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试题
A. 语文文学常识试题荟萃
1《诗经 》西周 春秋 三百零五篇 风 雅 颂 国风·魏风 表现手法
比
2四言
3屈原
4楚辞
5诗经 楚辞
6《七发》
7司马相如
8《史记》
9《史记》 司马迁
10《孔雀东南飞》 乐府双壁
11《古诗十九首》
12曹操 、曹丕、曹植
13田园诗
14《文心雕龙》 《诗品》
15唐诗 宋词
16李白 杜甫 李商隐 杜牧 李白
17《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
18 白居易 《长恨歌》 《琵琶行》
19李清照 李煜 苏轼 辛弃疾
20柳宗元 韩愈 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21韩愈 柳宗元 苏轼 苏辙 苏洵 王安石 曾巩
22关汉卿 《窦娥冤》《单刀会》 马致远 王实甫 白仁朴
23《三国演义》
24《三国演义》 《红楼梦》 《西游记》 《金瓶梅》
25《老残游记》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
26蒲松龄 《聊斋志异》
27《儒林外史》 《红楼梦》
28鲁迅 《狂人日记》
29胡适 《尝试集》
30“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31徐迟 《歌德巴赫猜想》
32《子夜》
33白莽作
34国风 离骚
35《大学》 《中庸》 《论语》《孟子》《大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6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37礼、乐、射、御、书、数
38《论语》
39《孟子·劝学》
40蒲松龄 《 使至塞上》
B. 语文考试阅读回答方法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
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 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
需要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 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8、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
C. 语文考试的答题技巧...
做阅读时回答尽量用原文,回答的语句中要加入一些“技巧词句”,例如“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等,这些词句要多背一些哦。
作文格式要新颖,必要时加上题记和后记,首尾呼应也不错。开头要好,一般改卷老师看到开头有创意、语句优美、情感深浓,印象分就高,几乎影响最后得分;还有,字一定得好或最好,切记别涂改啊,尽量别。
望在老师讲评平时试卷时多摸索其规律--语文是有规律可寻的。只要有信心与方法,第一次尝到语文考试高分滋味后,语文就不再会是拦路虎了!
至于数理化生,一般没有技巧(本人这么认为的),考试时别紧张就行。关键还是在平时多积累,超前学习也行,建立平时考试成功的信心,我就是这样做,考试时就从不紧张过了。
祝你成功!!
D. 语文试卷反思300字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没有认真努力,这次成绩不好,辜负了老师和家长对我的期望,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的心情,写下这份检讨。以表示我的决心和悔改之意。老师把试卷发了下来之后,我仔细地浏览了一遍,考砸的主要原因是:粗心、马虎。犯了错误就要改正。通过这次考试,我想以后端正我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吸取教训,为考试做好准备,打好基础,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我会争取下次考试取得好的成绩,以优异的成绩来汇报曾经为我做过无数付出的老师和父母。以前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散漫和无知,对于语文、数学和英语这种需要大量做题的学科,总是抱有偷懒心理。以至于最终引火自焚,导致了这种恶果。其次,我还需要加强的是物理、化学、政治和历史副科的学习。我不能再犯懒惰的错误了。要从自己身上找错误,查不足,深刻的反醒。所以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格外的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这次的考试,让我意识到了脚踏实地,认真做题的重要性。我现在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找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所以,我要感谢老师让我写了这份检查,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总之,我真诚地接受批评,恳请老师相信我能够记取教训、改正错误,我希望老师不要对我失去信心,虽然我这次考得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我要通过自己的奋发努力,一定不使老师失望。
E. 求语文考试题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质量检测试卷
学区 小学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 ____
积累部分(35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máo dùn jīng zhàn yī yán jiǔ dǐng
()()()
yù yán quán wēi wéi miào wéi xiào
()()()
二、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解释所填的字。(4分)
一丝不()钟鸣()食
戛然而()鳞次栉()
三、划去每组中不属于同一类的词,再在括号里补上一个同类的词。(4分)
1、黎明傍晚中午时间()
2、鳊鱼木鱼鲫鱼黄鱼()
3、足球篮球排球铁球()
4、蔬菜青菜白菜黄瓜()
四、翻译下列文言句子。(6分)
1、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2、宁信度,无自信也。
3、守而勿失也。
五、修改病句。(4分)
1、《小学生报》和《作文大王》是我最爱看的两种报纸。
2、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学过的成语。
3、公园里,到处可见盛开的鲜花和悦耳的鸟叫。
4、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杭州的三大名胜之一。
六、回忆课文填空。(11分)
1、博学之,,慎思之,,。
2、骐骥一跃,;驽马十驾,。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3、鼎在远古的时候,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后来又发展成为一种 ,象征着 。
4、《矛与盾》的寓意是 。
阅读部分(25分)
(一)马价十倍
有个卖马的人,牵着马在市场上一连站了三天,竟没有一个人看得上他的马。
他气坏了,就去求见最会识马的伯乐,说:“我的这匹骏马想卖掉,可是在市上站了三天,没有人来问个价。请你帮个忙,只要去我的马儿旁转一转,离开时再回头看一看,就行。”
伯乐一听,很同情他。就真的踱在市场上,经过他那匹马旁边,瞟了几眼,走了几步,又回头看了下。买马的人听说了,立即蜂拥而来,抢着要买这匹马,马价霎时间提高了十倍。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蜂拥:霎时间:
2、 买马的人为什么会蜂拥而来抢着要买这匹马?(2分)
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分)
(二)扬州个园
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园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以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好像“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这是个园春景。再往前,一座人工的假山出现了,它便是形态奇特的“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茶香飘,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建成,造型不同一般,给人一种大胆泼辣的感觉。在晴天黄昏时分看此山,秋山迎着夕照,山势巍峨,有红枫、石桥,“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就在眼前。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山”。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好像用残雪堆成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豁”字不知道读音,查字典应用查字法,先查,再查。(3分)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秋高气爽:①明朗②率直③愉快()
修竹繁茂:①茂盛②丰富③精美()
3、作者是按怎样顺序游览扬州个园的?请填空。(3分)
步入大门—→—→—→
4、你认为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扬州个园的特点?(2分)
5、照样子写句子。(8分)
⑴仿写一个比喻句。
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
⑵仿写一句话,用上成语“草长莺飞”。
在晴天黄昏时分看此山,秋山迎着夕照,山势巍峨,有红枫、石桥,“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就在眼前。
习作部分(40分)
写一处景物。
提示:1、学习本篇短文的写法,按游览顺序写一处景物。
2、重点突出,写出由景物产生的联想。不少于400字。
附加题:(10分 各5分)
1、从下列成语中各选一个字,组成一首孟浩然的诗。
满面春风猫鼠同眠漠不关心先知先觉家喻户晓
大处落墨泰然处之闻鸡起舞啼笑皆非鸟语花香
夜以继日古往今来闻风而动雨过天晴有声有色
昙花一现叶落归根不知所措多此一举少见多怪
,。
,。
2、下面有一组童话全是安徒生写的( )。
A.《鳄鱼的眼泪》《白雪公主》《睡美人》
B.《渔夫和他的妻子》《小红帽》《穷人和富人》
C.《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
F. 语文考试题,请帮忙
1.李白 杜甫
2.屈原 战国 楚 诗人 政治家 未成年而战死的楚国战士
3.杜甫 《登高》
选择
1.B
2.C
3.C
4.C
词语解释
施: 延伸、影响
堪:经受、受
所:处所
遗:给,移交
亟:屡次
及:等到
翻译句子
1.谁说荼菜味苦难下咽,我吃来却像荠菜甜又香。你们快乐地新结姻缘,亲密得就像兄弟一样。
2.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3.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4.路并不是那么远,你只送到大门坎。
5.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
作品分析
(1)揭示了共叔段贪得无厌、狂妄愚蠢的性格和他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图谋与庄公分庭抗礼乃至篡夺君位的野心。
(2)庄公的用心是:明知共叔段的野心,却纵其欲,养其恶,以使他一步一步走上叛逆的道路,然后一举除之。
(3)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残酷。
G. 语文测试题 在线等答案
3.A
4.CD
5.ACD
6.BC
7.AC
8.AC
9.BC
10.ABC
1.对
2.错
3.对
4.对
5.错
6.对
7.对
8.错
9.错
10.对
H. 语文考试一般考什么
第一题:课内古诗默写
第二题:拼音(一般会考多音字或形声字不读半边音的字)
第三题:错别字(要注意课文下注释的重点字词的偏旁)
第四题:这一题我怕表述不清楚,就用我最近一次考试卷上的题目来做一个范例: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可用括号中词语代替的一项是()
A.各领导干部一定要勤政为民,扎实工作,为人民谋取(加点)实实在在的利益。(牟取)
B.西湖之美,是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无与伦比(加点)。(精巧绝伦)
C.这次球赛我们取得了胜利,但不能目中无人(加点),而要继续加强训练。(自高自大)
这一题是现在中考新出的题型,以前不是这样的,有点难度,你可以自己做做看。。正确答案我写在最后。。
第五题:语句连贯(这道题要注意的是仔细观察上下文,联系前后句子,就不太难了。。)
第六题:标点改错
第七题:关联词组句(这道题可以教你一个我们老师教的方法:①排序。你可以先把句子排列出来看看哪一个排列更通顺。②加关联词。加上适当的关联词,使句子更通顺。③增加或删减一些句子,使句子更连贯。)
第八题:修改语病(常见的语病有:缺主\宾语、句式杂糅、递进关系错乱、搭配不当等)
第九题:文学常识(注意多背背课下注释,一般这道题不会太难)
第十题:课内古诗或文言文的默写
第十一题:仿句(这道题注意:字数要与例句相等,句式相仿。还有就是名对名,动对动,形容对形容)
好啦,基础部分就到这里,下面是阅读部分。。
阅读分为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而现代文阅读在中考中多以一篇抒情性的散文、一篇说明文的形式出现。。
散文一般有的比较典型的题型有:
1.句子赏析(这里可以教你几个句式::①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 ,写出了 的 ,更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②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 以人的感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 ,也写出作者对 的 之情。③这句话运用排比句式,加强了语气,使句子更有气势。也更突出作者 的感情之强烈。)
2.文章的中心(这个可以到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找,不过中考的题目大多没那么简单,一般还需要从文章中的每一个段落中去归纳。)
而说明文的常见题型有:
1. 根据文意,给 (说明对象)下一个定义。(这个要到文中去找,一段一段来,宁可多写也不要漏写。)
2. 文中的 (说明对象)有什么作用?(这个答题技巧和上一题差不多,也要细心找。)
3. 文中的 (句子)有和表达作用?(这个就相当于是说明文的句子赏析啦,一般就是写:这句话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引资料的说明方法,更具体直观地写出 (说明对象)的 )
4. 下列的判断有和错误?(这个一般就是从文中找,很简单)
说明文其实仔细一点都不太难,我的语文比较好,一般说明文都是不扣分的。。
古文阅读一般是给你一篇课外古文,这个我没什么可以帮你的了,要靠平时积累。。建议你有空多做做古文阅读。。
最后一题一般就是古诗鉴赏,也是要靠自己。。。
最最后,最最重要的就是作文了。。
作文我不说太多,重要的也是平日积累,你可以多写写随笔和读后感之类的东西,可能会有些帮助。。
好啦,写了那么多。。也差不多了,如果你还有疑问可以问我,我目前也只有初二,但语文成绩还是很好的,你随时可以来问我。。
第四题答案为C,你对了吗。
I. 语文考试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语文考试中的答题技巧
一、病句辨析题
答题技巧: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二、语言连贯题
答题技巧: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三、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三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四、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五、如何读懂科学文
注重整体阅读,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阅读题目,找出选肢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应证。
六、怎样读懂文学类文章
边读边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第二遍阅读时可以只看这些划了的词句,就能把握这篇文章的大意。议论性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划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
七、 句式仿写题
答题技巧:看清列出题干几点要求,分析仿写句,琢磨句式特点及表现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内容,搜索仿写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尽可能使句子写得新颖,有深意。
八、赏析类题目
答题技巧:怎么问,怎么答,不要答非所问顾左右而言他。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呼告(兼拟人)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有: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