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九年级语文学情分析

九年级语文学情分析

发布时间: 2021-08-28 03:55:25

❶ 初中学生的学情分析怎么

初中生学情分析

  1. 七年级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生理,心理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薄弱,大部分学生家长包办过多过细,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很差,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因学生家庭环境等原因,安全隐患多。
    七年级的学生对"意志"的 内涵可能认识并不深刻,有必要让学生对意志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缺乏应有的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教弱,意志品质水平较低.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意志和锻炼意志.
    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时,我校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2. 八年级学情分析
    由于当代中学生绝大多数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所以养成了他们很多人中以我为中心的心理,他们中有些人义务意识淡薄,有些人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关注国家、集体、社会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另外,由于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用合法的方法和程序去保护自己。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义务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3. 九年级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受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享受着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成果,但对于科技与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还有待深化,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依据课程标准九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❷ 九年级学生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男女比例(正常,失调)。从上期期末考版试情况看权,平均分*,优秀率*,学生的计算准确率(较差,一般,较好),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有待提高)。根据观察,大多(少)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渗透。

❸ 2011年九年级语文第二次学情分析练习卷

1.根据拼音写汉字,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3分)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A.líng B.lín)( )听一些高贵灵魂的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A.sūn B.xùn)( )和jù( )精会神。即(A.jí B.jì )( )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jué( )……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qīng( )听的姿态。
2.填字组词。(3 分)
① 无所 从 ② 不言而 ③ 不成声
④ 孤陋 闻 ⑤ 坚持不 ⑥ 后余生
3.根据下面句子的句式,在划线处仿写一句,使之构成连贯流畅的排比句。(3分)
春天从天外轻盈地飞了回来,化作柔风和云雀;春天
;春天从山间喧闹地奔了过来,化作溪流和湖泊。
4.“×××果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搧,那火光烘烘腾起;再一搧,更着百倍;又一搧,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这段文字出自一部中国古典名著。
文中的“×××”指的是 (人物),请你再写一个与这个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 。(3分)
5.根据下面短消息内容,将其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4分)
3月27日,北京奥组委正式发布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式样。北京奥运会奖牌采用举世无双的“金镶玉”式样: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潘纳辛纳科竞技场,背面则是镶嵌着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奖牌诠释了中华民族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一次完美的“中西合璧”。

6、 下面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2分)( )
A、指高气扬 怨天忧人 消声匿迹 头晕目炫
B、怒不可遏 相题并论 花团景簇 一泄千里
C、眼花缭乱 按部就班 弄巧成拙 矛塞顿开
D、未雨绸廖 毛骨耸然 笑容可鞠 痛心疾首
7.古诗词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①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②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③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④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⑤根据下列语境,各用两句连续的古诗句填空。(课内外均可)
漫游祖国各地,面对名山大川,人们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慨。站在黄河边上,我们会想起“ ,”;站在高山之巅,我们会想起“ , ”。与古诗同行,我们的旅途才不会单调和寂寞。
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 ,
”,既表现出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得分 二、阅读与鉴赏(40 分)
评卷人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 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 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 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节选自《木兰诗》)
8、用现代汉语翻译“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分)

9、根据诗意,揣摩画线的句子。(4分)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和“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叙述,让你想到了什么?

②“不闻爷娘唤女声”与“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叙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阅读《醉翁亭记》选段,根据要求作答。(11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
①伛偻提携( ) ②颓然乎其间者( )
③醒能述以文者( )
11、.翻译下面句子。(3分)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选文第一段描述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 “ ”、“ ”。(3分)
13、理解全文,选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一项。(2分)( )
A.本文表达了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B.选文第二段使用了衬托手法: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太守之乐”衬“游人之乐”。
C.全文在写作上以“乐”为主线,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D.“散中有整、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是本文句式的特点。
(三)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4分,每小题每题2分)
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赵宁
①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然而,有些时候脱变却会在瞬间完成,尤其是关键的那一步,就像作家或画家长久地苦思冥想,仍不得其法,而在某一境况下灵感顿生,一挥而就。
②我是母亲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的打针吃药,细心的照管,使我终于幸存下来。
③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在医院的病床上;当一群孩子相约戏水时,我被关在家里;小伙伴们爬树,捉知了,我只能远远地看着。我常搬着小凳子,坐在家门口,看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④深秋的一天,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感到嘴里干渴,嚷着要喝水。父亲过来习惯性地摸我的额头,“这么烫,又发烧了。”他迅速地给我穿戴好,叮嘱了母亲几句,就去推自行车,领我去镇上的医院。当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的后座的时候,才知道,此刻天刚蒙蒙亮,路上几乎没有人。深秋的早晨寒气袭人,父亲飞快地骑着自行车,我则昏昏沉沉地靠在他的背上。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9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我无声地哭泣着,泪水将父亲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他感到了什么,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咱们抄近路能近点。”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渠岸大约1米宽,并不是很平坦。我坐在后座上,觉得有点紧张,便坐直了身子,也没有了一丝困意。
⑤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我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露水还没散去,在花朵上面打转。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地上一大片白色的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而就在那一刻,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
⑥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
⑦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健康地长大,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 (选自《感悟》2007第五期)
14、读第⑤段中两处对野菊花进行描写的句子,请从中找出表明野菊花特点的词语。

15、第⑥段中写道,“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是一件什么事情让我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件事。

16、从全文看,我能够“幸存下来”并“健康地长大”的因素有哪些

17、结合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

18、下面对文章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先写自己对人生经历的回顾和感悟,由此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叙述。
B.第③段划线句使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我”对正常儿童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悲哀。
C.去掉首尾两段,文章仍然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D.文章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父亲对“我”的关爱和照顾。
19、文章结尾写道,“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请你谈谈这句话在结构或内容上的作用。

20、在你的生命中,一定也有这样的“野菊花”给了你人生感悟,请你采撷记忆中的那片“野菊花”,将她和她给你的感悟一起写在下面。

(四)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8分,每小题每题2分)
染绿的声音
①山居的日子,是在山中一座精巧的石头房里度过的。天天,我都被一种巨大的宁静所震慑着。经过许多尘嚣侵扰的心灵,陡然回归到这旷古未有的宁静之中,而又知道周围全是绿色的森林,心里似乎也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轻盈盈的,如半山塘里绽放着的一朵睡莲。
②也有声音,在白天的山峦;偶尔也有人语喧哗,幽谷回鸣。空山不见人,倒使人感觉到大森林的真切和人世的烟火之气。更多的是鸟声,从黎明的晨噪到傍晚的暮啼,耳闻着那密密松林里传出的啾啾鸟鸣,还可以看见那墨点般的小鸟,如大森林的音符跳荡着、栖落着。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虚静,它天生就是一种虚幻的精灵呢!鸟声让人着迷地听,这时听出的就是一阵阵溅绿的声音。
③当然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皑皑白雪,潺潺流泉,响动的就是一大片白;如春花秋菊的凋谢,细心的人也会听出它的艳红和鹅黄的色调。在大森林里,此时我被激动的不是这种颜色的声音,而是满山攒动着森林——那浓绿浓绿的声音了。满山密密的松林、枫树、珍珠黄杨、翠竹……树丛间刮过的风也是绿的,绿将大森林融为碧翠的一体,分不清颜色的浓淡深浅。那声音自然也不用侧耳倾听,触目皆是——大森林的宁静固然会使人坠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和虚空当中。而这染了绿的声音,却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黎明的时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扑扑”滴落的声音,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轻柔而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立,树叶交柯,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茁壮生长的蓬勃的绿色;狂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悲壮和磅礴的绿色;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水,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恬淡而平和的绿色。……山居无事的时候,只要静静地穿行在这无边的大森林之中,我满心的尘垢,便一下子就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身心惬意和愉悦,心中徒然就有层斑驳的绿爬上心壁,盈注着生命那清凉的绿意来。
④听惯了这种声音,在夜里我常常睡不着觉。拥被而坐,此时周遭那染了绿的声音已渐渐无声无息,看很白的月光,慢慢浮上窗棂,月光里的绿色冷冷如春水荡漾着,使人感觉到那绿色的声音一定是被浓浓的月光所消融,隐翳在莽莽苍苍的大森林之中了。但这时这刻,我思想的羽翅还翩翩起伏着,希冀那染了绿色的声音出现。有风的夜晚,我看窗外的大山果然是混沌未开的一团绿色,那染了绿的松涛之声,铺天盖地地在我石屋周围如狂飙般的春潮,惊涛拍岸,振聋发聩,让我激动得恨不得长啸……
⑤这些年,我知道我常常谛听水声,谛听鸟声,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了绿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得像一朵绿荷,即便泊在波涛里滚动,那梦也是常常染了绿呢!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二项是(2分)…………………………………( )( )
A、从文中“喧哗”“晨噪”“呼啸”“咆哮”“也有声音”、“有许多声音”等词可以看出,作者“山居”的环境氛围总体是喧嚣、热闹的。这也是我喜欢到这里来的原因所在。
B、文中语言优美,综合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于文采,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采用了烘托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林的神奇魅力,也写出了“我”对“染绿的声音”的不同感受。
C、作者倾心谛听大自然的声音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我在寻找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更主要的是对尘嚣之声异常地厌倦和唾弃。
D、就全文来看,“染绿的声音”实际上指的就是森林里风刮过的声音。
E、 第④段中,“我在夜里常常睡不着觉”的原因是山林里的各种声音干扰着我,尤其是那些“染绿的声音”。
22、从第③段中可看出,我对绿的声音有哪些不同的感受?(2分)

23、文末划线句说“若能轻轻地……那梦也是常常染了绿呢”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2分)

24、本文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得分 三、综合性学习(10 分)
评卷人
25、如果我主办校刊
经校刊编辑部研究决定,校刊第三期主题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假如让你负责这一期校刊,请你完成下列工作:
①请你围绕主题和栏目设置拟一则征稿启事。(4分)
答:


②有一栏准备介绍校友的先进事迹,请你给这个栏目拟一个生动的名称。(3分)
答: 。
③校刊有固定栏目“本期热点讨论”。这一期你准备围绕什么话题展开讨论?(3分)

答: 得分 四、写作(40分)
评卷人
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中文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感恩”是出于真诚恳切的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但感恩,并不止于此。当一个人经常说“感恩”的时候,他的生活便少了一份报怨,多了份珍惜;当一个社会经常说“感恩”时,他的世界便少了份纷争,多了份和谐。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是一种知足,一种珍惜,一种前进。
请你以“感恩”为话题,把你的感恩说给你所要感恩的对方听。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来上新,2021年秋季部编版:

最新2021部编(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教育改革指示精神和语文新课标为指导,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着重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学生为主体,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打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同时,在教学中落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要求,实现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特制订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部编(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二、班级学情分析

在我所任教的九年级1班、2班,共有学生83人,其中,男生43人,女生40人。本学期开始,进入初中学习的最后阶段(第五、六学期)。班上学生,经过两年的初中语文学习:一方面,大多数孩子基础较为扎实,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也逐渐深入,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孩子基础比较薄弱,阅读理解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不强,短时期难以有较大的提高。

为了让学生毕业时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新学期伊始,我认真地思索和总结了自己以往的语文教学的得与失,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本学期主要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采取“分层式”教学方式,培养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孩子们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为学生的中考语文应试服务。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2021年秋部编(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一个人文主题贯穿,依次是:“自然之音”“砥砺思想”“游目骋怀”“青春年少”“理想信念”“人物百态”。

其中,第一单元是诗歌,第二单元是议论性文章,第三单元是古诗文,第四单元是小说,第五单元是议论性文章,第六单元是古典白话小说。

本册教材共有24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6篇。写作在每个单元都有安排,体现出对写作的重视,主要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并加强了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口语交际安排了一个单元,在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二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四单元。教学活动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1.比较全面的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和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

2.建立了具有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新的语文教材编排体系;

3.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学系统,利于教便于学;

4.坚持了教学内容的质和量的统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5.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三)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之音”,主要文体是诗歌。要求涵咏品味,把握诗歌意蕴,学习诗歌朗诵技巧,学写小诗。

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砥砺思想”,主要是议论性文章。要求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游目骋怀”,主要是古诗文。要求熟读成诵,积累掌握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注意文言虚词的作用。

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年少”,课文都是小说。要求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

更多详细内容word打印版,请见网络文库:最新2021部编(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码字不易,如有帮助请采纳。

❺ 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马上到了新学期,我想您需要的是最新部编(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的:

最新2021部编(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教育改革指示精神和语文新课标为指导,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着重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学生为主体,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打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同时,在教学中落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要求,实现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特制订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部编(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二、班级学情分析

在我所任教的九年级1班、2班,共有学生83人,其中,男生43人,女生40人。本学期开始,进入初中学习的最后阶段(第五、六学期)。班上学生,经过两年的初中语文学习:一方面,大多数孩子基础较为扎实,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也逐渐深入,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孩子基础比较薄弱,阅读理解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不强,短时期难以有较大的提高。

为了让学生毕业时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新学期伊始,我认真地思索和总结了自己以往的语文教学的得与失,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本学期主要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采取“分层式”教学方式,培养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孩子们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为学生的中考语文应试服务。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2021年秋部编(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一个人文主题贯穿,依次是:“自然之音”“砥砺思想”“游目骋怀”“青春年少”“理想信念”“人物百态”。

其中,第一单元是诗歌,第二单元是议论性文章,第三单元是古诗文,第四单元是小说,第五单元是议论性文章,第六单元是古典白话小说。

本册教材共有24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6篇。写作在每个单元都有安排,体现出对写作的重视,主要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并加强了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口语交际安排了一个单元,在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二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四单元。教学活动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1.比较全面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和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

2.建立了具有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新的语文教材编排体系;

3.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学系统,利于教便于学;

4.坚持了教学内容的质和量的统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5.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三)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之音”,主要文体是诗歌。要求涵咏品味,把握诗歌意蕴,学习诗歌朗诵技巧,学写小诗。

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砥砺思想”,主要是议论性文章。要求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游目骋怀”,主要是古诗文。要求熟读成诵,积累掌握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注意文言虚词的作用。

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年少”,课文都是小说。要求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

更多详细内容word打印版,请见网络文库:最新2021部编(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码字不易,如有帮助请采纳。

❻ 九年级学生学情分析怎么写

总体德智体的表现,表现好的可以作为特例,重点介绍

❼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伙伴们,来上新啦,2021年秋季部编版:

最新2021部编(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教育改革指示精神和语文新课标为指导,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着重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学生为主体,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打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同时,在教学中落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要求,实现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特制订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部编(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二、班级学情分析

在我所任教的九年级1班、2班,共有学生83人,其中,男生43人,女生40人。本学期开始,进入初中学习的最后阶段(第五、六学期)。班上学生,经过两年的初中语文学习:一方面,大多数孩子基础较为扎实,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也逐渐深入,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孩子基础比较薄弱,阅读理解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不强,短时期难以有较大的提高。

为了让学生毕业时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新学期伊始,我认真地思索和总结了自己以往的语文教学的得与失,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本学期主要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采取“分层式”教学方式,培养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孩子们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为学生的中考语文应试服务。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2021年秋部编(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一个人文主题贯穿,依次是:“自然之音”“砥砺思想”“游目骋怀”“青春年少”“理想信念”“人物百态”。

其中,第一单元是诗歌,第二单元是议论性文章,第三单元是古诗文,第四单元是小说,第五单元是议论性文章,第六单元是古典白话小说。

本册教材共有24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6篇。写作在每个单元都有安排,体现出对写作的重视,主要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并加强了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口语交际安排了一个单元,在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二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四单元。教学活动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1.比较全面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和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

2.建立了具有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新的语文教材编排体系;

3.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学系统,利于教便于学;

4.坚持了教学内容的质和量的统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5.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三)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之音”,主要文体是诗歌。要求涵咏品味,把握诗歌意蕴,学习诗歌朗诵技巧,学写小诗。

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砥砺思想”,主要是议论性文章。要求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游目骋怀”,主要是古诗文。要求熟读成诵,积累掌握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注意文言虚词的作用。

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年少”,课文都是小说。要求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

更多详细内容word打印版,请见网络文库:最新2021部编(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码字不易,如有帮助请采纳。

热点内容
生物之最 发布:2025-05-16 01:24:17 浏览:701
生物医药峰会 发布:2025-05-16 01:03:54 浏览:210
科伦博泰生物 发布:2025-05-16 00:28:34 浏览:308
徐老师来巡山投稿 发布:2025-05-16 00:26:18 浏览:571
桑巴双人舞教学视频 发布:2025-05-15 22:29:39 浏览:479
月子餐老师 发布:2025-05-15 22:16:43 浏览:160
人们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15 21:26:05 浏览:209
2017高考数学文 发布:2025-05-15 15:11:48 浏览:817
怎么喝水 发布:2025-05-15 14:52:53 浏览:829
雅本化学公司 发布:2025-05-15 13:44:02 浏览: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