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家华罗庚
Ⅰ 数学家华罗庚的简介,一定要简洁
华罗庚江苏金坛人(1910.11.12—1985.6.12.),是一位经历新旧两个时代,数遭坎坷,有矢志不渝爱国之志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是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985年6月12日于日本东京作报告时心脏病突发病逝。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小学毕业考了两个大鹅蛋,初中毕业后进了中华职校,后又失学在家,大病致残,后来因解出一些世界难题而锋芒初露,后被邀入清华做助教,后又去了剑桥深造,访问苏联,赴美讲学,归国创业,为中国的科技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已经够简洁了,望采纳
Ⅱ 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的故事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华罗庚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培养了像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卓越数学家。为了培养青年一代,他为中学生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
Ⅲ 数学家华罗庚的简介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华罗庚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而他初中毕业后不到一年就因家贫而辍学,后来的成就完全是刻苦自学而取得的。
华罗庚在我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并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人民数学家”。
Ⅳ 数学家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并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难题、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一维射影几何基本定理证明、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等;
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4)中国数学家华罗庚扩展阅读:
华罗庚个人轶事——推广双法
华罗庚在继续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经过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于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
1964年初,他给毛泽东写信,表达要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同年3月18日,毛泽东亲笔回函:“诗和信已经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
他写成了《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亲自带领中国科技大学师生到一些企业工厂推广和应用“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夏去江汉斗酷暑,冬往松辽傲冰霜”。这就是他当时的生活写照。1965年,毛泽东再次写信给他,祝贺和勉励他“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Ⅳ 大数学家华罗庚怎么死的
大数学家华罗庚因患急性心肌梗塞而逝世。
1985年6月12日下午4时,华罗庚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讲演,讲题是《理论数学及其应用》。下午5时15分讲演结束,他在接受献花的那一刹那,身体突然往后一仰,倒在讲坛上,晚10时9分宣布他因患急性心肌梗塞而逝世。
拓展资料
人物简介
华罗庚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创始人。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
华罗庚的主要贡献
华罗庚《统筹方法平话》和《优选法平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方法使得妇孺都能明白、掌握应用,取得了增加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的效果。这期间,华罗庚还与王元教授合作开展了近代数论方法在近似分析上的应用的研究,所取得的结果被称为“华-王方法”。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写出了《优选法平台及其补充》和《统筹法平话及补充》两本科普读物,深受广大中国工人的欢迎。
华罗庚还根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他身体力行,亲自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一期间,他千方百计地探索着数学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途径,在“大哉数学之为用”一文中,他从各个方面,精辟地阐述了数学的用途,他又以非常通俗的语言,,总标题为“数学的用场”的一系列小品文中,介绍了一些有用的数学方法,登在“人民日报上”,他精辟地总结了从事普及数学方法工作的经验,他提出并解决了普及数学方法的目的,内容及方法,华罗庚也是中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Ⅵ 中国数学家华罗庚
Hua [1910-1985 AD] in the November 12, 1910, born in Jintan County, Jiangsu Province. His 15-year-old that year, from junior high school graation in Jintan County, Shanghai, China to study at vocational schools. As structured, CD-year study on the string.
Hua after school, but returned home in a small grocery store, as recorded. But he did not break off contacts and books, he was a mathematics captivates. Trustee everywhere he borrowed a "Algebra", a "Analytic Geometry" and one of only 50 "Calculus." He spent 10 hours a day studying mathematics, often studying late at night.
Hua at the age of 18, his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Wang Vick Jintan County as a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teachers like Wang Hua smart, studious, to invite him to the school and when accounting.
Once Hua borrowed one called "Wells" magazine, he found written by Professor Sujiaju "algebraic equation of the five Solution," a text wrong. Wang therefore encourage principals Vick, was criticized Professor Su thesis - "Sujiaju the algebraic equation of the five reas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lution can not be" sent to the Shanghai "Science" magazine, then only 19 years old Hua Luogeng. He later received the papers out, but this is only his mathematical achievements to the starting point!
Hua Luogeng in "Science" magazine published papers by the then president of the Qinghua University College Professor Xiong Qinglai found. Professor Xiong youth can write a self-study such a high level of the article, I feel very shocked and appreciation. He was invited to the University Library assistants. Actually,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let him and the students taught together. After school, he personally guided Professor Xiong. He spent a year and a half hours after listening to a math class, spent four months learning English, mathematics can read English literature. Can 24-year-old English writing, in English he wrote three papers sent abroad, all released.
Hua leap progress,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for his Breakclapnet upgrade. He has since joined the University of the forum.
Hua talented life? No, he's not bright and talented, he is assiously studying on. To be a difficult problem, he often needs an overnight. People can understand the school day, he takes two days to thoroughly understand it, his success is the result of hard work.
Ⅶ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一九五三年,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回哲、赵九答章、朱冼等许多人。途中闲暇无事,华罗庚题出上联一则:”三强韩、赵、魏,”求对下联。
这里的“三强”说明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个战国,却又隐语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同志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的传统困难,而且要求在下联中嵌入另一位科学家的名字。
隔了一会儿,华罗庚见大家还无下联,便将自己的下联揭出:“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可是,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团另一位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华罗庚的妙对使满座为之倾倒。
1980年华罗庚教授在苏州指导统筹法和优选法时写过以下对联: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纠正错误。
(7)中国数学家华罗庚扩展阅读
华罗庚为中国数学发展作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大师,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