、大、空。
总之,语文教师追求的根本价值,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矢志不渝的奋斗,在追求奋斗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㈧ 如何理解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对语文的认识也许还很模糊。语文是母语教育,是每个人生开始的“基石”,根植于上下五千年人类宏博的文化结晶,生长在文化的土壤。语文老师凭借语文解释、反映着人文内涵、陶冶健康的情操、引导学生领略文化的丰厚博大、发展着文化,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㈨ 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哪些如何培养这些素养

一般包括教师的政治、思想、品德、智力、情感、意志、知识、能力、审美以及身心素质
等方面的内容.教师的素养既包括教师本身所独有的内在的特质,同时也包括这些内在特质外
化的表现.

热点内容
六一班主任祝福语 发布:2025-05-17 11:16:00 浏览:389
丙酮物理常数 发布:2025-05-17 08:07:23 浏览:784
职校家访活动 发布:2025-05-17 03:05:09 浏览:998
天盾生物 发布:2025-05-17 02:23:17 浏览:788
物理过程模拟 发布:2025-05-16 19:11:36 浏览:878
赏识教育作文 发布:2025-05-16 18:49:59 浏览:234
集英语 发布:2025-05-16 17:04:47 浏览:492
老师被虐漫画 发布:2025-05-16 14:44:27 浏览:702
生物中规律 发布:2025-05-16 10:58:44 浏览:154
班主任种子 发布:2025-05-16 09:59:57 浏览: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